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岘山怀古

陈子昂 〔唐代〕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译文

喂饱马儿,亲临荒郊野甸;登上高处,纵览早期的楚国旧都襄阳。

仍因岘山上的羊祜碑而感到悲伤;又想起诸葛孔明的宏图伟业。

城市从这里遥分为楚国;山川从这里一半进入吴国。

低矮山丘在平原上陡然显现;贤人圣人几乎凋亡一空。

田野树木断于苍茫烟雾里;津渡亭楼孤耸在夜晚寒气中。

有谁知道我这万里行客,正在岘山怀古犹疑彷徨。

注释

岘山:又名岘首山,位于湖北襄阳城南九里,以山川形胜和名人古迹著称。

秣马:喂马,放马。

临:临近。这里是来到之意。

荒甸:郊远。

旧都:指古襄阳城。

堕泪碣;即岘山上的羊祜碑。

卧龙图:指诸葛亮的谋略。

“城邑”句:战国时襄阳为秦、楚交界之处,故云“城邑遥分楚。”

“山川”句:襄阳在汉水之滨,汉水入长江,长汉经楚入吴,以上两句写在岘山所见辽阔境界。

“丘陵”二句:意思是:丘陵空自高出于平原;而圣贤该有多少已经谢世,二无继起者。慨叹自然的变化和人事的代谢。

“野树”二句:是说远处荒野林木,被苍茫的雾气遮断了;渡口的楼台在傍晚的烟霭中孤零零地耸立着。

万里客:离家远行的游子,指作者自己。

踌蹰:忧愁徘徊的样子。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一首怀古诗。

说起陈子昂的怀古诗,就会想起他的《登幽州台歌》,就会想起那两句著名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怀古诗,陈子昂在大唐的天空可谓独步天下,无人能及。这首怀古诗,同样具备了《登幽州台歌》中那份怆然与悲愤。

喂饱马儿,亲临荒郊野甸;登上高处,纵览早期的楚国旧都襄阳。这是写“岘山之高”,可以将襄阳城一览无余。岘山,一直以来都是襄阳著名景点。据《晋书·羊祜传》记载:“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唐代诗人孟浩然在《岘山送朱大去非游巴东》诗中写道:“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

仍因岘山上的羊祜碑而感到悲伤;又想起诸葛孔明的宏图伟业。这是写“岘山之景”。这里不仅有“堕泪碣”,还有“卧龙图”,这二人未竟之统一大业,都在襄阳这个地方受阻。孟浩然诗句“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正是脱胎于此。

羊祜之伐吴,诸葛之伐魏,平生所愿,却都没有实现,这多么令人悲伤。诗人表面上写羊祜伐吴,诸葛伐魏的故事,实际上是写自己的怀才不遇与壮志难酬。这是典型的“借古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

城市从这里遥分为楚国;山川从这里一半进入吴国。这是写“岘山之势”。岘山的地势,可谓“吴头楚尾”,为吴楚两国交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低矮山丘在平原上陡然显现;贤人圣人几乎凋亡一空。这是写“人事代谢”。稍后的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山》中说:“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丘陵依旧还是那个丘陵,贤圣却还剩下有多少个呢?这与其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诗境颇为相似。

田野树木断于苍茫烟雾里;津渡亭楼孤耸在夜晚寒气中。这是写“岘山之情”。一个“断”字,写出了岘山之景的苍茫与辽远。一个“孤”字,为全诗诗眼,亦道出了诗人心中此时此刻的情感状态。

有谁知道我这万里行客,正在岘山怀古犹疑彷徨。这是写“岘山之寄”。岘山,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登上岘山上的那些英雄才是诗人所追慕的。诗人悲叹的不是岘山风景不美,而是客居他乡壮志未酬的苦闷与辛酸。

多想做羊祜,诸葛亮那样的英雄,能展平生之才,不必流落他乡,最后一事无成。至此,诗人的“岘山之感”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整首诗一气呵成,情感细腻感人,借景抒情,景中含情,是为初唐怀古的绝妙佳作,对于孟浩然怀古诗影响尤其深远。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