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尔茨发表署名文章:德国不想也不能与中国脱钩

繁体

【文/观察者网 齐倩】11月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将率领一个高级商业领袖代表团访问中国。此次访问是疫情发生以来欧洲国家领导人首次访华,也是朔尔茨总理就任以来首访中国。

此前,德国内部以及西方都对朔尔茨访华颇有微词。临行前,当地时间11月2日,朔尔茨在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发文,阐述了自己对于此次中国行的一些思绪:即便世界局势发生变化,中国仍是德国和欧洲重要的经贸伙伴,德国不想也不能与中国脱钩。

朔尔茨还表示,在全球性问题上,中国发挥着关键作用,德中应寻求符合双方利益的合作。

朔尔茨发表署名文章:德国不想也不能与中国脱钩

德国总理朔尔茨(资料图)

朔尔茨开门见山,写道此时距他的前任访华已经过去3年了,而这3年间世界和地区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基于以上情况和疫情原因,“现在,直接对话变得更加重要”。

“今天的中国和五十年前已经不一样了”,朔尔茨表示,现在的中国更注重国家安全和自主,加之世界形势剧烈变化,德国需要改变对华方式。即便如此,他仍坚决反对经济脱钩,强调对华合作的重要性。

朔尔茨写道,即使如今物是人非,但中国仍是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重要的经济和贸易伙伴,因此德国在促进供应链多样化的同时,“我们不想脱钩,不想与中国脱钩”。

他指出,作为一个“以特别痛苦的方式经历冷战”的国家,德国反对出现新的集团对抗。“中国,这个拥有14亿人口和强大经济实力的国家,当然将在未来的世界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正如中国在世界历史上长期以来所做的那样。从这一点上,一些人要求孤立中国的诉求,就像一些例如‘中国将建立霸权统治、甚至是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的主张一样微不足道。”

朔尔茨还提到了德国政府顶住压力批准中远海运入股德国第一大港汉堡港集装箱码头一事,称该交易体现了德国和欧盟的立场:促进贸易多样化、实现互惠,而非实行经济保护主义。

此前不久,历经多次波折后,中远海运成功入股汉堡港集装箱码头。10月26日,德政府批准中企中远持有汉堡港“福地”集装箱码头24.9%股份。朔尔茨认为这是“正确的”决定,但德国联邦经济部长和外交部长(均为绿党)曾试图阻碍该交易完成。

朔尔茨承认,近年来,中欧之间的“竞争因素无疑增加了”。但他补充说,应持有正确对待竞争的态度,在接受竞争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找出仍然符合双方利益的领域并寻求合作”。

“毕竟,世界需要中国”,朔尔茨称,在疫情、全球粮食危机和气候变化等方面,中国发挥着关键作用。

朔尔茨随后举例指出:“如果没有中国采取果断的减排行动,我们就无法赢得对抗气候变化的斗争。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推动再生能源、设定雄心勃勃的减排计划百利而无一害。我主张中德双方应在气候保护方面保持合作,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他补充说,中德同时也在“气候友好型技术”上进行竞争,这种竞争是“为了研发最有效的产品、提出最聪明的想法,最后最成功地实施各自的方案”,因此“竞争的减少也意味着创新的减少”。

最后,朔尔茨表示:“以上就是我首次访问中国要谈的内容。我们将在符合双方利益的领域寻求合作,同时也不会避免争议——这是中德公开交流的一部分。”

朔尔茨发表署名文章:德国不想也不能与中国脱钩

德媒报道截图

据外交部消息,德国联邦总理朔尔茨计划于11月4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彭博社援引消息称,朔尔茨将率领一个高级商业领袖代表团访问中国,其中包括阿迪达斯、德意志银行、西门子、拜恩泰科(BioNTech)、大众汽车等德企的首席执行官(CEO)。

我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1月1日表示,今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中德是全方位战略伙伴,此次访问是疫情发生以来,欧洲国家领导人首次访华,也是朔尔茨总理就任以来首访中国。“相信此访将为新时期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注入新动力,为世界和平稳定增长做出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在对华政策上,本届德国联邦政府存在分歧,总理府坚持对华合作,但经济部和外交部(部长均为绿党)不断鼓吹减少所谓“对华依赖”。对于朔尔茨访华一事,德政府内部也出现异议的声音。

不过,朔尔茨访华显然符合德国经济利益,得到德国商界的普遍欢迎。

另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在德国部分政客鼓吹所谓“脱钩”之际,众多德企非但没有减少对华投资,反而“加倍下注”。根据德国经济研究所数据,仅今年上半年,德企在华投资就达到创纪录的100亿欧元。

朔尔茨发表署名文章:德国不想也不能与中国脱钩

2022年德国对华投资飙升,《金融时报》制图

例如,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7月宣布在华投资价值100亿欧元的新工厂,并计划“永久”缩减其在欧洲的业务规模;德国著名零售商阿尔迪正计划在华开设数百家新店;西门子上周刚刚表示,该公司正在计划大规模扩大其在华的“数字产业”部门……

报道指出,多年来德国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受益者之一,德国对中国市场的出口推动了过去十年的10年经济繁荣,而“这是德国战后历史上最长的经济繁荣期之一”。2021年,中国连续第六年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占德国货物贸易的9.5%。

10月30日,德国工商总会主席万斯勒本(Martin Wansleben)接受采访时称,德国无法与中国脱钩。他强调:“每一个人都应清楚一点:不与中国脱钩,不会导致我们国家失去繁荣……如果没有中国,德国经济将更加困难;没有中国,德国将变得更加贫穷。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延伸阅读:(来源:李毅看世界)

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前发表署名文章

(译文)

为同中国进行开放且明确的交流

  距前任总理上一次访问中国已经过去近三年时间。这三年里,挑战和风险加剧,在欧洲和东亚是如此,对德中关系来说当然也是如此。三年来,世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是由于新冠疫情,二是由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及这场战争给国际秩序、能源和食品供应以及全球经济和物价带来的严重后果。正是因为一切如常(business as usual)并非这种形势下的选项,我启程前往北京。长时间以来,新冠疫情和北京严格的防疫政策使得这样的访问无法成行。此次面对面的会晤因而愈发重要。

  此番访问,我关注的是下述五点内容:

  1.当今中国已不再是5年前或10年前的中国。中共二十大刚刚落幕,其成果释放出明确信号:与以往大会报告相比,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坚持明显占据了更多分量。谋求国家安全即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定连同谋求国家自主性未来将被赋予更多意义。显然:如果中国发生变化,那么我们同中国交往的方式也必须变化。

  2.不只是中国,世界也发生了变化。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秩序构成严峻挑战。普京连对发出核武威胁都已毫无顾忌。他以此威胁越过全人类划下的红线。今年年初,中国还在同联合国安理会其他常任理事国一同发表的一份声明中明确表示反对使用核武器或单单以核武器相威胁的做法。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负有特殊的责任。为了维护联合国宪章及其原则,北京向莫斯科做出明确表态非常重要。

  这包括尊重所有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没有哪个国家是另一个国家的“后院”。位于欧洲的乌克兰不应被这样看待,地处亚洲、非洲或拉丁美洲的国家也是如此。那里正在形成多极世界中新的力量中心,我们愿同那里的国家建立和扩大伙伴关系。过去数月,我们在国际层面展开密集磋商,不只同日本、韩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这样的紧密伙伴,也同非洲和拉美国家进行沟通。下周晚些时候,我将访问东南亚并出席G20峰会。我访华的同时,联邦总统将到访日本和韩国。正是因为德国在冷战时期体会到分裂的惨痛代价,我们不愿看到世界上再次形成不同的阵营。美国新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也提出了正确的目标,即强调避免新一轮的阵营对抗。对中国来说这意味着——这个拥有14亿人口和强大经济实力的国家未来当然会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世界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也的确是如此。然而,既不能像一些人要求的那样得出孤立中国的结论,也不能认为中国有权称霸或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

  3.尽管情况有所改变,中国也依然是德国和欧洲重要的经济和贸易伙伴。我们不想要“Decoupling”,不想同中国脱钩。然而中国想要的是什么呢?中国的“双循环”经济战略意在强化内部市场,减少对其他国家的依赖。此外,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末的一次讲话中曾提出要加大使用中国技术,“拉紧国际产业链对我国的依存关系”。此类表述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因此,我们将通过明智的多元化来减少单边依赖。这需要把握分寸和脚踏实地。德国和中国之间的大部分贸易涉及的产品既不缺乏可供选择的供应来源,也没有危险的垄断威胁。更确切地说,中国、德国和欧洲从中同等受益。但是,在形成了有风险的依赖性的地方——比如重要原材料、某些稀土或特定的未来技术方面——我们的企业现在正拓宽他们的供应链,这样做是正确的。我们为他们提供支持,例如,通过新的原材料伙伴关系。关于中国在德投资,我们也会根据这种交易是否会产生或加深有风险的依赖度来加以区分。这也是联邦政府在中国远洋海运集团(COSCO)以少数股权入股汉堡港一处码头这桩交易上采用的评判标准。由于有明确的条件,该码头的全部控制权仍属于汉堡市和港口公司。多样化以及加强我们自己的韧性,而不是保护主义和退回到自己的市场——这就是我们的立场,在德国、在欧盟。

  在中德关系中,我们距离对等还十分遥远,例如在企业准入、许可证、知识产权保护或法律确定性以及国民的平等待遇问题上。我们将继续要求对等。如果中方在一些方面拒绝这种对等,这也不能不了了之。在同中国的交往中进行这样的区分符合德国和欧洲的长期战略利益。

  4.习主席今年年初在达沃斯说过:“世界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意味着也要允许和容忍矛盾。这意味着在相互交流中不回避艰难的议题。这包括尊重公民和政治自由权、尊重例如在新疆的少数民族的权利。

  台湾周边的紧张局势令人担忧。同美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一样,我们遵循一个中国政策。但这也包括对现状的改变只有在和平及相互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我们的政策旨在维护基于规则的秩序、和平解决冲突、保护人权和少数群体权利以及自由公平的世界贸易。

  5.当我以德国联邦总理的身份访问北京时,我同时还有一重欧洲人的身份。这不是说代表整个欧洲发言——那样做会是错误的、也是冒昧的。而是说德国的对华政策只有根植于欧洲的对华政策中才可能成功。

  因此,在我出访前,我们同包括马克龙总统在内的欧洲伙伴以及我们的跨大西洋伙伴进行了紧密协商。欧盟准确描述了中国作为“合作伙伴、竞争者和对手”的这三重角色,而对手及竞争的元素近年来无疑是增加了。我们必须通过拥抱竞争、认真对待作为制度性对手的后果并在我们的政策中对之加以考虑来应对这一现状。同时,也要探索在哪些方面合作仍符合双方共同利益。毕竟,世界需要中国——比如在抗击如新冠这样的全球性疫情方面。

  在结束全球粮食危机、帮助重债国家以及实现联合国发展目标等方面,中国也发挥着关键作用。没有中国在减排方面的坚决行动,我们无法赢得抗击气候变化的这场战役。因此,很高兴看到中方在扩大可再生能源方面制定了高远的目标。我将争取中国与我们一道特别亦在国际层面为气候保护承担更多责任。我们清楚,在气候友好型技术方面,我们亦处在竞争关系中——竞争最高效的产品、最巧妙的想法、对各自计划最成功的实施。但前提是,中国不对我们的气候友好型技术关闭市场。我们直面这场挑战。因为缺少竞争往往也意味着缺少创新。而从中受损的将是气候保护——到头来也就是我们所有人。

  对于上任以来首次对华访问而言,这些是很多需要关注的内容。我们在符合双方利益的地方寻求合作。我们不会对存在争议的地方避而不谈。这是德中两国坦诚交流的应有之义。

本文初摘录于:2022-11-03,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2-11-05

2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