庄子:贪了世俗的便宜,会吃天道的亏

繁体

庄子曾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所谓"道",就是天道,人生的至高无上的法则。

01 名利乃身外之物

曾有楚国的使者携重金前来聘请庄子做相国之职,庄子却淡然一笑,心无旁骛地继续在树下钓鱼。

他告诉使者:"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三千年,楚王把它装在庙堂之上。你说,那龟宁愿做一具枯骨受人敬仰,还是宁愿在泥沙里拖着尾巴过活?"使者说它当然愿意活着。庄子笑道:"走吧,我将拖着我的尾巴于泥沙中生活。"

功名利禄乃身外之物,贪图世俗的虚名恩宠,反而会失去生命真正的意义。

庄子深谙此理,所以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高官厚禄的诱惑。正如他所言:"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放下世俗的功名,随心而活,才能逍遥自在。

02 道法自然

庄子曾讲过一个"匠石运斤成风"的故事。匠石运斤砍木,动作十分娴熟流畅,旁人都惊叹不已。匠石谦虚地说,这只是熟能生巧,他早已忘记了技艺,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从心所欲,不逾矩。"得道的境界就是随顺自然,不违天命。

庄子一生都在践行"道法自然"的理念。他说"不以物误己,不以己愿天"。意思是,不能为了外物而迷失自我,也不能强求上天满足个人的欲望。

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才能活出生命的本真,无愧于天地。

03 淡泊明志

《庄子·逍遥游》中写道:"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庄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来比喻修道之人恢弘广大、深不可测的精神境界。

要达到这种境界,就要学会看淡得失,不为外物所扰

庄子曾表示,即使没有大鱼可吃,也可以心满意足地吃着粗茶淡饭。这种淡泊明志的襟怀,正是庄子修道的真谛。正如刘禹锡所言:"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唯有放下执念,心无旁骛,才能真正体味到人生的快乐。

历史上无数修道之人,都以简朴淡泊的生活方式躬行天道。唐代高僧无染禅师,将皇帝赏赐的锦缎金银,尽数施舍穷人。宋代理学家程颢,终其一生不做官,只以教书授徒为乐。

明代大儒王守仁,生活俭朴,常年粗衣粗食,专心向道。这些圣贤先哲,无不是以淡泊明志的胸襟,成就了不凡的道业。

结语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运行的法则,本就是最高的智慧。

作为凡夫俗子,不应执着于名利得失,而应返璞归真,回归天道。

用庄子的话说,就是"不以物观之,不以欲绳之,推而行之于大明之上。""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贪了世俗的蝇头小利,就会在天道面前吃大亏。

唯有淡泊名利,顺应自然,才能获得生命真正的自在与快乐。

正如庄子所言:"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修炼到至高无上的境界,就是忘却自我,随顺自然,不求功名,与天地同游,这才是人生的至高精神追求。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