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新的跨界狂欢
王家新一直是个争议人物,比如他的官员艺术家身份,但主要的是他的书法引发争议,比如王家新书法被指“乱喊价”,一幅作品喊价1.5万到2万。
这究竟是在为艺术买单,还是在为权力付费?
有人说,如果书法质量高,一幅作品喊价1.5万元到2万元,应该不算贵。“但他缺少临帖之功,笔法不太严谨,给人一种乱涂鸦的感觉,不少字是随心所欲地写,重心也不稳,有碍观瞻。”“书法没有达到较高艺术境界,如果仅从法的角度去看,他写的根本不是书法,倒有点像江湖体。”
说他缺少临帖之功,这应是事实。临帖不到,书法作品也就可想而知。不过这也理解,王家新一直是财政部的官员,位高权重,忙于工作,忙于开会,忙于站台,忙于讲课,忙于发表重要讲话……当然没时间去临帖。
但人家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看过王家新的介绍,巧哥以为他是孙大圣,有三头六臂:财政部文化司司长、中书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美协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中华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监事会主席、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客座教授……中国国家画院还有他的“王家新书法工作室”。
头衔一大堆,光环一大摞。
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强调“术业有专攻”。韩愈在《师说》中明确指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官员的本职是公共服务与管理,艺术创作则需要经年累月的专业积淀。
当王家新同时拥有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硕士研究生导师、美术家协会理事等跨界头衔时,我们看到的不是艺术的感觉通才,而是一种权力通吃的畸形现象。
历史学家钱穆曾警示:“各人该在各人自己的岗位上竭尽所能,不该逾分越位。”
王家新们跨越的不仅是专业边界,更是公职人员的职业伦理底线。
中国艺术研究院退休的张耀杰老人质疑说:如果王家新不是财政部的主管领导,他能在国家级艺术殿堂设立自己的工作?能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导的资格,在2010年当上最年轻的中书协副主席?
王家新的确如张耀杰所说的,他是文化文物界的全能财神。
如果他不是孙大圣那样有三头六臂,七十二变,又要当官,又要教书育人,又要写书法卖,还要参加这活动开那会,又怎么忙得过来?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在其位谋其政”的专业精神,而非虚张声势的“全能表演”。
王家新这些头衔与光环,多少人奋斗一辈子也难以获得一个,而王家新却像糖葫芦一般,一个接着一个,这是不是权力兑现的?
很显然,如果他不是位高权重的文化财神,凭他的真才实学,是不可能年纪轻轻就能当中书协理事的。媒体曾报道有人花几百万买中书协理事当,李士杰砸下2500万贿选中国书法协会副主席,可见中书协的副主席、理事要当上是多么不容易。
张耀杰先生在他的文章中说,2000年,年仅33岁的财政部教育科学与文化司文化处处长王家新,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一度引起书法界热议。这是王家新引起外界关注的第一步。
张先生还讲到这样一件事,2003年春天,据说是当年的溥仪皇帝从皇宫带出并流落民间的书法珍品《出师颂》,在中国嘉德2003年春季拍卖会上意外亮相。同年7月,故宫博物院与嘉德拍卖行达成协议,以2200万元购买存在较大争议的《出师颂》。
消息一出引起轩然大波。时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肖燕翼公开承认,他和嘉德拍卖行周末拍卖部的肖洋是父子关系,舆论质疑故宫此次收购存在暗箱操作。
但王家新并不避嫌疑,以财政部教育科学与文化司文化处处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的双重身份极力替故宫站台背书,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两千万买《出师颂》真的很值!
王家新以财政官员和书法家“双重身份”站台,这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角色混淆,是不是权力与艺术媾和?
多年前,巧哥尖锐地批评时任景德镇市委书记许爱民,与手艺人争头衔,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是不务正业。一个市委书记工作那么忙,有时间搞创作吗?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曾言:“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当官员把精力分散于多个自己的“光环”上,其本职工作必然大打折扣。
许爱民争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往事,同样印证了“官而优则艺”的荒唐逻辑——当权力不再满足于行政领域,开始觊觎专业荣誉时,公共利益与艺术纯粹性便双双遭到亵渎。
权力染指专业领域的危害不容小觑。首先,它破坏了公平竞争的艺术生态。当官员凭借行政资源轻松获取艺术家穷尽一生难以企及的光环和头衔时,真正的艺术人才却被边缘化。
这种现象导致公共资源分配不公,催生艺术市场的权力寻租。若干年后,当这些“官员艺术家”失去职权光环,其作品往往迅速贬值,最终损害的是整个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
同样,王家新也是不务正业,他的正业是如何发展与服务好文化界,让专业的人士做专业的事,官员没有必要与专业人士抢头衔、抢光环。
当你不在位,不再位高权重时,谁还买你的作品?试问许爱民画的瓶子,如今还有人买吗?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是孔子的一句话。官员的“正业”在于恪尽职守、服务公众,而非贪慕虚名、四处摘冠。唯有回归本分、专注主业,才能避免沦为不伦不类的“跨界怪胎”。
王家新现象不是个例,这种现象难道不是用行政权力兑换文化资本,用职务影响力置换个人荣誉?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有言:“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官员的“文”,应当体现在施政实绩上,而非徒有虚名的艺术头衔中。
王家新跨界的争议:权力通吃还是术业专攻?
近年来,官员跨界艺术圈的现象屡见不鲜,而王家新因其多重身份,成为舆论焦点。
公众质疑的并非其艺术水平,而是这些头衔背后是否存在权力寻租、违规兼职的问题。这场争议的核心,并非单纯的艺术评价,而是对公职人员职业伦理、权力边界以及社会公平的拷问。
王家新的履历堪称“跨界全能”:财政部文化司司长、中书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中美协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监事会主席、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客座教授……甚至在中国国家画院还设有“王家新书法工作室”。如此密集的头衔,普通人终其一生也难以企及其一,而他却能轻松揽入囊中,不禁让人质疑:这究竟是“术业有专攻”的体现,还是权力通吃的必然结果?
昨天,巧哥在本号写了《王家新的跨界狂欢》,引发了争议,争议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王家新的书法功底究竟如何,二是王家新跨界争头衔该不该,是不是违法违规?
如果这些为王家新辨护的人,不是洗军,至少可说王家新的书法还真的有功底。但这些人还是辨护错了,对王家新书法的评价,巧哥只是引用了网友的评论,文字是用了引号的。
需要说明的是《王家新的跨界狂欢》这文,主题并不是评价王家新的书法好不好,而是王家新争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导师等跨界头衔好不好,是不是违法违规,是不是权力通吃?
巧哥在该文说:看过王家新的介绍,巧哥以为他是孙大圣,有三头六臂,头衔一大堆,光环一大摞。
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强调“术业有专攻”。韩愈在《师说》中明确指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官员的本职是公共服务与管理,艺术创作则需要经年累月的专业积淀。
当王家新同时拥有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硕士研究生导师、美术家协会理事等跨界头衔时,我们看到的不是艺术的感觉通才,而是一种权力通吃的畸形现象。
历史学家钱穆曾警示:“各人该在各人自己的岗位上竭尽所能,不该逾分越位。”
这段话不是论述得很清楚吗?巧哥还以时任景德镇市委书记许爱民为例,他与手艺人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头衔,巧哥批他是不务正业。一个市委书记工作那么忙,有时间搞创作吗?
官员的本职是公共服务,而艺术创作需长期专业积累。王家新同时占据书法、美术、学术等多个领域的核心职位,难免让人质疑其是否真正具备相应专业能力,还是依靠行政身份获取资源。
许爱民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最终被撤销,也印证了权力跨界的不合理性。官员若利用职权争夺行业头衔,不仅挤压真正艺术家的生存空间,更破坏了行业的公平竞争环境。
巧哥在该文还说,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在其位谋其政”的专业精神,而非虚张声势的“全能表演”。王家新这些头衔与光环,多少人奋斗一辈子也难以获得一个,而王家新却像糖葫芦一般,一个接着一个,这是不是权力兑现的?
《公务员法》第五十九条第十六款明确规定:“公务员应当遵纪守法,不得违反有关规定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
官员可以有业余爱好,业余时间进行艺术创作本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王家新是否利用公职身份获取了本不属于他的行业地位?更关键的是,这些兼职行为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王家新作为领导干部,应该以身作则,带头遵纪守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曾刊登《紧盯隐形变异特征 严防权力寻租变现 深度关注 | 深挖细查违规兼职》的文章,文章说:近年来,一些违规兼职行为披上了“隐身衣”,形式趋于隐蔽。有的巧立名目,以各种补贴或者咨询费的名义领取报酬;有的党员干部本人不出面,而是通过配偶、亲属或其他特定关系人获取兼职报酬;有的为躲避监督,通过中介机构跨省挂证取酬。
文章还说,个别党员干部违规兼职取酬,实质上成为权力寻租或权力变现的“过墙梯”。党员干部违反规定兼职,在时间、精力上会影响到本职工作的履行,甚至出现让本职工作为兼职工作服务、开路的情形。
那么,王家新身兼多个艺术界要职,是否符合公务员履职规范,值得深究。
王家新现象并非个例,而是暴露了公职人员兼职监管的漏洞。近年来,官员跨界艺术圈、学术界甚至企业界的现象屡见不鲜,部分人利用行政资源换取行业地位,形成“权力+专业”的双重垄断。这种现象不仅损害行业公平,更侵蚀社会对公职人员的信任。
公众期待的不是“全能官员”,而是恪守本分、廉洁履职的公务员队伍。王家新们的争议,不仅是对个人的拷问,更是对整个公职体系的警示——权力必须受到约束,否则,所谓的“跨界”终将成为权力通吃的遮羞布。
这也是巧哥对那些为王家新辨护的人的有力回答!
来源:巧哥说壶谈艺
本文初摘录于:2025-07-02,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5-07-02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人民网下架288分女生视频,彻底撕下她的体面,原来我们都被骗了
高考放榜季,河南的小赵考取288分,全家欢呼的视频一夜爆红。母亲的一句“健康开心就好”感动了全网,甚至引得众官媒纷纷转发,称赞这种教育观。然而在有了人气以后,女孩和母... 2025-07-02 - 一瓶矿泉水浇在李彦宏头顶,一场车祸让雷军沉默,一句话让董明珠深陷舆论漩涡,企业家的人设游戏,在2025年已经沦为一种危险的豪赌。前几天,多年前雷军不礼貌对待某音响品牌... 2025-07-02
-
四个字“决策失误”能掩盖掉24亿建古城四年累计亏损超10亿背后的问题么
01央视《焦点访谈》6月27日报道了关于耗资24亿元建造的湖南张家界大庸古城调查情况。02伪古镇、古城可以说现在是烂大街的项目了,尤其是像我住在江浙沪一带,那周末古镇自驾游... 2025-07-01 - 整治形式主义,这话央国企人听过很多次。可年年讲,年年有。从会议通知到拍照打卡,从APP签到到多轮汇报,形式不但没减少,反而越来越细、越来越重。这一套操作整得大家实在不... 2025-06-30
- 2008年,汶川地震后,电视直播着石家庄的募捐活动,镜头扫过一位位慷慨解囊的企业家、领导干部,最终定格在一个熟悉的面孔上:石家庄团委书记王亚丽。此时的她正代表单位捐出... 2025-06-29
- 近日,一份显示为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财政局原党组书记、局长付雪海的刑事判决书称,付雪海存在更改年龄并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因盗窃罪、流氓罪等先后三次被判处有期徒刑等情况... 2025-06-28
- 山沟里,黑灰色的煤矸石层层叠叠地堆积在一起,裸露在地表。一到夜间,一辆辆运输卡车装载着煤矸石驶入山沟,发动机的轰鸣声打破寂静,倾倒煤矸石时“噼里啪啦”的声音响彻山... 2025-06-27
-
负债7亿的创业导师一边给网友们高调传授“如何给用户独特价值,一边自己还有巨额债务尚未还清。这个一半荒诞、一半凄凉的故事最近在老人鞋第一品牌——足力健创始人张京康身上... 2025-06-27
-
炸裂!小米前高管惊曝200份“包养合同”:海王帝国里的顶尖美女和学生妹,可能是资本操作
从上海工行行长包养32位女下属到北京医院医生和多名护士存在不正当关系,本以为已经足够离谱,没想到还有更炸裂的。6月25日凌晨,小米前高管冯某某被原配妻子曝光了200多份“... 2025-06-27 -
道禄和尚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4人以“资助孕妇、助养儿童”为名接受捐赠,善款大多用于个人高消费
据澎湃新闻消息,有网友爆料称,“十几年间救助上百名孕妇及弃婴”的道禄因涉案被警方控制。24日,有媒体报道称,多个部门正在联合处置,包括安置其中的20余名妇女儿童。今天... 2025-06-26
- 扁鹊见蔡桓公先秦 韩非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 2024-10-19
- 没有高尚品格和信仰,当了医生就是对这个神圣职业的亵渎。患者把人类最为宝贵的生命都交给了这个“神圣的人”,而这个人却对患者的生命不屑一顾 … 医生对病情的过度渲染实... 2024-09-16
-
清华硕士马翔宇吹响了全民反腐的冲锋号——如同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孩子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新闻和故事所包围。然而,有些故事,它们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文字所能表达的范畴。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清华... 2024-08-04 -
布林肯访华期间,有一些奇怪的事一直想谈谈,还是本着沉淀一段时间后再来捋,或许能发现更多的东西。布林肯访华期间发生了什么怪事?当时网络出现顶级流量的骑墙公知抛出的“... 2024-05-13
-
最近在视频号直播,谈到美国像苏联一样解体的外七条和内七条,总结起来就是十四条理由。外七条:1. 美国处于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战略防御阶段三战是冷战,冷战是混合战争模式。... 2024-01-27
- 王家新的跨界狂欢王家新一直是个争议人物,比如他的官员艺术家身份,但主要的是他的书法引发争议,比如王家新书法被指“乱喊价”,一幅作品喊价1.5万到2万。这究竟是在为艺术... 2025-07-02
-
人民网下架288分女生视频,彻底撕下她的体面,原来我们都被骗了
高考放榜季,河南的小赵考取288分,全家欢呼的视频一夜爆红。母亲的一句“健康开心就好”感动了全网,甚至引得众官媒纷纷转发,称赞这种教育观。然而在有了人气以后,女孩和母... 2025-07-02 -
四个字“决策失误”能掩盖掉24亿建古城四年累计亏损超10亿背后的问题么
01央视《焦点访谈》6月27日报道了关于耗资24亿元建造的湖南张家界大庸古城调查情况。02伪古镇、古城可以说现在是烂大街的项目了,尤其是像我住在江浙沪一带,那周末古镇自驾游... 2025-07-01 - 整治形式主义,这话央国企人听过很多次。可年年讲,年年有。从会议通知到拍照打卡,从APP签到到多轮汇报,形式不但没减少,反而越来越细、越来越重。这一套操作整得大家实在不... 2025-06-30
- 人民日报6月29日头版推出金社平文章《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指出,“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政府有引导... 2025-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