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一次改道,让中国损失1400平方公里国土!这下便宜韩国人了

繁体

地理地缘在国际博弈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举例来说,地理位置就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战略纵深,自然资源的分布也受到地理地缘的影响,地理地缘还影响着贸易通道和交通枢纽,在军事上,地缘环境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军事部署和战略重心。因此,地理地缘在国际博弈中其实是非常关键的,在现实中,咱们就因为一次黄河改道,而让中国损失了约1400平方公里的国土,使得我国在与韩国的地缘博弈中吃了大亏。

众所周知,现在的黄河入海口位于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口镇,正处于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处,结合渤海的地理形态,形成了“神龙吸水”的独特地理景象,但从1128年到1855年之间长达747年的时间里,黄河多次南下侵入泗水、淮河而进入黄海,这一现象被称为“侵泗夺淮”。

因此,在这近750年的时间内,黄河的入海口不在山东,也没有流入渤海,而是转移到了江苏北部,在海州湾与滨海之间直接注入黄海。

大家知道,黄河自古以来就携带有大量泥沙,因此,黄河在“夺泗入淮”之后,在苏北地区注入黄海期间,自然也就在入海口淤积了大量泥沙,几百年下来,就在苏北沿海地区形成了一个面积约9000平方公里的黄河三角洲。

这一现象不仅大幅扩充了苏北的土地面积,也使得苏北的海岸线向东推进了100多公里,单单1677年到1696年这不到30年的时间里,黄河的入海口就向外延伸了80里,填海造陆的速度非常惊人。

黄河的一次改道,让中国损失1400平方公里国土!这下便宜韩国人了

从地理地缘上来讲,黄河在苏北形成不断扩大的三角洲,远比在渤海形成三角洲,对中国要有利得多,因为苏北地区正处于黄海的中心位置,由此向东延伸海岸线,非常有利于中国掌握黄海的海权和资源归属。

但在渤海形成三角洲,等于在自家碗里淘食,没有什么意义,毕竟渤海是中国的内海,搞不好随着三角洲的持续扩大,还会影响到渤海海峡,然而黄河在夺泗入淮持续近750年后,却突然“改道北归”了。

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在河南开封府兰阳县(今兰考)铜瓦厢决口,随即向东北方向肆意横流,最终在山东大清河入渤海,结束了700多年的“夺泗入淮”的历史,基本形成了现在的黄河河道格局。

苏北三角洲的形成与扩大,苏北海岸线的持续东移,这都是黄河“夺泗入淮”带来大量泥沙形成的结果,现在黄河“改道北归”了,立马就断了苏北三角洲的泥沙来源,三角洲不断被侵蚀,海岸线持续后退。

数据显示,在过去百年内,苏北三角洲的年均侵蚀量达到7-10亿吨,其海岸线后退了约20公里,年均后退150米,累计损失陆地面积约1400平方公里。这些数据对于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来说,似乎的确算不上什么,但却让中国在与韩国的地缘博弈中吃了大亏。

原因很简单,在中韩黄海划界谈判中,中国坚持按照大陆架的自然延伸来划分,而韩国主张按照“中间线”原则划分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黄河的一次改道,让中国损失1400平方公里国土!这下便宜韩国人了

现在随着苏北三角洲的持续侵蚀,海岸线的不断退后,自然使得“中间线”持续向我方偏移,等于是不断扩大了韩国在黄海的权益,压缩了我方的权益。

加之,由于当时中国驻韩大使李滨向韩国出卖情报,使得我国在苏岩礁的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最终沿海渔民失去了大量渔业资源,国家利益蒙受严重损失,韩国在黄海“占了大便宜”。

当然,不管是黄河“夺泗入淮”,还是“改道北归”,这都是自然地理现象,咱们不能“与天斗”,但咱们至少应该想办法阻止苏北古黄河三角洲的不断后退,不要再损失海岸线了,毕竟海岸线每后退一公里,可能就意味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平方公里的资源被韩国白白划入囊中,现在是海权至上的时代,早已不是农业立国的陆权时代了。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