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国明:基辛格说什么已不重要,“实力加意志”才是硬道理

繁体

一、基辛格有没有说这种话,已经不重要

最近看到有传闻说基辛格最近在谈到中国对当前国际秩序的挑战时称,为了维护世界秩序,必要时美国可以动武!

但我没有找到可靠的信源,无法确认基辛格是在什么场合下,说的这些话,也无法确认基辛格这些话是否真的出自基辛格本人之口。从严谨的角度,就先认为基辛格没有说吧。

不过,这些话无论基辛格是否说过,都不应该影响我们对美国的基本判断。

尹国明:基辛格说什么已不重要,“实力加意志”才是硬道理

无论是把中国定性为西方主导秩序的挑战者,还是表态可以动武,都已经有更接近或处于决策圈的重量级政界和军界人物说过。

即使基辛格真说过美国可以对中国动武,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这只是表达了早就客观存在的常识。基辛格说或不说,都不影响美国在认为有必要的情况可以动武,这早已经是帝国主义的基本逻辑,几百年了都是这样。所以导师列宁说过,帝国主义就是战争。美国会不会动武,取决于美国动武能不能赢,代价能不能承受,收益够不够大;取决于中国的的军事实力和意志。唯有加快军事斗争的准备,具有打胜的能力,才能遏制美国动武的野心,敢战、能战才能止战。

基辛格之所以特别引起关注,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基辛格是美方开启实施中美接触战略的先驱人物。1971年,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特使访华。1972年,他陪同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成为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基辛格为中美建立直接外交联系做了突出的贡献,是美国对华政策从遏制切换到接触的重要标志性人物。

二是基辛格被很多人认为是美国的鸽派,最近他关于乌克兰的一番言论,显示现在连美国的鸽派代表人物都已经很鹰气了,他在瑞士达沃斯经济论坛的视频会议上称,“俄乌冲突局势改变了他的观点,乌克兰加入北约是最合适的结果”。俄乌冲突爆发前,基辛格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认为乌克兰应该成为沟通俄罗斯与欧洲的桥梁,而不是成为西方“反俄”的桥头堡。

这说明基辛格的观点,也是会根据美国的国内政治形势变化而做出改变的。基辛格是忠于犹太资本利益的人,当犹太资本利益和美国国家利益不矛盾时,他也是站在美国国家利益上的人。至于“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种冠冕的话听听就好。

无论是对俄还是对中的战略,美国国内全面转向强硬,这不只是一个大趋势,而且已经是现实状况。这一点不会因为基辛格说什么或不说什么而发生根本性变化。

美国对俄罗斯和中国的定性,早已确定,而且已经体现在北约的战略文件当中。按照马德里峰会上批准的《北约2022战略概念》,俄罗斯是北约“最大且直接的威胁”;这份文件第一次确认,中国对北约的“安全、利益和价值观”构成系统性挑战。

北约的“战略概念”,可不是普通的文件,而是一经确立,就会在很长一个时间(十年左右)内指导北约行动的纲领性文件。北约上一个“战略概念”还是2010年制定的,可见“战略概念”的地位及重要性。

不仅仅是美国,整个美西方主要国家,都已经把中俄都视为对西方主导秩序的挑战和威胁。

“直接的威胁”、“系统性的挑战”,作为对于战略竞争对手和定位,这种文字表述的区别,在本质差别并不大。中俄既然被赋予了这种定位,美国都会发动盟友,安排一场决战分出胜负。北约在确立中国是系统性挑战之后,又通过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表态“中国不是北约的对手”,这就是在跟中国玩文字游戏了,就跟美国一方面承诺“四不一无意”,但行动上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台湾牌也照打不误一样。北约对中俄定位这种文字上的差别,主要是体现了北约先俄后中的决战顺序而已。与俄罗斯的决战已经是全力开火,正在进行中,所以当然是“威胁”;对中国的决战还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当中,因为准备还没有做好,所以只能暂时表述为“挑战”。准备做好了,“挑战”随时可以升级为“威胁”。所以,俄罗斯多坚持一会,对中国都是战略上的支持。对美西方来说,即使是“系统的挑战”,也比“直接的危险”更严重,因为这里还包含东西方不同文明之间的竞争。

美国先挑起俄乌冲突,就是为了先解决俄罗斯的问题。一是认为俄罗斯的威胁更为“直接”,应该是指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的建成,让美国看到了俄罗斯能源与欧洲先进制造业更为紧密的捆绑,看到了德俄联盟的雏形,看到了北约从接近脑死亡到彻底死亡的风险,看到了美国彻底失去欧洲主导权的危险。二是俄罗斯综合实力相较中国更弱,美国认为解决俄罗斯更为迫切,且难度更小,所以就采取了先俄后中的顺序。

解决中俄,已经是美国不变的目标,名义是维护现有国际秩序,必要时可动武,这本来就是穷尽一切手段遏制中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尹国明:基辛格说什么已不重要,“实力加意志”才是硬道理

二、美国已经完成遏制中国战略的国内动员和思想统一

美国国内在穷尽一切手段遏制中国这个问题上,鸽派和鹰派的传统区别已经很模糊了。不但遏制中国,而且要采取更为强硬的手段,都已经成为美国两党的共识,民主党和共和党都在互相施压和比赛谁会对中国更强硬。跟中国继续保持正常的接触,都可能会被认为是对中国的软弱。这种情况下,不宜再过多期待美国的鸽派力量能够牵制美国对华战略升级了。

这也是布林肯以气球事件为由,宣布取消对华访问(事实上中美也没有就访问达成一致)的美国国内政治氛围。美国国内炒作“流浪气球”事件,只是要给这种已经形成的政治气氛围再增加助燃剂。

遏制中国关系的长远目标高于美国眼前的经济利益,美国已经彻底完成了从对华战略思维到对华政策的进一步转变。

在接触和遏制之间,后者不仅已经是重点,而且未来还可能成为唯一选项。

迄今为止,美国的对华战略大致经历过“全面遏制”、“接触为主”、“接触加遏制并重”、“遏制为主”四个阶段,其中:

“全面遏制”结束和“接触为主”战略开始的标志应该是第一个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从“接触为主”向“接触加遏制并重”转换的标志,是奥巴马政府宣布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

转为“遏制为主”的阶段,标志是特朗普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以及贸易战的发动。

美国现在的各种重大措施以及显示的重要政治信号,早就提醒我们,美国正在进行从“遏制为主”转向“全面遏制”的各种准备。

“全面遏制”的标志就是全面脱钩的实施,针对中国的新冷战开始。正是因为看到了美国这种战略的日渐成型,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多次在重要场合警告世界正处在分裂边缘,东西方存在“大分裂”的风险,呼吁避免另外一场冷战。美国的“全面遏制”战略如果实施成功,世界就会出现古特雷斯说的两种不同的贸易规则、两种主要货币、两种互联网......

这种情况当然不是中国希望看到的,即使出现这种结果也不是中国的责任,但美国的选择,毕竟不以中国的良好意愿为转移。

尹国明:基辛格说什么已不重要,“实力加意志”才是硬道理

三、美国对华战略下一步的重点

1、美国已经就遏制中国完成国内动员和思想统一,下一步就是要完成西方在这个问题上的总动员和思想统一,实现整个美西方对华安全战略的协同。

美国的零和思维模式,也是整个西方的主流思维方式,在中国产业升级也会对其他发达国家形成竞争压力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共鸣。美国不只是把遏制中国跟维护美国的国际地位联系在一起看待,还是把中国崛起跟美国能否继续维持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捆绑在一起看。美国正在把这个认识,变成整个西方的共识。目前已经实现了诸多进展:

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北约马德里峰会“战略概念文件”已经把中国描述为对系统性挑战,与美国对中国的定位保持一致之外,北约已经把触手伸到中国周边,派遣军舰参加所谓的“自由航行”,邀请美国的亚太盟友参加北约峰会,日韩成为北约网络防御中心(CCDCOE)的成员,德国和日本直接互动,英国和日本已经就驻军签署协议。虽然法国总统马克龙去年有过表态,法国将坚持独立的外交政策,不做任何大国的附庸,但一个法国,很难挡住美国对北约的影响力,更何况法国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

美国的主要亚洲盟友,也开始跟随。日本防卫三文件与美国战略的一致性更强,将中国定位为“迄今最大战略挑战”。作为西太安全框架另一个重要支点的韩国,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萨德(THADD) 部署事宜,媒体报道预计最快将于2023年3月底之前完成正式部署“萨德”反导基地的各项程序。美国会加速武装自己的盟友,部署更多的防御性和进攻性武器。

为了拉拢印度,美国将亚太战略升级为印太战略,给印度各种承诺和好处。

这些国家之间都在强调价值观站队,无非就是在遏制中国的利益方面找到了共同点。

2、加快实施经济脱钩。

美国已经把中国视为美国主导体系的挑战者,美国就会不惜一切手段,穷尽一切方式。脱钩断链就是美国不择手段的一种方式,而且我认为目前还是对中国威胁最大的方式。

美国通过脱钩,想要实现的理想结果就是孤立中国,把中国和俄罗斯一样,先孤立于美国主导的西方经济体之外,再联合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体,形成对中国的全面孤立。次之的结果,是中美各自主导一套经济体系,世界回到美国最擅长的冷战阶段,美国先退而求其次,保证对一套体系的主导权,再寻找机会打赢下一场冷战。

美国的脱钩非但已是进行时,而且还有明显的加速迹象。在经贸方面,美国媒体报道美国要升级对华为的制裁,对华的芯片联盟正在成型,美国甚至开始释放信号要取消中国的永久正常贸易地位。

这些信号说明,美国的部分脱钩计划已经在路上,全面脱钩的可能性也在显著增加。

全面脱钩的完成就是全面遏制的开始。虽然美国因为客观原因暂时还无法实现,美国暂时还不能摆脱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美国消费者暂时还离不开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甚至美元的现有地位也离不开与中国庞大制造业结算的挂钩,美国的国债流动性还需要中国的支持。所以,美国一方正在加速推动对中国的供应链封锁,限制中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加大中低端产业向印度、东南亚国家的转移,另一方面还在表态说美国“寻求竞争,而不是冲突”,有时候还要强调下合作,但美国明显在说一套做一套,类似的承诺更像是对中国的一种战略麻痹。

美国已经就西方经济体系针对俄罗斯的全面脱钩,开创了先例,积累了经验。从部分制裁到全面制裁,从部分脱钩到全面脱钩,只是需要引爆一个俄乌冲突。

欧洲对于脱钩也表现出越来越强的信号,附和“脱钩论”、鼓吹“减少对华依赖”的声音越来越大。其中一个重要信号就是荷兰的安全官员,已经和美日就针对中国的芯片限制问题进行了谈判并达成了协议。“雅虎财经”网1月29日报道称,荷兰政府将扩大对阿斯麦的限制,阻止其出售部分极紫外光刻机(EUV)给中国。

日本就不用说了,本身就是美国驻军、政治缺乏独立性的一个国家,只要美国施压,日本的经济独立性也会服从美国的政治需要。何况,日本遏制中国的积极性比美国还要强烈。

3、继续打台湾牌,为复制全面遏制俄罗斯的模式进行准备。

美国引爆俄乌冲突,就是控制乌克兰的政治和安全决策权,不断挑衅俄罗斯的底线。

美国正在控制台湾的政治和安全决策,也在不断地挑战中国的底线。尽管中国已经多次明确告知美方,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但美国置若罔闻,一直在台湾问题上大小动作不断。

很明显,美国确有想法复刻针对俄罗斯的剧本。虽然美国想通过台湾在军事战场上拖住中国,很难实现,即使日本发挥类似或超越波兰的作用;但美国挑起台海冲突,联合美西方实施全面脱钩却有很高的现实可能性。

欧洲已经开始跟随美国染指台湾问题。2022年9月,欧洲议会以424:14的票数直接通过“台湾情势决议文”,要求欧盟能够加深与台当局之间的联系,同时“保障台海安全”。2023年1月,欧洲议会又以407票赞成、92票反对投票通过“共同外交暨安全政策”,以459票赞成、93票反对通过“共同安全暨防卫政策”,称将尽快启动“台欧双边投资协议”,并支持台当局加入国际组织。

美国挑起台海冲突的时间,就是美国动员盟友开启与中国全面脱钩的时间。

尹国明:基辛格说什么已不重要,“实力加意志”才是硬道理

四、中国人目前最需要的是什么?

中国现在需要做的有很多。

中国未来要面对的已经不只是美国的围堵,而是整个美西方的联合行动,面对的是一个已经运转了几百年,一直由西方主导的体系。美西方的GDP至今还占全世界的一半,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他们处于这个体系的顶端,是这个体系的主要受益者。所以,他们不允许这个体系出现一个他们无法控制的大象,这跟中国有没有拍战狼电影,有没有宣传“厉害了我的国”,没有关系。历史上,西方的强大和富足,就是建立在剥夺世界其他国家的基础之上,这一基本规则,至今都没有根本改变,所以世界秩序还是体现为少数发达国家为中心,多数发展中国家为边缘的二元结构,体现为少数富裕与多数贫穷的对立。

奥马巴说,如果中国人过上发达国家一样的生活,对地球就是灾难。这句话很容易引起西方国家的共鸣。

西方从骨子里接受不了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理念。他们还是习惯于丛林法则,因为这个对他们最有利。所以,无论是中国的产业升级,还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已经超出了美西方所允许的发展天花板。中国实现现代化,西方会认为这是在抢夺他们发达的机会。北约追随美国,把中国视为系统性挑战也就不足为奇。

中国需要做好应对整个美西方联合行动的准备,涉及到方方面面,难度可想而知:

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产业链的完全自主。以芯片产业链为例,开始的目标是实现去美化,但现在肯定不足以保证中国的制造业自主和安全了,必须是全产业链完全实现可替代性(哪怕是技术水平和功能稍差),少一个关键环节都不行。

在海外资产安全方面,吸取俄罗斯的教训,不光是美元资产的安全性要考虑,欧元、日元、英镑的资产安全性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建立非西方国家主导的金融结算体系,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对西方金融体系的依赖,在时间上已经是刻不容缓。

减少对欧美市场的依赖,加快实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就要求增加国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规模,客观上又要求加快实现共同富裕,才能把中国人的人口规模优势转化为消费规模优势。

弥补舆论战的短板。这方面最近暴露的问题很多,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还是结构性的,解决起来难度很大。

加快军事斗争的准备就更不用说了,这方面中国做得很出色、超军迷预期。

解决台湾问题,即使没有美国引战,这个时间也不会很久了。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东南亚形成更密切的经贸关系,结合上合组织、金砖组织扩容,并与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对接,建立中俄伊更密切的合作关系,联通东亚、东南亚、中亚、中东、整合亚洲大陆,经略非洲和欧洲一部,对欧美的战略围堵进行反遏制反包围,建立中国的大后方。

......

这么多问题要解决,而且解决问题的时间非常迫切,对手大概率不会给中国五年或更长时间。但现在再难,也不会难过新中国刚成立那段时间,当时要在一片废墟基础上恢复经济,还要进行抗美援朝,不也是实现了吗?

前辈们已经给我们做出表率。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当前,对中国人来说,面对美国已经确立的“全面遏制”战略,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我认为还是要解决思想问题,还是那四个字:放弃幻想。

中国人不怕来自外部的封锁,怕的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干扰了自己。

美西方对中国封锁的领域,无论是从航天到军事工业以及军民两用,我们都取得了很多自主研发的成果,和美国的水平不断接近,有的还实现了赶超。

美国对中国威胁最大的芯片供应链封锁,本身就是双刃剑,给中国建立自主完备的芯片产业链供应链让出了市场空间,给中国制造的困难是暂时的,但给中国创造的机会却是长期的,让中国终于克服了“造不如买”的思想禁锢,国产替代成为共识,彻底打掉了“市场换技术”的幻想。

幻想的危害实在太大了。幻想会让我们对危险的逼近缺少必要的警惕,也能够让我们眼前的机会稍纵即逝。关键时候,幻想会影响国运走势。

尤其当对手已经磨刀霍霍的时候,幻想就是我们最大的麻醉剂,最大的风险源。

历史上这样的教训太多了。“九一八”都爆发了,蒋介石还幻想国联的调停,一直幻想到日军全面侵华,逼近蒋介石的统治的核心地区,才开始抵抗,放弃了最好的抵抗时机。

美国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给我们灌输不同的幻想。比如,让我们以为实行西方的体制就可以实现发达国家的发达水平。美国不是活雷锋,美国建议的药方,是美国认为对美国有利,对中国有毒。

中国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在幻想,只要中国继续低调,对美国做出让步,美国就会放弃对中国的遏制。这种把头插在沙子里的鸵鸟思维,是典型的自欺欺人。

还有人幻想的更多,至今都在期待美国来拯救中国,就跟三体中的叶文洁期待三体人拯救人类一样。

这些幻想,让他们继续活在想象中,不敢面对现实,甚至憎恶现实。何为现实?现实就是在美国人看来,中国的发展已经到达美国不允许的程度,中国的发展目标与美国的霸权战略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美国已经确认不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就没有未来。

那种认为中美会因为经贸合作继续长期维持合作大于竞争关系的观点,恐怕已经很难得到美国对华政策制定者的认同和响应,期待用经济利益影响美国对华战略的空间正在迅速缩小。

这一点从美国企业对政府的制裁配合度上就能看得很清楚。美国制裁华为,美国企业有几个出来反对的?

中美关系的压舱石,是中国保卫国家主权、维护和平的军事力量,是中国能够遏制美国一切军事冒险行动的能力。对于中国来说,要让美国不选择动武的办法有且只有一个:具备让美国打不赢的实力以及敢于用一切手段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打赢的意志。

通过让步、妥协已经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只会助长美国的得寸进尺,因为我们可以让步的空间已经很小甚至没有了。唯有采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是对待美国的可行手段,“实力加意志”才是美国听得懂的语言。

尹国明:基辛格说什么已不重要,“实力加意志”才是硬道理

最近的“流浪气球”事件,就表现出一些喜人的新气象。中国的官方并没有跟一些人那样,认为是中国理亏在先而忍气吞声,而是坚持强硬的立场。在美方击落中国用于气象检测的民用飞艇之后,中国不只是表态将保留使用同样手段处置类似事件的权利,而且这两天,中国对日照附近海域发现的不明飞行物,正准备击落。

放弃幻想,这是我们做好斗争准备,打赢决战的前提。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明人明察”,修订发布)

本文初摘录于:2023-02-15,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3-02-15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