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文|明憨法师

我们的心,是一体两面的。

我们的心,有公心的一面,也有私心的一面。如果发挥的公心多了,我们的私心就少了。私心少了,烦恼就少了。所以中国的大乘佛教,是非常强调发心的。

发心,就是我们有一个高尚的、高远的目标,我们向这个方向努力,向前看,它就相当于公心,这时候人就会有一种忘我的精神。个人的一点辛苦,个人的一点得失,别人对我们的一点不理解,都不能影响我们这个高远的目标了。

憨师说(88)

锦呈|绘

如果我们在“公心”方面的动力不强,自己有点辛苦,与人有点摩擦,周围的人对你有一点儿看法,对你产生了误解,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么人产生的私心就多。有个传统的比喻,就像种地,庄稼苗长不出来,草就长的多,苗长出来了,草自然就不长了。

前几天,有位居士来跟我说,觉得这阵儿自己的出离心很强。我问他什么是出离心啊,他就说:“反正什么事做也行,不做也行,做也觉得没意思。”

我告诉他,你哪是出离心啊?你这叫富贵病,你肯定是吃的、住的都没什么压力,你才胡思乱想,打不起精神来,消极对待一切,这叫出离心吗?你这不叫出离心,你这叫等死。什么叫出离心?出离心就是超越这颗心,跑到它前边去,你要有这种精神,跑到六道轮回的前边。乐,我也不在乎;苦,我也不在乎,我要跑得快。跑得快的目的是要得到天人的快乐吗?也不是,还要跑,跑的目的是要跳出三界外,“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你跳出三界这叫出离心,要跳啊,要跑啊,而不是等啊。

“做也行,不做也行,做也没劲儿,不做也没啥”——那不是出离心啊! 

(2020年7月25日下午明憨法师在邢台大开元寺对某居士开示)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