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的世界格局产生了奇怪的变化,中国和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由于交恶的原因已经越走越远,苏联更是在我国边境陈兵百万。
而我国却出乎世界各国意料的和美国走到了一起。
1972年尼克松的访华也让中美迎来了“蜜月期”在那一段时间美国向我国提供了各个方面的援助为我国后来的经济腾飞打下了一家坚实的基础。
可在1994年尼克松在临终前却对自己访华这件事情的评价只有两个字“后悔!”
并且认为中国是一个“科学怪物”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中美缓和之路
在20世纪后半叶的中美关系,是二战后国际格局变动的产物。而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为了针对美国对我国的“敌视政策”,我们选择了和北方的苏联结成同盟,并利用其影响平衡美国带来的安全压力。
但是由于后来的中苏交恶,中国在对外战略的重心也发生了重大的调整,从防止“美帝国主义”在东西方对抗中占据优势,从而转变为防止“美帝”、“苏修”共同对我们造成迫害。
长期以来,通过离间中苏关系已达到分化社会主义阵营的目的,这一直都是美国梦寐以求想要的事情,但是对于怎么来实现这一目标,决策层却存在着不同的想法。
在新中国刚建国的那段时间,美国人主要想的就是拉拢中国从而抑制苏联的想法,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在那个时候美国认为苏联是自己最大的威胁,如果苏联倒了中国自然就会选择和美国站在一起。
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的时候,世界形势和美国的处境和二战刚结束的时候大不相同,虽然东西方的冷战仍然存在但是意识形态对国际关系的塑造力正在一步步的减弱。
虽然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时候,美国政府有可能通过利用中苏矛盾,通过和中国改善关系来帮助美国从这一时期陷入的战略困境中摆脱出来,但是,这样做有不可避免要把实行政策调整的人置于一定的风险之下,甚至陷入“弄巧成拙”的境地。
这可以解释尼克松、基辛格等人为什么既从不同的角度存在着推动中美关系改善的动力,却又表现得谨小慎微、难有作为。
而1969年春夏天爆发的中苏边界冲突无疑充当了这一进程的催化剂。
中苏边界冲突爆发后,人们不禁要思考这一事态会给世界格局带来怎样的影响。
在中美敌对状态的二十多年中不存在外交关系,但是这也并不是说明了中美之间就是零沟通。两国之间存在着多条“非官方”或者“非正式”的联系渠道。
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1.通过和两国都有外交关系的第三国政府进行沟通,像苏联、英国、印度、法国......等国政府,都在不同时期充当过中美两国的信息传递使者。
2. 通过两国高层领导关系比较亲密的个人进行沟通,向法国总统戴高乐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他们的特殊身份比较容易来充当沟通的桥梁。
而在中苏交恶的大环境下,两国高层也在国际社会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互相探索着和对方改善关系的动力。
尼克松访华
在国内外形势的推动下,尼克松政府在1970年5月-1971年初采取了一系列单方面的措施谋求和中国恢复对话。
对于尼克松政府通过向中国伸出橄榄枝,中国政府又会做出什么反应呢?
由于中美长期都处在敌对的状态,尼克松又是一个出名的“右派”,按照毛主席的话说就是“他跟你来硬的多,来软的也有”,中国对于尼克松的示好表示心存疑虑。
直到1971年3月15日,中国得到了消息美国将派出国家乒乓球队12名选手和几名官员去日本名古屋参加世锦赛,而这件事就是中美改变关系的转折点。
对于中国来说,邀请美国代表团来中国参加友谊赛是一个改善中美关系的重要契机。
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出乎意料的受到了来自中国的邀请,4月10日,美国乒乓球队的15名运动员抵达北京,随行的还有一批美国新闻界的人。
在中国期间,作为东道主的我们带领美国客人游览了长城,美国乒乓球员还和我们的乒乓球员进行了激烈的表演友谊赛。
14日的时候,周总理接见美国乒乓球队的全体人员以及随行记者。并对他们说道:
“你们作为来中国的第一个美国代表团,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尽管我们两国现在还没有建交,但我们相信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将会得到练过多数人民的赞成和支持,”
当消息传回美国时,“乒乓外交”在美国国内掀起的热情超出了人们的预期,整个四月份,美国乒乓球球员访华的消息都是美国媒体的焦点。
4月14日尼克松通过白宫新闻秘书宣布了五项涉华政策的决定 、准备 迅速向希望访问美国的中国个人和团体发放签证 、允许中国使用美元 、取消对往来中国的船只和飞机供应燃料的限制 、准许悬挂外国旗帜的美国船只停靠中国港口 、要求有关部门制定出一份可以向中国直接出口的非战略性贸 易物品清单‚也将授权从中国直接进口相关物品。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作为第一位踏上中国土地的美国总统,对中国进行了访问,而我国对尼克松一行的接待也做了精心安排。
一方面,鉴于中美当时并没有外交关系,中国政府举办的招待晏会也没有按照接待外国领导人的礼节悬挂国旗。
当时的毛主席身体情况已经很差了,但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到来仍要坚持和其见面。在尼克抵达北京后,与之举行半小时的回弹,然而两位领导人会晤后,一谈就是一个小时。
毛主席和尼克松的交谈,可以说是一次为中、美这两个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并长期处于对立状态的国家改善关系“正名”的交谈。
毛主席对尼克松说:“目前的局势,中美两国彼此都不构成威胁。”
而尼克松对此也是笑着说道:“主席先生,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大部分国家都可以看到我们今天的会面,只有苏联对此有异议。”
二人都不可能回避两国长时间对立的这一事实,但是双方也都心知肚明的只是对这件事轻描淡写罢了并没有细说。
尼克松在访华后的第七年中美两国就进行了建交。并且美国和中国的修好也让西方世界的其他国家也纷纷到中国来和中国示好,毕竟西方世界的老大都以身作则了,其他国家没有道理不和中国交好。
以美国为首也在当时向我国投资建设了一大批的基础建设和工业厂,以及引进了美国的先进科技和去到美国大量学习技术的人员,而我国也正是凭着这一系列的措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升高。
而尼克松之所以会在晚年说出那句话的原因,我们看看现在自己的身边就一目了然了,短短五十年的时间中国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从当时那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三大军事强国,这免不了当时尼克松访华对我们提供的帮助。
可如今美国将我们的崛起看作是一种对其霸权的威胁,在各方面对我国开始进行制裁。这完全是莫须有的事情。
我们一直秉持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和平崛起,也希望美国对我们的看法也会有所改变直到我们并不是像他们所想的那样具有威胁性。
如今距离尼克松访华这一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事件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之久,中国的崛起也是历史必然趋势。
来源:深更侃史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本文转自:伊媚情感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寺庙是什么?答案是白马寺。这座寺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在中国以及东南亚佛教传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你是否知道,...
-
在北宋以来的文人画传统中,“菜”这一题材一直受到别样的重视,尤其是元代以来,画菜成为文人画中主流的形式。北宋苏东坡是少有的一位“知...
-
中国古代打仗,大将会在阵前“单挑”,这不是小说而是真实的历史!
在中国的通俗演义小说中,决定作战胜负的关键是双方大将之间“单挑”的结果。不过,在中国历史上,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依靠大将们“运筹帷幄之... - 本文转自地理公社和地球46亿的年纪相比,存在32~35亿年的病毒和细菌称得上这颗蓝色星球上最古老的原住民。自人类出现的300万年,病毒和细菌一直相伴而行。历史上给人类带来灭...
-
01有一日,丞相司马懿邀请后将军牛金入府赴宴。牛金是司马懿手下一名武将,久随司马懿征战四方,所以欣然前往。司马懿安排人打造了一个阴阳...
-
1937年周总理崂山遇刺,11名警卫全部被杀,伟人怒斩三大帮派之一
1937年4月26日,延安。追悼大会上寂寥无声,台上的小战士神情忧伤地念着手中的悼词。在场的红军战士安静肃穆,但紧握的拳头已经表现出了他们的在压抑愤怒。毛主席在为牺牲的战... -
长城,是一道高大、坚固、连绵的城墙,用以抵抗敌人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相结合的防御体...
-
1864年7月19日,湘军引爆地道内的火药,炸毁金陵城墙龙脖子,城墙倒塌二十多丈。湘军四路并进,金陵九座城门被攻占。自此,太平天国建都十二年的天京陷落。天京保卫战历时50天...
-
伊拉克迅速溃败内幕:3名高层叛逃美国,策反数万士兵带走500辆坦克
2003年4月15日,美国总统小布什在林肯号核动力航母上发表讲话,宣布美、英、澳、波联军占领伊拉克全境,其主要军事行动均已结束。此时距战争发起仅过去26天。伊拉克面积近44万... -
来源:灯塔小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