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秋日湖上

薛莹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薛莹,生卒年不详,《全唐诗》录其断句“花留身住越,月递梦还秦”,则其或为秦(今陕西)人。《新唐书·艺文志》著录薛莹《洞庭诗集》一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薛莹集》一卷,附注:“唐薛莹撰,号《洞庭集》,文宗时人,集中多蜀诗。”看来《薛莹集》即《洞庭诗集》,均已佚。从现存诗歌来看,薛莹喜欢在各地漫游,交往的人多为隐士、道士与僧人。《全唐诗》录其诗十一首、断句二联,《全唐诗续拾》补题一则。此外,《石仓历代诗选》尚录其诗二首:《前山》与《发交州日留题解炼师房》。

起句扣题写秋日湖上,但是所选择的时间是日落时,所选择的地点是太湖。这样的时间和地点,都容易引起诗人的感慨。据晋人张勃《吴录》介绍:“五湖”者,太湖之别名,因为它的周长有五百多里,所以简称五湖。在五湖曾发生过许多历史故事,如据东汉赵晔《吴越春秋》记载,越国的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报仇雪恨消灭吴国后,害怕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于是隐姓埋名,放舟五湖,从事商业活动,成了大富翁。

次句承上写诗人在游湖时的所见、所感。此时诗人所能见到的湖面处处都被暮霭与烟雾笼罩着,而这种什么都看不清楚的景象又处处让诗人感到迷茫与忧愁。前两句为后两句的感慨作了铺垫。

三句转写感慨。既然在暮色苍茫中,除烟波外一无所见,于是诗人便联想起在五湖周围所发生的盛衰兴亡的千古往事,譬如吴越之争就是一个突出例子。先是越国打败了吴国,吴国发奋图强又打败了越国;接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消灭了吴国;后来越国又被楚国消灭,而楚国又被秦国所灭。历史事件总是此消彼长,盛衰兴替持续不断。

末句是说随着时间的消逝,谁还能说得清这些千古往事的是非曲折呢?“与”在句中是助词,表示疑问,同“欤”。“谁与问东流”,也就是“谁问东流”。“东流”在这里当指太湖附近的长江。人们早就用流水比喻时间与历史,如《论语·子罕篇》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明人唐寅《泛太湖》诗说:“鸱夷(范蠡)一去经千年,至今高韵人犹传。吴越兴亡伏流水,空留月照洞庭船。”他在写诗时也许想到了薛莹《秋日湖上》这首诗,其中“洞庭”或许就指薛莹,因为他的诗集就名为《洞庭诗集》。唐寅的诗的主题与薛莹的这首诗的主题可以说是一致的。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