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平平摘录

伏羲氏画先天八卦,成一圈,以象三才,在天万象,在地万物,在人则万理万事,皆包括其中。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不可思议,故无语言文字。

帝尧于先天八卦中,静玩之而有得,以圈天地也,人身也。其中所包者,天之七政,地之五行,人之五常五伦,咸须得乎其中。故于圈中点一点,曰中。

天地之中,人也。人之中,心也。心之中,性也,天理也。古篆中字,圈中一点,其点可上下左右,不使上下左右曰执,总在包罗之中。

气在天地,无损益于万物;气在万物,无增减于天地。调后天之呼吸,返先天之真一,气一道成,参天两地。

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是气在天地之先,人禀其气以成形,故气在形先。人亦小天地。古圣建三极以教万民,本于先天八卦圈中一点,无极太极,包罗万象。道祖设教外夷,以无即是有,为长生之说以诱之,归于太极一点;佛祖设教西域,以有即是无,为寂灭之说以澹之,归于无极一圈。

粗浮,曰暴气。圆细,曰真气。调循任督二脉,圆而往来无端,细而上下停匀,益圆益细,益细益微,益微益真,真至毕真,丝丝息息,人生一劫,会至必灭,灭则寝息,佛谓圆寂,圆寂无极。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阳奇阴耦。两仪生四象,阳加阳曰太阳,阴加阳曰少阴,阴加阴曰太阴,阳加阴曰少阳。四象生八卦,阳加太阳曰乾,阴加太阳曰兑。乾兑生于太阳,顺行乾一、兑二。阳加少阴曰离,阴加少阴曰震。离震生于少阴,顺行离三、震四。阴加太阴曰坤,阳加太阴曰艮,坤艮生于太阴,逆行坤八、艮七。阴加少阳曰坎,阳加少阳曰巽。坎巽生于少阳,逆行坎六、巽五。夫离生,谓中庸,同出图书。

曰执中,曰精一,曰祗承,曰日新,曰不闻亦式,不谏亦入,曰敬胜怠,义胜欲,曰思兼三王,曰好古敏求,曰愚,曰鲁,曰静,曰敬,曰穷理致知,曰先立其大,以至于致良知,道统流传,在当时好尚何如耳,好尚关乎学术,学术关乎治乱。

事有理到,而不必问数者;有数到,而理有不及者。故圣人注《易》明于数,而理始有所托。

察阴阳顺逆,知善恶起伏,数即是理,从理上悟出,理安于数,是正经学问。否则专事趋避,泥于数而背于理,转不如循乎理者之暗合乎数。

数生于理,天道也。理明于数,易道也。性命,经也。气数,纬也。作为,权也。

道如宫墙,理如锁钥。事物之理有一,审处得中,如开一锁钥,知中求中,好之者也,入门矣。悟中处中,乐之者也,升堂矣。居中融中,化之者也,入室矣。

仁义礼智信,五行逆克,裁成之道。春夏秋冬四季,五行顺生,化育之道。

仁,木也,旺于春正月,泰卦,外柔内刚。柔而无刚,非仁也。义,金也,旺于秋七月,否卦,外刚内柔。刚而无柔,非义也。礼乃天地万物,各具之理,圣人品节之由至,性中流露之纲常,规矩也。笔之于书,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垂为教化,一脉贯通。

初生知觉,良知也,明如新月一勾。月到望日,光明圆满。人年十五,知识充足于其时,戒慎恐惧守其知,博审思辨充其知,笃行之以验其知,生知学知,皆此知也。论工夫,圣亦学知;论心性,愚亦生知。

圣如孔子,年十五而志于学,三十始立,其间一十五载,潜心典谟训诰,学之易,体之难。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知之易,行之难,学而时习之,三十犹不自信,适周问礼于老子,至四十始不惑。由四十至五十学《易》也,非《易》不足以知天,非知天,不足以知命,且理倚于数,非数不足以明理。由五十至六十为鲁司寇,摄行相事,会夹谷,适卫适陈之楚,趋叶过宋,厄于陈蔡,备尝险阻艰难,益知天下事变迁靡常,而一心之至理有定,而后耳顺。越六十,删《诗》、定礼、作乐、系《易》,天理流行,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心所欲不逾矩。以生知之圣,而进德工夫犹如此。

杨子偏于义,墨子偏于仁,只为不见全体本原,少偏不无流弊。孟子犹辟其为无父无君,今求如杨之独善其身,墨之爱无差等,且不可多得。

万物之理,寒暑往来,七政循环,要知来逆求往,要知往顺其来。人事衰旺,上应七政,故《易》曰:“数往者顺,知来者逆。”《孟子》曰: “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不知数,不知天。不知天,不知命。

天不见其圆之极,地不见其方之处。方有形,圆无形,圆在天之外,方在地之外,包天地而方圆者,理也。曾子谓,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掩也。

天无形,三光形其形;地无形,五行形其形;人无形,百骸形其形;心无形,七情以形其形;性无形,五常以形其形。先天八卦,乾南之下,坤北之上,东之震离兑,西之艮坎巽,各三爻,虚含其中,共九重,是谓九重天。日月金水木火土星辰,各交缠一爻,递上九重至乾之下,而乾之上又三爻,共十二重天。释谓透过十二重心魔,证入金刚心中,谓纯乾也。乾之内三外三,谓之三十三天,七政星辰,惟月缠艮震,中爻皆两阴;星缠巽兑,中爻皆两阳。

推步,天之运也。占验,地之象也。晕珥虹霓雷电云雨,在地不在天,彗星虽地之象,上凝于天,然遇太岁,对太乙必见,亦系之于运。

阳极止于南之中,阴极止于北之中,日月至而却行一中也,因阴阳为转移时中也。阴阳之道,不同至于盛,而皆止于中,起于中。中即天地之心,善体天心者,时中而已。

明善复初,气归天真,精于一体,天道以成己也。顺承化育,气洽阴阳,燮于二体,地道以成物也。内以驭外,外以验内,合内外而体天地,本一身以为枢纽。

形与气,有纯有正,有偏有杂。纯无不正,有正而不纯者;杂无不偏,有偏而不杂者。圣曰纯,贤曰正,才曰偏,愚曰杂。

气之神,心也。形之妙,情也。形气之德性也,诚也。养心存诚,尽心明诚,守礼存诚,致知明诚。诚明义尽,诚存仁至。心为天根,复之象曰,复其见天地之心。气为天体,乾之象曰,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谓养其天根,以复其天体也。元者,善之长也。复之初九,一阳初生,仁也不远,复无祗悔。

轻清生性,重浊成质。气胜者,上知也。质胜者,下愚也。均者,中人也。天气本清,清不胜浊,变为乖戾之气,致成水火刀兵;人性本善,善不胜恶,流为气质之性,致成悖逆争斗。

廓然大公,物来顺应,体天之善因也。善因其物之因而因之,则无因而生是非,可造因乎。

天道善因,因而损因而益。禅家戒勿造因,不造因则善因无因而损,无因而益,与天地参。贤者因人,圣人因天。

万物感真乙之气,化于 缊;资纯壬之水,育于精醇。先天之气,精神也。凝之成形,形中又含始气,阴阳再合,又生精神。后天之气,精神也。先天浑浑沦沦,无善恶;后天昭昭灵灵,有是非。

天不平以雷鸣,人不平以言鸣。雷不遍击恶物,言不轻加恶人。阳气上升,盛则晴;阴气下降,盛则雨。敌则气结,搏击成声则雷,恶极偶被雷击者,乖气相干也。至于正言训子弟,峻词饬官方,亦雷也。雷无宿鸣,人无宿怨。

精莫精于神,神命于天地;易莫易于气,气命于太虚。太虚者,天地之原。天地者,万物之母。量同太虚,心同造化。气分阴阳于屈伸,理别动静于隐显。屈而必伸,阴亦阳也;隐而必显,静亦动也。

争口气,与谁争?与天地争,形存无我,形没有我;与父祖争,形存一世好儿孙,形没百世好儿孙;与世人争,不辱于当时,不灭于后世。与万物争,禀与万物同,养与万物异。

佛曰明心见性,如日月对照,参归于望;道曰修心炼性,如日月交会,晤归于朔,水到渠成,成仙成佛,金丹大觉;圣曰穷理尽性,博之如望,约之如朔,日往月来,盈虚消长,为圣为贤,天根月窟。

佛氏说无圣人,不必反无说有。毋意必固我,顺理流行,用以修举万事,气之作用,无碍于心思。老氏说空圣人,不必反空说实,空空如也。叩其两端,而竭物理,兼尽无遗于鄙夫。

老氏之无,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徼。就心而言无,依旧有佛氏之无,以天地为幻妄,四大为假合;就身而言无,则极无孔氏之四毋。无而有其道,有而无其我。

无中求无,如梦幻泡影之渺,如露如电之茫,归于妄;有中求无,如梦幻泡影之旨,如露如电之机,归于真。

成圣、成佛、成仙,在临终之一念,又在平素操持此一念,坚定纯洁,凝聚宏毅,瞬息无懈,心如太虚,先已无生无灭,操纵自如,不撒手不撒手,要撒手便撒手,在我而不在天。邵子曰: “思虑未起,鬼神莫知,不由乎我,更由乎谁?”

《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佛谓形甚危脆,乃造罪恶之物,假名曰身,沉于老病生死,苦海得灭,如杀怨贼,如除恶病,灭其器而成道也。儒重修身,假我数年,修其器以任道也。

佛氏务上,近天道,引上知,诱下愚,使求乎上,其流弊在于渺茫。老氏务下,近地道,抑上知,破下愚,使退一步想,其流弊在于阴险。孔氏说中,尽人道,统上知中人下愚,求合乎中,其流弊在于执中无权。

圣教,知行合一,知贯乎行,知以表行,行以验知,本一身以达之家国天下。禅教,行解相应,以知为行,以行为知,即知即行,即行即知,心行路绝,言语道断。

圣寝疾而议殡礼,佛涅槃而垂教诲,圣寿七十三,佛寿八十二,自利利人,法皆具足,住世一劫,会亦当灭,会而不灭,终不可得。

三教本于一理,诚能穷得真知灼见,即天地之大道也,何必曰儒曰释曰道。

释道流弊在形迹怪诞与独善其身耳。而儒之功利,热中患得患失,无所不至者,求独善其身,不可多得。

老氏子宗,魏将,五世孙解,汉胶西王太傅,佛受室生子,而后出家证果,未尝灭彝伦也。

三教圣人,原本于一,后世分门别派,各生荆棘,互相排贬。《易》曰:“包荒,剪碍道之荆棘而已。”

三教各有流弊,非三教圣人所不逆料,亦所不必料。犹天之生物也,恶虫毒草,皆化育之,福善祸淫,由其自取。

富贵寿考,天堂也。奔驰困苦,人世也。疾病囹圄,地狱也。三界在人间,三界在心里,善则从地狱人世而升天堂,恶则自天堂人世而堕地狱。

《心经》曰:“无眼耳鼻舌身意,却内之六贼也。无色声香味触法,却外之六贼也。”为贼克其心耳,内之六贼,以身为首,故圣人重修身。

神泄于内六贼,曰眼耳鼻舌身意;外六贼,曰色声香味触法。佛教曰,无灭形以保神也。圣教四勿,凝神以炼形也。子绝四则,形全神融,与天地参。

心染于物之谓情,物生于心之谓兴,犹之明镜,想相尘忠告之义。

开天辟地,古圣一身一性,一气相感。今之众身,古圣之化身,性则古圣之一性。圣贤道佛,尽其性耳,希尽其性,五常得中,一其性耳。

愚夫愚妇,同此性,同此心,同此情,与天地同其气,同其理,是谓天理。顺天理,圣之宗;逆人情,学之贼。

天生万物,物不一而性—,性一一于天理也,人所共有,人所共知。天人之学,通天彻地,尽于天理二字。

在天曰天理,在人曰人情,人情即天理,天理即人情。理达乎情,曰至理。情本乎理,曰至情。欲循天理,不外尽情。公曰理,私曰欲。为己,人欲也。为人,天理也。同体异用,同行异情。

精气妙化之神,体物不遗,尽其天理良知也。格在内者,神明莫测之机,物来顺应,穷其天理,良能也;格在外者,天不可欺,背理,欺天也。理不可背,寡情,背理也。理即性也。曰中,曰仁,曰义,性之体;曰—,曰静,曰敬,性之用,心之体,总之天理也。天理二字,在人口角,心体之,免为小人,力行之,即为君子,驯至乎流行,则为圣人。

明德,天命之性也。本不忍之心,体验事物,明明德也。不以形体分彼此,亲民也。无为而为,止于至善也,人之所得乎天者。

有至性,方有至情,无至情,必无至性。循理,情即是性;违理,情流为欲。

处常,天性有诸内;处变,血性形诸外。天性用以修道,血性所以立道。知痛痒之谓仁,血性也。人莫不有血性,特为转念犹豫,知身家之痛痒,昧血性之痛痒矣。劳苦困顿,未尝不呼天也;疾病惨怛,未尝不呼亲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君亲。

五行,五脏之质;五常,五脏之精。全其精以固其质,知而无行,修命未修性也;正其心以尽其道,行而无养,修性未修命也。知行合一,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地凝五行之质,天含五行之精,精生五行之气。人禀其气,含而成性,天命之谓性也。凝而成质,生五脏,各禀其性,分含其气,发为五常,各任其性,气质之性也。攒簇五行,牢笼五常,统归于—。率性之谓道也。

理一而事不—,事有是非,理以一之;性一而行不一,行有善恶,性以一之。

风云雷雨隔于下,太虚之皓日皎月,自若也;哀怒恶欲战于中,本性之天理良心,仍在也。

处常如春秋,冷暖适平;处变如冬夏,寒暑悬殊,在所处者何如耳。诚能平心静气,处变如处常,则我能位育天地万物,天地万物不能浸淫于我。

火性炎上,而不暴礼也;水性润下,而不流知也。木性曲直而不折,仁也;金性坚刚而不愎,义也;土性沉潜而不险,信也。兼而体之,性之道也。

水性湿,虽动静不—,而湿则一也。火性燥,虽明暗不—,而燥则一也。人性善,虽知愚贤不肖不—,而善则一也。燥湿水火之定性,不善非人之本性。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失其本性。

物秉气偏,其性昏,然爱所生恋其生,蜂蚁识君臣,鸿雁别夫妇,得一隙之明,守其天也。人秉气全,其性明,具一理以应万事,全其天也。乃为气禀所拘,物欲所蔽,失全体之明,汩其天也。物守其天,已逊于人,人汩其天,更逊于物。

五行之精,上凝五星。五星之气,下赋五性。五性之德,发为五常。五常之理,贯于五伦。舍伦常不见心性,彝伦叙而天下自平。

性禀于天地,合为一理,分而为五常,再分而应万事万理。一失其正,是谓任性,欲尽其性,希一其性,是谓知止。

一其性,五常得中,至性也。知中,知天也。不知中,惟知其甘,知其美,食色之性也。恋其生,恋所生,禽兽之性也。因时生灭,万物之性也。好恶无常,气质之性也。希一其性,勿任其性。

性如金钟大镛,系之使空,大叩大鸣,小叩小鸣,不叩不鸣。养至于气度端凝,何等博大宏通,孰能窥其浅深哉?

定性无内外已难,无将迎更难,必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视横逆患难为气,化运会与性天无涉,知止而后有定。

人心本自虚灵,智如清潭,迎风生浪,贵在于止,止则定而自明。愚如垢镜,昏暗无光,贵在于磨,磨则净而自明。即物穷理在平时,豁然贯通在一旦。

中,性也。和,情也。操中和者,理也。权中和者,意也。纵中和者,念也。失中和者,欲也。统性情意念,而守中和者,心也。

心纯而不杂,一杂他物,则分为一千一百一十心,则非心矣。

人心道心,非有二也。危,殆也。微,幾也。情未发,与天地同体。情将发,幾焉而殆者,岂道心易为人心哉,人心不得为道心耳!

人心险于二,不险于一,一而二、二而一之间,离中之虚,乾之变体也。守其间之谓中,得刚健之正,真存常存,真亡不亡。

存心,如明镜无尘,止水无波,物来自鉴,皓月无云,万里长空,水天一色,我还我心,无事而已,是即明心见性。儒之神,佛之果,道之丹,其外是乎!

心如止水,如明镜,止水不能无波,明镜不能无尘,常人之心。如皓日,如皎月,薄蚀不能损其明,云雾不能掩其光,圣人之心。

同一心也,无人心不见道心。《尚书》指人,言曰人危;指本体,言曰道微。 《论语》就一身言,曰克己;就功用言,曰复礼。允执厥中,纯乎道,所以成己成人,天下归仁。

审处万事不外于理,穷究万理不外于心。学问之道,不外事与理与心三者而已。忠君孝,亲弟长,事之先务,理之切要,心之开端。赤子之心,未有不知亲爱父母兄弟者,良心也。诚能保此良心,谓之道,谓之德,不必外求也。

阳明发明致良知三字,为独悟至道正宗,当其身,人皆诋为禅学。若以天理良心发明圣道,讨论性命本原,救正人心,不惟知者不敢议其非,而愚者亦能明其义。

惟精,是惟一工夫。一者,一于天理。天理即道心,道心为主人心,听命只一心也。心不复听,心命心听,道命耳。

人心,未有不知天理为可畏者,畏天理而毕尽人情,希圣希贤之妙谛。

赤子之心,纯乎天理者也。完赤子之心,以成圣贤之心。

百体皆阴,惟心一点阳气,昧心悉化为阴,孤阴不生。

心虽方寸地,其间层岩叠嶂,巨壑大薮,最易藏垢纳污,魑魅魍魉,无所不有,必须简畀循良大吏,适中镇抚,时时省察,一遇宵小溷迹,立刻剪除。勤求九思治理,敬守四勿法度,剔奸除弊,不避气质豪强,抚善安良。切忌意念烦扰,主静以表端天下,行健以救正人心,力挽颓风,期臻上理。苟涉怠荒,罢斥贤守,则群邪乘间窃据,必致养成内患,大肆跋扈,不可救药。

物格,则心上不着一物,而后无物不有,自然溥博如天,渊泉如渊,无入而不自得,知之至也。

心不可无着,无着便成顽空。心在太虚,则神游九天;心在渊泉,则神游九地;心在万物,则神包宇宙;心在君国,则神系苍生;心在父祖,则神注儿孙;心在身家嗜好,则神注声色货利。神随心运,果不外乎天地、君国、父祖,自无惭于衾影,无愧于屋漏。

心在一身,同枕异形;心在一室,邻里为敌;心在天下,乐同造化;心在天上,万类同象。心包宇宙,无声无臭。

心在上古,与圣贤同志;心在天下,与万物同体;心在万世,与天地同流。境外无心,心外无境,人心也。心不碍境,境不碍心,道心也。境中无心,心中无境,天心也。

性者,心之体。情者,心之用。心不正,失体用之权,性情乖违。体用之道,正心修其身也,明心致其知也,致知见其性也,格物正其情也,情得乎中,明心见性。

以心存心非中,以心见心非空,以心修心非元。惟不必以心存心、见心、修心,总归于无心,则成其道心。

祟生于心,是谓孽障。心一放平一看淡,无孽可障,至诚如神。

孕而性具焉,生而情蓄焉。五常性之端,七情性之著。心权其间,纯而不杂,约其情以合其性,否则性滞,为理癖情,流为人欲。

在物为理,物之理,心之善也;在心为善,心之善,物之理也。明善,格物之理;穷理,明心之善。

放心则心驰于外,由不放下心,至于放不下心,以致放心。求放下心,须从有物有则,操存省察,到义精仁熟,无物无则,囫囵天理,然后放下心,而后能存心。

心不为心存,心不为心累,非放下心而存心之为神,能放下心而不累心之为神,不执理以逐物,物来则应;不越理以生机,机动则迎。

存上心是这个心,放下心仍是这个心。存是放下这个心,放是存上这个心。

心如笼鸟,阖则跃,辟则扬,饲之既驯,依笼为巢,觉巢逸而日休,扬劳而日拙。心与天通,以天为巢,出亦非外;以地为乡,入亦非内。不操亦存,舍亦不亡。

立国大本,首重人心。治世大纲,救正人心。人乃天心,心乃人心,性乃心心。心字一勾,一以生两,左右两点,一气一精,两以生三,三点为神,神生知,知生意,意生念,念生情,念分善恶,亦会于情。情未发,含于一勾三点之中,函三抱—,虚灵为性,人皆知性之原,则心无不正,心正而天下平。

君敬臣忠,父慈子孝,心心相印,天理自见。

道统十六字心传,《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中庸》三十三章,《道经》五千余言,佛典五千余卷,说不尽天理良心四字。

以求至乎其极,朱子发明人情物理之极处,阳明发明良知,仍朱子人情物理之极处也。其处何处乎?天理良心之意界间。

本此天理,健运于心,无息或息,一点灵明之气,无少昏暗,其乾元之旨乎!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气之始也。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形之始也。形气浑合,性之始也,太极也。太极生两仪,两仪既兆,五行斯张,五行各生一脏,五脏既备,五德亦寓焉。

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数之理,数之性也。肾得水之气,毓为智囊,过则诈,不及则愚。地用土之五,防水之一,合天一为七,以齐之成智枢,为天理之枢纽。心得地二火之气,毓为礼窟,过则离,不及则灭。天用土之五,消火之二,合地二为九,以纠之成礼节,为天理之节文。肝得天三木之气,毓为仁本,过则腐,不及则痿。地用土之五,培木之三,合天三为十一,以一之成仁德,使万物各得其所。肺得地四金之气,毓为义府,过则愎,不及则迂。天用土之五,养金之四,合地四为十三,以散之成义纬,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脾得天五土之气,毓为信基,过则硁,不及则陷。地用土之五,倍土之五合天五为十五,以伍之成信,守约四端,咸使得中,以成其性。故曰,天命之谓性,五常无过不及,率性之谓道。

气即性,性即气,气即命,经传、佛典、道经,千言万语,说不到穷处,一言以蔽之,曰气。

气贯三才,在天地曰阴阳,在人曰心性。气沴阴阳逆,气妄心性乖,养气炼气,正所以修其心性也。

不见性无息,理无息,见气无息。气无息,同天之健运无息,无暴其气,终日乾乾夕惕,若心随呼吸,无一息肆,无一息滞,是谓乾德,是谓天理流行。

性浑沦沦地,性非性,非非性,非无性,非有性,非无性非性,非有性非性,性即道,道即性;心活泼泼地,心非心,非非心,非无心,非有心,非无心非心,非有心非心,心生殃,殃生心。

心性,理也,感于物亦物也。经传,理也,通于物亦物也。潜心经传,而不心体力行,玩物也。必格物,即其理,以应事,浑含一理,内圣外王之道。

无臭无声,寂然不动,性也,心之体也;有物有则,感而遂通,情也,心之用也。

内而性心,知意之理;外而天地,万物之情,皆物也。穷究情理,贯通内外,不为物蔽,一点灵光通天彻地。致知,明善也。格物,穷理也。

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阳明之聪,初犹误认逐物穷理,至于格竹致病是逐物,非格物也。及发明致良知,悟到以求至乎其极处。

性无为,贞静幽闲,无人心诱之,不至放僻邪侈;情有为,忧勤惕厉,无道心止之,渐至流连荒亡。

性含真神,囫囫囵囵,故生道;心生识神,恍恍忽忽,则生欲。养性,还其真神;存心,去其识神。

性最幽静,如寝室内藏真神;心最昭灵,如厅堂内藏正神;情最活泼,如门户内藏识神。欲则游神也,盗贼也。门户谨严,盗贼潜踪。

不失其赤子之心,浑沦之性也,如保赤子慈爱之心也。以慈爱之心保浑沦之性,自明其德,自见其性。

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性主之,即气主之。全其所有尽其心,尽其性即全其气,所以知天也,所以立命也。

性之包罗仁也,仁之包罗心也,心之包罗情也,总其包罗德也,无包罗无归宿矣。

性如琴瑟,心如音律,情如节奏,师旷谱之,成太古之音;赵女弹之,成郑卫之声。音在人,情在行,行同而情异耳。诚则师旷之音,伪则赵女之声。

本觉,性也,孩提之爱敬是也;知觉,心也,乍见入井与平旦之好恶是也。

天地气运,顺轨消长;万物形神,顺气生灭,以一身斡旋其间,从有为至于无为。有为,用也,情也。无为,体也,性也。又于体用之间,与之以权,曰心有用无体则妄,有体无用则诞,体用无权则邪,权其体用则正。

百岁形骸,赁宅而居。心,宅主也。性,家法也。五官,奴隶也。主为奴隶牵制,废家法矣。潜心静摄,不出户庭,一身计也。明目达聪,秉家法为国法,为天下法,先立乎其大,一世计万世计也。

人乃天地之中,心乃人之中,性乃心之中,方之于物,心犹果核,性犹果仁。存养者,全其核,布其种;失养者,咀嚼之而已矣,践踏之而已矣。

心,根荄也。精,膏脂也。气,枝干也。神,华萼也。德,果实也。性,生机也。昧心坏根荄,摇精竭膏脂,暴气戕枝干,耗神痿华萼,丧德剥果实,违性枯生机。

天地运万物,于春夏,性以生之曰仁,情以成之曰义;于秋冬,情以收之曰义,性以藏之曰仁。体天地之心为心,见一物不践以养其性,使各得其所以畅其情。

情者,心之花,千枝万朵,生一情,心上添一关,作关论,锢蔽难攻;作花看,去留在我。

念者,心之枝,意则心之干,性又心之根。善者性天雨露,恶者欲海风波。

目观于心宅,心止于神舍,神定于气府,气静于精室,精安于虑宫,虑得于性天。

我所凭依,其在理也。无我无凭,惟理是凭。理即是我,明心见性。

火性炎上,水性润下,木性曲直,金性坚刚,土性沉潜。人禀其气,以成其性,多偏而不纯,惟道能以一之。修其道以一其性,以成人之性。教即道,道即性。

土居中宫,分旺四季,运木火金水,化生万物。天地有常,信在五常,约仁义礼智,炼精气神,应万事归于理,彝伦攸叙,天下自平。道有常,脾主一身运化,饮食生精气神,养五官百骸,智虑日生,穷理致知,修身以道,道合天地。性有常,不明心见性,则与天地反其常,无常到头一文将不去,只有业随行。

养其水之真一,则性一,心一,精一,气一,神一,知一,意一,念一,志一。有诸内,形诸外,礼一,义一,而后情一,一一而无所不一。得其一,万事毕,水哉!水哉!

三才一气,气有阴阳,心有是非,不一则二,不二则一。立心于一而二、二而一之间,有作有为,斡旋天地。

一而二、二而一之间,乃无中之有,感应神化之处,消息只是个无。

洗心除已往之私,涤虑截未来之欲。达摩面壁九年,一日一功,洗心涤虑,三千功满,只履西归。

一气凝精,精凝生神,原本于一生,而知识一开,神为利昏,气因昏妄,精因昏散,各任其性,分而为三。洗心涤虑,凝神驭气,调气卫神,神气固精,精全神气,三家相见,是谓修命。曲尽五伦,攒簇五常,曲尽五常,攒簇五行,是谓修性。

流行曰气,凝聚曰精,妙化曰神,融而为一曰性,主宰曰心,明觉曰知,发动曰意,感通曰物,统性、心、知、意、物曰理。

人在气交中,人无非气,犹鱼在水中,鱼无非水;心在人中,犹人在气交中,心无非人;性在心中,犹心在人中,性无非心,性即人也。

米面谷麦之仁,天地寄草木以仁,育万民者。食其仁,爱及草木,用还天地,推此一念,纯任自然,以充其量,仁民爱物之心。

人以爱子之心爱我,我将何以报人?我以爱子之心爱人,人将何以报我?存心图报尽其性,有心望报任于情,人爱视如天之润泽,我爱等于地之发生。违天灭性,违地溺情,合天地而不务报,同其德也。

嗜好,人心所固有,亦道心之作用,人心道心,同此心耳。一心能成万,二心不能成一,行同而情异。天理人欲如临歧,只在差一步。

气禀于天,气在性先,是谓先天;形成于地,形在气先,是谓后天。气两也,性一也,一以宰两,两以化一。

存心如武夫守土,养性如女子守身,血溅疆场,寸土不移,之死靡他,一心不二。

日凝五行之精,性含五常之精。月则映日而华,心则印性而明,是性同日,心同月,而气则同天。

动云不服气,是不知命,何以尽性!欲求立命尽性,须伏其气。

天宰一,地融两,人参两一。气,天也,命也,静则万物不成,故动劳运用。形,地也,精也,动则万物不生,故静承播植。神,我也,调和其间,斡旋上下,有我则滞天地,否而气与精违;无我则化天地,泰而神融气精。

气养心性,如天之系日月也。闭目精神凝聚,睁目精神贯注,目之所到,精神所到,如日到天中,月到天心,一尘不染,景正万方。苟非礼入目,则光蒙明晦,非日月无光,云雾迷之也;非心性不明,私欲蔽之也。

一心纷营,是扰乱也,不得谓动;万念皆灰,是寂灭也,不得谓静。惟主于一,健行不息。惟不息是为真动,惟专一是为真静。动静互根,天地之经,乾坤之正,圣人之诚。

阴阳消长,别在几希,阴长浊必混清,阳长清可刷浊。惟在炼阳制阴,炼阴从阳,清气升,浊气降,浩气常存。

动而不动,动中有至静存焉;静而不静,静中有至动扰焉。至动故无动,至静故无静。

天之四时有序,动中有静;地之万物发生,静中有动。后天呼吸之气,动也,动中求静,如天之四时有序;先天真乙之气,静也,静中悟动,如地之万物发生。

万物不动不生,无物非动,心一有知即动,无息非动。惟一理主持其间,即使酬酢万变,动亦静也。若一念稍纵,即瞑目趺坐,不能禁其不动。

一点虚灵之气,心也。凝聚曰精,妙化曰神。仙狐成真,凝聚其气;灵魂作圣,妙化其气。夫凝聚妙化者,常知常存,常主于理,若无端役心,败丧精神,涉于正助,或心如死灰,不睹不闻,涉于空寂。惟视理之所在,融而为一,自然虚灵不昧,动而不动。程子曰:“静亦定,动亦定。”

万物性存气存,生生不已,性灭质存,气犹未尽。灭也,精神犹附之,是知气在天地,无损益于万物;在万物,无增减于天地。灯烛,油精也,光神也,焰气也。未燃,质含精气神于天地;既燃,气融精神还天地,统归包罗之中,何损益增减之有。充其气,为圣为贤;剥其气,为草为木。

气在天地,运行其道;气附形体,运行其才。含之为性情之枢纽,发之司理,欲之几希,秉礼为神,纵欲为鬼。

鬼神二气之屈伸,一德之变化也,不入于正,则入于邪;不入于神,则入于鬼,直义养气,一心不二,神化鬼灭,象由心生,神散鬼作。

天以气应,运操万物生杀之权,任万物以自操之;人以气应,理操万事善恶之权,在一心以操之。操则存,有善无恶。

元者,善之长也,一身之元气也。家国天下同此元气,善则元气自足,充其气,家立,国立,天下立。

至仁寓至义,至义成至仁。礼智生于仁义,仁义赅于礼智。

义,仁之筋骨也。礼,仁之体肤也。智,仁之精神也。性,仁之命脉也。情,仁之容色也。不仁则通体痿矣!

存心养性,致知明诚,内而修性命,外而叙彝伦,以之治事,则事治,以之平天下,则天下平。大成圣贤,小成功名,内外两得。

真妄止争一念,物我原无二理。妄则物自为物,我自为我,物我为敌,悉成冰炭;真则物可为我,我可为物,物我同原,两无扞格,去妄存真,潜通造化。

情欲,所以磨砺心性者,虽蔽聪明,亦启聪明。穷理,穷情欲中之理;绝欲,绝义理中之欲。欲中有理,以欲绝欲,欲即是理;理中有欲,执理为理,理即是欲。天理人欲,同体异用,同行异情。

克念罔念同其念,而所殊霄壤,在公私之别耳。为一身矜理,理即罔念,为天下同利,利即克念,公私不系于事,而系于念。

所行是,便是善,所行非,便是恶;能知非,便是善,惟知是,便是恶。古之君子,行年五十,方知四十九年之非。今之自以为是者,自诩为君子,薄人为小人,试将日之所行,清夜思之岂尽是。

已往之过,不可追悔,修省当由病原上从头责实;将来之过,未露形迹,惕虑当从幾微处斩断孽根。不为将来种孽根,永杜已往之病原。

无自欺以诚其意,自修之首也。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幾,所云此者意界也。无极而太极,无意生有意,易流为意累;太极而无极,有意归无意,易泯为意顿。所谓意界者,界在无意有意、有意无意间,于其间留神审其幾,则此心始有归着。

诚意诚其处,慎独慎其处,无妄其处,止其处,定其处,静其处,安其处,虑其处,以先天还后天,还其处而后得其处,如恶恶臭,如好好色,二如字亦在其处,故佛曰如如。

眼耳鼻舌一触,色声香味,美则好之,恶则恶之。无少妄者,良知也,即其知以体道,未有不知而好之,好之而乐之者。

眼耳鼻舌,心之四媒,意如驶御,身如舟车,载其心诱之使游,修身牢其舟车也,诚意逐其驶御也。达摩面壁,吕文穆不回头,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觉,良知也。觉而纯于一理,良能也。良知佛之圆觉,良能圣之物格。

理不明心无主,遂至先入之言,鼓惑其心,行多悖谬。何以明理?曰读书。何以治心?曰养气。

嗫嚅寡断,懦夫之馁气也。贯日冲斗,湖海之豪气也。朱子谓曾子刚毅,上蔡谓孟子强勇,刚气也。子曰“修己以敬”,乃天地之元气,主静主一主敬,皆直养工夫。

气善,由草木昆虫升而为贫贱富贵;气恶,由富贵贫贱降而为昆虫草木。积厚流光,不厚不光。

子前阴极阳生,善念多,佛道亥未养静,迎其善也。清夜自省无疚,天君泰然,孟子发明夜气,善之幾也。

气体强壮,好动恶静,多入于邪;气体既衰,喜静恶动,多入于空。总由初无定志,趋向不坚,少格致工夫耳。

人心虚灵,苦于盛气填塞,须下其气以平之。惟能下,故大大而化之;惟能虚,故灵灵还本性。

形气精神有阴阳,分清浊却无善恶,浊则多欲,欲则生恶;清则循理,理便是善,善恶之幾,随阴阳而消长者。

太极,奕枰也,两仪,黑白子也。理,枰度也,原始入局也,返终结局也。气,投子也,善恶,投子之良与不良也。善奕者,着着戒慎恐惧,善益求善,初未觉其必胜,先据胜理,终则胜负攸分,归于一劫。

天地之心,运万物而不见其心;圣人之情,顺万事而不见其情,心情迹绝,天理尽见。

天地有恒,寒来暑往,平澹无奇,恒则久。人无恒,矜奇骋异,变动无常,无恒则暂。

仁育者,天地之心。义正者,天地之气。犲狼深藏于山,不戕荆棘,不碍于道,不剪以义正,为仁育也。

君子之心,大而函覆,小而敬畏;小人之心,大而放肆,小而褊狭,同一大小,器识各异。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道也非其道,佛谓,仰面唾天,唾不污天,还污己身;逆风坋人,尘不污彼,还坋其身。

墨子兼爱,偏于情,仁之用也。有子曰孝弟也者由于性,仁之体也。韩子曰博爱之谓仁,仁之端也。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体用兼备。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皆由恻隐流露,故仁包四端,元含四德。

礼,理也,一也。天之七政,地之五行,身之五脏,性之五常,行之五伦,无在非理,礼以一之,归于条理。

五行在天地,地下有形,天上有象;五常在形气,内必有据,外始有行。上体天道,有形即有象,人皆仰之;下体地道,有据即有形,物皆生之。

百卉根藏于土,百行仁含于心。培之厚者,发干发枝,自生奇葩异果;养之纯者,及事及物,自立盛德伟功。根朽,则枝干同朽;仁丧,则事功同丧。

人所以立天地者,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恶其无能也。人不立名,无能而没,君子之疾,亦天地之疾。有能德足名世,功足救世,言足法世,知于世称于世,天地不虚其世。君子无疾,天地无疾。

不忍践一虫蚁,折一草木,即此一念之微,充之以求至乎其极,是即已知之理,是即即物穷理。若逐物测度,即使心不惮烦,而力亦不逮,必至舍本齐末,骛外昧内,明德亲民之学,乱于后世矣。仁敬孝慈信,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者。

敬则阳气返,先天光明正大,伸之为神;怠则阴气丧,后天幽暗险愎,屈之为鬼。

天不必自明,即以其人之明,以了其明;道不须自明,即以其己之明,以还其明,明则诚。

一点灵明之气,潜通鬼神。一念背理,变为乖戾之气,干犯天地。

无事勤省察,动以翕静;有事究存养,静以制动。省察静中之存养,存养动中之省察。

无我无至,冲漠万象,全体浑然,方到圣之不逾矩、佛之入定境界,然须循序渐进,必有事焉,集义而勿助长。

愚人,患无所见;聪明人,不患无所见,特患不肯向切己处痛自琢磨,所见即是病,自非剥落净尽,无由得见本来面目。

视因听而邪,言因听而躁,动因听而妄。好问而察迩言,耳之关系较重,多听少信,多察少发,隐恶扬善又其至也。

好问而好察迩言,古则隐恶而扬善,今多隐善而扬恶。不知隐恶而扬善,正所以远怨而服人心者,可隐则隐,可扬则扬,又其两端之用中。

过而能悔,知也。过不殚改,勇也。无过,仁也。三达德真正学力。

罪止于四,过止于七,错止于一。乖德曰罪,溢情曰过,见理不明曰错。

耻,亦性之发,见处穷凶极恶,未尝不耻于心,而见于色。何如一转念,仁义礼智,根于心而睟于面。

耻,伦常之范围,行藏之枢纽,听命于心者,心明则知,而不为心蔽,则为而不知。

数生于一。事事物物,各有一理,各具之太极,原其数之始也。理倚于数,反其数之终也。本一理以应万事,不杂偏私,即原始反终之义,直指一字曰公。

一身之万理万事,无可形容,故圣人演《易》,由太极而两仪、四象、八卦、三百八十四爻以赅之。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读书考古,博之以文也。穷究万事,归于一理,约之以理也。知行合一,约三百八十四爻、八卦、四象、两仪而归于太极。

博以立功,约以立德。遵德性,约也,体也。道问学,博也,用也。象山言德性,理简而工夫切,体天道也。晦庵言问学,道密而著述富,尽人道也。朱陆之学本同体异用,乃后世非陆者议其空寂,偏于用也;非朱者议其支离,偏于体也,皆学者之流弊。

文章功业,了而不了者,德耳。德因才成,德因才灭,得其德,生而斡旋文章功业,死而收拾天地造化。

盛衰不观气数,在道之立与不立。文章为立国之大纲,朝野舍浮靡而究心法,则上有道揆,下有法守。

读书为救世道人心,天地之公;读书为求功名富贵,一己之私。公故以意逆志,无不贯通;私则矜相聚讼,讫无一是。

读书贵知古人心,善体古人行。或理有未融,而行足以副之;或行有未逮,而理足以赅之。学问不验事功,所学何事。

秦火之后,书多残缺,汉儒穷数,即数以明理;宋儒穷理,即理以验数。汉未极于理,而宋则赅于数,乃分为考据、道学,见其郛廓。

希夷发明周易三图,有谓伪造者,不知横图本于太极生两仪,加一倍方圆,二图本于先天八卦。

奇门本于《周易·乾凿度》,明地道也;六壬本于《吴越春秋》,明人事也;《太乙》明天道,戴九于先天兑,履一于先天艮,本于《连山》。

数所以前民用者,上穷天时,下穷地理,中知人事,有理有数,有始有终。尊卑尽职,贵贱有差,政教中出,以播四方。四方序,三光明,寒暑平,内外治,国乃不忒。然以理济世者多吉,以数著名者多凶,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能见解自己学问,好论古人是非;不能见解自己行事,好论今人是非,未尝身体力行,只徒快其口舌,是以身谤也。

识见深远,始于考证,成于阅历;识见浅近,溺于嗜好,熟于世故。识大,用心深;见小,出言妄。

经传典籍,诸子百家,在人心如师友,不能尽师其师,尽友其友,往往盗袭剽窃,树帜称雄,既背师友,而又斥其未师之师、未友之友者,是诚何心。

经传,师也。诸子百家,友也。绮丽文词诱我心,而日趋下流者,试于力攻经传验之,初如严惮师友,偶忆淫词艳句,心花一开,邪念随起,有力者践实迹,无力者涉妄想。诚日事经传,磨以岁月,自然其味深长,化严惮为亲爱。故文词宜有益于人心,处友勿引诱于下流。

精义则能立其大,明理则能见其大,义理足而浩气充,斯之谓宏毅。

学而思,思而学,胸中总觉窒碍,偶得良友问难,借以讨论,自见精进。

天之七政,顺轨而行;地之五行,应运而化;人之功德,尽性而成。七政、五行、功德,浑合相应,而后麟凤育焉,圣贤生焉。

道以言立,言以理立,理以行立。人不易,言不易,行亦不易。天生万物,甲虫之麟,羽虫之凤,不易见;传世之圣,治世之贤,不易生。心法如颐养,用以保性命;政事如菽粟,用以饱万民;诗词妙如珠玉,文章灿如花卉,供玩赏而已。

战国时,尚纵横功名之士,著书立说,汗牛充栋。天厌阴谋诡策诱丧人心,因纵秦火。秦政之罪,不在焚书,而在并焚六经与坑儒耳。

经书气运,亦有否泰。秦政焚伪于前,程朱注真于后,两汉注疏与前明讲学又其焰后,清风香遗余芬耳。

禅之大鉴、马祖、黄蘖、临济、沩仰、睦州、云门,道之陈希夷、张紫阳、白玉蟾、邱长春、张三丰,亦皆间气所钟,一世之豪,非不知圣教为万古经,常以皓首穷经,不能越孔孟之高深,故入佛入道,各行其志。

三代而下,多务妙言、奇言、险言、清言,言益精而义亦乖,行益艰矣。子长曰,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其深得圣之精旨者。

义理日事酝酿以求其熟,熟则融其精;意见日事洗刷以求其新,新则味其真,出于无心,成于有序,乃为至文。一音一珠,五音贯珠,太古之正音;一言一珠,慎言如珠,天地之正声。言乃心之文章,一言而为天下法。

五音各纵其器,断难合拍;五常各任其气,断难合德。音听于鼓,行率于性,德备于身,音协于律。

辞乃心之令,文乃心之声。畅所欲言,江河之文也;欲讷于言,金石之文也。言不泛滥,文必精彩。文不必求深,言深文自深。言不必求立,道立言自立。

科第取士,取其言,行其道。资才德,以表端士习;敦道义,以救正人心。平天下之要务,若以文章为敲门砖,则科名为钓弋矣,士岂鱼鸟乎!

题面之当然,题前之已然,题后之未然,题旁之必然,题中之所以然。自然之理,一思而得,人云亦云,人然亦然,众见也。物莫不有至理,心莫不有至知,再思之,当然之不然,已然之未然,未然之已然,必然之必不然,所以然之所以不然。思之思之,鬼神通之,独见也。曰八股,耦也。对股,八卦对待也。前股生后股,五行递生也。阴阳合而适中,奇耦配而适平。心无系累,中也。气无躁妄,平也。身同万类,心同天地,空也。心空则灵,仁之机也。气平则静,知之机也。机生慧,慧生神,神而明之。下笔如有神,勇也。尝于克敌验之。

专攻名家,徒鹜高超,即使妙如王墙东、方百川,不免困于场屋。然名家在天地,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成就人材,范围世道,其功亦伟矣。欲求利于考试,还须圆满润泽,局面则翩翩然露公子气象,主试以为此少壮有出息也。辞藻则訚訚尔露和悦而诤,主试以为有大臣气节也,而手法仍不出乎名家规范。

题只三十二法,除有于字者宜顺领,余皆倒领之。类于名家文中摩其手法,加以墨裁、色泽、声调,则售世传世,攸往咸宜。

字典,字之履历也。诗韵,简明履历也。日识三字,如募三丁,注明事迹,年约千余,三年得三千余,使如指臂,所向无敌。

诗道性情,在于立志。性无巽顺,言无醇厚。情无恻怛,言无慈祥。委婉见涵养,洒落见抱负。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资民行,以明得失之报。

胸中潇洒,自得泰然乐趣,验之乐声,澹而和者,怡人心志。澹则无欲,志和则无躁音之起,心之生也。

物本无尽,理亦无穷,即物穷理,格素位而行之物,穷思不出位之理。

理,天之心。文,天之舌。天不朽,文亦不朽。有关于世道,天必留;无益于人心,天必废。

视物多可欲者,内必浅;视人多不善者,中必狭。立其大则轻外物,见其大则小外物。不宏毅,不足以任道。

言事贵实,实则易信,其言行;言理贵平,平则易从,其言著。

言理见诸事功,谈兵见诸战阵,空言理与纸上谈兵同。

宰天下将百万,与役一仆同一格也。诚不足以格一仆,使之敬畏而不怨,不足以宰天下将百万。

怨尤仇雠,不相下耳。江河为百谷王,海纳江河,地载大海,下也。

高而不危,宽大为基;满而不溢,静定则实。

眼耳鼻手足,皆两而并立,口则一焉,舌则一焉,居其中。言乃心之声,舌司之,口权之,守其一而言出适中,老子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称人曰公,谓无私也。公则原始返中,殆圣贤之称欤!

书法亦六艺之一,有精神,力量大,福泽厚。精神关系命脉一事,少精神,百事无长进。

临池意专,气定运笔,腕空肘活,肩松体正。笔法即指法,将指食指如美女拈针,中指、无名指、小指附管而撑,踏稳左足,食指取力,左足指将指取力,左足跟五指齐力,笔端毫尖,上下并行,笔笔三折,两端藏锋,中截雄浑。炼法悬腕,日画方格数纸,纵横直竖,笔笔停匀,工自精纯。气运精神于内,为工作之主,运五官于外,为工作之具。

瞽工于耳,聋工于目,跛工于手,挛工于足,世无废人,人无废事,坐食升平,无所执业,有亏治道。故上宜殚力教下,下宜尽职奉上,不以劳逸分重轻,不以清浊别美恶,各精一业,共臻上理。

理无形而难明,物有迹而可证。物非所经,短于阅历。一登廊庙,不知草莽痛痒;起于富贵,不知贫贱瘠苦。使性本生知,行足高世,未尝即事以穷理,天下之理,多有未明,未尝即理以应事,天下之事,终于未谙,举措究涉疑似,听纳不免蔽欺。

经,仁也。权,义也。根于性,而见诸行者。义之所在,顺理而行。嫂溺援之以手,义之所在也。汉儒以反经合道为权,程子非之,盖反经则非道矣。经以达权为极,执一不化,无以立功。立事能必其适时,措之宜乎!子曰:“可与立,未可与权。”

权非反经,反经为术,可暂而不可久。权不离经,斟酌以权其重轻,委曲以权其缓急,斡旋以权其始终。事不归于正,权之使归于正;事不归于经,权之使归于经。托权文邪,化经从正。

尽性,五德归经;穷理,五德归权。信又权中之经,统贯四端。人从言为信,成从言为诚,无言而成,是为大成。

指太极而言,一而二,二而一之中,中也。指五常而言,则信为中也。太极生两仪,不生三,两仪得中则三;四象不生五,四象得中则五。故《洛书》之中,纵横皆十五。

五星失度,天有旱涝;五行失宜,地有瘠薄;五常失中,人有祸灾。天地不能反经从权,许人化权归经,转祸为福,是谓人定胜天。

权,以辅德也,用物而不用于无之谓权,用物而不自用亦谓权。盖取人善以资己善,公己善以使人善,人善而己无不善,用物而自用也。无为而治,舜之所以为大知,以其不自用而取诸人也。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以寸心为斗室,不能不常常洒扫;以五德为五谷,不忍不粒粒爱惜;以功力为炊爨,不可不餐餐精熟,扩而充之为宇宙,遍洒扫,同爱惜,普精熟,安一己以安天下。

廓然大公,物来顺应,仁也。公生明,明察秋毫,多流于无情而违仁;明生公,公以正人,则归于一理而就义。

平以平人,平以平己。己不平,而人平己平;人不平,而己平人平。人平而己不平,己为人役;己平而人不平,人为己用。

性情不累心,心累于性情,失体用之权耳。求操其权,须致其知,致知则物格而权正,自无泄权之弊,亦无揽权之人。

泄权,分怨也。揽权,归怨也。法不废,权何泄。

圣贤驭之以权,权归于经;奸雄驭之以术,术则反经,诚伪之分耳。权真而术泯,术甚而经灭。

天生蒸民,命之君宰天下,命之性宰一身。治天下,礼乐所以叙彝伦也,征伐所以辅德刑也。保一身中和,性之礼乐也。克欲,心之征伐也。原始反终,性通天地,光格诞敷,民乐生成。

布衣作圣,始自孔子;杀人混一,始自秦政;匹夫为帝,始自汉高,皆英雄也。然秦绝二世,汉祀四百,孔圣蒸尝万古,有道德胜于有天下。

道德成,功名易;功名成,道德难。功名有,富贵易;富贵有,功名难。富贵怜贫贱易,富贵怜富贵难。贫贱怜贫贱易,贫贱怜富贵难。道德功名甘澹泊易,富贵贫贱甘澹泊难。易顺也,难逆也,逆而求之,道也。

乘除之法,列在算经,天地用之,春生夏长乘也,秋收冬藏除也。尧舜用之揖让,汤武用于桀纣,伊尹用于太甲,比干用之谏而死,箕子用之为之奴,周公用之诛管蔡,孔子用之不脱冕而行,微服而过宋,郭子仪用之单骑见虏,今人用以较量锱铢,亦末矣。诚能善用乘除,则是非立辨,考往古来今,合天地为一大盘而乘除之,何患不成顶天立地奇男子!

惟精惟一,一于善也。若无光格诞敷之化,则流于虚无,何以继天立极,发为道统。前圣后圣,继往开来,化行万世天下,故学问之道,不外事功。

为国不矜智谋才略,断断乎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正大知大谋、大才大略也。

大公至正,全于包荒。公正而严刻,非大也,非至也。公有甚于天地乎,恶虫毒草,未有不仁育者,去其已甚者耳。

圣人之怒,怒其理;圣人之权,权其事。怒不在己,不致怨;权不在人,不入邪。

好善,如好好色,而后民之所好好之;恶恶,如恶恶臭,而后民之所恶恶之。民之所好好之,则民自无攸作好,遵王之道;民之所恶恶之,则民自无攸作恶,遵王之路。

王者之民,忘其有政。霸者之民,乐于从政。衰世之民,苦于有政。悦以使民,民忘其劳;悦以犯难,民忘其死。

赏罚之权,君相主之;黜陟贤否,上官操之。大小禄位,人自享其世泽,与夙世之修积者也。得其德,援手者不得引以为德;孽其孽,执法者何故逞其为孽。德未灭,强抑之不灭,徒结彼怨;孽应绝,文致之徒丧我德。违天为虐,为虐不祥。勿代大匠斫。代大匠斫,鲜有不伤其手者。

法密无法,法尽无法,有情有理,法尽三分。有情无理,有理无情,法尽四分,留有余用,以还天地也。无情无理,法尽五分,虚其半,将以御横逆也。

道以逆成,事以顺应。逆以治内,顺以驭外。以逆处人,以顺处己,求顺转逆。

诚感天地,复其初也。感鬼神,同其道也。感君子,同其性也。感万物,同其情也。惟感小人,则别其径,不得已,仍以诚驭之。

处大事,有见到言到而行不能到者,非力不足,气不足也。有见到言到行到而不能力断者,非气不足,识不足也。有见到言到行到能力断,而不能融洽于众情者,非识不足,理不足也。理足而后识足,识足而后气足,气足而后言足,众情有不洽者,未之有也。

理直气壮胆大,理屈气馁胆怯。济五常,非胆大不能果其行;处五伦,非胆小不能尽其敬。临敌,非胆大不能决胜;料敌,非胆小不能如神。一味胆小,不能充其气;一味胆大,则无所不为。胆包于义理之中,故圣贤不言胆。

明生公诚于中,公生明形于外,廉生惠福之基,清生刻祸之胎。取合乎义,道之用;舍必中礼,德之源。

清所以别浊也,江源清而流亦清,河源浊而流亦浊。水性无分于清浊,而所出之源不同,江不能使浊,河不能使清。犹人性无分于贪廉,而所存之心不同,然同一心也。廉根于性,可养为道心;贪溺于情,则流为人心,公私之分耳。公不间于私,私不间于公,贪不容于廉,廉不容于贪。正一己以范群邪,严堤防以杜横流,犹之春不狝而秋不蒐。为政之道,芟其宜除,去其已甚耳。

天洁而清,地洁而灵,月洁而朗,性洁而贞,体乾金阳长之义,所以成己也。天洁酷晴,地洁不毛,月洁不雨,性洁多孤,失坤土阴长之义,非所以成物也。

刚断多残刻失于义,慈爱多优柔失于仁。仁以义正,义以仁辅。

才不足,坐论道者多溺职;德不足,求治急者多扰攘。下民乐于无事,胥吏喜其有事。见事了事,了事无事,无事则民安袵席。

剔奸除弊,不能无谤,无私好恶,久自谤息。

管子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又曰:“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王佐才也。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惜之,非鄙之也。

为天下理财,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贫,穷各有生计,求于繁华,窘于简朴。富贵自有定分,守于简朴,耗于繁华。均其所安,富贵谨于礼制;安其所均,贫贱乐于劳苦。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法宜于昔,宜修于今。法创于今,宜权于道。法以人立,人以法立,废法立法,法必非法。法宽法立,法密法废。周礼污于二王,有治法,无治人;汉高约法三章,有治人,无治法。

法以治人,人以行法。法必得人而后行,人必守法而后治。徒法不能以自行,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以化寓教,以教寓法。化行而教不知,教行而法不知,使民由之顺其则,不可使知免其扰。安其业则身安,守其职则法守。身安法守则民力纾,民力纾而国力未有不纾者。

竭大法力,救正人心,如乞丐济贫;秉大权衡,转移风化,为长者折枝。

治道通医,古法辨症也,权宜用药也。今古情形不一,气体虚实各殊,庸医泥陈方,明医用良药。

王道足食,不外井田。孔孟笔之于书,论无流弊。井田既废,天下无均财之政,使孔孟生于秦汉之后,或另有经画垂教后世。

以周张程朱之贤,为前圣注为国理财之经,未尝为当时画为民足食之法。然自汉唐以来,治得其宜则兴,治失其宜则衰。兴衰可考,而治法无可考。

动谓田野未辟,农桑未讲,生齿日繁,无从求治。试思田野农桑,古犹是,今犹是,后世亦犹是,断无毁庐树桑,海外辟田,减丁求治之理,财货本在人间,苦无均财之法耳。

井田未废,上操地利之权,为民理财,俭则民足。井田既废,地利失权,民自理财,俭则塞流。

理财,为一家计,如为池沼,蓄之使注;为天下计,如修堤岸,畅之使达,百货流通,脉络条贯,元气自足。

花攒锦簇,以财运财,以货销货,溥美利于不言在天下。如同室赌博,财帛不出户庭,均财之一道也。

五行化生万物,人生化育之中,资五行以养其生也。夫才运行而已,财,运贝也,化销也。货,销贝也。贝,锦也。凡锦绣皮币,皆财货也,而珠玉铜铁、古玩书画、笙歌珍馐,衣之食之玩之,皆五行之属。不仅银钱交易布帛菽粟而已,五行任其流通,便富贵正所以剥富贵也。富贵十不能一,剥而能复不患共,无赖贫贱十不止九,穷已彻骨,无醇可还,无朴可返,穷斯滥矣,难禁其为暴,故还醇反朴,所以规富贵,非所以救贫贱。花攒锦簇,所以资贫贱,正所以求治理。卦序曰夬姤,阳不极阴不生;曰剥复,阴不极阳不生。富贵不剥贫贱,不复均财之道也。权以济经,经以济权。

杀生于娼,盗生于赌,娼赌虽干风化,亦养下流。生杀生盗,法能治之。穷极生乱,轻重何如。

勤以逃贫,惠以守富,积以致富,丧以陷贫。

俭,美德也,为天地生民惜物,上也;知物力艰难,次也;好名惜福济人,又其次也,其下悭吝。

利字,禾刀也。小利于人获禾一束,大利于人获禾万顷,积而成家,子子孙孙。小利于己,自化锋刃;大利于己,自劈其身。利原可图,切忌损人。

好衣者,必爱惜,穿不穷;好食者,不爱惜,吃必穷。中等衣裳,不过三百六十金,温暖衣裳,不过三十六金,十年计之,日合一钱,日合一分,稍纵口服,妄费一钱,妄费一分,费一日之四季衣裳矣。勺粟难酿勺酒,勺饮并日而食,节饮亦惜福之一道。

宦富久必灭,商富久必折,农富久益积,德富久必实。化诸富为德,为子孙遗泽。积金伤滞,丧金伤德,广产薄收,为农为德。

营室不宜使大,宁使人胜屋,勿使屋胜人,无闲室,无闲人。治家不宜使闲,事浮则人勤,人浮则事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闲人,无闲非。

汉高祖立国,惩于六国之强,迁天下巨室十余万户实长安,聚财为强干弱枝之谋;宋太祖立国,惩于五代之弱,选天下强壮三十六万为禁军,聚力为强干弱枝之计。财聚则国富日大,力聚则国强日弱。成平谋国,因时制宜,甚有理财之道,惜乎不得其法。

古今人情事势不一,周公去上古二千余年,思兼三王已有不合,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孔子又去五百余年,删《书》定礼,断自唐虞,有因有损有益。今又二千余年,亦有宜古而不宜于今者,贵在变通,吁,时措之宜难矣哉!

夹谷之会,合从连横,廉蔺相下,鸿门间走,白登脱围,平勃释怨,东海逊储,撤帘归政,阳明焚书,皆调停也。调停在事,功大者成其大,小者成其小。

动中有至静,溥博如天;静中有至动,渊泉如渊。通达人情,动亦静,静益静。

失在意中,得在意外,先有成见,卒然临之而不惊。无贪于得,无惊于失。

羡富贵,人心也。乐贫贱,道心也。怜妄,仁也。戒纵,义也。在己惟性,在物惟理,处物惟仁,处事惟义,斯人心安而道心著。

二气如双丝,一身如傀儡,天系之。一动一静,气与天通,一善一恶,天必知之。鬼神,亦气也,皆知之不待察而后知也。

魏武智略,足以制服司马懿,懿之智略,不在武侯下,武侯之所以胜懿者,公正博大之气胜之也。

自小自大自任自信自是,五病也。小亦慎独之工夫,大亦天体之作用,任亦英雄之本领,信亦至诚之真谛,是亦主敬之根基。自我无我,小至于无可小,胜于芥子纳须弥;大至于无可大,胜于太虚容天地;任至于无可任,胜于至圣担道义;信至于无可信,胜于四时循消长;是至于无可是,胜于五行互生克。

历考往古,出处失守之徒,皆博通今古。英雄豪杰,非不知忠孝节义,为经天纬地之事,一失其正,则流为悖谬。由于读书习文章,不务根本,行事热功名,不究心性,致生妄念,无所不为,妄人也。

秦政坑儒,无姓氏,总其名曰儒,死得其所矣。一忠一孝,一节一义,天地为之显,以留其名,光昭史册,隐以荫其后,子孙必昌。今之世,食其泽者,隐德之子孙居多。

天气健运,地节顺行。夫气节,天地生物之道也,失其道,消长失序,寒暑失宜,其能臻万物于上理乎!故达气节顺天道也,守气节尽人道也,失气节背天人之道,五代之所以旋得旋失。

《老子》曰:“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夫天道,春夏遂其生成,秋冬万物收藏,严寒不彻骨,春回不鬯茂。冬至阳复而后三九,保根荄任冰雪,寓仁于保任之中,天地爱物之心至矣!在万物之保任为何如耳。

非经大逆,那得大顺,大顺防大逆。略逢小顺,或至小逆,小逆寓至顺,盈虚消长,天地无作为,顺其气而已。

《易》明羑里之中,道著陈蔡之后,书显秦火之余,大逆而后大顺。道在万世,而犹千锤百炼,人生一世又当何如,切磋琢磨,视质底何如耳。

仁信知勇严,大将之道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君子之学也。淮阴,大将才也,酬漂母,赏跨夫,近于仁;阻蒯生之谏,近于信;归汉,近于知;破楚,近于勇;将百万如指臂,得于严。然公然之楚,不及姫吕之留身辅国,未博于学;诡谋下齐,致烹郦生,未审于问;请封假王,未慎于思;不请从军伐代,未明于辨;羞与哙等伍,未笃于行。宜子长惜其不学道谦让,与周召争烈,总之未勇于退,逊于留侯。

天地,气有变迁;人事,情有离合。风云雷雨,偶隔于中;吉凶悔吝,或阻于势。气无常隔,情无常阻,因于气顺于情,至中之道。

诚不足于中者,远嫌疑。诚足而养不足于中者,亦远嫌疑。诚足养足,而所如不合者,亦远嫌疑。诚足养足,所如不合,见幾而作,不俟终日,君子也。不诚于中,必有歉于外;无累于外,未必尽有得于中。知进退而不失其正,其圣人乎!

满树花繁,断无全果,落者半,实者半,天地自然之气运也。保其根荄,惜其果仁,用还天地,生生不已。

困之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系辞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凡有位者,不宜退求退,近于据石矣;不宜进求进,近于据蒺藜矣。

否而抑,泰而扬,常情也。如其情,常人也。逆其情不为人所料,非常人也。

不行而至,不见而知,神化也。无为而成,不言而信,诚著也。不疾而速,不感而通,幾先也。

意界,善恶之基,吉凶之原,莫见乎隐,莫显乎微。照于未然,知幾也;察于将然,见幾也。知幾其神乎!

避重就轻,欲盖弥张,以屈求直,欲扬反抑,郁极而伸,张极而弛,权衡适当,贵乎知幾。

圣人序卦,至晋而继之明夷者,恃进必有所伤;伤于外必反其家,继之家人;家穷必乖,继之以暌;暌乖不和,继之以蹇;蹇理其难,难极缓散,继之以解;太缓懈弛,继之以损;损之又损,继之以益;物无长益,继之以夬。夬,决也。盈则必亏当决,持盈之道,以保其益。

知是君子也,知非小人也。行是君子也,行非小人也。由知非行是,至于有是无非,则知行合一,体用兼备。

触物方圆,皆六面,浮面迎面,人我皆见,流俗之见也。左右两面,旁观者清。而背面则非置身空际,眼光四射,断不能见。至于底面,有若事幾,静如山立,动若环转,活泼泼地,静以理胜,动以义胜,则面面透彻矣。

应事如国手对弈,胜在无闲着耳。急非所急,缓非所缓,失其幾;急事当缓,缓事当急,审其幾。视大如小,见作用;视小如大,见谨慎。

静中存养,动中省察,顺也。静中省察,动中存养,逆也。逆而求之,省察所以治内,存养所以御外。

心之专司,是非而已,但求其是,无往非道。

防微杜渐,应事大纲。微者著之端,渐者甚之基。既著且甚,如火燎原,扑之益炽,因势利尊,甚极自败。

养气如虎踞深林,声威足以詟人,何等端凝望重,如嫌尨吠,一露爪牙,不免为猎人所弄。

客气害良知,小不忍则乱大谋。利令志昏,客气乘之也。无见者多暗,恃见者多蔽,乏才者多滞,恃才者多忌。无成心之见,见不足以尽之;无矜心之才,才不足以尽之。

理无质,理止一理,一为神,神极不返;物有质,物戒聚物,聚为祸,物极必返。

善恶生祸福,祸以形恶,福以报善。水旱疫厉,天自了之。刀兵假人为之,善者成功,恶者同劫。兵凶战危,善恶攸分,天心良苦,苟贪天之功为功,千万生灵逞其荼毒,百身其可赎乎!古之大将,多短折三代,为将多不昌,或由于此。

军旅大事,集将士谋,暗合于己者,委任之以成其谋,不合于己者姑听之,以畅其谋,集思广益,皆为我用。

义以策上智,利以使中人,虚其量得其力,溢其量饱则扬,上智岂多得哉!

清彻者,深于道义;幽沉者,溺于贪私。寡言笑而和蔼者昌,矜才辩而狂大者饥,德不足而聪敏者凶,才不足而气胜者悖。理不明者多疑,义不足者多迂。鲜仁者险,多智者劳,自信者愎,自是者骄,自任者乖。

以言取人者妄,以貌取人者盲。于伦常观其性,于取舍观其情,于七情观其量,于事功观其才德,于精神观其善恶,于动静观其始终。以行考言,积行验心。纯而不杂,圣贤也;略小务大,英雄也。任人以德,使人以才,义以使贤,利以使愚,胸有规矩,世无遗材,穷则用量其身,达则用量天下。

工师,绳墨也。木从绳则正,屈以绳己。绳墨诚陈,不可诬以曲直,直以绳物。

观人宜方,方无误用。用人宜圆,圆无弃人。体天地为规矩,以一心为运用,人皆就其范围。

幽能视明,明不能视幽。静胜于动,静中观理,动处察幾,以静待动。理简幾繁,百事纷扰,心自安贴,事归妥当。

心无蔽,理自明,明则诚。周公居摄,子见南子,而召公、子路嫌之,贤者犹不免焉。

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在左右,又复寄为耳目,亲之信之,日与小人习,欲为君子不可得也。圣如帝尧试舜,而后大用,不遽信于四岳,况左右乎。

奔兢不行于贤者,自溺于不贤,行于不贤者。媒蘖于不贤,媒蘖而成者,成于天。徒溺于不贤,恃贤取嫌,不贤者嫌,贤者亦嫌。

小人伎俩,如邪祟惑人,投其所好。昧于所好,乘间袭入,见如不见,闻如不闻,惟光明博大,宏毅渊深,方寸有定者,始能以静制动。

人皆君子,窘于见识局量,别为小人,近在左右,同其见识局量,自然亲之信之。拓开眼界,放平心胸,薫莸各别,不为播弄。

圣贤立言,垂教后世,无法不备。惟处横逆亦窘于无法,无法之法,惟有见如不见,闻如不闻,置之度外,不惟不憎,转为可怜。

鄙为善者,辄曰好名,不知名者实之宾,没世不称,圣人疾之,三代以下,惟恐人不好名,惟有名无实之盗名者,为可鄙耳。

高爵厚禄,积谷堆金,富贵也。息事利人,片言解纷,消祸未然,阴骘被物,事功也。富贵及身而尽,事功遗后无穷。

无益无损,无损无益,有益有损,有损有益。饮食益身,损于饮食,货利益人,损于货利,惟能损之又损,始能益所当益,当益而益,未若无益而益。益者祸之胎,损者福之基。

寅藏戊丙,各七甲度一十六,卯藏甲十乙二十,辰藏乙九癸三戊十八,巳藏戊五庚九丙十六,午藏丙十己九丁十一,未藏丁九乙三己十八,申藏己七戊三壬三庚十七,酉藏庚十辛二十,戌藏辛九丁三戊十八,亥藏戊七甲五壬十八,子藏壬十癸二十,丑藏癸九辛三己十八。五行惟土度较多,在人身曰脾,脾养形气;在五常曰信,信约四端。脾绝命绝,信立道立。

为防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大禹鉴于前辙,反堵为疏,水势就下,随地导流,如尾闾之泄,诚变防为疏,大消小固,畅所欲行。治河如是,治国亦如之。

帝尧都平阳,大河横亘而南,北带汾水,逆流而西,霍、绛扼其东,天下之府库也,晋因之霸,今犹多富。

中外版图,山在西,海在东,万流归东,台湾拦于东南,朝鲜拦于正东,水通气通,气聚都城,气通教化行。

心,火礼也,君也,不敢欺,欺干国法。肝,木仁也,亲也,不忍欺,欺违天理。肺,金也,义也,昆弟也,保之以成其义。脾,土信也,友也,全之以成其信。肾,水智之基,合于夫妇。天乙生水,五行居一,三纲为首,妇道从一而终,古人无故不出妻,出必有所归,诚慎之也。五伦合而为五脏,绝其一,失生生之道。

不得于君父,友能解之;不得于昆弟,友能和之;不得于夫妇,友能救之。友于伦常,犹信之于四端,脾之于百骸,土之于四季,达道中第一关键。

三纲,以道合者也。昆弟朋友,以义合者也。余则迫于穷患祸害而合者,必迫于穷患祸害而离。道合者,道止之;义合者,义处之;迫合者,情也,合则安之,离则由之,迫合而不离,其贤乎!

道者,性也。知者见之知,仁者见之仁。愚夫愚妇,无所见无所闻,所行有能合乎理者,即道也。节义每出闺阃,于节妇贞女见之。彼妇女何知贞者,性也。矢其贞者,尽其性也,不二而已矣。求尽其性者,作节妇贞女观可也。

家有老仆,犹国有老臣,少主顾问家事,自宜从实整理,乃因当事久,而意存回护,不实指陈积弊,以致因循疲惫,致坏家政,天良何在!

忠孝维持世道,不关气数盛衰;善恶屈伸性命,不关形体生死。

古圣先贤,圣帝明王,成己成物,有一定之道,成家成嗣,无一定之法。法虽无定,而心不能无定,有心成之,可成现在,难成将来;无心成之,不成现在,必成将来。

气禀于父,质成于母,先天也。气育于天,质养于地,后天也。天地一父母,父母一天地。

礼,慈母齐衰,律易斩衰,从母服也。生而无子,生而无母,人情之大痛也。无子而抚之如子,无母而事之如母,无子而有子,无母而有母,不服其服,是无母矣,大伤天理。

大杖则避,小杖则受,全天伦也。申生之死,视舜之完廪浚井为何如?

孝本于性,成于形,惟泣杖出于至诚无形。

赵主父,齐桓公,一世之雄,一撒手,一偏爱,致其嗣于不孝,爱之正所以陷之也。贤如曾元,贫且不能养志,况下此者乎!富贵不撒手,慈爱无偏私,所以全其孝也。

严生疏,爱生慢,爱而不慢,严而不疏,敬之至也。

尊易敬,亲易慢,承欢对越,尊亲之别耳。合承欢为对越、对越为承欢,忠孝由于至诚,自然有承顺而无忤逆。

岳武穆曰:“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天下太平。”噫!武将不怕死,激一时之忠义,慷慨赴死易;文官不爱钱,忘终身之温饱,从容就义难。

王彦章曰:“人死留名,豹死留皮。”激一时之忠义犹其小,维天地之正气乃其大。

刑不废于国,用以辅德也。纯刑而散,废刑而乱,恕型而治。

衣食养身,礼乐成身,伦常立身,爱锦绣珍羞,而不知爱礼乐伦常,何以成立。

葬者,藏也。择地以藏,亲骨一脉相感,得气而昌,失气而绝。堪舆曰形家,造命曰日家,罗镜曰法家,三者不可缺一。

形生必灭,气脱不散。善结善根,恶结恶业,生生不已,轮回无尽。养气养到塞乎天地,则不生不灭,不入轮回。

呼吸叶天气,动静含地运,后天之气运也。呼吸有时而暴,则气乖于天;动静有时而戾,则运乖于地。自乖天地气运,孽由自作,不得委之先天气运。

彝伦叙而天下平,为政之先务,形于外者;神气清而百体泰,养身之先务,诚于中者。总之一气通之而已。夫气,国脉也,命根也。人皆爱惜其气,则知保身,知保身则天下自平。气一也,分运五脏,各成其五行之性、五常之行。五常之行,莫先于五伦。

肝,木仁也。肺,金义也。心,火礼也。肾,水智也。脾,土信也。炼气之形,调和五脏;炼气之性,调停五常。曲尽五伦五脏、五常五伦,内外交养,性命双修。气归于一,大而化之之谓圣。至于圣而不可知之谓神者,即佛之果,道之丹。神生于知仁勇,果生于戒定慧,丹生于精气神,同一神光也。其光内聚于丹田,外见于天目。气不炼不聚,神不凝不见。亥末子初,阳气初生,心勿外驰,垂帘凝神静坐,默圣经数十遍,静极斯动,无思而举,即一阳来复,迎机调息,按小周天运三百六十五息,久则神光自见。颜渊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如有所立卓尔。”殆谓是欤。丹经取譬,多而益惑。

毋摇尔精,毋劳尔神,自然长生,保生之的旨。老年保养百日,亦精足阳举。一阳来复,即人身之活子时也,不用调息,必惯行熟路于其时,迎机凝神入气穴,鼓起橐籥之巽风,息息向炉火中吹嘘,犹之鼓铸者,抽动风箧,风生则火焰,火焰则精化,精化则气生,采此生气,升降往还,足三百六十五息,精自收摄本宫,是谓小周天,是谓武火。神即火也,气即风也,精即药也,每举必炼,久自入神,舍此用功,尽属旁门。

吸自会阴穴,略为用力,以神提自尾闾、夹脊、玉枕三关上,到上丹田之泥丸宫,旋以神呼,由中丹田下丹田到会阴穴为一息,曰自下上,实自上下,曰自上下,实自下上。上下细微,长短停匀,不疾不徐,循环无端于阳举时,是谓活子时。于其时迎机闭目,凝神趺坐,心毋外驰,迎机调之,默数三十六息为子,三十六息为丑,三十六息为寅,静摄三十六息之久,为卯为沐浴,接数三十六息为辰,三十六息为巳,周六阳时,接数二十四息为午,二十四息为未,二十四息为申,又静摄二十四息之久,为酉为沐浴,接数二十四息为戌,二十四息为亥,周六阴时,共三百六十息,外加五息为小周天。

六脉气之形也,五脏六腑三焦十二经络,各分阴阳。气纯于阳分者,六脉洪大,气纯于阴分者,六脉沉细,多主富贵,有力寿征,无力衰象,一呼一吸,一息五至,一刻二百二十五息,一千一百二十五至,一日九十六刻十万八千至,以四五截之,合乾卦九五刚健中正之义,是为中和之脉。诊脉十八部,不及五至则热,过于五至则寒。或迟或速,验虚实,独大独细,察病症。调其息以诊其脉,期合乾象之道。夫调息者,自强不息也,若如常呼吸,则一刻不止二百二十五息,入于乾之上九,亢龙有悔,非九五中正之义。

在天地一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在人一十二万九千六百时,计三十年为一世,人生八十三岁一月二十三日一时,足三十六万时百六数终,坤之上六,龙战于野。

人一小天地也。经曰:“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所谓修身者,曰执中,曰精一,曰祗承,曰日新,曰不闻亦式,不谏亦入,曰敬胜怠,义胜欲,曰思兼三王,曰时习,曰敏求。列圣一本渊源,曰复礼,曰慎独,曰中庸,曰仁义,曰无忘,曰静,曰敬,曰立其大,曰致良知,群贤继往开来,皆修身之切要。千经万卷,人或畏难体会,曰忠,曰恕。中以宅心,中以推心,如我之心,如人之心而已。又以两字为迂,厌其卑近,转晤高远,甚至喜读传奇小说,赏心悦目,不悟道心为何心。夫说部中,未尝不寓有修身之奥旨者,如《西游》真诠,在悟一子,诠之已既真矣。然曰性,曰神,玄奘赅之。曰气,曰心,曰肾,曰肺,悟空赅之。曰精,悟能、悟净共赅之,而悟能之喻肝,悟净之喻脾,悟净又喻意,而马则喻志,一身之形气全矣。心曰火曰礼,肺曰金曰义,肾曰水曰智,悟空之一气所备,而悟能之肖肝木与仁,悟净之肖脾土与性,即悟一子,亦未尝确指其义。凡读《西游记》,与悟一子诠注者,皆莫知端倪,不过见其郛廓而已。天地间有形之物,未有历久而不朽者。朽者有形之形,不朽者无象之象。有形之形,五官百骸脏腑;无象之象,五行五常精气神。盖精气神合而为一,神驭气,气卫神,神气固精,精全神气,是为三家相见,曲尽五伦,攒簇五常,曲尽五常,攒簇五行,而后毕尽其性。夫性一也,一而不二。子曰:“一以贯之。”释曰:“一无所著,了性无生。”道曰:“得其一,万事毕。” 金箍棒中也,历八十一难,降伏群魔,喻旁门伪道,逐一斩尽,致错用功夫,全在执中有权,得其权,天地大,人亦不小。

性命歌

穷理尽性,修身立命。去私遏欲,诚意正心。圣人垂教,首重性命。病从口入,不饱不偏。澹食养胃,永无疾病。唾津搓面,容颜光润。闭口转睛,吹浊吸清。揉耳扭项,老无头昏。早晚叩齿,坚固牙根。偶尔感寒,背手凝神。磕头数十,汗出心清。鼓呵消积,睡擦足心。猿臂活血,熊劲痰清。爱惜精气,子午凝神。三眠魂安,托蹋无病。多行好事,起居谨慎。功无闲断,希圣希贤。

不偏

偏于五味,偏于饥饱,皆能生病。惟有觉饥而食,晚食当肉,觉饱而止,饱则伤人。

澹食

负重劳苦之身,贪食浓餍,盐味虽益夯力,浊气多生疾病。修养性命,惟有谷食,能生真气,百病不生。

唾津搓面

或睡或醒,或早或晚,随时搓热掌心,唾津搓面多次,不仅面容光润,且使两臂活动,力到气到血到,永无瘫痪之病。

闭目转睛

随时口鼻闭气,瞑目左右转睛七次,睁目一吹一吸七次,去浊换清,永无眼疾。

揉耳扭项

或早起或晚眠,搓热掌心,按定耳门,使力扭项,左上右下,揉十八次,右上左下,揉十八次,不仅老无头眩,亦使两臂活动。揉后乃按定两耳,作飞禽啄食状,以头彀足指七次,永无腰疼转腘之病。仍按定两耳,扭项左右七次,偶有闪跌,永免挫腰之患。

叩齿

睡醒叩齿三十六,通大小便时亦咬定牙关,永无牙痛。

磕头

偶有伤寒,于神前长跪,两手反背,脑门到地磕头数十,汗出为度,起而凝神静坐,吹出浊气,吸入清气,七次自然神清气爽。

鼓呵消积

晨起两手抱肩,闭气鼓腹,澄心下视脐轮,待气足促然后,缓缓呵出吸入九次,毕仍抱肩左右,各扭七次,名搅辘轳法,能消积滞,更治心疼腹疼泄泻等症。

睡擦足心

足病三种,曰风疼,曰冷疼,曰气血虚而不通,注于下为胫疼,临睡搓左右足心四十九次,抱膝而眠,常使足指自搓,活动气血。

猿臂活血

左手向上伸直,以右手上搓左手心七次,以头左顾右足踵,右手亦如之,食后行之,最能消食,孕妇行之,永无堕胎之患。

熊劲痰清

临睡两手下按两足,直舒其腰,以头左右顾七次,最能消痰,宜后行之。

爱惜精气

精即交感,精收而不泄,养为元精;气亦呼吸,气凝而不妄,养为元气。

子午凝神

神亦思虑,神无思无虑,养为元神。精不妄泄,气不妄耗,子午二时闭目凝神,以意循督脉,吸自会阴穴,提从尾闾而上泥丸宫,呼自泥丸宫,以意循任脉抑下会阴穴,为一息,数三百六十五息为小周天。

三眠魂安

龙眠拳其膝也,猿眠抱其膝也,龟眠手足曲而心息空也。眠须闭口、瞑目、侧身、匀息,万虑俱空,切勿枕上想事,大伤神气。睡不着时,着衣趺坐,调息自静,神倦复眠。

托蹋无病

两手托天如举万钧,两足蹋地如立石磉,闭气凝神候气足促然后,徐徐呵出,或晨起或食后行之,百病可除。

修性修命大略如此,按节按气,敬刻希夷先生坐功行功两图。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