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上页 | 共3页,当前在第2页 | 下页

毛泽东在谈到共产主义时说: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不是任何反对派、任何政治斗争、任何社会革命都没有了呢?我就不相信。人们总要分化成先进、中间和落后3部分,由先进分子来做政治工作,总是必要的。”

斯特朗对毛泽东的观点大为赞赏,她说:

“不然的话,生活就会变得非常枯燥无味了。”

毛泽东笑道:

“是的,不然的话,像我们这些人,就没有多少事情可做了。”

中午,毛泽东与客人们共进午餐。午餐结束后,毛泽东送客人们上车。他对斯特朗说:

“祝贺你编写《中国通讯》成功,没有你,我们无法工作。”

毛泽东建议康生安排有关部门把《中国通讯》翻译成其它文字。

在这次谈话后不久,《人民日报》以《赫鲁晓夫的日子不好过》为题,专门发表了毛泽东谈话中的部分内容,主要有:

“无论如何,中国除了手榴弹,只是多了几个人。在赫鲁晓夫看来,多几个人,只不过是一堆肉,而且他还说,现在中国是5个人穿一条裤子,大家喝清水汤。其实,他说这个话的时候,正是他那里裤子太少而清水汤太多的时候。他的日子比我们好过不了多少。他在最困难的时候讲这种话,是为了向人民说:看,我们国家多了不起,裤子不少,清水汤不多。”

“赫鲁晓夫的日子不好过。据统计,从苏共二十大以来,苏共主席团的老人已换得剩不了几个。这个现象说明那里不稳定。”

“实际上,赫鲁晓夫在社会主义阵营的13个国家中,支持他的并没有占多大的多数。罗马尼亚就同他不一致,波兰也只能算半个支持。他是要控制别人,像美国人一样。他要人家搞单一经济,这行不通,罗马尼亚不干,古巴也在同他吵。”

1月27日下午,毛泽东会见了日本亚非团结委员会常务理事、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日中贸易促进会理事长铃木一雄,日本亚非团结委员会常务理事、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副秘书长西园寺公一和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赤旗报》驻北京记者高野好久,他在会见中的谈话,被称之为著名的“一·二七谈话”,全文如下:

日本人民在1月26日举行的反美大示威,是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我谨代表中国人民,向英勇的日本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

最近,日本全国掀起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反对美国F-105D型核飞机和核潜艇进驻日本,要求撤除一切美国军事基地和撤走美国武装部队,要求归还日本的领土冲绳,要求废除日美“安全条约”等等。所有这些,都反映了日本全体人民的意志和愿望。中国人民衷心地支持日本人民的正义斗争。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一直遭受美帝国主义的压迫。美帝国主义不仅压迫日本的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城市小资产者、宗教界人士、中小企业家,而且还控制日本的许多大企业家,干预日本的对外政策,把日本当作附庸国。美帝国主义是日本民族的最凶恶的敌人。

日本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它是绝不会让美帝国主义长期骑在自己头上的。这些年来,日本各阶层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压迫和控制的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地扩大。这是日本人民反美爱国斗争胜利的最可靠的保证。中国人民深信,日本人民一定能够把美帝国主义者从自己的国土上驱逐出去,日本人民要求独立、民主、和平、中立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中日两国人民要联合起来,亚洲各国人民要联合起来,全世界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要联合起来,一切爱好和平国家要联合起来,一切受美帝国主义侵略、控制、干涉和欺负的国家及人士要联合起来,结成反对美帝国主义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挫败美国帝国主义的侵略计划和战争计划,保卫世界和平。

美帝国主义从日本滚出去,从西太平洋滚出去,从亚洲滚出去,从非洲和拉丁美洲滚出去,从欧洲和大洋洲滚出去,从一切受它侵略、控制、干涉和欺负的国家及地方滚出去!

第二天,《人民日报》在第一版以毛泽东发表中国人民坚决支持日本人民伟大的反美爱国斗争的谈话为题,刊载了“一·二七谈话”全文。

1月27日这一天,中国和法国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正式宣布建立外交关系,在3个月内任命大使。中法两国建交,又一次震动了全世界。

1月29日,毛泽东在审阅“七评”1月28日稿时,在“当代最大的分裂主义者”部分,加写了一句话:

“苏共领导的修正主义和分裂主义,是其国内资产阶级因素泛滥和增长起来的产物。”

他在“目前的公开论战”部分,又加写了一句话: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科学是不怕论战的,怕论战的不是科学。”

1月30日,毛泽东会见了越南劳动党中央第一书记黎笋,他在谈话中说:

“如果中国产生修正主义,你们怎么办?苏联产生了修正主义,你们反对。如果中国产生了修正主义,你们也要反对。”

这一天,毛泽东又会见了弗朗索瓦·贝纳尔率领的法国议员代表团,他在谈话中说:

“拿破仑对我们很有影响:他的一些著作,我都看过。”

关于中法关系,毛泽东说:

“我们有两个共同点:第一,反对大国欺侮我们;第二,就是使两国互相往来。”“还有一条我们跟你们是共同的,什么三国条约,我们不参加。那是一种欺骗、讹诈,是压我们的,只许他们有,不许我们有。事先我们两国并没有交换过意见,你们不参加,我们也没有参加。”

1964年2月3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编委会关于增加学术文章、请求中央增调学术理论工作干部的报告上写了一个批语。他写道:

少奇、小平同志:

《人民日报》历来不注重思想理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文章很少,自然科学文章更少,把这个理论阵地送给《光明日报》、《文汇报》和《新建设月刊》。这种情况必须改过来才好。现在他们有了改的主意了,请书记处讨论一下,并给他们解决干部问题为盼!

毛泽东 2月3日

邓小平按照毛泽东的批示,主持书记处讨论决定,责成中宣部和中组部帮助《人民日报》增调干部。《人民日报》也着手开辟《学术研究》专刊。

2月3日晚,中国戏剧家协会举行迎春晚会,演出的节目因为“革命气息不浓,庸俗低级”,受到批评指责。

2月4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表了编辑部的文章“七评”,题目是《苏共领导是当代最大的分裂主义者——七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

2月4日晚,毛泽东重读《人民日报》所载《苏共领导是当代最大的分裂主义者——七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一文,兴之所至,提起毛笔写下了唐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之一:“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右唐人诗一首。一九六四年二月四日”

他把原诗中最后一句的“破”字写成“斩”,“终”字写成“誓”,不知是记忆有误抑或是故意为之。作品中的“穿金甲”3字可以说是神来之笔,“不斩楼兰誓不还”一句更是干湿错落,酣畅淋漓。整幅作品如铁画银钩,出神入化,大气磅礴,端的有一派风卷战旗、金戈铁马之战争大气象,不失为一幅难得的毛体书法精品。

2月5日,中央发出《关于传达石油工业部“关于大庆石油会战情况的报告”的通知》。

石油工业部在《报告》中总结了大庆石油会战的基本经验,这个经验是:

1、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企业,必须革命化。2、高度的革命精神与严格的科学精神相结合。3、现代化企业要认真搞群众运动。4、认真做好基础工作,狠抓基层建设。5、领导干部亲临前线,一切为了生产。6、积极培养和大胆提拔年轻干部。7、培养一个好作风。8、全面关心职工生活。9、全面地学习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

石油工业部还在《关于大庆石油会战情况的报告》中号召学习“铁人”王进喜。

王进喜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1960年他到大庆参加石油会战,任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大庆石油钻井指挥部副指挥。他以“宁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庆大油田”的革命精神,率领全队,人拉肩扛,提前开钻,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被誉为“铁人”。王进喜的革命精神代表了中国工人阶级在困难面前的英雄气概,也反映了在60年代初期中国工人阶级的革命风貌。

中央《关于传达石油工业部“关于大庆石油会战情况的报告”的通知》全文如下:

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各党组,解放军总政治部:

石油工业部关于大庆石油会战情况的报告很好。中央一级机关和北京市的干部以及一些工厂企业的职工同志们听了这个报告以后,反映很好、很强烈,极大地推动了各方面的工作。现在,中央决定在全国工交、财贸、文教系统和各级机关、团体、部队中,普遍传达这个报告,一直传达到基层单位。

大庆石油工业的经验虽然有其特殊性,但是具有普遍意义。他们贯彻执行了党的社会主义总路线,坚持政治挂帅,坚持群众路线,系统学习和运用解放军的政治工作经验,把政治思想工作、革命干劲和科学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把工作做活了,把事情做活了,它是一个多快好省的典型。它的一些要经验,不仅在工业部门中适用,在交通、财贸、文教各部门,在党、政、军、群众团体的各级机关中也都适用,或者可作参考。

为了便于组织传达,除了发给你们若干份文件以外,并且把这个报告制成了录音。你们可以组织党内外干部先听录音,然后进行讨论。也可以同时向一般工作人员和全体职工放录音。具体办法,请你们规定。

讨论中各方面的反映,特别是工厂企业基层单位的反映,请你们最近即选一些送中央。

中央 1964年2月5日

上述《通知》中加粗加黑的那一大段文字,是毛泽东在审阅草稿时加写的重要内容

2月5日这一天,甘泗淇上将60岁生日刚过两个月,在办公室突发心脏病辞世,匆匆离开了与他相依为命30年的少将妻子李贞,和他们共同抚养的20多个烈士遗孤。

2月6日,北京雪后初晴,地上积了一层薄薄的雪。

这天下午,毛泽东在菊香书屋召见竺可桢、李四光、钱学森3位科学家。

竺可桢被工作人员引入毛泽东的卧室,正在看书的毛泽东亲热地招呼他坐下。竺可桢正要问好,毛泽东却先开口了,他说:

农业八字宪法只管地不管天。读了你写的关于中国气候特点的论文后,觉得也该管天了。”

竺可桢说:

“那是我去年在杭州地理学会所提交的论文。”

毛泽东说:

“‘八字宪法’在水、土、肥、密、种、保、工、管之外,还可以加‘光’(日光)和‘气’(气候)两字,你应多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竺可桢十分感动,连连点头,说道:

“我不会辜负主席的期望。”

接着,他们谈起了碳水化合物合成的经过,对太阳辐射、温度、雨量和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进行了分析。说话间,李四光、钱学森也先后来到了,毛泽东关切地询问了李四光、钱学森的工作和身体状况,尔后仰靠在沙发上,对钱学森说:

“我们搞原子弹也有成绩呵!”

钱学森微笑着答道:

“我有所闻。”

毛泽东说:

“恐怕不只是有所闻吧?”

钱学森解释说:

“原子弹我实际上是只有所闻,我是搞运载工具的。”

毛泽东说:

“是的,你们搞了个1000公里的,将来再搞个2000公里的,就差不多了吧?”

钱学森说:

“美帝在东南亚新月形包围圈上的有些基地,有2800公里的距离。”

毛泽东问:

“那可以到夏威夷了吧?”

钱学森回答说:

“夏威夷的更远了,不止4000公里。”

毛泽东若有所思,轻轻地用手拍着沙发扶手,说:

“总要搞防御、搞山洞、钻进去,地下就不怕了。”

钱学森说:

“我们正在遵照主席的指示,先组织一个小型的科学技术人员小组,准备研究一下弹道导弹的方法和技术途径。看来第3个五年计划中由于技术条件不够,还不能开展设计工作。”

毛泽东抿了一口茶,看了钱学森一眼,说道:

“有矛必有盾,你们要集中些人研究这个问题。5年不行,10年;10年不行,15年。总要搞出来的。”

接着,毛泽东与科学家们谈到了地球形成之初的情况,煤和石油的演变过程,动植物如何进化;又从造山运动和冰川作用谈到了地质年代和历代气候的变迁。毛泽东最后还讲了宏观和微观世界,电子和反电子的辩证法。谈话一直到3点多才结束,意犹未尽的毛泽东把3位科学家送到门口,叮嘱他们说:

“你们有什么著作,请送我一阅。”

第二天,竺可桢便托人将《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和《物候学》各一本送给了毛泽东。

事后,李四光对家人说:“主席知识渊博,通晓古今中外许多科学现象,对冰川、气候等科学问题了解得透彻入微。在他的卧室里,甚至在他的床上,摆满了许多经典著作和科学书籍,谈到哪儿就随手翻到哪儿,谈的范围很广,天南海北,海阔天空。”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