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伟人,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丨老课文

繁体

1979年至1986年,初中二年级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课文《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文章通过缘物寄情,热情洋溢地表达了作者对主席及其他革命先烈的无限怀念和崇敬的感情,课文的作者,是毛主席的儿子毛岸青、儿媳邵华。

1977年4月5日,在毛主席辞世翌年,毛岸青与邵华回到了湖南老家。

缅怀伟人,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丨老课文

▲1977年毛岸青、邵华、毛新宇在韶山

当时,正是韶山一年最漂亮的时候,春风拂过,桃红柳绿,草长莺飞,青山悠悠中,一簇簇象征着坚定意志和幸福生活的红杜鹃热情似火、鲜红夺目。

看到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开,毛岸青夫妇触景生情,回京后,写下了饱含深情的《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文章最初发表于1977年第9期《人民文学》,引起轰动,各大报刊纷纷转载,之后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

这篇课文感情真挚,文笔优美,很多人直到现在还能背诵出其中的段落。

在毛主席逝世纪念日前夕,大家一起重温老课文《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

课文

《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敬爱的父亲逝世后的第一个春天,我们回到了老家湖南。我们伫立橘子洲头,漫步湘江两岸;回清水塘,登岳麓山;徘徊板仓小径,依恋韶山故园……万千思绪,随山移水转。正是杜鹃花开遍三湘的季节,乡亲们怀着深情厚谊,送给我们一颗带着韶山泥土的红杜鹃。

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韶山的杜鹃象烈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故乡山村最早的夜校灯光,到秋收起义的革命烈火,都是父亲和革命前辈们亲手点燃。革命斗争的烈火映红了长江,映红了安源,映红了井冈,映红了草地雪山,映红了陕北、华北、中原、江南。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全人类都以惊喜的目光注视着这辉煌的光焰。

我们流连于他老人家青少年时代曾经在那里游泳的池塘,放牛、砍柴的小山,耕种过的菜地和稻田,博览群书、探求真理的住房,教育全家投身革命的灶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校园。岸青记起小时候打碎过一个瓷杯,父亲耐心地从杯子讲到瓷器的生产,讲了瓷土变成精细的瓷器,要经过多少工序,工人同志要流多少汗。从那时起,岸青爱惜每一件器皿,父亲那些亲切而生动的话至今都牢记在心间。为了岸青能准确地翻译马列主义著作,父亲教导岸青首先要学好祖国的文字语言,要有毅力,要懂得浩瀚的海洋来自涓涓清泉。父亲,您生前谆谆教导我们,不要那种脱离人民的虚无主义、个人主义,要到群众中去参加革命实践。一九四六年春,岸英哥哥回到延安。父亲询问了他在苏联学习的情况,语重心长地说: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中国的劳动大学你还没有上过。嘱咐哥哥到农村去,要和贫雇农一起住,一起吃,一起劳动。父亲把自己打着补钉的灰布衣服送给了哥哥,哥哥穿着它去经受三大革命的锻炼。父亲,您送子务农,送子学工,送子到抗美援朝前线。一九六四年,父亲鼓励邵华去江陵农村参加“四清”,要求邵华一辈子都不要脱离斗争实践,在劳动中学习,在斗争中锻炼。邵华回来,他老人家详细地询问了江陵的一切,包括庄稼长势、群众愿望、年终分配和结算。父亲一生注重实践,直到晚年,还常到农村,到工厂,到连队,到矿井,走遍了社会主义祖国的万水千山。父亲一生和人民心连心,无时不想着人民的疾苦、冷暖,不止一次地讲到依靠人民治山治水的远景和社会主义美好的明天。父亲毕生都在学习,阅读的书本里都留有密密的圈圈点点;父亲一贯生活朴素,总是铺着白布做成的桌布和褥单。有时在饭桌上,孩子们抛洒了饭粒,他老人家就吟诵那首古老而通俗的诗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育晚辈爱惜粮食,珍惜劳动人民的血汗。父亲晚年,越加繁忙,即使在那些难得同父亲见面的日子里,我们的谈话也经常因为他老人家要急需处理工作而中断。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坚持马列主义路线,父亲,您没有片刻离开过战斗,直到长辞人间。我们肃立在您老人家遗体之前,透过泪水看到您老人家还是那样慈祥而庄严,久久不愿离去啊,时间再长也总感到太短,太短……

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韶山的杜鹃象朝霞。故乡人民至今都把我们亲爱的妈妈杨开慧叫做“霞姑”。妈妈的一生正象霞光那样绚丽灿烂,乡亲们亲切地接待我们,向我们描述着妈妈生前的革命实践。妈妈有一双热情的手,阶级兄弟都忘不了她的温暖,她宁肯自己捱饿,也要把仅有的几升米匀给贫苦的农友。人们传诵着:清水塘一个飞雪的夜晚,外婆和妈妈在灯下把两件夹衣改为棉袄,清晨,两个青年同志穿上棉袄,激动得泪如涌泉,许多年长的农民伯伯都记得“开慧先生”那些生动而通俗的语言:“财主有手不劳动,养得肠肥脑满;财主有脚不走路,要我们抬着他过河爬山。为什么?为什么?”“只要我们种田人团结起来,就能把这种吃人的社会推翻!”“一双筷子容易断,十双筷子断就难。”走进板仓旧居的屋子,岸青好象回到了难忘的童年;坐在火塘边,当年情景一一在眼前浮现。兄弟们在这里听妈妈讲过多少故事啊!又向妈妈问过无数个为什么:“土豪劣绅的嘴有多大呀?”“妈妈,那个叫‘工农’的人为什么能推翻土豪劣绅?”……在板仓的一个阴雨天,岸英拉着弟弟,穿着爸爸的大鞋,踏进积水,边跑边喊:我们敢在大海里航船!开船哪!……爸爸妈妈看着孩子们在风雨中那么大胆,没有责备,反而喜展眉间。岸青还记得:妈妈在油灯下抄写着爸爸的文稿——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马列主义经典。妈妈不畏惧国民党的血腥屠杀,奔走在湘江两岸,传送秘密文件,宣传革命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从不记得妈妈有过惊慌,也不记得妈妈有过疲倦。今天,我们沐浴在金色的霞光里,注视着苍翠的群山;湘江北去,不舍昼夜,就象我们心底里的怀念。

缅怀伟人,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丨老课文

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韶山的杜鹃象鲜血。千千万万烈士的鲜血洒遍祖国的河山。我们这一家,也有六位亲人为革命壮烈牺牲,他们面对阶级敌人的屠刀,视死如归,大义凛然。我们的泽民叔叔,红军最困难时期的后勤部长,为人民的健康积劳成疾,为红军的温饱受尽饥寒。在国民党的威胁利诱、严刑拷打之下,他象钢铁般坚强,雷电般威严,宁死不屈,血洒天山。我们的泽覃叔叔,谁说他青春短暂?二十九个春秋的确不算长,但是他的名字将永远传诵在人民中间。当红军主力长征之后,泽覃叔叔率领赣南独立师转战在武夷山。由于叛徒出卖,陷入重围,为了掩护同志们突围,我们的小叔叔光荣牺牲了——那是一九三五年杜鹃花盛开的春天。十一年后,他的儿子楚雄,一个满怀壮志的小八路,又被反动派杀害于陕南。我们亲爱的妈妈,以霞光般的生命冲向黑暗,利用生命最宝贵的时刻,首先通知同志们转移,处理了党的文件,给自己留下的是监狱、酷刑。为了革命胜利,她用年轻的生命和鲜血保卫父亲的安全,毅然抛下三个孩儿,从容地走出浏阳门外。妈妈,我们永远忘不了那悲壮的时刻,我们经常含泪背诵着爸爸赞颂您的辉煌诗篇。我们的泽健姑姑,一个优秀的女指挥员,中国最早的女游击队长之一,在战斗中负伤被俘,仅仅二十四岁。她就义时从容自若的神态和响亮的口号声使反动派心惊胆战。我们的岸英哥哥,爸爸的好儿子,岸青相依为命的兄长,受尽旧社会的欺凌和磨难,为保卫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为援助兄弟邻邦朝鲜,鲜血洒在鸭绿江的彼岸。朝鲜的金达莱啊,就是中国的红杜鹃。

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韶山的杜鹃遍地开放,缅怀光荣的往昔,展望前程一片辉煌灿烂。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继承毛主席的遗志,一举粉碎了祸国殃民的“四人帮”,力挽狂澜,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把悲痛之年变为大治之年。党的十一大选出了坚强的统帅部,我们的统帅部有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有亿万人民的衷心拥护,有必胜的信念。粉碎“四人帮”才只有几个月,我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和深刻的变化,条条战线捷报频传。我们每取得一个新的胜利,都是对“四人帮”的有力批判。我们看到了毛主席为我党培育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恢复,在发扬,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正在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我们坚信:毛主席提出的、周总理宣布的四个现代化一定会实现;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一定会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

缅怀伟人,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丨老课文

我们一定要让我们的儿子新宇懂得:杜鹃花为什么象烈火,象朝霞,象鲜血,为什么这样红,这样鲜艳。无数先烈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了生命,才换来无产阶级的红色江山。爸爸!华主席亲手奠基的“毛主席纪念堂”已经竣工,它凝聚着全国人民诚挚的心愿。今年春天,我们和您的孙儿将一棵青松载在纪念堂前。我们的心也溶在那棵亭亭的青松里,永远陪伴在您老人家的身边。在全国人民抓纲治国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在无限的激动中深深地怀念。

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

(录自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语文》第五册第十七课,1978年3月第1版)

来源:红色记忆

1
0
42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