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书画谭
宋徽宗在书法上确实是很有造诣,要知道书法发展到宋代,篆、隶、楷、行、草等字体均已发展完善,但宋徽宗硬是凭自己的本事,创造出了一种新的字体——瘦金书。
宋徽宗的瘦金书,是受《雁塔圣教序》的启发而来。具体的传承是褚遂良——薛稷——宋徽宗赵佶,元末明初史学家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就说:“初学薛稷,变其法度,自号瘦金书。”
按照这种字体的特点,本该叫做“瘦筋体”的,但宋徽宗贵为皇帝,所以将“筋”换成“金”字,把“体”换成“书”。
瘦金书《欲借,风霜二诗帖》
尽管有传承,不过,宋徽宗的瘦金书确实有很强的独特性和辨识度。
有几句歌诀概括了瘦金书的特征:
鼠尾钉头方转角,竹撇兰捺小蛮腰,死往生返游丝引,拉弓放箭回马挑。
解释一下:
直画或竖笔的收笔都顿一下,这是“钉头”;
重笔起头之后总有一尖笔拖尾,这叫“鼠尾”;
转折的时候不能圆润,而是要形成斜切的方角。
写撇的时候重起轻收,写得像竹叶;
写捺的时候轻弱入笔,到了三分之二处压下捻转出锋,成兰叶状;
整个字体中间收缩,像是女子的细腰。
行笔时下笔先死硬,再逐渐软化,笔尖锋出,中间连接处细如游丝。
写弧形笔画要如张弓搭箭,充满弹性和力度;
带回勾的时候,犹如回马枪,猛地一挑。
宋徽宗的瘦金体作品很多,有《楷书千字文》《秾芳诗》《夏日诗贴》等,在宋徽宗的绘画作品上也有很多以瘦金书题字落款的——宋徽宗喜欢用泥金在书画作品上亲笔题写“瘦金书”标签,这就是“御笔金题”的来历。
宋徽宗《楷书千字文》部分
《夏日诗贴》
《芙蓉锦鸡图》局部
元代书法家赵孟頫评价宋徽宗的瘦金体:“天骨遒美,逸趣蔼然。”
明代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也是对瘦金书推崇备至:“笔法追劲,意度天成,非可以陈迹求也。”
由于瘦金书笔画纤细,在硬笔书法当道的现在很受人欢迎,不少人都在用钢笔或者签字笔练习瘦金书。
宋代唯一传世圣旨,乃是宋徽宗手书真迹,笔墨间都是帝王气
在中国,除了北京故宫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最多重磅文物的地方,基本就要数辽宁省博物馆了。辽宁省博物馆作为一个省级博物馆,收藏了许多国宝级别的文物。
溥仪对此功不可没,因为他当年离开紫禁城的时候,带走了皇宫中几十大箱珍稀文物。这些文物一路佚散,还是有不少跟随他一路来到东北,许多珍品在建国之后,就被寻回并收藏在了辽宁省博物馆。
在这众多文物书画当中,最贵重的一件,还是要数宋代唯一的传世圣旨,宋徽宗亲笔御书的行书《书蔡行敕卷》,它现在是辽宁省博物馆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
这是一件集万千荣华于一身的作品。作为宋代唯一一件传下来的圣旨,《书蔡行敕卷》以描金云龙金笺纸书就,其中的用墨也是顶级的,历经近千年依旧墨色如新,并且被保存得非常完好。
除了它的用材,最值得骄傲的地方,还是上面宋徽宗亲笔御书的墨迹。
我们都知道宋徽宗是一位书法天才,艺术家帝王扬名在外。
我们观察历代书法家帝王的书法,比如唐太宗清劲,唐玄宗遒婉,纵然风格有所不同,但他们的书法中都展现出了极度的昂扬和自信,其中的帝王气息不是一般的文人雅士能模仿的。
纵然宋徽宗当皇帝功绩存在争议,但是九五至尊的身份对他的影响必定是深入骨髓的,这种帝王气息也自然会展现在他的书法之中。
《书蔡行敕卷》虽然是行书,但是却展现出了浓厚的瘦金笔意,笔划飘逸,潇洒清劲,呈现出“瘦而劲,秀而润”的艺术效果,每一笔都凌厉而自信。
有人将黄庭坚的伪跋裱在原作之后,并且谣传这是唐太宗所作,虽然是一场乌龙,但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件作品中潇洒自信的帝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