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传说中的“浮屠”到底是啥东西?其实就是宝塔啦,这句话的意思是救人一命的功德比造个七层的大宝塔还多。那么究竟为什么要用宝塔来比喻功德呢,这个数又为啥是七呢?
辽 山西应县佛宫释迦塔
01
塔,是什么?
塔实际上是一种宗教建筑,世人谓之“浮屠”(梵语音译词),建造“浮屠”相当于是为自己积攒功德的,而一般情况下,佛教用塔的层数都是单数,故而才有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种比喻。由于塔原本是埋葬佛舍利的地方,有七宝装饰,故也称“宝塔”。后来,宝塔成为中国塔的美称。
宝塔五重,金刹高耸。洞房周匝,对户交窗,朱柱素壁,甚为佳丽。
——《洛阳伽蓝记》
就是在称赞宝塔的美轮美奂啦,顺便一提,从这寥寥几句就能看出,那时高塔林立的洛阳有多漂亮。
北齐 河南安阳修定寺塔
随着时代的发展还演变出了不同的形制,包括覆钵式塔、龛塔、柱塔、雁塔、露塔、屋塔、无壁塔、喇嘛塔、三十七重塔、十七重塔、十五重塔、十三重塔、九重塔、七重塔、五重塔、三重塔、方塔、圆塔、六角形塔、八角形塔、大塔、多宝塔、瑜只塔、宝箧印塔、五轮塔、卵塔、无缝塔、楼阁式塔、密檐塔、金刚宝座塔、墓塔、板塔、角塔等等形制,数量之多听起来像相声贯口一样。
南唐 江苏南京栖霞寺塔
塔的形状早期是正方形的,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六边形、八边形乃至圆形。建筑技术不断进步,所使用的材质也从传统的夯土、木材扩展到了砖石、陶瓷,甚至琉璃、金属等材料。
唐 陕西西安大雁塔
如果将中国建筑史比作一部宏大的乐章,高耸入云的塔无疑是其中的最强音。目前各朝各代现存的古塔大致情况如下:
现存朝代古塔数量柱状图
图源:中国古塔档案整理及基础信息分析研究 刘延冰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代遗留古塔三千余座,拥有年以上历史的古塔有百余座。其中名塔众多,享誉中外。如崇文塔,是中国最高的古塔;嵩岳寺塔,是密式塔类建的鼻祖;应县木塔,是世界上现存唯一最古老的木塔,与埃菲尔铁塔、比萨斜塔齐名,三者并称“世界三大奇塔”等等。
宋 河南开封铁塔
这些古塔不仅充分展现了古代匠人的建造智慧,是建筑工艺品,更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唐-五代 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
五代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祖师塔
北齐 河南安阳灵泉寺北齐双石塔
建筑最强音:塔的历史!
中国古塔建筑是随着印度佛教的传入而传入中国的,与佛教的中国化一样,刚开始的时候以覆钵式塔为主。后来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建筑艺术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古塔建筑,成为典型的高层建筑形式。
五代 江苏苏州云岩寺塔
中国的第一座佛塔,要追溯到汉永平十年(67年),被汉明帝派去西域取经的大臣蔡愔一行陪同迦摄摩腾、竺法兰跋山涉水,用白马驮着佛经回到洛阳。汉明帝为此在洛阳修建了中国第一座佛寺——白马寺。有寺必有塔,汉明帝同时在白马寺修建了齐云塔,佛塔就此在中原扎根。此后,汉齐云塔几度兴毁,直到宋代被雷火焚毁,现存塔为金时重修。
莫尔佛塔 喀什地区的覆钵式佛塔 公元3世纪
在这之后,佛塔的造型基本上都是在中国式的楼阁上安置印度式的塔刹。整个塔体分为塔基、塔身、塔顶、塔刹四部分,有的塔还会有天宫和地宫,大多是存放宝物的地方。层数上多为单数,基本上最高是十三层。
汉始建 河南洛阳白马寺齐云塔
为什么一定要是奇数呢?其实在佛教文化中,奇数被认为是阳数,代表着阳刚、坚定、完整、圆满等含义。与塔这种大开大合的建筑形制是比较匹配的。而偶数被认为是阴数,代表着阴柔、软弱、不完整、可分割等含义。
这实际上也暗合了道家“阴阳调和”的世界观,阴阳相合,对立而统一,这也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结果。
三国 安徽和县万寿塔
塔这个东西一开始还算是“小众”的建筑形制,后来才大规模流行起来。最早在中国掀起立塔之风的人并不是刚刚建立了第一座佛塔的汉明帝,而是东汉末年的地方豪强笮(zé)融。
此人是东汉徐州刺史陶谦的部下,掌管广陵、下邳、彭城三郡的运粮,在汉末乱世中反复无常,接连背叛了多任上司。不过生性残暴的他却笃信佛教,他用漕运所得的经费,在下邳(今江苏徐州)“大起浮屠”,修筑可容纳三千人的楼阁式木塔,内有金铜佛像,并在路旁设席布施,供上万流民饮食。真说不上他是好还是坏。
笮(zé)融像
后来,曹操发兵攻打徐州,一时生灵涂炭,笮融带领部众一万多人南下,到豫章(今江西北部)后图谋夺权,被击溃,遂逃入山中,被当地百姓所杀。尽管笮融兵败身死,但他在徐州时主办的盛大佛事,带动了汉末三国的崇佛风潮。
三国始建 江苏高淳保圣寺塔
可惜的是,汉代的佛塔已无实例可寻,不过我们尚可从出土的陶碉楼形态中大概认知一下。这种由构架式楼阁与窣堵坡结合而成的方形木塔,自东汉时期问世以来,历魏、晋、南北朝数百年而不衰,成为此时佛塔的经典样式。
汉 陶楼 河南博物院藏
到了唐宋时代,塔的总体数量较前代大增,建塔的材料也更为丰富了,除了木材和砖石以外,还使用了铜、铁、琉璃等材质。
隋 河北邯郸北响堂常乐寺塔
阁楼式、密檐式、亭阁式塔正值盛年,花塔和宝箧印经塔又现异彩。这一时期,是从以木塔为主转向以砖石塔为主的最后阶段。由于材料的改变,使建筑造型与技术也相应有所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塔的平面从四方形逐渐演变为六角形和八角形。
唐 河南登封法王寺唐塔
元代以后,塔的材料和结构技术就没有更高的突破了,只是在形式上有了一些新的发展。最为明显的是,随着喇嘛教的传播,瓶形的喇嘛塔进入了中国佛塔的行列。
元 四川德阳龙护舍利塔
明代以后,仿照印度佛陀伽耶金刚宝塔形式而来的金刚宝座式塔又和喇嘛塔一起,推动中国古塔的建造出现一次回光返照般的高潮。
明 湖北荆州万寿宝塔
然而,从整体来看,元代以后,塔的数量已经大大减少,佛塔的建造处在不断衰落之中,而各种与佛教关系不大的文峰塔、风水塔却大量建造,精品不多,不少是粗制滥造的,审美价值也大打折扣。
02
竟然有这么多种类?!
在历史的流变中,随着 “舍宅为寺” 文化现象的出现、禅宗思想的兴盛以及明清风水 “形势” 说的发展,古塔建筑所蕴含的宗教性逐渐减弱,而实用性、功利性和景观性则逐渐加强。也就是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塔也不仅仅是宗教建筑,还有了其他多种多样的作用和种类。
复原 山西大同华严寺下寺华严宝塔
宗教性-覆钵式塔
覆钵式塔,又称喇嘛塔,是藏传佛教(喇嘛教)的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它作为我国古塔的主要类型之一,其祖型就是古印度的窣堵坡,一般为半球形覆钵体之上竖立相轮的结构。覆钵之名来自其圆形的塔身,形如倒扣的钵盂,俗称“塔肚”。竖立于“塔肚”之上的多层相轮,呈圆锥形,俗称“塔脖”,相轮之上为塔刹。
辽 天津蓟县白塔
这种形制早在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中就有出现。佛教盛传的早期流入西藏,再经西藏流传至其他地区。元代时期,藏传佛教被奉为国教,此类佛塔也伴随着藏传佛教的兴盛,开始大量在中原地区出现。
典型覆钵式佛塔结构图
覆钵式塔是一种实心的建筑,多被用作舍利塔,或高僧的墓塔。其形体大小不一,中国现存最大的覆钵式塔是建于元代的北京妙应寺白塔。
元 北京妙应寺白塔
明 青海乐都瞿昙寺白塔
唐 四川阆中玉台山石塔
明 四川峨眉山圣积寺圣积铜塔
晚清 孝钦太皇太后金发塔 故宫博物院藏
宗教性-密檐式塔
密檐式塔为中国佛塔主要类型之一,是由楼阁式的木塔向砖石结构发展演变而来。密檐式塔始于东汉或南北朝时期,盛行于隋唐时期,成熟于辽金时期。
辽 辽宁朝阳青峰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