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的得意之作——四渡赤水,被选入美国西点军校教材

繁体

众所周知,毛主席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高明的军事指挥者,他的一生指挥大小的战役,不计其数。

毛主席晚年的时候,有人问他:“您这一生最得意的战役有哪些?”

毛主席脱口而出四个字:四渡赤水。

要知道,毛主席指挥的三大战役,抗美援朝,都是百万级别的战争。

每一场战争的指挥艺术都足以被载入史册。

而四渡赤水的时候,毛主席指挥的只有仅仅三万人,而且还是3万残兵败将。

可毛主席还是认为四渡赤水是他最得意的作品。

后世的很多学者也认为,四渡赤水是神乎其技的发挥,是不可复制的军事传奇。

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曾将这场经典战役选入教材,也曾经无数次推演这场战役,可最后得出的结果都是共产党完败。

实在是无法想象,当年的毛泽东是如何逃出生天的。

毛主席一生的得意之作——四渡赤水,被选入美国西点军校教材

兵书上说,能因敌的变化而制胜者,谓之神。

用这句话来形容四渡赤水那场战争,恰如其分。

那么接下来笔者就带大家来看一下,四渡赤水到底有多神!

战前形势

很多讲解四渡赤水的文章,都讲的云里雾里,各种地名一大堆,让读者分不清东南西北,也就无法理解其神奇之处。

要想弄清楚这次战役,就必须配合上地图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去分析,不然的话就是在耍流氓。

我们先来说一下赤水是什么,赤水是贵州省中部地区的一条南北走向的河流。

这条河流一直由南往北走,流入长江。

在赤水河的东边,也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河流,叫做乌江。

毛主席一生的得意之作——四渡赤水,被选入美国西点军校教材

在赤水河的西边,同样也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河流,叫做金沙江。

毛主席一生的得意之作——四渡赤水,被选入美国西点军校教材

三条河流都是南北走向流入长江,长江在这一片区地呈现出东西走向。

所以用河流作为分割,当时的战场就是一横三竖。

这一横三竖所构成的区域,就是红军来到贵州之后,所能活动的空间。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红军来到贵州之后,马上就引起了西南各路军阀的警惕。

四川军阀沿着东西走向的长江,布置防线,避免红军北渡长江进入四川盆地。

云南军阀龙云沿着南北走向的金沙江布置防线,避免红军进入云南。

毛主席一生的得意之作——四渡赤水,被选入美国西点军校教材

龙云

湖南军阀何键在乌江布置防线,避免红军走回马枪。

也就是说,当红军来到贵州之后,北边、东边、西边都有人沿着河流布置防线。

那么,红军能不能沿着南边的区域流动呢?

答案是不能的,因为蒋介石的中央军已经来到南面。

红军的南边就是贵州省的省会贵阳城,在这里有红蒋介石的11个师。

要是往这个方向流动,跟自杀没有什么两样。

毛主席一生的得意之作——四渡赤水,被选入美国西点军校教材

那么当时红军在什么位置呢?

当时红军在赤水河以东,乌江以西,准确的说,当时我们中央纵队所在的位置是遵义城。

至于他们在这里干什么,想必读过历史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他们在这里开了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会议。

遵义城在赤水河的东面,但是想要从这里渡过赤水,不能直接往西走。

西边是崇山峻岭,想要从遵义城渡过赤水,就要先往北越过娄山关,然后才能再往西走到一个叫土城的沿河城市。

就在遵义会议召开期间,我们的活动空间又被压缩了一半。

毛主席一生的得意之作——四渡赤水,被选入美国西点军校教材

原先我们是在长江以南、乌江以西、金沙江以东这一块区域活动。

现在变成了长江以南、乌江以西、赤水河以东这一块。

赤水河与金沙江之间这一段区域已经没有我们什么事了。

因为就在开会期间,川军军阀已经主动占领了整条赤水。

赤水河由南到北,一共有三个重要城市。

最南边的那个城市叫做土城,记住这个地方,他是毛主席一生中唯一一个折戟之地。

中间叫做赤水县城,最北边就是赤水河与长江的交汇之处,叫做合江。

毛主席一生的得意之作——四渡赤水,被选入美国西点军校教材

尤其是在合江地区,川军布置了高达五个旅的兵力。

如果你站在毛主席的位置,你要往哪里走呢?

那可是一个四面密封的铁桶阵啊,往南那是绝对不行的。

往那边走,一定会碰上蒋介石的中央军主力部队。

那么往东走可以吗,不可以。

东边是湖南军阀布置的乌江防线,何键沿着这里修筑的密密麻麻的碉堡,想要突破这里难于登天。

而且,何键这个人跟毛泽东、朱德都有杀妻之仇,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朱德的前妻伍若兰都死在他的手里,此人有足够的动机,抵抗红军进入湖南。

毛主席一生的得意之作——四渡赤水,被选入美国西点军校教材

往北边走,渡过长江可以吗?

答案还是不行。

从赤水河到乌江这一段的长江,水流湍急,根本不适合渡河。

那么只剩下一条路了,往西边走,渡过赤水河。

川军刚刚占领这里不久,没有沿着赤水和修建堡垒防线,从这里突围难度会相对比较低一些。于是红军就制定了作战计划,往西边渡过赤水。

在金沙江与赤水河之间的长江河段,寻找一个水流比较缓和的地方,渡过长江进入四川盆地。如果这个计划失败,那就启用备用方案,不直接渡过长江,而是沿着长江继续往西走。

穿过由云南军队镇守的金沙江防线,沿着四川西部的邛崃山、岷山等山脉北上与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会合。

毛主席一生的得意之作——四渡赤水,被选入美国西点军校教材

张国焘和毛泽东

一渡赤水

红军就按照这个方案渡过赤水,想要北渡长江。

结果由于各种原因,作战失利,没有成功,这就是所谓的一渡赤水。

一渡赤水不仅失败了,而且还触发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那就是川军被惹毛了,他们开始反扑了。

原先,四川军阀只是沿着长江被动防守,并不打算围堵红军,只要红军不来四川,大家相安无事。可当红军露出了入川的意图之后,他们马上就急了,从原来的被动防守,变成了主动出击,开始沿着赤水河南下,要跟红军死磕。

红军无意间,让自己的处境更加恶劣了。

毛主席一生的得意之作——四渡赤水,被选入美国西点军校教材

一渡赤水

那时候我们中央的核心纵队,就在赤水河南边的土城。川军一路杀过来,核心纵队岌岌可危。

于是中央红军就决定在一个叫做青岗坡的地方设个埋伏,灭了这股川军。

这地方是一条山谷地带,两面都是山,只有中间一条谷地很适合埋伏。

根据情报得知,前来进攻的川军只有三四个团的兵力,红军信心满满,能够拿下他们。

可惜情报有错误,川军组出来了六个团,而且领头的人还是川军名将郭勋祺。

郭勋祺来到青岗坡之后,没有直接走山谷进入我们的埋伏,反而是翻到山上的制高点去,凭借兵力优势把我们打的节节败退。

毛主席一生的得意之作——四渡赤水,被选入美国西点军校教材

郭勋祺

如果此地失守,郭旅长打到土城,那么我们将会被一网打尽,中国革命可以提前宣告结束了。

后来,还是朱德总司令亲自上前线指挥,就连陈赓的干部团都被投入战斗,这才勉强击退了郭勋祺的部队。

北渡长江的失败,让红军的处境变得非常恶劣。

遵义和娄山关,都已经被贵州军阀王家烈重新占领。

我们只能缩在土城一带,四面八方都是敌人。

毛主席一生的得意之作——四渡赤水,被选入美国西点军校教材

这时候就开始启用备用方案了,沿着长江往西走,翻越四川盆地西部的一系列山脉,跟红四方面军会合。

当时土城西北通往长江有一个必经之路叫做叙永,这个地方已经被川军占领了,备用方案失败。红军只能在叙永西南边的扎西地区落脚。

此时扎西的北边是川军的重兵集团,东边是赤水河,随着我军退走,土城再次沦陷,赤水河再次落到川军手里。

西边是云南军队的金沙江防线,南边还是蒋介石中央军的重兵集团,又是四面包围的局面。

怎么办?

毛主席一生的得意之作——四渡赤水,被选入美国西点军校教材

二渡赤水

这个时候的情况跟遵义的时候又差不多。

金沙江跟乌江一样,都构筑了碉垒防线,红军还要过去,难于登天。

南边是蒋介石的重兵集团,也不可能过去。

北边是川军的重兵集团,同样过不去。

只有东边的赤水河,川军刚刚占领了这里,没有碉堡。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时候,赤水防线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漏洞。

因为川军的郭勋祺刚刚占领土城不久之后,“贵州王”王家烈就强烈要求把土城还给他。

川军对贵州没有什么领土野心,于是就把土城还给了王家烈。

毛主席一生的得意之作——四渡赤水,被选入美国西点军校教材

王家烈

王家烈是当时各方势力中最为脆弱的一个,早就已经被红军给打残了。

现在连自己的省会城市贵阳都被蒋介石霸占,俨然就是一个丧家之犬。

再次渡过赤水河进攻土城,对红军来说没什么压力,这就是所谓的二渡赤水。

可是占领土城之后,我们依然在敌人的包围圈之内啊。

北边的赤水县城与合江依然被川军占领。

南面还是蒋介石的中央军。

西边是刚刚跟在后面追过来的川军重兵集团。

只有继续往东跑,往东跑怎么走呢?

毛主席一生的得意之作——四渡赤水,被选入美国西点军校教材

前面不是说过吗?红军刚开始是在遵义城。

他们是从遵义往北翻越娄山关,然后再转西来到土城。

现在还能怎么办?只能按照刚开始路线反过来再走一遍,从土城到娄山关,再从娄山关回到遵义呗。一切又回到原点。

来的时候容易,回去的时候就难了,来的时候,娄山关还在我们手里,回去的路上已经被王家烈占据了。

娄山关这个地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山势非常陡峭,几乎成90度角。

王家烈手下的军队虽然都是鱼腩,但是占据这么要害的关卡,也能够发挥出不小的战斗力。

红军没有办法,只好强攻了。

经过一番英勇的战斗,我们最后攻克了娄山关。

毛主席一生的得意之作——四渡赤水,被选入美国西点军校教材

毛主席为此还作诗一首: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

娄山关被攻破之后,此时在遵义城里的王家烈,被我们猝不及防的兵临城下,吓得灰溜溜的跑了。红军再次占领遵义。

千万不要以为红军就此逃出生天了。

相反,此时的红军情况比任何时候都要危险。

开始的时候,我们的活动区域是乌江到金沙江之间。

遵义会议开完之后,变成了赤水河到乌江之间。

现如今,蒋介石的各路部队已经各就各位,把遵义四周包围的跟铁桶似的。

我们的活动区域,只剩下遵义四周巴掌大的地方。

毛主席一生的得意之作——四渡赤水,被选入美国西点军校教材

三渡赤水

说到这里,很多朋友们可能都奇怪,不是说四渡赤水是毛主席的神来之笔吗?

怎么前两次都是失败的呢?

因为只有到了这里,才是毛主席挥洒神奇的时候。

毛主席就是在这个巴掌大的地方,开创了古往今来不可复制的军事奇迹。

那他是怎么做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当时遵义周边是怎么回事。

遵义的东边,还是湖南军阀何键的乌江防线。

在这场战争中,何键什么都没干,就是一门心思构建碉堡。

北边是娄山关,此时,郭勋祺正在猛烈攻打娄山关。

想要从北边突围,就必须要正面干掉郭勋祺,这很不现实。

南边还是一如既往的蒋介石的重兵集团。

毛主席一生的得意之作——四渡赤水,被选入美国西点军校教材

在遵义城的西边,也有一条防线。这条防线由一南一北两个人构成,北边是中央军的周浑元,他手下有三个师,驻扎在鲁班场,就在赤水河的河边。

周浑元的南面,是贵州军阀王家烈的残兵败将,驻守在一个叫做金沙的地方。

蒋介石见红军被围在遵义这个巴掌大的地方之后,就命令各方部队就地扎营,构建碉堡,不要往前进了,困也困死你。

这对红军来说非常危险,一旦碉堡防线构筑完成,大罗金仙来了也没用。

这时红军的情况,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绝境。

在绝境之下,人难免烦躁,开始各种无头苍蝇似的尝试。

当时林彪就提出了一个建议,攻打王家烈。

毛主席一生的得意之作——四渡赤水,被选入美国西点军校教材

电影大决战中的林彪剧照

谁都知道王家烈是最软的那个柿子,这个计划几乎得到所有人的一致赞成,只有一个人反对。至于是谁,想必大家已经猜出来了吧。没错,正是毛泽东。

因为在毛主席看来,王家烈虽然是鱼腩,但他已经构建了碉堡防线,躲在乌龟壳里,一时半会很难拿下的。

如今对红军来说时间是最宝贵的东西,不能随便浪费。

毛主席选择的对手是周浑元。怎么会是他呢?不是说避实击虚吗?

周浑元可是有三个师,而且还都是中央军,又构建了碉垒防线,比王家烈还要难对付,打他干什么?

原因只有一个。周浑元住的鲁班场就在赤水河边,从这里可以渡过赤水河呀。

毛主席一生的得意之作——四渡赤水,被选入美国西点军校教材

周浑元

渡过赤水河之后,不就可以逃离这巴掌大的地方了吗?

进攻王家烈难道就不能逃离吗?还真的不能。

王家烈所在的金沙,只是一个比较大的城市,周围都是崇山峻岭,走不出去。攻下金沙,只能获得补充而已,所以毛主席坚决反对这种无效的战争。

可我们能够拿下周浑元吗?

不要求能够拿下他,但只要把他打的龟缩在碉堡不敢出来就行了。

在鲁班场北边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可以渡过赤水河的渡口。

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茅台镇。

毛主席一生的得意之作——四渡赤水,被选入美国西点军校教材

红军发动猛烈进攻,把周浑元打成了缩头乌龟,然后从茅台镇渡过赤水,这就是三渡赤水。

三渡赤水的结果,是让红军逃离了遵义周边的小包围圈,但依旧没有逃出长江、乌江、金沙江、蒋介石这四面包抄的大包围圈。

甚至可以说,三渡赤水之后,环境并没有太大的改善。

看看我军周围的情况是怎么回事,北边是老地方土城,此时被川军占领。

西边是曾经的落脚点扎西,也被川军占领。

南边就是刚刚路过的鲁班场。

东边是郭勋祺的部队,正在气势汹汹的杀过来。

任何人看到这种情况,都会直呼一声,完了。在这种情况下,要往哪个方向突围呢?

毛主席一生的得意之作——四渡赤水,被选入美国西点军校教材

四渡赤水

有城市的方向肯定不能走。因为一旦久攻不下,四面八方的敌人围过来,一下就完蛋了。

这个时候,只有一路敌人,没有城市依托,那就是东边赶来的郭勋祺。

可我们想要快速突围,同样不能跟郭勋祺起纠缠。

那怎么办?

红军用出了看家绝技:穿插。

几乎与郭勋祺的部队贴身而过,堪称是惊险至极啊。

可是红军这跳来跳去,始终没有跳出敌人的包围圈,跳出了一个包围圈,又进入另外一个包围圈。打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就在这时出现了一个新的变量,蒋介石。

毛主席一生的得意之作——四渡赤水,被选入美国西点军校教材

蒋介石看到红军被包围在荒野之中,以为胜利在望。于是就飞到了贵阳地区,亲自指挥。

贵阳地区原本驻扎中央军的重兵集团,但是现在都用来围堵红军了,就在小包围圈南边不远。这个重要信息被我军情报部门精准捕获,突破包围圈之后,红军直扑兵力空虚的贵阳。

蒋介石是多么爱惜生命的一个人,马上就叫人前来勤王救驾。

叫谁呢?

当时各路军队都离得太远了,救不了。

离的最近的是金沙江防线的云南军队。

于是蒋介石就打电话让他们过来,结果这一过来,金沙江就空虚了。

我军直扑金沙江,彻底跳出了长江、金沙江、乌江、贵阳构建的大包围圈。

从此以后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毛主席一生的得意之作——四渡赤水,被选入美国西点军校教材

综上所述,四渡赤水的关键,是毛主席因战场变化做出的灵活调整。

前三次的虽然没有彻底逆转局面,但最大的作用就是争取了时间。有时间就有变量,有变量就有机会,总比消极等死要好得多。

最终,毛主席创造了奇迹!

参考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军事科学出版社

来源:百度百家号,文史风云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