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郢门秋怀

李白 〔唐代〕

郢门一为客,巴月三成弦。朔风正摇落,行子愁归旋。

杳杳山外日,茫茫江上天。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烟。

清旷谐宿好,缁磷及此年。百龄何荡漾,万化相推迁。

空谒苍梧帝,徒寻溟海仙。已闻蓬海浅,岂见三桃圆。

倚剑增浩叹,扪襟还自怜。终当游五湖,濯足沧浪泉。

译文

一旦来到郢门作客,巴蜀明月已多次易弦。

朔风凛冽,正摇落万千木叶;远行游子,正愁苦何时归家凯旋。

山外的落日,渺茫幽远;江上的天空,苍茫广阔。

人们总是会迷恋洞庭之水;大雁总是要飞度潇湘浩瀚烟波。

此处清幽空旷,适合修真养性;操守不坚,才会变成现在这样。

人生百龄,何其荡漾;自然万化,相互推迁。

空自拜谒,苍梧舜帝;徒劳空寻,溟海仙人。

已经听闻,蓬莱海水变浅;岂能见到,王母仙桃多次变圆?

倚着长剑,平增浩然长叹;扪着衣襟,只能自顾自怜。

终究应当,游遍五湖四海;用沧浪泉水,濯洗足污,保持高洁之志。

注释

郢门,即荆门也。唐时为峡州夷陵郡,其地临江,有山曰荆门,上合下开,有若门象。故当时文士概称其地曰荆门,或又谓之郢门。西通巫、巴,东接云梦,历代常为重镇。

吴均诗:“别离未几日,高月三成弦。”

《楚辞·九辩》:“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刘向《九叹》:“日杳杳以西颓。”

《后汉书》:仲长统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梁昭明太子《陶靖节集序》:“处百龄之内,居一世之中。”

《庄子》:“若人之形,万化而未始有极也。”

《神仙传》:麻姑云:“向到蓬菜,水又浅于往日。”

江淹诗:“倚剑临八荒。”

宋之问诗:“扪心空自怜。”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述怀诗。

其写作背景已不可考。有人说是李白流放夜郎时所作;有人说是李白年轻时候,拜见荆州刺史韩朝宗后,因不得举荐而作;有人说是李白刚刚出川到达荆州因思乡而作。

值得一提的是,此诗共二十句,除了尾联两句,其余都是对仗,所以这是一首入律的诗歌。

李白在诗中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对隐居的向往之情,也蕴含了对时光易逝,人生如白驹过隙的慨叹,情感基调比较悲凉。

一旦来到郢门作客,巴蜀明月已多次易弦。这是说“郢门为客”。一个“三”字,说明“郢门为客”时间之久。此句化用南北朝吴均诗句“别离未几日,高月三成弦”之诗境。

朔风凛冽,正摇落万千木叶;远行游子,正愁苦何时归家凯旋。这是说“行子愁归”。一个“愁”字,可作全诗诗眼,亦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

山外的落日,渺茫幽远;江上的天空,苍茫广阔。这是说“郢门之势”。一出巴蜀,天地就开阔许多。其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同样说得都是“郢门之势”。

人们总是会迷恋洞庭之水;大雁总是要飞度潇湘浩瀚烟波。这是说“故乡之思”。其诗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说得正是“人迷洞庭水”之诗境。“雁度”为客,实则写诗人为客;“人迷”恋家,实则写诗人恋家。

此处清幽空旷,适合修真养性;操守不坚,才会变成现在这样。这是说“操守不坚”。此处既化用了《后汉书》“卜居清旷,以乐其志”之意,又化用了南北朝谢灵运诗句“缁磷谢清旷”,只是将谢句一拆为二。

人生百龄,何其荡漾;自然万化,相互推迁。这是说“人生多变”。在“荡漾”“推迁”之中,人生就这样匆匆而过,何其短暂。

空自拜谒,苍梧舜帝;徒劳空寻,溟海仙人。这是说“学道不专”。此处再次化用了吴均诗,“欲谒苍梧帝,过问沅湘姬”之诗境。一个“空”字,一个“徒”字,道出了诗人内心“报国无门”的苦闷。

已经听闻,蓬莱海水变浅;岂能见到,王母仙桃多次变圆?这是说“沧海桑田”。神话传说,王母种桃,三千年一结子。仙桃多次变圆,可见万年光阴,谁能永在?“天上一日,人间千年。”人世间的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终究让诗人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感叹。

倚着长剑,平增浩然长叹;扪着衣襟,只能自顾自怜。这是说“怀才不遇”。诗人一辈子都在追寻梦想,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只能顾影自怜,空自悲伤。前句化用了南北朝江淹诗句“倚剑临八荒”之诗境,后句化用了初唐宋之问诗句“扪心空自怜”之诗境。

终究应当,游遍五湖四海;用沧浪泉水,濯洗足污,保持高洁之志。这是说“志不求易”。至此,仿佛看见诗仙李白吟唱着“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向我们走来。

人生苦短,贵在“适志”而已。当人生陷入困顿之中,不妨“适志”以安人,宽心日月长。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