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上页 | 共3页,当前在第1页 | 下页

22

    历史事变的发展,表现得如此出人意外:蒋介石占领延安,将标志着蒋介石的灭亡;人民解放军的放弃延安,将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

话说1947年4月12日这一天,胡宗南的主力部队向蟠龙和青化砭西北方向进犯。西北野战兵团遵照毛泽东的指示,以一部兵力阻击其进攻,以主力部队集结在子长县羊马河地区待机伏击孤军南下的第135旅。具体部署是:

第2纵队和教导旅与新编第4旅,分别埋伏在羊马河以北瓦窑堡至蟠龙大道东西两侧地区;由第1纵队节节抗击,诱其主力前进,并将其阻于青化砭和蟠龙地区,同时保障新编第4旅的侧翼安全。

4月13日,胡宗南因主力部队受到第1纵队的顽强抗击,误认为西北野战兵团军主力在蟠龙至瓦窑堡大道以西,遂急令第135旅迅速南下,向右翼整编第29军靠拢,并令其左翼整编第1军向西北方向猛进,包围西北野战兵团。

4月14日晨,国民党军第135旅沿瓦窑堡至蟠龙大道两侧高地南下,10时许与2纵担任诱敌任务的小部队接触,且战且进。

当135旅全部进入羊马河伏击圈时,西北野战兵团各路伏击部队迅速将其包围。135旅立即给胡宗南发报,报告其被围情况。胡宗南令其就地修筑工事,固守待援,把共军紧紧吸住;同时又命令董钊、刘戡率部急速回转,同共军决战。然而此时的董钊、刘戡所部,已经被第1纵队紧紧阻住,只有其后卫部队1个旅与135旅隔着一道山,却也被西北野战兵团第16团第2营坚决顶住了。苦苦等待主力接应的135旅,眼睁睁地把逃跑的机会错过了。

下午4时,羊马河伏击战结束,西北野战兵团伏击部队全歼135旅4700余人,生俘135旅代旅长麦宗禹、405团团长陈简、404团团长成耀煌。

4月15日,毛泽东给西北野战兵团发去了《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见《毛泽东选集》)的电报,他在电文中写道:

“目前敌之方针是不顾疲劳缺粮,将我军主力赶到黄河以东,然后封锁绥德、米脂,分兵‘清剿’。敌3月31日到清涧不即北进,目的是让一条路给我走,敌西进瓦窑堡,是赶我向绥、米。现在因发现我军,故又折向瓦市以南以西,再向瓦市赶我北上。”

“我之方针是继续过去办法,同敌在现地区再周旋一时期(个月左右),目的在使敌达到十分疲劳和十分缺粮之程度,然后寻机歼击之。我军主力不急于北上打榆林,也不急于南下打敌后路。应向指战员和人民群众说明,我军此种办法是最后战胜敌人必经之路。如不使敌十分疲劳和完全饿饭,是不能最后获胜的。这种办法叫‘蘑菇’战术,将敌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

“你们现在位于瓦市以东和以北地区,引敌向瓦市以北最为有利;然后可向敌廖昂(胡宗南部整编76师师长,后在10月11日清涧战斗中被活捉——笔者注)薄弱部分攻击,引敌向东;再后你们可折向安塞方面,引敌再向西。”“但你们在数日内即应令359旅(全部)完成向南袭击之准备,以便在一星期以后派其向南担任袭击延长延安之线以南、宜川洛川之线以北地区,断敌粮运。”

4月15日这一天,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给彭德怀、习仲勋并告朱德、刘少奇,各战略区负责人的指示电,他在电文中写道:

彭习,并告朱刘,贺李,聂萧罗,林王,叶杨,刘邓,陈谢,滕薄王,陈饶粟谭,林高:

接彭习寒亥电,继寅有在青化砭歼灭31旅之后,卯寒又在瓦窑堡附近将敌135旅(属15师建制)全部歼灭。这一胜利给胡宗南进犯军以重大打击,奠定了彻底粉碎胡军的基础。这一胜利证明仅用边区现有兵力(6个野战旅及地方部队),不借任何外援即可逐步解决胡军。这一胜利又证明忍耐等候不骄不躁,可以寻得歼敌机会。望对将士传令嘉奖,并望通令全边区军民开会庆祝,鼓励民心士气,继续歼敌。

中央 卯删

羊马河战役结束后,胡宗南不顾其部队疲劳缺粮,急令整编第1军、第29军迅速东进,企图围歼西北野战兵团主力。但当他们尚未到达瓦窑堡时,西北野战兵团主力部队已转移到瓦窑堡西北安定到清涧大道以南地区隐蔽待机了。

4月17日,胡宗南寻找西北野战兵团主力又扑了个空,后来在荒无人烟的地带爬山越岭数日,被拖得苦不堪言,只好撤到永坪和蟠龙进行休整补充。

4月20日,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新华社社论:《战局的转折点》,全文如下:

4月14日,我西北人民解放军获得大捷,胡宗南部整编15师135旅在瓦窑堡(安定县)附近被我军全部歼灭。此次歼灭战的干脆迅速,与上月25日青化砭(延安东北)歼灭31旅(缺一个团)之战一样,足称为模范的战例。

135旅的歼灭,标志着胡宗南从此走下坡路。

胡军以16个旅(初为14个旅,后增加两个旅)10余万人之大兵从洛川、宜川之线窜犯延安及陕北,至此刚一个月。这样的集中兵力进攻一地,是蒋军在此次内战中仅次于进攻临沂的一次,在其他地方尚未见过。侵占延安之后,胡宗南集中主力四处乱闯,进攻安塞时用9个旅,进攻延长、延川、清涧时用11个旅,进攻瓦窑堡时用9个旅,回窜青化砭蟠龙时为8个旅,胡军每次进攻,全军轻装,携带干粮,布成横直140里之方阵,只走山顶不走大路,天天行军,夜夜露营,每日前进二三十里。据俘虏讲:这是所谓国防部指导的新战术。这种战术,与国民党军队中另一派战术不同。另一派战术是被白崇禧、陈诚等认为保守的那种战术,主张携带重装集中驻扎,每日前进10里左右,即所谓“用兵宜正不宜奇,驻军宜聚不宜散,行军宜缓不宜急的战术”。这两种战术比较起来,所谓国防部新战术,是在形式上表现为比较更疯狂的战术,但在实际上却表现国民党的毫无出路,异常愚蠢与孤注一掷。胡宗南用的就是这种战术。又据俘虏讲:胡宗南又发明了所谓“钻隙战术”,遇到我军绕道而过,以求迅速。这实际上就是不打仗只走路的战术。这种战术除了表示胡宗南的懦怯而外,没有别的。

胡宗南应用这种战术其结果是怎样呢?现在所已经表现出来的是:第一、占领了一些地区之后,不能不分散兵力担任守备,因而其所能集中的兵力,就越来越小。到现在已由攻延安时的14个旅减为8个旅。第二、由于分散兵力,因而其薄弱之点就显露出来,被我军歼灭的机会就加多了。第三、因为人民反对,胡军所集中的主力像瞎子一样只能到处扑空,白天武装大游行、晚上几万人集中大露营。第四、由于粮食缺乏,将士疲劳,减员异常巨大。据俘虏供:胡军士兵每天只吃一顿稀饭,一顿干饭,有些队伍干脆饿饭。士兵离开队伍5里即被我游击队捉去。因为露营而病者极多,许多士兵乘机逃亡,一个月中连队中减员多者60%,少者百分之三十几。在这种情形之下,胡军士气以非常快的速度降低下去,其战斗力亦以同样速度降低下去。

在陕甘宁边区军民方面,情形就完全相反,游击战争很快地发展,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很快提高,军民团结很快增强,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作战方法,很快被领会,因而愈战愈强。

135旅的全部被歼,说明所谓国防部新战术的破产,说明胡军战斗力的下降与西北人民解放军战斗力的上升,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从此以后,胡宗南军就要走下坡路了。胡军的凶焰仅仅维持了一个月时间,从此就要下降了。胡军现在所能集中的主力只有8个旅,消灭了135旅之后,就连8个旅的集中也将难于维持。这样下去,不论胡军是继续其攻势或者转取守势,对于胡宗南都是死路一条!

135旅的全部歼灭,对于西北人民解放军则奠定了今后彻底粉碎胡军的基础。同时又证明了西北人民解放军仅以自己现有的力量,就足以打败胡宗南。

西北战局的转折点,同时就是全国战局的转折点。在时间的顺序上说,胡宗南军是蒋介石的最后一张牌。到今年3月,国民党三中全会上,蒋介石宣布“政治解决已经绝望”之时,蒋介石手里还可能组织十几个旅在一起的进攻力量,只剩下胡宗南这一支了。蒋介石于召集伪国大之后,又驱逐中共驻京沪渝代表人员,下令进攻延安,决心最后破裂;其希望主要地寄托在胡宗南这支军队身上。胡军窜抵延安之后,国民党所以那样兴高采烈,大吹大擂,把占领延安描述为好似反动势力从此得救,民主势力从此倒霉,就是这个道理。西北战局的转折点,意味着蒋介石全部希望的最后寄托,已经靠不住。而在人民解放军方面,西北战局的转折点,是在几个战场已经转入优势,另外几个战场将要转入优势的情况下发生的。这就是说:全国战局将从此全面的起变化。可以预计:4月开始的两三个月内,蒋军将由攻势转变成为守势,人民解放军将由守势转变成为攻势。蒋介石从此走下坡路,再没有什么本钱挽救其普遍全国战场的颓势了。今后事变的发展,将证明这个估计。而当全国人民了解了这种形势之后,当现在正在开展的同蒲路、平汉路、石家庄周围及东北、山东等地区的大胜利充分发展了之后,蒋介石反动集团的崩溃,将会加速起来。历史事变的发展,表现得如此出人意外:蒋介石占领延安,将标志着蒋介石的灭亡;人民解放军的放弃延安,将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

继西北野战兵团取得重大胜利之后,华东战场上也传来了捷报。

4月24日至26日,华东野战军在粟裕等人指挥下,向国民党军左翼侧后据守泰安之整编第72师出击,一举攻克泰安城,歼灭整编第72师主力24000人,俘其师长杨文泉。

随后,华东野战军又插入敌后方,威胁其补给基地兖州。

再说西北野战兵团由于连续作战,兵员补充和后勤补充都很困难。彭德怀等人遵照毛泽东的部署,准备攻打胡宗南在陕北的战略补给基地蟠龙,夺取其物资储备。

蟠龙位于延安东北45公里,筑有坚固的防御阵地,且有较强的整编第167旅和1个地方武装团驻守。胡宗南的十几万大军,每一次大游行之后,都要回到这里补给。如果打下蟠龙,就断绝了国民党军的补给,无异于釜底抽薪。

此时的西北野战兵团在炮火方面大大加强了,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攻坚能力。可是现在要攻打蟠龙,就必须先把蟠龙外围的国民党军主力引走,使其孤立无援,然后才能下手。所以,能不能调动胡宗南的主力部队,就成了攻打蟠龙的关键问题。据此,西北野战兵团立即进行了声东击西的战术部署:

以359旅一部,加上从各主力旅抽调的1个排,配合绥德军分区部队和晋绥独立第5旅,伪装成西北野战兵团主力,节节诱敌,沿着咸榆公路北进,沿途故意遗弃一些军用物资以迷惑敌人;同时派出南下支队,到延安以南破坏交通,断敌粮运。

以新4旅的两个营和当地群众在绥德、米脂以东黄河以南各渡口,集中了大批船只,摆出主力部队要东渡黄河的态势。为扩大敌人的错觉,新4旅的这两个营白天将部分人员送过黄河,晚间再接回来。

而以第1纵队、第2纵队、独4旅和新编第4旅各部主要兵力,做好攻歼蟠龙守军的准备;以第359旅主力在清涧以西监视并阻击可能从绥德、清涧回援之敌;以教导旅在青化砭以北,阻击青化砭地区可能北援之敌。

蒋介石和胡宗南果然上当了。蒋介石得到的情报说:“中共中央及西北共军主力在绥德附近集结,已开始陆续东渡黄河”。他信以为真,立即命令胡宗南集团迅速北上;命令驻守榆林的邓宝珊部南下配合,在佳县等地实行南北夹击,即使消灭不了西北共军主力也要把他们赶到黄河东岸去。

4月26日,胡宗南根据蒋介石的命令,除了留下整编第1师第167旅(欠第500团)守备蟠龙外,其余9个旅全部北上绥德地区。

4月27日下午7时,西北野战兵团彭德怀、张宗逊、习仲勋等人致电毛泽东说:

“董、刘两军27日未时进抵瓦市,有犯绥德模样。蟠龙留167旅直及499团守备,似有粮弹未发完。我野战军本日隐蔽于瓦市东南及西南,拟待敌进逼绥德时,围歼蟠龙之敌,得手后再围歼甘谷驿、桥沟84旅之251团,并彻底破坏永延段公路。”

4月28日7时,毛泽东复电彭德怀、张宗逊、习仲勋等人,批准了这一作战计划,他在电文中说:

“27日酉时计划甚好,让敌北进绥德或东进清涧时,然后再打蟠龙等地之敌。”

1947年5月1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研究决定:在中央工委成立中央外事组,由叶剑英任主任,王炳南任副主任,下设研究、翻译、新闻3个处。成员有:乔冠华、黄华、钱其琛、宦乡、柯柏年、龚普生、龚澎、章汉夫、章文晋、徐永瑛等。

5月2日,胡宗南的主力9个旅被西北野战兵团诱到绥德。毛泽东电示彭德怀、张宗逊、习仲勋等人说:

“攻击蟠龙决心很对。如胜利,影响必大;即使不胜,也取得经验。”

5月2日深夜,彭德怀、张宗逊、习仲勋指挥第1纵队、第2纵队、独4旅及新4旅,对蟠龙守军167旅主力发起攻击。

毛泽东、周恩来在距蟠龙十几公里的王家湾这个小村庄亲自指挥战斗。平时喜欢外出散步的毛泽东,此时也轻易不出窑洞,偶尔出来一次,也只是独步沉思。警卫人员猜测,一定又有大的战役行动了。

5月2日午夜,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都没有休息,聚在窑洞里开会。机要秘书拿着电报跑进跑出,气氛显得比平时紧张。不久,从王家湾东南方向突然传来隆隆的炮声。警卫战士一骨碌爬起来跑到院里。毛泽东披着补了又补的灰棉袄和周恩来、任弼时也快步走出窑洞。毛泽东问哨兵岳成帮:

“是炮响吗?”

岳成帮报告说:

“是炮响!已经响了一会了。”

毛泽东脸上露出兴奋的神色,说:

“胡宗南又该倒霉了,看他怎么办!”

他站在院里,仔细听了一阵,又和周恩来、任弼时回窑洞里去了。这一夜,窑洞里的灯光一直亮着。

5月3日未时,彭德怀、张宗逊、习仲勋在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报告说:今拂晓攻击蟠龙,敌将保安队守备第一线,我攻占一线后,天已大明,故停止攻击,共俘保安队600余人,我主力均已接近敌阵地,伤亡甚少。本日黄昏后决心再攻。

陕北蟠龙这块硬骨头尚未啃下来,华东战场上又骤然紧张起来了。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