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麒元2015年的旧文:中国解决当前所有问题的总钥匙

繁体

本文转载自红旗网,2020-07-11来自罗源粉丝团

作者按:

今年,各种小型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浮现了,当看到疯狂的全民金融大跃进的时候,笔者知道我们的财政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金融特权和金融暴利不仅蚕食了其它产业的利润空间,也将最终终结持续了二十年的中国经济奇迹,我们距离一场猛烈的金融风暴已经不远了。

笔者觉得,已经没有再写新文章的必要了。重发五年前的旧文章《伤于财政,毁于金融》,一方面,再次解读一遍可悲的现实;另一方面,一起见证一段本不该发生的历史。

文/卢麒元

中国真正读懂明史的人,大概只有:毛泽东。

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中,将李自成的失败归咎于:政治与军事决策失当。

这一结论,似是而非。

李自成进北京后,确实失误频频。有三件事最具有代表性:义军劫掠京城;激反吴三桂;错杀李岩。

这些事件,从直观的角度看,确实属于政治和军事范畴,但却有着深刻的经济背景。

李自成真正的问题,出自于:财政。

“迎闯王,不纳粮”。一句话,就断绝了李自成的正规财政来源。

起义军的财政来源,竟是吃大户,这种劫掠型财政,必然演变成为进入北京后的“骄纵”。

没有系统的财政建设,地方官吏无钱正常运作,只有反正或降清。

部属,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必然思去。杀李岩,实属无奈。

李自成,由于不懂经济,最终输掉了政治和军事。

中国历史学家治史,太过重视政治与军事,疏忽了问题的本质,那就是:经济。

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财政。

毛泽东,则不然。

毛泽东进北京,不仅仅注意了戒骄戒躁,不仅仅注意了政治协商,不仅仅注意了封官授衔。

最要紧的是,全面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并逐步开始城市工商业的改造,在此基础上发行人民币。

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财政主动权。

对于这一点,毛泽东的对手——蒋介石体会最深。他在日记里,反复提及这一点,并十分感佩。

以此为鉴,蒋介石在台湾进行了土地改革,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培育经济,保障供给,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政政策与制度,这才是毛泽东高明之处。

事实上,古今中外王朝兴衰,大体上都与财政有关。

公共财政政策,是双刃剑,搞得好就是昌明盛世,搞得不好就是国破家亡。

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有一套完整有效的财政政策。

中国建国后的迅速发展,主要依靠这套系统有效的财政政策。时至今日,中国政府有效的经济管理,依然是依靠这套体系。

然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中国的财政体制已经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财政体制的变革势在必行。

由于管理层对于经济的理解十分有限,特别是对于财政的理解过于肤浅,中国的财政政策处于被动调整状态,公共财政政策被新兴经济势力强力扭曲,成为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

公共财政政策,已经演变为中国政府管理的乱源。

中国经济学家,不懂财政收入的含义。

在财政收入问题上,中国过度依赖创造价值的课税(注释:也即主要向生产流通服务领域各类企业及劳动者征税),而忽视资产增值的课税(注释:也即极少向资本或资产拥有者征税,例如投资的债券、股权、房产、土地等资产巨幅升值,巨幅升值那部分或只征收极少的税,或甚至没有征税)。

中国,在市场化过程中,正在经历迅速的资本化,国有财富的资本化本应提供巨大的财政收入:

例如土地使用权的资本化,例如自然资源的资本化,例如国有企业股权的资本化,这些资产的资本化创造了巨额的财富。

然而,中国政府却没有在资本化过程中,实现财政收入的巨额增长。

更为严重的是,国家没有得到应得的财富,亦没有有效地转化为国民福利,而是被动支持了大规模财富转移。

其中,一部分补贴了全世界;另一部分转化为特殊利益集团的原始资本积累。

中国,在财政收入问题上的失误,性质十分恶劣。

笔者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国有资源属于国民资产,转移国有资源等同于向国民收税。

如果将国有资源资本化过程中,国民资产被剥夺视为特殊税收的话,政府相当于向国民课取了巨额特种资源税。

如果这一判断成立,中国近年的实际税率,可能远远不止所得税率35%,实质税率可能高达90%以上,可能是当今世界绝无仅有的高税收国家。

最为严重的,不是税收之重,而是这种残酷的税收没有进入国库,没有转移支付给国民。

它们的主要部分,在资本化过程中巧妙地流失了。

这才是,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原因。也可以说,这才是,中国当今一切问题的真正原因所在。

中国的财政收入问题,当然不仅仅存在于土地、资源、国有股权资本化方面。

负利率政策,也可以视同为一种特殊税收;要素价格扭曲,也可以视同为特殊税收;环境破坏,也可以视同为一种特殊税收。

只是,这类税收更为可怕,它们直接在政策层面,就被转移支付给特定人群了。

这就是为什么,突然有那么多人,突然有了那么多的钱!这就是为什么,紧缩的中国,突然出现流动性泛滥!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资产价格突然暴涨!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突然需要建立和谐社会了

中国的经济学家,不懂财政支出的含义。

当由土地、资源、国有股权形成的一部分收入,纳入财政的时候(已经很可怜),它们被巧妙地列入预算外收支。

这笔逃脱税法和预算法约束的资金,成为各级政府的大金库。

于是,各级政府如此热衷搞自身建设、搞市政建设、搞经济建设。“大炮一响,黄金万兩。”不搞建设,就没有经济权利,就没有腐败机遇。

却没有人认真思考,如何将这笔本属于国民的财富,转化为国民福利。

看到政府部门高楼林立,看到政府官员豪宅小蜜,谁能说那只是一个人生观、世界观问题?

公共财政政策的严重问题,会最终导致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在形式上,最终表达为——金融问题。

中国历代王朝,在公共财政政策失误之后,无一例外,最终滥用金融政策。

就本质而言,由于正规财政收入流失,政府就必须透支政府信用。在没有法币的古代只能加征税;在有法币的的现代就是通货膨胀。

剔除那些虚伪的专业说辞,历史的轮回在本质上丝毫没有改变。笔者将之概括为:

伤于财政,毁于金融。

在中国历史的盛世王朝中,常常会有一些经邦济世的伟大人才。中国人,不会称之为——经济学家。

就如同,中国人不会用伟大的经济学家,盛赞毛泽东一样。

但是,经邦济世之才必须懂经济。否则,就难以避免李自成式的悲剧。

尤其,必须精通公共财政。

有趣的是,精通公共财政,并不需要高深的经济学理论。中国就有陈云这样并非经济学家的公共财政专家,并且具有大师级水准。、

而在经济学家满街走的当代中国,管理层中竟然无人通晓公共财政政策。以至于管理层反复被误导,反复被欺骗,反复被利用。

实在,令人费解。

笔者一向认为,李岩被杀,不能全怪牛金星的无耻出卖,他的那句“迎闯王,不纳粮”,早已种下了自己的死因。

中国的所谓经济学家们,比李岩和牛金星强多少呢?!那些活跃的政治化妆师和经济投机师们,可以经邦济世吗?!

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学家主要是知识的传播者,偶尔也用来做金融产品推销员,基本上没有登堂入室的机会。

道理很简单,经济学知识是经邦济世的必要条件,却远远不是充分条件。

书生误国,古今中外皆如此。

这还是客气的。因为,我们真的不知道中国的当代经济学家有多少是无间道!!

前苏联的猝死,不就是毁在这些人手上吗?!中国那些雇用经济学家们(由金融机构付酬的洋鬼子和假洋鬼子),像极了不拿枪的第五纵队。

况且,实在看不懂,中国的管理层,怎么一下子都变成了博士和教授?!

中国公共财政政策,被糟蹋成这个样子,管理者学识的粗俗浅陋,令人震惊!竟然,还敢猪鼻子插葱,装相!!

若不是愚蠢,是否意味着——背叛和出卖?!

中国公共财政政策严重扭曲的问题,实在不容漠视了!!笔者再一次强调:伤于财政,毁于金融。

管理层,一定要高度警觉!!!

笔者认为:必须将支离破碎分散于多个部委的公共财政政策,统一管理;必须将公共财政政策,置于法律约束之中;必须将公共财政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分离;必须将公共财政政策形成、执行、结果透明化;必须将涉及公共财政政策的金融政策(利率和汇率)、价格政策、环境政策纳入统一管理;必须将政治化妆师和雇用经济师,剔除中国公共财政政策的决策和执行过程;必须尽快培养和使用陈云式的经邦济世之才,管理中国经济!!!

笔者相信,中国会从历史的教训中,获得有益启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政策!

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建立包括金融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解决好目前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的问题!!

真正建立和形成,中国强大的国家竞争力,实现中国几代人复兴和崛起的梦想!!!

本文初摘录于:2024-03-08,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4-03-25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