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红书社交平台涌现大量“TikTok难民”。这些“难民”主要来自“洋抖”禁令即将施行的美国,意外给中美两国的民众创造了摆脱外媒“中间商”、进行直接交流的机会。过程中丝毫未见美西方政客所鼓吹、炒作的敌意,反而因双方接地气的互动,开启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纪大对账”。
“对账”从互相“抛梗”开始,中国网友幽默要求美国网友发猫咪照片交“猫税”、交换表情包,之后双方开始互相“教学”,你教我中文,我帮你写英语作业……接着双方“对账”进入“深水区”,从住房、就学、从业、就医、养老等各个维度进行比较。
美国网友发现,中国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穷,众多商品物美价廉,大学学费实惠,医疗服务也不错。在没有西方政客带节奏的环境中,美国网友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人的友好、善良、正直和真诚,哪有什么“中国威胁”?在被美国媒体描绘得不堪入目的中国,人们的生活竟然如此丰富多彩,蒸蒸日上。
一名美国网友发文分享,“笑死我了,成千上万的美国人为对抗政府而下载小红书,结果发现自己与数百万中国人进行了愉快的互动,无意间让美国数十年对华不友好的宣传破功。”该贴文在美国国内获得极高的转发和点赞。
美国网友打破信息壁垒,让“大对账”获得了“洋悟运动”的称号。但壁垒有时是相互的,对中国网友来说,过去媒体的宣传把美国讲得太好了。“对账”之后发现,“人均大别墅”“工作钱多事少”“看病免费”等既定印象,只不过是浮夸的美化滤镜而已。
在美国网友感叹“中国没那么差”与中国网友感叹“他们没那么好”之间,中美民间率先“对齐了颗粒度”。民间交往始终是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不竭动力,这一点即便在中美两个大国处于战略博弈状态下,依然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对账”所带来的震荡波以中美网友为中心,层层辐射出去,其中自视拥有较高国际化水平的台媒圈子,“余震”最为强烈。包括《中国时报》、《联合报》、TVBS新闻网、ETtoday新闻云、Yahoo!奇摩新闻等岛内各大媒体均高度关注这一现象级互动。
事实上,TikTok和小红书早已在岛内大量“圈粉”,尤其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台湾“网络资讯中心”去年8月公布数据,TikTok在台使用人口约460万人,18至29岁的年轻人占35.7%,40至49岁的中年人占28%。另有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第三季,小红书在台拥有近300万名活跃用户。2024年台湾社交媒体新增下载量,小红书以127万次名列前茅,且使用趋势持续上升。
当然,“洋悟运动”越热闹、台媒报道越密集、TikTok和小红书用户增长越快,民进党当局的尴尬和难堪也就越大。
长期以来,一些美国官员以“中国可能利用TikTok收集美国用户数据并进行监视”为借口,将TikTok等中国APP运营问题政治化。民进党则将此视为重要的“倚美”“抗中”手段,其对大陆APP的污名化更为猛烈,一些行政限制措施甚至跑在美国人前面。
由于涌入小红书的外国人是已经筛选过一遍,对中国至少没有显著恶感的人群,伴随着美国“TikTok难民”和小红书原住民的交流逐渐深入,中美网友双方已经开始对齐颗粒度了。经过对收入、医疗、教育等等领域的交流对比,双方齐齐破防了。
工作方面原本以为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应该是福利政策和工作时间比我们要好很多,但美国人现身说法:大多数美国人都打两份工,不然养活不起自己。有的甚至每周工作84小时。因为规定每周工作5天才算“全职员工”,并且公司要承担医疗保险,所以很多公司卡BUG,故意不达到规定时间来避免交保险钱。所以美国8小时(甚至不到)工作制是真的,打两份工8+4小时也是真的。有些甚至打3份甚至更多的工……
而具体到收入,之前一些公知张嘴闭嘴“关我月薪3000的什么事”如何如何,大部分美国人收入还真的是3000美元。举个例,按美国月均税前收入5800美元扣除税,保险到手3400美元,扣除房贷每月1800美元/房税166美元,一般人的个人可支配额度为1434美元。哪怕月入过万,实际到手也只有5400美元。大部分实际收入就在3000左右徘徊,基本没什么存款。
不是他们不想存,而是根本存不下!医疗方面,叫一次救护车就3000美元,很多美国人宁可自己打车去医院也不愿意叫救护车。在医院生孩子大约需要7万美元,一个咽喉炎2000美元,脑震荡1300美元。作为对比,中国三甲医院一个CT200到800人民币,美国类似的医院一个CT7000美元。
而教育方面更是让美国人破了大防,甚至有美国人看了中国的学费清单,表示你们中国的大学生没理由攻击自己的国家。美国那边大学学费不含任何生活费大概3-9万美元一年,基本上是普通家庭一年的工资。上大学想改变命运,但是上大学需要很多钱,只能学贷,然而一旦背上学贷,基本上半个人生就已经废掉了。你但凡敢失业几个月这学贷立马能滚动到一辈子都还不完。
当然,在做作业方面论到中国网友破防了。找美国人做的作业,完形填空五道题错仨。有的选择题评论区三个美国人给出了三个答案。直到某些美国人开始聊到彩礼问题,表示“听说你们结婚就像一场交易,需要很多现金”成功扳回一城,轮到让中国网友沉默了。
当然,美国人发现原来中国人这么幽默,热情,友好。中国人也发现美国人也大多数是日子人。当美国人民获取第一手的真实中国信息,直接戳破的美国政府辛苦编织起来的信息茧房。即使这些美国用户只是三分钟热度,但是人一旦接触真相,就不会再去相信谎言了,他们会成为种子传播者,告诉美国人民真正的中国是什么样子。
关于台湾省方面的信息对账:
18日,有台湾网友在论坛询问,“小红书的台湾服务器是不是挂了?”,有网友回复道,发现TikTok和小红书都被台湾电信运营商中华电信遮掉了,其他运营商则没有影响。19日下午,有网友反馈称“已恢复正常,估计是测试封杀”。有网友嘲讽,“可怜,我们台湾人真的那么脆弱吗?自己搞不出有用的社交软件,现在还把一些比较有用的软件封掉,真是可悲”。
随着“大对账”风潮的涌起,台湾舆论终于向民进党当局发出了“灵魂一问”:美国人都用上了,台湾还禁什么?
受民进党当局“信息茧房”影响的部分岛内民众可能还没注意到,个别美西方政客对TikTok等应用的污蔑言论根本站不住脚,已遭到美国用户的普遍质疑和反对。有博主指出,如果TikTok真的涉及“国家安全”,为什么美国的总统拜登、副总统哈里斯,以及新当选的正副总统特朗普与万斯,都开设了TikTok账号?
同样的问题,民进党当局也无法回答。比如数年前就公开在“立法院”攻击抖音、小红书对台“认知作战”的民进党“立委”林楚茵,就被网友“起底”,其在抖音平台早已开设账号,还上传不少生活视频,她的家人及台北市议员许淑华等绿营政客都曾出现在视频中。
在2024年选举的复盘中,有绿营人士就提出,民进党年轻选票大幅流失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布局TikTok、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而2023年初,时任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开设TikTok吸粉243万人,则成为其吸引年轻人的一大利器。
事实已经证明,如果民进党当局非要逼迫台湾民众在他们与TikTok、小红书等APP之间做一个选择,那么被抛弃的,只能是民进党自己。
最新消息显示,美西时间19日9时30分,原本暂停在美服务的TikTok发布声明称,公司已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达成一致,正在恢复相关服务。当美方针对大陆APP的封禁游戏进入“终章”,民进党靠同样手段实施的封锁还能硬撑多久?距离岛内“信息茧房”彻底崩塌,以及两岸同胞直接“对账”的日子,可能越来越近了!
无论对美国人还是中国人,打破信息茧房,促进文化交流,当然是双方群众面对面最好。那么接下来面对这件事,无论双方谁先动手管制,那么谁的风评就会受害。如果美国政府想要故技重施,继续封杀小红书,那也没关系,“人流的方向,就是文明的方向”,没有小红书,也有其他各种“书”。
来源:防务微观察、凤凰网,海峡之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