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网络摘录 繁体
本期讲解《中山国》纪录片第三集:
繁盛
在中山国历史上,桓公堪称最具传奇色彩的国君。他年幼即位,不恤国政,后失国于魏,性命几将不保。
在魏属中山的20多年里,桓公卧薪尝胆,最终带领族人成功复国,在今河北省平山县上三汲乡一带建立了新的都城。
在这里,中山桓公将如何带领中山人走出灭国的阴影?他如何实现中山人祖祖辈辈梦想的家国繁盛?
与齐交好初发展
中山国都城遗址,地处滹沱河冲积扇上的沃野,位于东西灵山脚下,依山傍水、水陆通畅、平坦开阔。这座中山新国都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南北高差达40米。它南北最长处4500米,东西最宽处4000米,呈不规则桃形,总面积约18平方公里。
中山国领土 动画复原图
“在这个选址上,像我们看到的中山故城,它对于山川河流、地形地貌跟城市的建筑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上天人合一的这些理念。”
张立方 河北省文物局局长
新都城的修建,不少齐国工匠参与其中。彼时中山国主动与齐国交好,寻求齐王的援助,这是中山国复国后,在外交策略上的一个重大转变。中山桓公与齐国主动示好结盟,不仅可以保证西部边境的稳定,得到齐国实实在在的经济援助,还能借助齐国的大国之威,寻求到政治上的庇护。
在齐国工匠进入中山期间,一批批中山美女也出现在齐国境内。为了让刚刚获得新生的国家迅速恢复元气,重新在中原赢得一席之地,中山国的女人也像男人一样担负起了兴国图强的重任。这些长袖善舞的中山美女,正是桓公向外输出的特殊资源。
长袖善舞的中山美女
励精图治的中山桓公带领臣民向外积极寻求齐国援助,增强国力;向内主动学习华夏文明,勇于变革。桓公将农耕作为立国之本,将农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积极学习中原文化,以谋长远发展。
在桓公的精心谋划和中山国人的共同努力下,这座重建的家园蒸蒸日上,最终成为可以抗衡列强、制衡天下的重要砝码。
中山国地处燕南赵北中间这一“枢辖”位置和地利要冲
中山国的发展方兴未艾,这位身勤社稷、忧劳邦家的桓公却走到了人生的迟暮之年。
他在弥留之际仍心系中山国发展,他告诫太子,即位后务必坚持既定的韬光养晦的国策,切勿卷入大国征战,同时要招贤纳士,以保中山国祚绵延不绝。
随着桓公的离世,中山国进入成公时代。
成公即位增国力
公元前350年,秦国新都城咸阳落成。随着秦国迁都咸阳,一场以土地改革为核心的颠覆性变革开始实施,秦国迅速崛起,战国格局变动。
此时,年轻的成公目睹了一切,执政不久,他以秦为师,颁布“招贤令”广纳贤才,实行变法。
不久,一位来自卫国的谋士引起成公特别的注意——司马赒,日后成为中山历史上有名的重臣,辅佐过三代中山国君的相邦。
“中山三器”长篇铭文中提到的司马赒
随着变革的进行,中山国国力与日俱增,这位野心勃勃的中山国君不再偏安一隅,他在复国后,第一次主动挑起了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鄗邑(今河北高邑),史称引水围鄗。
鄗邑,在战国时期曾是中山与赵国边境线上的一处重要据点,多次在中山国和赵国之间易手。
公元前332年夏,齐魏两国联合讨伐赵国,赵肃侯以举国之兵全力迎敌。七月,华北平原一年中雨量最大的月份,连日的降雨导致多条河流水位猛涨。此时,赵国与齐魏联军激战正酣,无暇顾及中山。成公看准时机,下令进攻赵国,收复鄗邑。
“当时正好是雨后,槐水暴涨。他们就把槐水引到鄗这个城邑周围,把赵军围困在城里面,围了大概有一个多月时间。后来是齐魏撤军,中山国才解除了对鄗这个城邑的围困。虽然没有收复失地,但是大大增强了中山国的国威。”
刘卫华 河北博物院研究馆员
自此,赵与中山矛盾激化,但中山国人并未因此畏缩,力抗赵国大大增强了他们的信心,中山国君介入列国争霸的野心开始膨胀。
五国相王迎辉煌
公元前328年,成公去世。司马赒接过了辅佐幼主王振兴中山国的担子。在司马赒的精心教诲和辅佐下,一天天长大,中山国也即将迎来新的辉煌。
“中山王是在司马赒的精心辅佐下成长起来的。中山王在铭文中尊称司马赒为老赒、忠臣赒、仲父,足见中山王与司马赒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
郜丽梅 中国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时光飞逝,2017年12月2日,中山古城考古遗址公园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这座中山国历史上的最后一座都城再一次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
中山国古城遗址管理处依照河北省考古队持续多年考古发掘的成果报告,以微缩景观的方式再造了这座古老的都城,重现了中山国都的富庶和繁华。
中山国都城微缩景观
彼时,中山国凭借优越的地理环境,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成为了华夏腹心区域重要的商贸中心。繁荣的国都成功吸引了“治生之祖”白圭。
在考察了一番后,白圭建议中山国的商贸要想获得更大发展,就必须铸造发行自己的货币。
不久后,成白刀币问世,成为中山国的法定货币。
中山国出土成白刀币
“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时候,几大国家林立,但是真正铸过币的国家并不是很多,中山能铸币,这说明中山有非常强的经济实力,或者说它需要特别强的致富手段,或者说它需要通过铸币来获得别的方面的收益。”
苏荣誉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公元前323年,中山国多年的平静被打破。魏将公孙衍发起并提出一项倡议,希望“千乘之国”中山国能与作为“万乘之国”的韩国、赵国、燕国结成联盟,并一起相互称王,企图以合纵之策对抗强大的齐国和秦国。史称“五国相王”。
五国相王
中山王,这位正准备施展宏图伟志的年轻国君和他的老搭档——同样雄心勃勃的相邦司马赒,一拍即合,决定称王。
五国相王之事传到齐国以后,齐威王勃然大怒。
“第一他觉得中山这样的千乘小国,敢跟齐国这样的万乘之国并肩称王,他觉得很不服气;再一个就是如果韩、魏、燕、赵还有中山联合起来共同对付齐国的话,那么对齐国其实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齐威王就对中山国称王这件事表示了强烈的反对。”
刘卫华 河北博物院研究馆员
中山国并不想得罪齐国这个多年好友,如何在维持两国关系的同时达到称王的目的,中山王犯了难。这时,相邦司马赒的门客张登主动请缨前往齐国,他凭借三寸之舌让齐威王改变态度,成功支持中山国称王。
“张登对田婴说,齐国反对中山国称王,其实是把中山国往赵魏那边赶。齐国不如先同意中山国,让他称王,然后还跟中山国保持比较好的关系。让赵魏跟中山国发生对立。”
刘卫华 河北博物院研究馆员
“齐王说好吧,让他称王。我们也赞成。实际上还想拉住这个小兄弟。因为这个小兄弟它在整个列国中,我们说它是一个砝码式的东西。你这个砝码搁在这儿,就向你这边倾斜。如果放在另外一边,秤杆就向那一边倾斜,它是这样一个作用。同时它实际上这种逻辑,又应用于韩赵魏这些国家。五国不带它称王,那好它只能是死心塌地投奔齐国,那你永远就失去它。”
李山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中山王南面称王
公元前323年中秋,中山国大殿内外,一片忙碌。王即将迎来他人生中最为辉煌的一刻:南面称王。这位年仅21岁的年轻君王,实现了数代中山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
称王后的王没有丝毫放松,他宛如蓄势待发的箭,准备把中山国推向新的巅峰。他需要一个合适的机会,需要一场战争,来彰显军队战斗力,开疆拓土壮大国力,让诸侯列国对“千乘之国”中山刮目相看。
不久,一场浪得虚名的禅让闹剧将这个机会成功递到中山国面前。
公元前320年,燕王哙即位,任用子之为相。燕国内政外交等各项事务都由子之全权代管,哙不理国政。四年以后,哙竟然把国君之位让与子之,自己跪拜称臣。
燕王哙与子之
子之即位不久,燕国大乱。面对此等逆天悖理之事,齐宣王以平叛子之之乱、匡扶正义为名,派大将匡章率师伐燕。
时机到了,公元前314年,王以“正君臣之位”为名出兵伐燕,大胜。中山国吞并燕国大片领土,疆域急剧扩张,令诸侯列国刮目相看。
正当中山国君民享受胜利果实之时,殊不知在宿敌赵国眼中,中山国早已由过去的隐患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
中山国如何应对来自强大宿敌赵国的挑战?
中山国未来走向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