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四年,毛泽东所承受的磨难,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繁体

1929-1933年,毛泽东领导创立了赣南、闽西两个红色根据地——即中央苏区。这四年,也是毛泽东一生中写诗最多、最好的时期。然而,对毛泽东来说,这四年也是他一生中最难熬的一段时间,毛泽东的敌人,远远不止反革命势力...

一、苏联发来的“毒快递”

大革命失败后的1928年3月,苏联冒着巨大的风险,花费巨资,把110名中共代表偷渡到莫斯科,在共产国际的直接指引下,召开了中共六大(下面简称六大)。

那四年,毛泽东所承受的磨难,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斯大林亲自参加了会议,他认为中国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中共的领导层是由软弱的知识分子构成,要建立强有力的领导,必须对领导层进行彻底改组。

就这样,在斯大林的操刀下,向忠发、李立三等进入中央委员会,新选入的成员大多是领导过城市暴动。

周恩来说:

“那简直是‘暴徒一大堆’!”

1928年,斯大林给中共发来了一个“快递”——一个新的“党中央”。

莫斯科派来的“党中央”,大多数成员却都没有去过中国的红色根据地,有的甚至都没有见过中国工农红军。然而,他们要肩负的是领导中国革命的使命。

二、“立三路线”的伤害

以向忠发为首的新的党中央回国后,立即推行他们“红军在外策应,发动城市工人起义”的政策,李立三作为宣传部长,是向忠发的主要助手。

那四年,毛泽东所承受的磨难,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李立三(1899年11月18日一1967年6月22日)

1930年7月,李立三在上海遥控指挥,命令全国红军向大城市发起总攻:毛泽东等率红一军攻打南昌,彭德怀率领红三军进攻武汉,邓小平等指挥广西红军进攻广东和长沙。以此,形成“全国革命的浪潮”。

立三路线

一面通过一省或数省的暴动,尤其是通过城市暴动,另一方面要求苏联出兵东北和内蒙古,里应外合,夺取政权。

“立三路线”的执行过程中,除了彭德怀放弃攻打武汉,奇袭占领了一周的长沙,成果乏善可陈。反而有限的力量暴露在强大的敌人眼皮底下,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毛泽东在执行过程中,迅速发现了政策的不靠谱。他说:“攻击大城市,无异于以卵击石,红军应该放弃攻打南昌、九江,转而进攻敌人的薄弱环节。

那什么是“敌人的薄弱环节”呢?

那就是湘赣交界的山区。1930年年底,赣南与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当时中国最大的红色根据地,也就是后来的中央苏区。当得知毛泽东没有进攻南昌,而是走向了湖南,李立三尖锐地批评毛泽东:“忽视城市,重视农村,完全反映了农民意识,犯了政治上机会主义错误。”

在国际上,“立三政策”让苏联和共产国际大惊失色,在共产国际看来,李立三要求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内蒙古,会刺激日本,使苏联陷入东西两面作战的险境。在苏联看来,立三路线不仅是“盲动”,简直是“疯了”。

当然,在强硬上,向忠发、李立三没有让选择他们的共产国际失望。当共产国际拒绝出兵的要求后,愤怒的他们大骂苏联自私,没有“共产主义”精神。这令斯大林大为恼怒。在共产国际的授意下,1930年9月召开的六届三中全会,撤了李立三的职。

“立三路线”只存在了三个多月,便烟消云散,然而毛泽东成为了最大受害者,他不仅受到了错误的批评,在红军撤出长沙后,恼羞成怒的湖南省主席何健马上就派一连的兵挖了毛氏祖坟,而后又抓捕并杀害了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

那四年,毛泽东所承受的磨难,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三、更大的风浪

如果“立三路线”仅仅是路线方针问题,那么接下来的,便是根本上的破坏。

在共产国际的安排下,仅仅在莫斯中山大学担任留学生干部的27岁的王明与24岁的博古,竟然开始领导中共中央。其他的一些关键工作岗位,也在苏联“快递”来的干部们把持。

那四年,毛泽东所承受的磨难,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博古及王明

对于斯大林和共产国际来说,不管领导能力如何,至少他们听话照做,这个很重要。

这样,中共历史上形成的最大宗派——“王明派”,就这样形成了。

宗派主义,讲究“出身”,有留苏背景就是最好的“入场券”,而作为土生土长在中国大地的毛泽东,则被自然地排除在外了。

“王明派”的害处,不仅仅是排除异己,还进行肃反。在中共党内,几乎没有不被“王明派”整过的人。

“王明派”对毛泽东最大的不满,便是其拒不执行攻打大城市的指示。

“王明派”指示当时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主席的毛泽东,立即攻打大城市——赣州。当进攻赣州20天之后,红军未能取得胜利,反而进入了敌人的包围圈中,情况十分危急。毛泽东火速赶往前线,劝说红一军指挥员林彪和聂荣臻,放弃攻打赣州,回师闽西。就这样,红一军悄然撤退,到达闽西的龙岩。好在中央苏区的最高领导是周恩来,他支持毛泽东的决定,并负责给军队筹备给养。

安顿后,毛泽东准备攻打大城市——漳州。1932年红军攻克闽南重镇漳州,这是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和朱德首次一同指挥作战,取得红军斗争史上的一次巨大胜利。

然而,在当时的中央眼里,攻克漳州并不是一场胜利,反而是违抗中央命令的渎职行为,还专门召开了“宁都会议”,主题就是批判毛泽东。会议后,毛泽东被解除军职,被安排到后方做政府工作了。

会后,毛泽东就病倒了。他无奈地离开了他亲手创办的红军,被屈辱地解除了武装,那时,因为甚至没有人去看他。

陈毅说:

毛主席是一个......受过侮辱、冤枉和虐待的人......他被扯过职,受过党内审查,被宣布过机会主义者,蒙受耻辱,被送往后方修养。没有人去看望他,因为谁也不敢接近他。

四、一个不悲观的人

毛泽东从红军的领导岗位上被赶下来,遭受了很多不公正的对待,但他的意志并未消沉下去,而是专心致志地当起了“毛主席”——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他做了《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的报告,努力发展苏区的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一大批好干部团结在毛泽东的周围。

那四年,毛泽东所承受的磨难,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然而,毛泽东的厄运远并未结束。

1933年3月,博古率中共临时中央到达闽西龙岩。当时只有26岁的博古认为,只有通过肃反,才能提高自己的威望。而依据则是谁反对领导,谁就是反党,谁就是反革命。

博古到达一年后,毛泽东身边的人被打成“毛派分子”,几乎都被革职查办,毛泽东成了不折不扣的“光杆主席”。

鲁迅说:

“死于敌手的锋刃,不足悲苦;死于不知何来的暗器,却是悲苦。但最悲苦的是死于慈母或爱人误进的毒药,战友乱发的流弹,病菌的无恶意的侵入,不是我自己制定的死刑。”

在这种恶劣的政治生态下,毛泽东一大批好干部忍辱负重地工作,苏区的经济和民生得到了发展,红军撤离苏区时,有大量的财产需要搬走,就说明了这一点。毛泽东是实心实意地为人民工作的,在他眼里只要能人民服务,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毛泽东说:

(共产党的干部)降到下级机关去工作,或者调到别的地方去工作,那又有什么不可以呢?一个人为什么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呢?为什么只能做这个地方的工作,而不能调到别个地方去呢?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正是毛泽东经过了种种的磨难,磨炼了他的意志,检验了他的心地,增加了他各个方面的才干,才成就了他伟大的一生。

人生皆有顺逆,在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学习毛泽东的豁达精神,不管在何种处境,都要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只要坚信自己走是正确的道路,就不怕风雨交加,崎岖坎坷。

来源:良知堂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