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是个伪命题

繁体

还记得去年年底的一个事件吧。德国政府联邦经济和出口管制办公室(BAFA)正式宣布电动汽车销售促进所谓的环境红利已经到期。作为气候与转型基金 (KTF) 谈判的一部分,联邦政府于 12 月 13 日决定终止通过环境奖金提供资金。之后奔驰汽车也宣布放弃全面生产电动车计划。

说白了就是号称欧洲经济领头羊的德国,这回地主家也没余粮了。说不玩就不玩了,说好的契约精神呢?政府的信用呢?平时批评别的国家一套一套的,轮到自己了咋就选择性失忆了?其实本质原因是给中国挖的这个坑已经完成了,没必要自己跟着往坑里面去跳了。那么这个坑到底有多坑?

首先,新能源车的命名就是伪命题,车辆用的电大部分还是来自于传统能源的转化。也就是说火电还是占主流,并不是诞生了新的能源形态,只是改变了一下存储介质而已。新能源车的用户群体大多在东部沿海地区,而风光发电集中在西北部地区,风光发电受到无法大规模上网的限制,根本无法对新能源车充电起到支持作用。而且从全生命周期而言,新能源车排放的碳不见得比传统能源汽车少,而且还多了一个电池回收再利用的挑战。新的《欧盟电池法》将要求从2027年2月起为所有牵引电池、两轮汽车电池和容量超过2千瓦时的工业电池提供数字护照。欧盟直接取消新能源汽车补贴不说,还直接来了一个生产者责任,电池回收以后由生产厂家负责。这回明白了吧,别看现在新能源车出口量不断增加,卖车赚的钱还不够填补以后回收电池的。

新能源汽车是个伪命题

其次,国家搞新能源车的初衷是弯道超车。但超车要讲究技巧,否则就会翻车。超车的核心是形成技术突破,掌握核心技术。而中国车企和电池企业看中的是如何大干快上,向国家申请更多的补贴,向地方政府要更多的优惠政策,心思都在如何融资炒作,迎合消费者大电视大沙发的需求,增加销量上面。这么多年来烧了几十万亿也没有在核心原理、核心材料、核心技术上面形成颠覆性突破。三元材料,铁锂材料的原理都不是中国发明的,固态电池也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生物质电池也还是一个概念,但这些都是国外也在同步进行的。中国空有一个最大的消费市场,但在核心技术的研发上面是各自为战,一盘散沙。心思都放在怎么搞点平行出口,打打擦边球,把车子倒腾到国外去。

再者,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消费市场,不是汽车企业的功劳,而是国家不计成本地投入了覆盖全国的充电基础设施,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做到这一点。但这种网络的最大的隐患就是太脆弱,一旦发生战争极其容易受到攻击,导致交通大面积瘫痪。一个加油站出问题,最多影响到周边几个社区的车辆,而一个电网被攻击,会导致整个区域的车辆无法正常使用。每个加油站的燃油可以单独补给,电网是集中送电,破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交通,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全部车辆都瘫痪在路上,让部队无法集结和通行。

新能源汽车是个伪命题

另外如果一个国家无节制地鼓励车辆向新能源车转型,那么传统的发动机、变速箱等精密加工制造业就会逐渐萎缩,人才流失、设备老化,而这些恰恰是未来战争需要的工业基础。就好像鼓励计划生育,结果导致新生儿出生率断崖式下滑,各地的妇产科、幼儿园、小学等陆续都会面临关闭。再想恢复起来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

希望以上观点是杞人忧天,愿新能源产业可以不断挑战技术瓶颈,突破人类认知的极限。

来源:汽车产业观察

本文初摘录于:2024-04-23,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4-04-23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