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郭包肉
一个人,即便是猝死,多少也会有一些征兆;一个统治集团的覆灭,更是诸多恶政积弊重压的结果。
历代王朝的崩溃,总是会有前兆的。
财 政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认为,要从小事件中看出大道理;要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
黄仁宇先生的学术观点之一是“财政崩溃论”,他认为中国历代王朝的崩溃,首先是从国家财税状况的恶化开始的。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和《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税收》两书中都提到了明清两代王朝末期祸乱四起而征税能力低下导致中央财政破产的史实,这是明清两代王朝最终覆亡的重要原因。
也就是说,财政状况是一个王朝生存的重要基础。赋税高低与征收水平高低是两回事。明末赋税极重,但征收水平和收缴能力极低,清末也是如此。明末,赋税——比如“三饷”——加上去了,可是破产和逃亡者也呈几何数字剧增,徒有税名,几无实收。
而清朝的财政危机甚至可以上溯到乾隆时期,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政府派出的马戛尔尼使团来华时,他们看到的是极为严重的贫富差距,所谓“富者连阡陌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彼时已是所谓“康乾盛世”的晚期,马戛尔尼在回忆录中说:“清政府就像是一艘破烂不堪的豪华战舰”。在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以及一系列对外战争失败(如“鸦片”、“甲午”、“庚子”等等)而导致的巨额战争赔款后,低效无能的清廷财政已彻底破产。
导致明清两朝财政崩溃的原因除了不合理且低效的赋税外,还有官僚机构和冗员日益庞杂、贪腐盛行以及农村中产阶级(地主、富中农)大量破产等因素。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最显性的特征之一就是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
可要管理一个庞大的帝国,即便像雍正帝那样“朝乾夕惕”的皇帝,也不可能事必躬亲面面俱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和各种内外矛盾的日渐增多,官僚机构和冗员不断膨胀,大大加重了中央财政的负担。
举例:明初洪武四年,全国吃“财政饭”的各级官员仅三万三千余人;不到百年,到明宪宗时期,已达十万余人;又过了四十年,到明武宗年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十五万人。——这还仅仅是正式在编的、由朝廷直接委任的官,不包括吏。而同样吃“财政饭”的吏的数量,是远高于官的。
清初,文职官员按民政、河道、漕运、盐政、学官和土官六大系统划分,总数不过一万余人;到清末,全国文官总数已超过两万人。看上去官员数量似乎增长的不多,但清代有“官与胥吏共治天下之说”。胥吏作为非科考出身、没有品级但同样吃“财政饭”的国家工作人员,这个数量达到数百万之巨!
要知道,至清末,中国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一直是“皇权不下乡,县下惟宗族”的治理结构,县衙之下的乡村治理,主要倚靠乡里制的宗族自治。由于没有乡镇、街道乃至村委、社区的二级机构,省去了天量的吃“财政饭”的冗员。即便如此,庞大的官僚系统还是让帝国财政不堪重负,最终走向崩溃。
明末,重税使得农村中产阶级(地主、富中农)大量破产,导致徒有税名,几无实收的局面。明末加派“三饷”,每加一次,都导致大量农户破产、逃亡。来年,官府就把逃亡者的税加到剩下的人头上,引起更多的逃亡。家庭破产,人口逃亡,还征什么税?几年下来,流民遍地,盗贼四起,最大的一股盗贼,后来灭了大明朝。由于贪腐盛行,大量的国家税收流入了各级官吏个人的腰包,致使税赋虽重,税入低薄。
由此可见,繁重的赋税、庞大的由财政供养的官僚体系、贪腐盛行以及中产阶级大量破产,导致明清两朝末期国家财政的危机,也直接造成了王朝的崩溃。
统 治 者
明清两朝的末代统治者——崇祯和慈禧太后——有一些共同的性格缺陷,那就是志大才疏却又刚愎自负;对臣下猜忌多疑,对黎民冷酷无情;患得患失(既要大权独揽,又怕背负骂名),短视近利,贪婪自私,薄情寡恩。
崇祯的志大才疏又刚愎自用是出了名的,治国无方,驭人无术。
他在位十七年间,走马灯般换了十九个首辅大臣,砍瓜切菜般斩了七个兵部尚书、七个总督、十一个巡抚。他曾在一天之内诛杀了三十六个大臣,薄情寡恩到了极点。
杀袁崇焕,反映出他典型的多疑和猜忌心理;逼迫孙传庭卢象升出战导致他们兵败身亡、拒绝李自成裂土封王和大臣们迁都的请求,反映出他的短视近利。
较之于崇祯,慈禧老佛爷的性格缺陷和愚蠢无能有过之而无不及,仅从她向十一国同时宣战就可以看出,这老娘们是多么的愚蠢与自负。
“庚子国变”时,她滥杀反战派官员许景澄、袁昶、立山、联元、徐用仪在先,惨败西逃后,再诛主战的载漪、刚毅和义和团在后,短视近利、患得患失、反复无常和冷酷无情的性格缺陷表现淋漓尽致。
慈禧的愚蠢和自大,是由于缺乏基础教育,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对世界大势缺乏基本的了解,对中外情势只停留在本能的感知而没有客观理性的判断和认知所导致的。
崇祯和慈禧,一男一女,相隔二百六十多年的两位末代王朝的实际统治者,却有着几乎相同的性格缺陷和历史评价,这是一个巧合吗?一个王朝的最终崩溃,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国家财政的破产和统治者的无知无能,则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古人云:“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今天,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正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走过峥嵘岁月,历经风雨洗礼,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满怀复兴之志,永葆赤子之心,千秋伟业气势如虹。
谢谢大家!
来源:郭包肉八世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父母无疑是孩子最早见到的“大人”,是不是古代“世惟子称父为大人,若施之于他,则众骇笑之矣?”如果这样理解,就大错特错了。宋庄绰史料笔记《鸡肋篇》卷上对“大人”一词...
-
电影《决战上甘岭》成功立项——我们应怎样认识这场68年前的鏖战?电影导演水平行吗?
电影《决战上甘岭》成功立项,我们应怎样认识这场68年前的鏖战?今天咱们来说一说近现代中国的战争史,说一说1952年10月发生在上甘岭地区的那场浴血厮杀。对中美两军的评价提... - 秦始皇:一统六合,奠定华夏基业秦始皇嬴政,凭借其雄才大略,历经十年征战,最终在公元前221年一扫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
-
秦晖: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社会危机不爆发则已,一爆发就那么惨烈?
中国人也是人,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他们和全球其他民族一样,既有人性之光,也有人性的阴暗。当权力不受制约时,在社会冲突爆炸之际,人性之恶便会导致种种残暴不仁之事。... - 一:陇西李氏 。陇西李氏源远流长,源自于颛顼孙皋陶之后,世为理官,到了周朝出现了中国哲学大师、道家宗师老子李耳。陇西李氏是李姓中最显要的一支。南北朝时陇西李氏高官...
-
本文转自党史文苑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毛泽东对西藏民主改革态度一直十分慎重。八届二中全会上,他提醒大家对西藏的发展前景不要太乐观。但同...
-
24日威海通报“远洋渔船公海刑案”,遥想起2011年的另一起22人死亡的“鲁荣渔2682”太平洋大逃杀
3月24日晚,威海市海警局通报:3月11日,荣成市一艘远洋渔船在公海发生一起刑事案件,致1人死亡。该局已于3月12日立案,犯罪嫌疑人已被控制,涉事船只正在返港。目前案件正在... -
2002年莱阳大案,两学生劫杀顶级科学家,改写了整座城的命运
“110吗?东关村水电办公室附近死人了!”2002年3月12日,山东莱阳一名行人下班回家,走到东关村水电办公室附近的一条巷子里的时候,发现地上躺着一个人。当时天色已晚,巷子... -
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往往以是否热衷于吃喝嫖赌作为标准来衡量人的好坏,但人们往往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有用的坏人和无用的好人。”摘自:《明朝那些事儿》...
- 简单了解大混乱的五胡十六国匈奴:汉赵、北凉、胡夏鲜卑:前燕、后燕、南燕、西秦、南凉羯:后赵 氐:成汉、前秦、后凉 羌:后秦汉:前凉、西凉高句丽:北燕其他:鲜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