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的体制内规模,吃皇粮的有多少人

繁体

庞大的体制内规模,显现了衙门的强大实力,着实吓人。吃皇粮的究竟有多少人?9000万+{近亿了。这里的“吃皇粮”人员包括公务员,事业编以及各种编外聘用人员,各级村干部等等,涵盖所有 “吃皇粮”(财政供养)的人员}。

按照这个比例来计算的话,全国除了未成年孩子之外,9个老百姓就要养供一个公职人员。这个官民供养比例创历史新高:比西汉时高出了310倍,比清末高出了50倍……

并且吃皇粮者所占总人口比重逐年攀升,攀升之快,史无前例。每年新增的公职人员数量仍然在不断增加(虽然各地在控制公职人员数量,但是很多地方总是能够找出各种理由及办法来增加人手。

庞大的体制内规模,吃皇粮的有多少人

整个社会需要官府那么多人来做管理吗?讲句真话:整个社会真正所需要的公职人员其实并不多,大量的公职人员所从事的工作甚至可以说毫无任何意义。(当然,从官府角度看是有意义的,强大的官僚体系能够加强统治权)。

官多了,养官的费用就多了。费用从哪里出?庞大的财政供养人员用的是全体纳税人的钱(分食了财政收入近一半)。费用多会造成什么?向老百姓征收的赋税必然更多,加重的是百姓的负担。

从整个社会来说,冗官过多,还有更大的社会隐患,那就是官员太多导致的争权夺利,扯皮内耗,以及官僚机构膨胀带来的权力扩张,既造成管理的无效率,也导致社会经济民众生活无序失衡。官吏太多,除了内耗,就是将权力之手伸向社会,破坏社会秩序(权为寻租这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在以前文章中有讲解: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为何臃肿的官僚机构会造成扯皮内耗、管理无效率呢?因为机构多、官员多,为百姓增加了很多麻烦。办一件事跑几十个部门、盖几十个图章成了常规。再加上机构之间的扯皮、推诿,很多事情难以办成。

那么,官员多了,他们是否比过去清闲了?不见得。官员一多,他们相互之间“制造”了很多工作。在一件事由一个部门干的时候,就不必下文件、开会。现在一件事情由若干个单位干,相互之间的文件就多了起来,会议也就多了,相互扯皮的事也就多了起来。“文山会海,文牍如山”大家都知道,在此不多讲了。

此外,官僚体系人员太多,就需要一批人为机构本身自我服务,这就造成机构裂变(机构重叠,职能相似)。机构多了,官员自然就多了。而机构裂变的原因之一,又是官员太多。这就形成了 “因神设庙”与“因庙设神”不断循环增加。

庞大的体制内规模,吃皇粮的有多少人

臃肿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冗官是浪费和腐败的温床,历代有识之士都不断呼吁进行改革,精减机构,裁撤冗员,以减轻百姓负担。但结果往往不如人意。

为何?因为当官的好处太多了,吸引了太多人挤入官场大捞好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都是为此而来。而精减机构,裁汰冗官则要砸掉官员的金饭碗,遇到官员的抵制是必然的。显然,靠呼吁官僚机构自身进行改革,精减机构,裁撤冗员是很难实现的。

靠官僚机构自身进行改革,精减机构,裁撤冗员是很难实现的(不能实现的),这是经过历史验证的。从历史上看,这事儿没有一次成功的,每一次精简机构、压缩冗员都事与愿违,机构越改越臃肿,冗员越压越膨胀。形成了膨胀→压缩→再膨胀的螺旋式扩张。在这种螺旋式扩张的链条中,每一次扩张都比前一次扩张数量更大。

没有外部的约束力量,官僚体系是无法自我消肿的。那么,建立外部约束力量不就可以了吗?难啊,试问:哪种外部力量能比官府强大呢?

那么官僚体系会无限地膨胀扩大吗?不会的。从历史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赋税官吏暴增是历史上王朝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信号,当王孙贵戚、天潢贵胄人数暴增,官满为患时,各种赋税也必然暴增,其结果是加重人民的负担,当人民担负不起时,必然会奋起反抗。由此,在历史的长河中,上演了一个又一个的王朝悲喜剧。

来源:山海于公

本文初摘录于:2025-03-14,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5-03-14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