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网络摘录 繁体
我的老家,南面是祁连山,北面是腾格里沙漠。在我小的时候,沙漠往南是空旷的大戈壁,上无飞鸟,下无人烟,只有鼠兔、红柳、马莲花和芨芨草,在寂寞的荒原上默默诉说时间的存在。我的童年想象中,戈壁和沙漠是天的尽头,往西或者往北,都是心境绝望的天外世界,那是一种令人惊惧的、临近死亡一样的孤独感。
我十六岁以前没有进过城,我想,沙漠和戈壁的南边,应该有座城。从天边出来的人们,看见远方袅袅炊烟、人来人往,看见前面鸡鸣狗叫、万家灯火,那个地方才是人间,是一个人、一辈子往前走的方向。
北门外从来不是一个具体的地方,我从农村来,游荡在城市边缘,遥望着远处的高楼大厦,徘徊在北门外面的一棵老树下,犹豫,观望,卑琐,还有一种内心的抗拒。我们是进不了城的那一群人,偶尔被城里的霓虹灯照亮,会忍不住发出一声惊慌的哀叫。
回到新疆同治暴乱。这场由回匪发动、席卷南北疆、伤害各民族、历时十四年的暴乱,是新疆统一以来,性质最恶劣、后果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教训最为惨痛的领土主权分裂行径。在今天的主流历史中,这场史无前例的暴行被表述为英国扶持下的“阿古柏叛乱”。阿古柏是浩罕国流窜过来的外匪,新疆暴乱两年后才被回匪带路党请入南疆,新疆暴乱六年后才和英国人取得联系。把这一锅脏水统统栽赃到外国人头上,显然有意识形态苦衷,逼不得已,屎上雕花。
现在,雷霆之锤已经高举,八百里秦川欠下的累累血债,三千里河西犯下的深重罪孽,两千四百多万惨死的亡灵,十四年国破家亡,这笔账必须清算。自汉代以来,无数英雄先辈穿越大漠戈壁,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开拓出来的西域疆土,被宗教的幽灵一再践踏,美丽新疆变成邪魅鬼蜮,大好河山沦为烈火焦土,这笔账,更要清算。
你们不是说自己的怀里揣着一个血写的账本吗?在复仇之剑出鞘以前,先拉出一本新疆十四年血泪史,简要回顾新疆同治暴乱全过程,把维回暴匪在新疆犯下的累累罪行再陈述一遍。天若有情,让天地蒙羞。天若有眼,请天地正法。我会不厌其烦地把坏人和好人的名字尽量罗列出来,文本烦琐,以时间为序。让大家记住好人的故事,更看清楚坏人的面孔,
6、血写的账本
1864年6月6日,新疆同治暴乱在库车爆发,河州回匪马隆、马三保,玉门回匪杨春,煽动维回暴匪,围攻办事大臣衙门。库车办事大臣萨阿灵,赴南疆上任的英吉沙尔领队大臣文艺、叶尔羌帮办大臣武仁布,率领满汉官民200余人,在办事大臣衙门点燃火药,集体殉难。清朝收复西域功臣像中排名第三十位的库车鄂对郡王,世受国恩,他的第四代孙子爱玛特郡王拒绝出任暴匪首领,被暴匪用石头活埋。推动南疆地区伊斯兰化的谢赫·哲马鲁丁家族后裔热西丁,被拥立为库车暴匪首领“和卓汗”。
1864年7月16日,甘肃东乡族大阿訇妥明、绿营军回营提标参将索焕章,在乌鲁木齐发动暴乱,当晚占领迪化城,乌鲁木齐提督业布冲额(蒙古族)被索焕章杀害,镇迪道道员伊昌阿全家四十余口投井自杀。暴乱第二天,回匪包围乌鲁木齐都统衙门驻地巩宁城(老满城),惨烈的巩宁保卫战正式打响,大清国的英雄们咬牙坚持了82天。
1864年7月16日,库车暴匪首领伊斯哈克带领150名维匪“北征”,沿路不断有维吾尔暴匪加入,抵达吐鲁番的时候已经发展到一万多人。吐鲁番回匪苏皮盖串联维吾尔阿訇迈苏木汗,发动暴乱,围攻吐鲁番满城。当地维匪两万多人赶来凑热闹,队伍迅速扩大到三万人,他们是一群手持镰刀和砍土曼的暴民,战斗力实在太差,吐鲁番领队大臣荣庆率领500名八旗军英勇抵抗,坚守九个多月,城池犹在,岿然不动。
1864年7月末,伊斯哈克从吐鲁番派出亲信阿依丁和哈桑卡斯木,率领12000名凑齐了刀枪的库车维匪,千里奔赴巴里坤,企图占领从内地通往新疆的东大门。库车维匪的战斗力实在拉胯,只能在巴里坤城外抢劫牧民,连一场像点样子的战斗都组织不起来。入冬以后,穿着单衣的库车暴匪被北天山一场寒风刮回吐鲁番。
1864年7月,库车暴乱的消息传到喀什,妥明东道堂信徒马元阿訇、伽师县回民大地主金相印,联络喀什绿营军回营把总王得春、英吉沙尔绿营军回营守备蓝春发,密谋在7月30日发动暴乱。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奎英获得情报,将王得春、蓝春发抓捕正法。幕后策划人金相印和马元闻讯逃脱,躲过清算。
1864年7月28日,苏菲派四大门宦溯源地叶尔羌(莎车)率先暴乱,回匪苏来曼率领叶尔羌道堂信徒占领回城。叶尔羌阿奇木伯克阿不都热合曼不甘心丢掉地盘,组织维匪暴乱,一个地头上出现两个暴乱团伙,他们都不敢进攻清军驻守的叶尔羌满城,两支暴匪争夺回城,大打出手。
1864年7月30日,喀什白山派首领托合提马木提发动维匪暴乱,占领喀什回城,托合提马木提自称“帕夏”。回匪领头人金相印和马元怂恿塔什米里克(疏附县境内)阿奇木伯克司迪克,抢夺喀什回城。塔什米里克是柯尔克孜人的居住地,柯尔克孜人旧称布鲁特人,司迪克是清政府任命的布鲁特事务主管,领大清国五品官衔。在金相印和马元的鼓动下,司迪克带领柯尔克孜人暴乱,赶走维匪首领托合提马木提,夺取喀什回城,夺得喀什暴乱领导权。
司迪克没有宗教身份,柯尔克孜人在喀什也不占优势。金相印和马元建议,到浩罕国把大和卓波罗尼敦的四世孙、张格尔的三儿子布素鲁克请回来,号召喀什白山派全面暴乱,攻占清军防卫驻地恢武城(今疏勒县境内)。司迪克派回匪金相印、回匪马元,出使浩罕国,邀请布素鲁克,最终引来了阿古柏这头饿狼。
1864年7月17日,库车暴匪攻占阿克苏。阿克苏办事大臣富珠里全家和守城官兵在府衙集中,全体自焚。阿克苏满汉商民被捕杀一空。
1864年7月19日,赫提夫率领库车暴匪北上,攻打乌什。7月23日,库车暴匪抵达乌什南面的阿恰尔山,乌什的维吾尔人开始暴乱,里应外合,接应库车暴匪进城。清军激烈抵抗,伤亡惨重,退入弹药库点燃炸药,大半个乌什城房屋被爆炸震塌。
1864年8月,西三城暴乱的消息传到和田,和田维匪串联起事,围攻官衙,和田领队大臣庆英、回务主事都布林等二十八位官员遇难。维匪推举哈比布拉和卓出任“帕夏”。哈比布拉出生在一个宗教家庭,一心一意要做伊斯兰教的贤者。像陈桥兵变中的赵匡胤一样,哈比布拉在猝不及防中被黄袍加身,成为和田暴匪首领。
1864年9月19日,妥明指示玛纳斯绿营军协营铁福元发动暴乱,铁福元率回军50余人,抢占军械库,给玛纳斯回匪发放武器。玛纳斯是清朝时期的北疆重镇,分南北两城,回民居南城,汉民居北城。暴匪当天占领北城,汉蒙民众被屠戮殆尽,绥来县令段桂龄自杀。
1864年9月22日,阜康县回匪暴乱,县令裕厚出逃,汉族商民惨遭屠杀,几无幸存。
1864年10月2日,为配合库车暴匪围攻巴里坤,妥明指示哈密回匪马兆强、顾老五、拜老三、李元魁等人发动暴乱,绿营军管屯都司甘福禧率领塔勒纳沁屯民奋起反抗。新任乌鲁木齐提督文祺赶到哈密,命令哈密回王伯锡尔派遣维吾尔军兵,由把总赵英杰、札兰章京巴海、副将王德溥率领,与塔勒纳沁屯民一起,同仇敌忾,将回匪歼灭于哈密板房沟,回匪头领全部被砍头处死。这是在维吾尔军队帮助下取得的胜利,也是新疆暴乱后正面抗战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1864年10月7日,乌鲁木齐巩宁城(老满城)沦陷,乌鲁木齐都统平瑞全家七口自焚,清朝七品以上官员殉难114人,满汉官民被屠戮6000余人,军兵出逃30余人,百姓存活30余人。
1864年10月10日,乌鲁木齐回匪占领宁边城,昌吉县令恩锦出逃,投奔徐学功民团。昌吉城内商铺被焚烧一空,满汉商民死难者无以数计。
1864年10月13日,伊斯兰教主麻日,伊犁回匪首领马万信、胡秀尔、汉志、司马义等人策划,宁远城阿奇木伯克阿不都鲁苏勒、维吾尔宗教首领阿訇纳赛尔丁,号召塔兰奇人(伊犁维吾尔人),发动暴乱。维回暴匪当天占领宁远、熙春两城,进逼惠宁城。惠宁保卫战持续85天,在增援惠宁城的战斗中,八旗军协领穆德柯克和儿子松龄双双战死,绿营军都司黄立中阵亡。
1864年10月15日,赫提夫率领库车暴匪抵达喀什,要求喀什暴匪首领司迪克向库车热西丁投降臣服。司迪克假装设宴招待,将赫提夫诱骗到古拉巴格花园软禁起来。在当地宗教人士的斡旋下,司迪克释放赫提夫,双方达成协议,以巴尔楚克(今巴楚县)为界,互不侵扰。库车暴匪灰溜溜返回阿克苏。
1864年10月24日,东三县回匪攻占吉尔萨尔,济木萨县丞陶玥出逃。北疆暴乱后,吉木萨尔汉民组织民团自卫,孔才民团收容了一部分从吉木萨尔出逃的汉民和蒙古人,暴乱死亡人口约2000余人。
1864年12月7日,回匪兵马大元帅马升率领北疆回匪20000人,合围孚远办事大臣驻地古城子(老奇台镇),历时四个多月的古城子保卫战正式打响。暴乱以前,六十二岁的孚远办事大臣保恒因病辞职,库尔喀喇乌苏领队大臣惠庆到古城子接任。暴乱后,两任办事大臣都被困在古城子,共同承担防卫职责,率领古城子军民浴血奋战。
1864年12月,库车暴匪组团南征,热西丁的大哥纳扎尔丁统领库车暴匪,南下叶尔羌,加入叶尔羌回城争夺战。
1865年1月27日,农历正月初一,妥明东道堂信徒在塔城暴乱,回匪首领苏玉得率领200多暴匪,抢劫塔尔巴哈台军械库后,撤退到城外的二道桥清真寺。阿訇石金斗、绿营军回营把总米庆出面担保,将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锡霖、绿营军参将博洛果素(蒙古族)、粮饷章京富勒斐音图(蒙古族),诱骗到二道桥清真寺与回匪谈判,遭遇伏击,全部殉难。前往清真寺的50名清军集体阵亡。
塔城军政主官被回匪诈降团灭,从塔城过路的叶尔羌参赞大臣武隆额挺身而出,承担起塔城保卫战的指挥职责。达尔达木图(今托里县境内)金矿老板刘广厚率领500名矿工赶赴塔城参战,甘肃乡民李殿荣、苗润时组织民团参战。关键时刻,甘南藏族活佛棍噶扎勒参率领和布克赛尔蒙古牧民救援塔城,塔城解围,武僧棍噶扎勒参一战成名。
1865年2月9日,伊犁惠宁城历经四个多月艰难苦战后,弹尽粮绝,终告沦陷。吐鲁番额敏和卓的五世孙、前宁远城伯克迈孜木杂特数祖典宗,变节卖国,夺取了伊犁暴匪集团领导权,率领维匪炸开北城墙。领队大臣穆克登额率领城里的男女老少战斗到最后一人,全部死难,无一人存活。
1865年2月21日,巴里坤提督色普诗新率领200名清军马队救援古城子,在奇台富家塘与2000回匪遭遇。巴里坤铁军峥嵘初露,两百对两千,将回匪砍杀得溃不成军。第二天,巴里坤铁军陷入上万回匪包围圈,战斗从日出打到日落,一直打到拿不动枪、举不起刀,两百清军壮烈牺牲,回匪死伤1300余人。巴里坤提督色普诗新、绿营军守备高吉官、八旗军佐领惠斌、蒙古协领功讷布等参战官兵,全部战死。经此一役,巴里坤铁军威名远威,维回暴匪闻风丧胆。
1865年2月,前任孚远领队大臣保恒在古城子病亡。3月7日,回匪通过地道作业引爆炸药,古城子西北角楼轰然倒塌,在血雨腥风中飘摇了四个月的古城子终于失守,男女老少全部加入对回匪的最后一战。战斗到最后,领队大臣惠庆带领全家,乌鲁木齐左翼协领保升、甘肃候补通判景秀、八旗军满营右翼协领德寿,率领最后的130多名官兵退踞府衙,引爆炸药,集体殉难。古城子老弱妇幼尽遭屠戮,殉难官民共7000余人。最后时刻,保恒儿子锡纶带领70余人逃出生天,在北疆坚持抗战十四年。金顺去职后,锡纶接任伊犁将军。
1865年3月,回匪金相印、马元,陪同张格尔的三儿子布素鲁克返回喀什。阿古柏率领200名荷枪实弹的浩罕卫队,护送布素鲁克回国。白山派教徒们簇拥布素鲁克,到艾提尕尔清真寺做礼拜。白山派信徒从四面八方往喀什回城集结,暴匪首领司迪克弃城逃跑,布素鲁克成为喀什回城的新主人。
1865年4月11日,布素鲁克被邀请到英吉沙尔,暴匪首领艾则孜拉加特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这是一场以宗教名义进行的残酷表演,英吉沙尔已经被维匪围困九个多月,四面城门被同时引爆,暴匪们潮水一般涌入城内,开始杀人。英吉沙尔帮办大臣布克托布带领全家二十余口守候在衙门府,回务章京伊明阿,都司常顺,笔帖式文秀,及所有满汉官员,领着各自的家人,扶老携幼,进入大堂,面朝东方,行九叩三拜大礼。然后,引爆炸药,集体殉国。英吉沙尔伊斯罕伯克(行政副长官)、维吾尔人坤都思,率领家人和亲属三十余口,与暴匪战斗到最后一刻,壮烈牺牲。
1865年4月,吐鲁番围城九个月后,断水、断粮,树皮、草根全部吃完。库车暴匪首领伊斯哈克给城里传话,只要清军愿意弃城,他保证不伤害一人,为清军提供从吐鲁番到哈密的通道。清军放弃吐鲁番,向东撤离,在葡萄沟遭遇伏击,领队大臣荣庆和500多名清军全部死难。
吐鲁番沦陷后,额敏和卓的后裔易卜拉欣,联络维吾尔同伴比左拉汗、尧勒巴斯汗、夏买合鲁克等人,率领鲁克沁维民起义,抗击库车暴匪。伊斯哈克派1000维匪前去镇压,在火焰山峡谷被维吾尔群众乱石砸死。伊斯哈克对辟展(鄯善)维吾尔人展开疯狂报复,在吐峪沟、胜金台、连木沁、汉墩、鲁克沁一带,残暴屠杀维吾尔百姓12000余人。这是新疆暴乱以来,暴匪对维吾尔人进行的第一场血腥屠杀。
1865年6月,阿古柏率领浩罕卫队突然行动,抓捕喀什回城伯克穆卡热普夏、喀什宗教首领依布拉音毛拉、英吉沙尔暴匪首领艾则孜加拉特等人。然后,以穆卡热普夏预谋反叛的名义,胁迫布素鲁克到穆卡热普夏的老家铁热木镇莫尕勒村(岳普湖县境内),血腥屠村,诛杀维吾尔村民1200余人。阿古柏一举夺取喀什暴乱的领导权,成为喀什暴匪集团说一不二的新主人。
1865年7月,库车暴匪放弃争夺叶尔羌回城,突然掉头,一举攻克坚守了整整一年的叶尔羌汉城。参赞大臣觉罗奎栋、中营游击德祥、左营游击常顺,带领各自家眷撤退到衙门府。六十一岁的奎栋抽完最后一锅旱烟,用烟锅点燃火药引线,集体自杀。叶尔羌汉城最后剩下七八百满汉官民,被屠戮殆尽,全城殉难。
1865年7月,库车暴匪首领伊斯哈克派一个叫帕塔诺什的人,潜入哈密,联络回匪头目黑老哇,再次发动哈密暴乱。这一次暴乱,由维回暴匪共同发起,领导第一次哈密保卫战的乌鲁木齐提督文祺在前往巴里坤路上伤寒病故,哈密办事大臣札克当阿率领200余名清军阻击暴匪,被流弹击中头部,当场阵亡。副将王德溥引爆军火库,与暴匪同归于尽。把总王斌救出札克当阿年幼的孩子,逃往安西。
哈密汉城沦陷,哈密郡王伯锡尔退踞回城,坚守不出。暴匪首领伊斯哈克抵达哈密后,率领20000名库车暴匪绕过哈密回城,直接北上,进攻巴里坤。
1865年8月11日,镇迪道道台文麟率领民团,在哈密松树塘和库车暴匪遭遇。乌鲁木齐迪化城沦陷后,前任镇迪道道台伊昌阿全家殉难,军机处命令兰州粮运道台文麟赴乌鲁木齐接任。文麟行走到奇台,乌鲁木齐巩宁城沦陷,西行无望,滞留在奇台,收容难民,组织民团。古城子沦陷后,文麟民团保护难民,往巴里坤方向撤退,巴里坤领队大臣讷尔济安排文麟民团到哈密松树塘驻扎,迎头赶上库车暴匪。文麟民团被打散,沦为光杆司令的文麟被军机处下旨免职。
1865年8月16日,库车维匪抵达巴里坤,战神何琯横空出世,趁维匪在城外生火做饭的时机,率军突袭。巴里坤将星集体亮相,文官出身的巴里坤领队大臣讷尔济亲率八旗军马队出城作战,绿营把总芮林打前锋,绿营代理中军游击傅国相守南门,满营协领伊勒屯守东门,骁骑校连福守北门。防守战全部打成进攻战,热情高涨的巴里坤百姓也参与进来,库车暴匪扔下2000多具尸体,逃回哈密。
1865年9月1日,喀什迎来最后时刻。恢武城已经困守了十四个月,继续坚守已无意义。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奎英召集满汉官员和商民代表,到衙署商议,绿营军管带何步云和汉族商民代表要求投降,满族官员和将领都不接受投降,十三名维吾尔官员也不接受投降。奎英表示,生死自由,各取所需。
何步云打开城门,放阿古柏暴匪进城。满营八旗军和索伦营官兵约1000投入最后的自杀式战斗,全体死难。参赞大臣奎英、帮办大臣福珠凌阿,率满族官员和亲属进入火药库,引爆炸药,集体死难。十三名维吾尔官员和家属,跟随满清官员撤退到军火库,全部死难。
1865年9月22日,库车暴匪再次北上,在巴里坤南面的三十里铺被何琯率军突袭,“毙敌数百名,连踏敌营两座,追奔九十余里,余贼败过天山,向哈密遁”。
那一年,伊犁维匪内讧不断,迈孜木杂特串通从阿图什流窜过来的假和卓阿赫迈德,杀害阿不都鲁苏勒,号称“苏丹”。从浩罕国流窜到伊犁的穆罕默德·柯里,又串通假和卓阿赫迈德,杀掉迈孜木杂特,号称“苏丹”。三十六天后,柯里被迈孜木杂特的亲信艾拉汗杀死,头割下来在宁远城游街,维匪推举毛拉肖开特担任“塔兰奇汗国”新的“苏丹”。
1865年9月18日,艾拉汗维匪南渡伊犁河,对锡伯营二牛录发起进攻。10月6日,锡伯营总管喀尔莽阿与维匪议和,向维匪缴械投降。
1866年3月8日,惠远城东门和北门被同时炸塌,坚守了一年零六个月的惠远城最终失守。伊犁将军明绪率城内满汉官兵与暴匪激战巷战,老人,妇女,儿童全部参战。傍晚时分,明绪率领满汉官员全部撤退到伊犁将军府,集体自焚。
肖开特毛拉下令杀尽异教徒,伊犁将军明绪全家殉难,被免职留营的前任伊犁将军常清全家殉难,在伊犁戴罪效力的清朝名臣陈孚恩全家三十四口殉难,清朝发配到伊犁的四品以上官员一百二十余人全部殉难,惠远城大小官员、军人、商民全部殉难。惠远官民集体殉城,无一人存活。
惠远城沦陷后,伊犁西四城被维回暴匪接连攻克。1866年12月,拱宸城弹尽粮绝,索伦营600多残军突出重围,撤退到俄国境内,投降沙俄。至此,伊犁全境沦陷。
1865年8月,和布克赛尔牧区出现疫情,先在牲畜当中传播,后来传染到蒙古牧民。这一年冬天暴雪,大批牛羊被冻死,塔城断粮,饥饿,严寒,疫情,病困交加。
1866年3月25日,哈萨克暴匪回到塔城,领队大臣图库尔带领驻防城外的200名清军放弃抵抗,逃奔唐努乌梁海。4月1日,回哈暴匪合力围攻塔尔巴哈台老城,傍晚城破。武隆额率残余官兵和汉蒙商民奋勇巷战,壮烈殉国。回匪全城搜索,屠杀非穆斯林残余人员,一年前在清真寺死难的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锡霖一家三十五口被屠杀,一年前在清真寺死难的绿营军参将博洛果素全家八口被灭门。绿营千总甘涌被回匪俘获,钉在南城门上凌迟折磨,惨叫到第五天才咽下最后一口气。
1866年7月,库车热西丁命令伊斯哈克撤离哈密,放弃吐鲁番,返回南疆,接管叶尔羌。伊斯哈克抵达叶尔羌后,投靠到阿古柏阵营,将叶尔羌拱手出让给阿古柏。
1866年10月,阿古柏以布素鲁克的名义,给和田暴匪首领哈比布拉致信,要求到策勒参拜伊玛目萨迪和卓麻扎(陵墓)。阿古柏表示,要把南疆西三城(喀什、叶尔羌、英吉沙尔)觐献给伟大的哈比布拉和卓。阿古柏依靠政治诈骗,把哈比布拉和他的儿子尼穆图拉诱骗到自己的行军大营,将和田暴匪大小头目集体杀害。
和田、墨玉、洛甫、于田、策勒等地的维吾尔人听到哈比布拉和卓失踪的消息,从四面八方赶往阿古柏营地,要求交出哈比布拉和卓。阿古柏命令暴匪对和田维吾尔人展开血腥屠杀,共杀害和田百姓50000多人。骇人听闻的和田大屠杀后,英国人称阿古柏为“中亚屠夫”。
1866年10月,伊犁维回暴匪走向分裂,维匪首领艾拉汗和回匪首领马万信,最后一次争夺伊犁暴乱领导权。双方激战三天,艾拉汗依靠人数优势胜出,马万信阵亡,回匪被杀4000多人,妥明从此失去伊犁地盘。
库车回匪伊斯哈克撤离哈密后,妥明回匪全盘接受库车暴匪留在东疆的遗产,总元帅马升统领北疆各路回匪20000余人,出征哈密,试图打通从乌鲁木齐到肃州的通道,使新疆和甘肃回匪连成一片。
1866年12月13日,马升率回匪在柳树泉设伏,满营游击凌祥领马队900人出城迎击,陷入回匪埋伏圈,九百壮士在上万人的包围圈里整整打了两天,全军覆没。满营游击凌祥、都司赵英杰带领30多人出逃,被巴里坤严厉查办。
年届八十岁的哈密老回王伯锡尔率领王府2000维吾尔军兵赶赴柳树泉救援,清军已经覆灭,维军战死700多人,伯锡尔和他的小福晋、王府总管夏斯林三人被活捉。回匪对哈密回王进行惨无人道的折磨,马升命令,砍断小福晋腿脚,让回匪马队从她身上踩过去,活活踩死。王府总管夏斯林被割掉鼻子和耳朵,拉到伯锡尔的面前开膛破肚。老回王伯锡尔被割断喉咙,折磨致死。
哈密沦陷后,回匪挥师南下,进攻巴里坤,妄图抢夺清军在新疆的最后一座堡垒。战神何琯一面摆出敌强我弱、拒不迎战的架势,一面命令清军兵分三路,悄悄出城。绿营游击陈升恒和芮林率部向东迂回,民团首领张和与赵璞向西迂回,双方到达指定位置后,协领伊勒屯率领八旗军突然杀出巴里坤满城,外围清军从东西两线合围,回匪猝不及防,向哈密方向溃逃。妥明回匪企图东进的幻想彻底破灭。
1867年5月8日,阿古柏突袭阿克苏。驻守阿克苏的库车暴匪首领加玛里丁全家出逃,躲进帕哈尔丁麻扎,被阿古柏暴匪搜捕抓获,阿古柏兵不血刃占领阿克苏。驻守乌什的库车暴匪赫提夫,带着他的小儿子买合木丁,到阿克苏向阿古柏投降。
1867年5月15日,阿古柏进军库车,一贯利令智昏的“和卓汗”热西丁在最后时刻表现出难得的勇敢,率领1000多暴匪在黑孜尔(克孜尔)进行自杀式阻击,打死阿古柏的大儿子胡达胡里。热西丁战败被俘,按照伊斯兰教规,宗教人士不能被砍头或者绞杀。
1867年5月18日,阿古柏命令,把热西丁捆绑起来,推倒一截旧城墙,将热西丁活埋。和热西丁一起被活埋处死的,还有热西丁大哥纳扎尔丁、二哥加玛里丁,和他的两个弟弟帕合尔丁、加拉里丁。把伊斯兰教引进新疆的谢赫·哲马鲁丁家族,公元14世纪从中亚布哈拉汗国来到新疆。现在,来自中亚浩罕汗国的阿古柏,完成了他们最后的毁灭。
1870年6月,英国的印度总督诺斯布鲁克派外交官弗赛斯到喀什考察,与阿古柏建立了官方联系。有了英国人在背后支持,阿古柏有恃无恐,命令暴匪从库车出发,进军北疆。
1870年10月6日,阿古柏暴匪占领达坂城,截断吐鲁番回匪往乌鲁木齐的退路。
1870年11月1日,负责吐鲁番防卫的妥明回匪元帅马仲向阿古柏投降,阿古柏占领吐鲁番。两个月后,被妥明发配到吐鲁番的乌鲁木齐暴乱首恶索焕章,在病困交加中死去。
1870年11月21日,以回匪元帅马仲为先导,八大埃米尔之一的阿卜杜拉为先锋,阿古柏暴匪向乌鲁木齐进发,在乌鲁木齐南面的燕尔窝集结。阿古柏暴匪与妥明回匪激战五天,回匪西路元帅马官战死,回匪总元帅马泰被俘。阿古柏要求妥明臣服“洪福汗国”,不可一世的清真王妥明被迫低头,到阿古柏大营投降。
阿古柏占领乌鲁木齐后,任命回匪元帅马仲担任乌鲁木齐伪政权“阿奇木伯克”,要求乌鲁木齐维回居民按照浩罕国风俗,换服易发。
1871年3月,阿古伯离开乌鲁木齐,返回南疆。马仲率领回匪围剿西线民团,在仓房沟被徐学功单骑斩杀,马仲儿子马人得继任乌鲁木齐伪政权“阿奇木伯克”。清真王妥明不甘心失败,再度作妖,联络回匪旧部趁机起事,将阿古柏伪政权官员悉数捕杀,重新占领乌鲁木齐,宣布“清真王”复位。
1871年12月25日,阿古柏暴匪首领乌迈尔库里率领的阿克苏维匪抵达乌鲁木齐,与张格尔孙子、吐鲁番伪政权“阿奇木伯克”艾克木汗汇合,攻占迪化城。妥明率回匪残部突围出城,逃往玛纳斯。
妥明出逃,把乌鲁木齐回民推入万劫不复的苦难深渊,艾克木汗向他们的伊斯兰兄弟举起罪恶的屠刀,对迪化城里的回民进行疯狂屠杀,导演这场人间惨剧的恶魔艾克木汗,是喀什白山派和卓波罗尼敦的最后一个嫡传血亲。艾克木汗的杀人游戏花样百出,开膛破肚,剖心掏肺,把人捆绑在树上活活冻死。七年前,妥明回匪在乌鲁木齐疯狂杀人时候,可曾想过,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
1871年5月15日,沙俄军队兵分三路,进军伊犁。7月2日,伊犁暴匪集团首领艾拉汗派出代表,向沙俄侵略军头目郭尔帕科夫斯基呈送投降书,伊犁“塔兰奇汗国”惨淡落幕。7月4日,沙俄侵略军在宁远城南门举行受降仪式,占领伊犁全境。
1873年8月13日,陕西回匪首领白彦虎从甘肃流窜到新疆,越过星星峡,袭击马莲井哨卡。8月27日,陕西回匪围攻哈密囤粮基地塔尔纳沁堡,劫掠粮食,焚烧粮库。
1873年10月11日,哈密回匪玉素甫打开回城大门,接应白彦虎进城。白彦虎在哈密回城绑架了回王迈哈默特和老福晋迈纽巴里,逼迫他们交钱交粮。哈密回王被视为国家忠烈,迈纽巴里是乾隆皇帝钦封的亲王福晋。清军倾巢而出,围攻哈密回城,逼迫白彦虎交人。10月17日,清军收复回城,白彦虎逃往哈密南湖。10月20日,清军围攻南湖,白彦虎挟持哈密王和老福晋,往吐鲁番逃窜。在半路上,白彦虎扔掉下肢瘫痪的哈密王,挟持老福晋逃到吐鲁番,向阿古柏投降。
阿古柏派使者到吐鲁番欢迎白彦虎,并且送去自己的女儿“阿拉公主”,下嫁给白彦虎。阿古柏把北疆占领区分配给白彦虎统治,陕西回匪被安置在玛纳斯北城。白彦虎大营驻扎在乌鲁木齐红庙子,往西牵制妥明残匪占领的玛纳斯南城,往东看管新疆回匪占领的古牧地辑怀城,往南监督马人得统领的乌鲁木齐伪政权官员。
从1864年6月6日库车爆发,到1878年1月2日清军收复和田,新疆同治暴乱历时十三年零六个月,除东疆门户巴里坤外,包括沙俄分割区在内的约两百万平方公里新疆领土被维回暴匪事实分裂。
新疆在清朝时期的行政单元复杂,没有准确的死亡人数统计,甘、宁、青、新四个地区的人口损失并入甘肃计算。根据复旦大学《中国人口史第五卷》的数据,战后甘肃人口从1945.9万减少到495.5万,损失人口1455万,损失比例为74.5%。包括《新疆图志》在内的清末史料笼统记载,新疆同治暴乱损失人口“十之七八”,这个约数和甘肃人口损失比例大致相当。清朝道光末年的新疆人口总量约130万左右,参照以上比例,新疆同治暴乱死亡人口应该在90万左右。
7,北疆回归
1866年10月,伊犁维回暴匪发生内乱,争夺霸权,回匪被杀4000余人,残部逃往玛纳斯投靠妥明。回匪势力被逐出伊犁,苏玉得、石金斗领导的塔城回匪失去支援,势单力薄,沦为孤匪。布伦托海(福海)帮办大臣锡纶得到消息,与藏族和尚棍噶札勒参联系,率领3000名蒙古牧民从承化寺(阿勒泰)杀奔过去,一举收复塔城。
1867年3月,伊犁将军荣全率领在境外收编的500散兵,全副武装,从沙俄回到塔城。他们多数都是从伊犁逃出去的索伦兵,骁勇善战,武器装备一上手,立刻成为一支正规部队。
塔城回归,是新疆收复以前战略意义最为重大的一次胜利,清军在东西两线形成两个战略支点,暴乱以后的新疆西北部有了一个新的通气口,以蒙古地区为通道,文报、钱粮终于可以畅通送达。清朝中央政府备受鼓舞,将荣全率军回归形容成为土尔扈特后的“二次东归”。
荣全上疏军机处,请求将锡纶留在塔城,共同负责西线军务。荣全与锡纶分工,锡纶前往库尔喀喇乌苏、玛纳斯等地,联络徐学功、赵兴体民团,建立北疆地区统一抗暴战线。
1868年,北疆西线的统一战线初步成形,古尔班通回特沙漠沿线的精河、库尔喀喇乌苏、沙湾等地区相继收复。这是苍天给予新疆的一份厚礼,北疆西线提前收复,意外遏制住了沙俄对新疆的进一步侵略。1872年10月,沙俄军队窜出果子沟,企图与玛纳斯回匪汇合,进兵乌鲁木齐,被西线清军阻截在赛里木湖口,悻然撤退。
1869年8月,景廉从甘肃出关,抵达哈密。景廉任乌鲁木齐都统,“领钦差大臣衔,督办新疆军务”。从这一年起,北疆东西两线的最高指挥官全部到位,新疆暴乱被清政府纳入通盘事务,开始筹划。
1869年9月,妥明回匪由马泰带队,发起最后一次东征。东线清军以孔才定西营为主力,挥师阻击,决战哈密。9月22日,战斗在二堡打响,押送物资到哈密的直隶护粮军参与作战。9月22日,清军转战柳树泉,一举攻克回匪营地,马泰率残匪撤回乌鲁木齐。
此役过后,妥明回匪再也没有力量向东扩张,后来的阿古柏集团也被圈禁在乌鲁木齐,不敢对北疆东线心存妄想。东三县农业生产逐年恢复,屯田军备、居民安置等各项工作逐步展开。
8、清军出关
1875年5月,景廉接到军机处关于新疆人事调整的通知。8月,景廉与金顺交接完毕,返回北京,直接入阁军机大臣,一步登天,荣升相位。清政府对景廉的任用,代表了清朝对新疆事务的客观看法和真实态度。
金顺上任后,对已经在疆的清军进行整编。他直接统领的部队序列包括,从江淮战场转战到陕甘新的八旗军二十四营,由明春统领的成禄甘凉新军九营,从景廉手上接管的新疆地方军三十七营。不包括署理伊犁将军荣全的西线清军,金顺直属部队约35000人。
八旗军和甘凉新区一路血战,大幅度减员,尤其肃州之战,部队战损极其惨重。金顺将八旗军二十四营整编为二十营,将甘凉新军九营整编为三营。
景廉留下的新疆地方军问题最大,这支部队全部从民团收编过来,长期依靠屯田自养,拿起枪打仗,放下枪种地,个人军事素质普遍不高。金顺对这支部队进行军事技能达标测试,军事技能达标的继续留在军营,淘汰掉的士兵编入屯垦军,兵垦分家,将新疆地方军三十七营整编为二十营。
整编、精减后的作战部队共20000人,全部换装新式火力武器。
金顺在北疆秣马厉兵,左宗棠继续在肃州和军机处掰手握,要钱要粮。阿古伯已经闻到了末日来临的气息,极力寻求英国殖民主义和土耳其的帮助,企图通过英国斡旋保住自己在南疆的地盘。妥明残匪和白彦虎陕匪蜷缩在玛纳斯,狐潜鼠伏,抱团取暖。
北疆无战事,金顺在古城子展开大练兵,做全面收复新疆的最后准备。
1875年10月22日,驻扎在玛纳斯城北的陕西回匪悄悄出洞,回匪首领武观、武犁儿率领一千多匪徒,到沙枣园下六户地村抢粮。这里是伊犁将军荣全的防区,是北疆民团的主战场,绿营军管带赵文斌通知昌吉团练改编过来的振武右营协领沈廷辉,设好埋伏,准备迎战。赵文斌率先迎敌,边战边退,把陕回诱入伏击圈。张文英率绿营军、沈廷辉率振武右营,与赵文斌三面合围,一直绞杀到中午。
西线清军装备很差,绿营军统领赵文斌使用的武器居然还是一杆长矛,在这场冷兵器肉搏战中,清军打得精疲力竭,仍然不能结束战斗。
关键时刻,附近驻防的金顺部队赶到战场,绿营营官冯魁带领马队,满营副将和振兴、满营参领寿凌带领步队,一排火枪齐射过去,战场形势瞬间逆转。赵文斌追上陕回首领武观,长矛刺中后背,将其活捉。陕回副帅武犁儿被清军的火枪射中,当场毙命。一千多陕回有来无回,被清军团灭。
这一战,暴露出清军在西线战场的人员和装备劣势。伊犁将军不在左宗棠节制范围内,荣全的部队仍然是抗战十年的老班底,得不到武器和物资补给。沙枣园战后,金顺给荣全部队提供了一批装备和物资,又把甘凉新军调到沙山子驻防,加强北疆西线的军事力量。
1875年末,清军平叛大军相继出关,金顺大本营设在古城子(奇台),张曜率河南嵩武军十六营驻哈密,徐占彪率川军七营驻柳树泉,毅军提督马玉昆率宋庆旧部二营驻巴里坤。青州副都统托云布率宁夏八旗军、密云副都统萨灵阿率直隶八旗军,驻吉木萨尔。湘军总兵桂锡桢率楚字营、湘军总兵方春发率英字营,驻三台。孔才领新疆地方军定西营马队五营、明春领北京皇家部队威仪军和健锐营,驻滋泥泉子。新疆绿营军副将王洪顺领靖边营步队三营,驻二道河子。整个东线部队的布防,依次逼近到乌鲁木齐,如箭在弦,蓄势待发!
后续部队仍然在陆续出关,东线清军云集,出现塞车,出关部队开始往西线部署。毅军总兵冯桂增领捷勇军三营驻沙山子,凉州副都统额尔庆领额黑龙江马队驻沙湾。荣全方面,广州副都统福珠里领吉林马队驻库尔喀喇乌苏,振武营参将徐学功领振武左营驻下马桥。西线清军在东西两个方向对回匪据点玛纳斯形成合围。
1875年9月,左宗棠上疏,“三品卿衔署西宁道刘锦棠,英锐果敏,才气无双。近察其志虑忠纯,尤堪重任。令率其所部老湘营全军从征,并委总理行营事务”,获朝廷批准。
刘锦棠出征新疆的正式职务是三品西宁道员,军事职务是老湘营“总理行营事务”,是老湘营的军事主官,而不是今天强加到他头上的“前敌总指挥、副总指挥”。刘锦棠的光彩是打出来的,清朝收复新疆的副总指挥只有金顺一人。
1876年2月,湘军名将刘典在朝廷的一再要求下,三度出山,接任陕西巡抚,派驻兰州,接替袁保恒留下的空缺,主管新疆军需粮运事务。刘典是湘军著名的“金算盘”,为镇压太平天国立下过汗马功劳。左宗棠任陕甘总督初期,向曾国藩点名要人,刘典被派往甘肃任布政使,“帮办陕甘军务”,统筹粮草后勤。1870年,刘典对左宗棠偏袒楚军嫡系的作风不满,要求裁减楚军费用,接济其他部队,与左宗棠发生争执,愤然辞职,返回湖南老家。这一次,左宗棠终于低头认错,一面请求朝廷用力,一面请求曾国藩劝说。刘典出山,就像老虎身上长了一双翅膀,左宗棠开始顺风飞扬。
1876年3月26日,左宗棠离开兰州,祭旗西行,将陕甘总督衙门府迁到肃州。
1876年5月29日,左宗棠抵达肃州。第二天,湘军分成三个梯队,依次出关。第一批出关队伍由汉中镇总兵谭上连带领,第二批出关队伍由宁夏镇总兵谭拔萃带领。刘锦棠最后压阵,跟随陕安镇总兵余虎恩、甘军董字营首领董福祥率领的第三批队伍出关。
这一年,金顺46岁,张曜44岁,余虎恩40岁,马玉昆39岁,徐占彪36岁,董福祥36岁,明春34岁,刘锦棠32岁,罗长祜29岁。这是一个年富力强的团队,将星闪耀的新疆战场,各军主将平均年龄不到四十岁。他们还在青春的末尾,他们将用自己的一腔热血,为中华民族书写下一个不朽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