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上页 | 3/4页 | 下页

  在林彪事件后,毛泽东一直十分看重这件事。前面说过,他在一九七二年重病期间所作的批示,绝大部分是关于解放干部的。接着,周恩来就以很大力量来抓解放干部的工作,但不断受到江青等的无理阻挠,纠缠不休,僵持不下,很难取得进展。在中央政治局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纪登奎回忆道:

  “七二、七三两年,周总理对解放干部问题的思想很明确,主持政治局讨论这个问题。他要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务院政工组提出一个党、政、军、统战各方面的三百六十人的名单,大部分是副部长以上的高级干部。每个人附一个简要材料,对他们的工作提了点分配意见,然后印发。这两年里,断断续续至少开了十七至十八次在京的政治局委员会议,从晚上八时开到第二天凌晨五时,走出人民大会堂,已经是‘东方红、太阳升’了。‘四人帮’捣乱,尽说这个有问题,那个有问题,只提问题,形成僵局。最难最多的,不是‘文革’中的路线问题,因为只说‘走资派’不都能说是坏人,提的大多是历史问题。总理责成我起草一个规定,划清一些界线,把问题的面缩小一点。这个文件在政治局讨论,争议颇大,还是通不过。流行的叶帅的牵骡诗,是他在会场上即席写给我的:‘一匹复一匹,过桥真费力,感谢牵骡人,驱驮赴前敌。’那是一九七三年七月二十七日。叶帅把诗交给我后就请假退席了,我在会上给李先念看,李先念又给吴德看。证明事情之难,阻力很大,收效甚微。党的民主集中制破坏了,总理很为难。”

  一九七三年底,毛泽东在接见参加军委会议的成员时又提出整错了贺龙、罗瑞卿等人的问题,有关部门开始着手调查贺龙等的平反问题。可是,江青、康生等继续寻找借口,一拖再拖,压住不办。

  一九七四年七月下旬,毛泽东在武汉提出:要把吕正操、杨成武等放出来,让他们出席庆祝“八一”建军节招待会,名单见报。这是林彪事件后常采取的“解放干部”的一种方式。为了贯彻毛泽东的意见,周恩来抱病出院参加七月三十一日中央政治局成员接见刚被“解放”的军队干部的会议,并且告诉吕正操:你的事,毛主席早就批了,一直拖到现在,我有责任。又对杨成武说:“你出来工作的事,我写了三次报告都不行。最后一次,主席发了脾气,才让你出来的。”在这种时刻和场合,周恩来也只能把话说到这个程度。

  第二天,国防部举行纪念八一建军节盛大招待会,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出席,叶剑英致祝酒词。吕正操、杨成武、张爱萍、王尚荣、梁必业、余立金、吴克华、黄新庭等一批很久没有露面的高级将领,相聚在人民大会堂的宴会厅。

  ①中共中央在此期间下发的有关文件是:中共中央关于“走后门”问题的通知(1974年2月20日),《中共中央关于批林批孔运动几个问题的通知》(1974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关于批林批孔运动几个政策问题的通知(1974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通知(1974年7月1日)等。

  ②毛泽东对江青来信的批语,手稿,1974年6月24日。

  ③毛泽东召集在京中央政治局成员谈话记录,1974年7月17日。

  ④《毛主席指示要点》,《中央讨论文件》(1974)3号,中共中央办公厅1975年1月3日印发。

  ⑤毛泽东同李先念谈话记录,1974年8月20日。

  ⑥毛泽东同邓小平谈话记录,1974年9月4日。

  ⑦访问纪登奎谈话记录,1987年10月。

  ⑧访问吕正操谈话记录,1984年9月15日。

  ⑨张子申:《杨成武将军访谈录》,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年10月版,第162页。

  ⑩1974年8月1日《人民日报》。

  八一建军节过后,毛泽东提议召开各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会议。他说:“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一棍子打死就不好了。允许人家改正错误嘛,要给人家机会。”他还着重地强调:“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八年。现在,以安定为好。全党全军要团结。”

  关于贺龙,毛泽东在一九七三年二月对张春桥讲过:“我看贺龙没有问题,策反的人(指一九三三年十二月蒋介石派去“策反”贺龙的政客熊贡卿。——引者注),贺把他杀了。”并说,“我有缺点,听一面之词。”事后,张春桥既不向中央政治局传达毛泽东的指示,更没有着手为贺龙平反。一九七四年九月初,毛泽东又向陪外宾来武汉的邓小平提出:“贺龙要恢复名誉”。邓小平回京后,立刻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了传达。在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聂荣臻等的努力下,终于排除江青等的干扰,起草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为贺龙平反的文件稿。

  经毛泽东批准,中共中央于九月二十九日发出《关于为贺龙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在列举林彪一伙蓄意捏造罪状诬陷贺龙的事实后,《通知》宣布:“贺龙同志是一个好同志,在毛主席、党中央的领导下,几十年来为党为人民的革命事业曾作出重大的贡献。在他的一生中,无论在战争年代,或在全国解放以后,他是忠于党、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忠于社会主义事业的。”虽然《通知》在当时条件下还有一定局限性,但毕竟澄清了基本事实,推倒了林彪一伙强加在贺龙身上的“罪名”。

  上海是“全面夺权”开始的地方。原上海市委第一书记陈丕显这时仍在“隔离审查”中。九月十七日,毛泽东在陈丕显的来信上批道:“洪文同志:此人如何处理,请在政治局一议为盼。”“似可作人民内部问题处理。”

  毛泽东还通过确定出席国庆招待会人士的名单,进一步推动对老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落实政策工作。

  这一年,是建国二十五周年。庆祝活动比往年隆重,除组织游园活动外,还增加放焰火、举办大型国庆招待会等。九月二十七日,中央政治局将参加国庆招待会见报的名单报送毛泽东,其中包括近几年没有露过面、第一次见报的老干部四十多人,如胡乔木、孔原、伍修权、宋任穷、欧阳钦、林铁、孙起孟、屈武、马文瑞、张劲夫、李昌、李一氓、江一真、杨秀峰、孙大光、蒋南翔、萧向荣、刘少文、傅秋涛、王辉球、陈鹤桥、傅崇碧、薛明、范瑾等。当工作人员给毛泽东念这份长达两千多人的名单稿时,毛泽东又想起一些人,如萧华、侯宝林等,提出应把这些人加到名单里去,还询问商震是否已列入名单。以后,他又想到需要加上刘志坚。二十九日,在医院里的周恩来审阅这份名单稿时,另加上“起义将领四夫人”韩权华(卫立煌夫人)、郭翼青(程潜夫人)、洪希厚(张治中夫人)、刘芸生(傅作义夫人),以及齐燕铭、张学铭(张学良之弟、张学思之兄)等。

  九月三十日晚,北京人民大会堂宴会厅里灯火辉煌,周恩来总理抱病主持盛大国宴,隆重庆祝建国二十五周年。几千名中外人士济济一堂,用热烈掌声欢迎周恩来祝酒词。参加这次宴会的党政军高级干部中,不少人是刚从“牛棚”或“五七”干校赶来的。

  国庆节刚过,在北京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王洪文给毛泽东报告说:“十月三日晚政治局讨论了下一步的工作安排问题,主要是讨论了是否召开四届人大的问题。”“如主席同意年内(或春节前)召开四届人大,政治局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拟以此为中心全力准备。”毛泽东圈阅了这个报告。他本来早就在催问四届人大能不能在本年内召开,并且得知主要是人事问题。当天下午,他就要秘书打电话给王洪文,提议由邓小平出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并要王洪文向政治局传达这个意见。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一项重要决定。

  由于毛泽东年迈多病,周恩来病势日重,四届人大的人事安排对今后全国大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毛泽东这个决定,对一直谋求在四届人大“组阁”的江青等人来说,无异是当头一棒。事情很清楚:在周恩来病重的情况下,由邓小平出任第一副总理,等于确定了接替周恩来主持国务院工作的人选,是对江青一伙“组阁”计划的致命打击,是他们无论如何不愿接受的。王洪文没有立刻向周恩来、叶剑英以及其他在京的中央政治局成员传达毛泽东的意见,却在当晚先向江青、张春桥、姚文元三人进行了通报。

  ①《传达毛主席指示要点》,1974年8月18日印。

  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编写组:《贺龙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8月版,第632页。

  ③毛泽东同邓小平谈话记录,1974年9月4日。

  ④1982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为贺龙同志彻底平反的决定》,宣布为贺龙“彻底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同时撤销1974年中央《关于为贺龙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

  ⑤毛泽东在陈丕显来信上的批示,手稿,1974年9月17日。

  ⑥国民党元老人士,因不满蒋介石的卖国政策和反动统治,1949年辞职留居日本,1974年9月来大陆参观访问。

  ⑦周恩来:《对参加国庆招待会名单的意见》(1974年9月29日)。见《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版,第457页。

  ⑧周恩来:《对参加国庆招待会名单的意见》(1974年9月29日)。见《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版,第457页。

  ⑨王洪文给毛泽东的报告,毛泽东圈阅的原件,1974年10月4日。

  ⑩据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开庭审问王洪文、姚文元时王洪文的供词,1980年11月24日。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纪实》,群众出版社1982年4月版,第93页。

  江青等还力图插手军队的人事安排。十月六日晚,江青赶到周恩来住的医院,向周提出她对人事安排的“意见”,主要是谈军队总参谋长的人选。周恩来对江青所提“方案”始终不作任何表态。在纠缠了整整两小时后,江青一无所获,只得悻悻而回。一到住地,她就向王洪文“声明”要“保留提名观点”。她还称:总理在医院里经常找人谈话,谈得很晚;经常到总理那里谈话的有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

  毛泽东似乎已预感到在四届人大问题上将发生一场风波。在离开武汉前夕,他圈阅了《中共中央关于准备在最近期间召开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通知》(一九七四年十月十一日)。在这个文件里,传达了他在武汉期间所讲“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八年。现在,以安定为好。全党全军要团结”的话。后来,他又谈到:说批林批孔是第二次文化大革命是不对的。

  毛泽东这些言论,隐含着打算结束“文化大革命”的意思。他希望全国上下不再发生大的变故,特别是中央内部应该团结一致,以便在近期顺利地召开拖延已久的四届人大。

  中央《通知》发出的第二天夜里,毛泽东离开武汉,前往长沙。

  一九七四年十月十三日清晨,毛泽东的专列缓缓驶达长沙。

  从武汉到长沙有三百多公里路程。一路没有休息的毛泽东显得疲倦,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费力地走下专列,同前来迎候的中共湖南省委负责人边握手边说:“我这一次到这里,是来养病休息的。”

  去宾馆途中,经过湘江岸边。已是垂暮之年的毛泽东示意停车,面对滔滔北去的江水,凝望秋色依然的山麓,沉入对往事的回忆。

  “秋风万里芙蓉国”。十月的长沙,正处于最好的季节。毛泽东住在位于岳麓山下的湖南省委宾馆九所。这是一处不大的院落。在毛泽东居住的平房前,挺立着一棵枝叶繁茂的桂树,院内的花坛里栽种着腊梅和茶花。

  毛泽东刚到长沙不久,就发生江青等策划的“长沙告状”事件。

  十月十四日,江青从新华社的内部刊物《国内动态清样》上看到有关国产“风庆”轮的报道(即题为《发生在风庆轮远航途中的尖锐斗争》一文,这是十月十二日由姚文元批交新华社刊登的),批判“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所谓“洋奴哲学”。江青立刻写下大段批语,向国务院及其所属交通部门提出质问,称:“国务院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关,但是交通部确有少数崇洋迷外、买办资产阶级思想的人专了我们的政。”“这种洋奴思想、爬行哲学,不向它斗争可以吗?”“政治局对这个问题应该有个表态,而且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康生等都表示“完全同意”江青的批示,要求抓住“风庆轮事件”进一步“批判修正主义路线”,“对交通部进行彻底检查整顿”。很明显,不过是借题发挥,想通过“风庆轮事件”来攻击周恩来、邓小平等国务院领导人。它的背景,仍是四届人大的“组阁”问题。

  对江青的蓄意挑衅,周恩来、邓小平不予理睬。在江青要求政治局成员传阅的批件上,周、邓没有作一个字的表态。这使得江青等十分难堪。

  十月十七日晚,中央政治局召开例会。当会议快要结束时,江青突然又提出“风庆”轮问题,强迫在场的邓小平表态。邓小平驳斥了江的指责,表示:这件事还要调查一下,首先应该把情况弄清楚,不能搞强加于人的做法。他原来坐着,后来站起来说。理屈词穷的江青竟对邓小平肆意谩骂。张春桥、姚文元也跟着一起攻击邓小平。邓小平忍无可忍,愤然退场。这件事就发生在毛泽东提议邓小平担任第一副总理后十多天,格外引人注目。当夜,江青召集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在钓鱼台十七号楼密谋。江青提出要王洪文尽快去长沙,向毛泽东告邓小平和周恩来的“状”,力图阻挠由邓小平出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

  十八日清晨,王洪文给毛泽东写信,说:“最近在筹备召开四届人大的工作中和其他工作中碰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在筹备四届人大在人事安排上政治局内部有争论,这些争论也未公开化,但在别的问题上已经表现出来,矛盾已经表面化。”“我们几个同志商量,是否能当面向主席汇报,听取主席的指示。因为书面一时谈不清楚。来时由我一人来,以免惊动别人。”信的最后又说:“附江青同志的三份材料。”

  当天上午,王洪文背着周恩来和中央政治局多数成员,擅自飞赴长沙。他一见到毛泽东,便称这次是“冒着危险来的”。他按照同江青等商量好的口径,诬告北京现在大有一九七0年庐山会议的“味道”。他还说:周总理虽然有病,但还昼夜忙着找人谈话,经常去总理那里的有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他们频繁来往,一定和四届人大的人事安排有关。王洪文在信中说“我们几个同志商量”,并附江青的三个材料,又说“来时由我一人来,以免惊动别人”,毛泽东一看,早已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十分不满。听王洪文讲完后,他立刻严厉地批评道:有意见当面谈,这么搞不好!要跟小平同志搞好团结。又说,你回去要多找总理和剑英同志谈,不要跟江青搞在一起,你要注意她。碰了壁的王洪文当晚便返回北京。

  十月二十日,毛泽东通过陪同外宾前来长沙的王海容、唐闻生向中央转达他的意见:“总理(指周恩来。——引者注)还是我们的总理。如果他身体可以,由他和洪文同志一起给各方商量,提出一个人事安排的名单。”他特别告诫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三人,不要跟在江青后面批东西。毛泽东建议:“邓做第一副总理兼总长,这是叶的意见,我赞成照他的意见办。”这样,邓小平除担任第一副总理外,还要兼任总参谋长。毛泽东说:“王洪文来的时候没有这样明确,再明确一下。委员长一、二(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二把手。——引者注)再考虑。总之,方针要团结,要安定。”

  江青等的“组阁”图谋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毛泽东更明确地表明将国务院总理、第一副总理以及总参谋长的职务,分别交给周恩来和邓小平。而且郑重说明:这些问题,几天前王洪文来长沙时还没有这样明确,现在再明确一下。纪登奎回忆道:“毛主席的批评,王洪文始终没有向政治局传达。”“总理对我说:告状没告下来,给了三个职务。”这样,四届人大人事安排的大局已定。

  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四届人大的各项筹备工作和具体人事安排,主要由周恩来负责。受到毛泽东批评的王洪文,这时已处于十分狼狈的境地。

  十一月六日,周恩来致信毛泽东,汇报有关四届人大准备工作情况,表示:坚决执行毛泽东十月二十日的指示,“人事名单估计十一月下旬可搞出几个比较满意的人选”;“我积极支持主席提议的小平为第一副总理,还兼总参谋长”。“我的身体情况比七月十七日见主席时好多了,只是弱了些,如果十二月能开人大,定能吃得消”;“我最希望主席健康日好。这一过渡时期,只有主席健在,才能领导好。”当天,毛泽东在信上批:“已阅。同意”。

  同一天,陪同外宾去长沙的李先念也向毛泽东报告了周恩来的这些意见。他讲到“小平的问题解决了,没有问题了,一致拥护毛主席的指示”时,毛泽东说:“我拥护叶剑英同志的意见。”李先念说:“我们坚决不动摇地执行主席要安定、团结的方针。”“开一个会,问题就完全解决,不可能。”毛泽东说:“王母娘娘就不听呢!”李先念说:“她的帽子公司多一点。”毛泽东说:“钢铁公司厉害呢,又开帽子店。她这个人,别人心里不高兴她。”“非跟好多人闹翻不可。她是目中无人。”“此人的话不能全信。”“我三年来只请她吃了一顿饭,现在又是四年了,一顿饭都没有请吃。总之,我在政治局交待了,政治局都知道,清楚了。叫她不要搞上海帮,她要搞。”

  ①据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开庭审问江青时王洪文出庭作的证词,1980年11月26日。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纪实》,群众出版社1982年4月版,第120页。

  ②周恩来起草的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传达的毛主席谈话要点,手稿,1974年末至1975年初。

  ③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康生在《国内动态清样》(1974年10月13日)上的批语,1974年10月14日、26日。

  ④据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开庭审问王洪文、姚文元时王洪文的供词,1980年11月24日。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纪实》,群众出版社1982年4月版,第93、94页。

  ⑤王洪文给毛泽东的信,原件,1974年10月18日。

  ⑥据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开庭审问江青时王洪文出庭作的证词,1980年11月26日。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纪实》,群众出版社1982年4月版,第119、120页。

  ⑦据张玉凤1980年7月18日提供的证言(节录)。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纪实》,群众出版社1982年4月版,第94、95页。

  ⑧毛泽东口述关于四届人大筹备工作和人事安排的意见传达记录,1974年10月20日。

  ⑨访问纪登奎谈话记录,1987年10月。

  ⑩周恩来给毛泽东的信,手稿,1974年11月6日。

  ⑾毛泽东对周恩来汇报信的批示,手稿,1974年11月6日。

  ⑿毛泽东同李先念的谈话记录,1974年11月6日。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