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生平简介

(?-784)字季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女道士。与陆羽、刘长卿、皎然等交往。曾被召入宫中。

后因上诗叛将朱泚,为德宗所扑杀。诗今存十余首,多赠人及遣怀之作,后人曾辑录她与薛涛的诗为《薛涛李冶诗集》二卷。

八至

李冶

至近至远东西,

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

至亲至疏夫妻。

李治诗鉴赏

“至近至远东西”,写的是一个浅显而至真的道理。东、西是两个相对的方位,地球上除南北极,任何地点都具有这两个方向。两个物体如果不是南北走向就必然有东西区别。所以“东西”说近就近,可以间隔为零,“至近”之谓也。如果东西向的两个物体方向相反,甚至无穷远,仍不外乎一东一西,可见“ 东西”说远也远,乃至“至远”。这“至近至远”统一于“东西”,是常识,却具有深刻的辩证法。

“至深至浅清溪”,清溪不比江河湖海,“浅”是实情,是其所以为溪的特征之一。同时,水流缓慢近于清池的溪流,可以倒映云鸟、涵泳星月,形成上下天光,令人莫测浅深,因此也可以说是深的。如果说前一句讲的是事物的远近相对性道理,这一句所说的就是现象与本质的矛盾统一,属于辩证法的不同范畴。同时这一句在道理上更容易使人联想到世态人情。

总此两句对全诗结穴的末句都具有兴的意味。

“ 至高至明日月”,日月高不可测;遥不可及,这个道理很浅显,诗人作此句,应当是意在引出下句。

前三句虽属三个范畴,而它们偏于物理的辩证法,唯有末句专指人情言之,显然是全诗结穴所在——“至亲至疏夫妻”。

从肉体和利益关系看,夫妻是世界上相互距离最近的,因此是“关系”,但另一方面,不相爱的夫妻的心理距离又是最难以弥合的,因此为“至疏”。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妙在饶有哲理和兴义,则末句之妙,专在针砭世情,极为冷峻。

明月夜留别

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

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

云间水上到层城。

李治诗鉴赏

唐人写月夜留别或相思的诗很多,但这一首却非常别致。诗的前两句都是复迭句,首句用两个“无”

字,次句用两个“有”字,读起来抑扬顿挫,使人感到很有节奏。不仅如此,诗的前两句,每一句中都有“人”和“月”字,这就使诗的前两句的句法更加工整而复杂了。实际上,诗的前两句也可变为“离人无语却有情,明月有光却无声”,或者为了合于平仄,也可以改为“无语离人却有情,有光明月却无声”这样就将人和月分开描写,前句写人,后句写月,但诗人此处却偏偏将人和月交织地描写在一起,两句中都有人和月。从第一句看,两人分离时都没有什么话说,而月亮也没有声音,四周很寂静,似乎没有什么感情,但第二句马上一变,明月虽然无声,却有着洁白的光亮,而两人分离时虽然缄言,保持着沉默,内心里却百感交集,充满着离情别绪,这样一写,句与句之间就有一种起伏,一种变化。不仅使人感到人有情,就连月也有情。

句是写两人在明月下依依不舍的分手时情景,后二句转而描写离别后情景。作者是个女子,从末二句的口气来看,第三句中的“人”也应该是指一位女子。她不仅离别有情,别后相思也依然有情。这从“人似月”三字即可看出。这三字看似平淡,言外之意都很多,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从承上讲,前二句虽然月无声,只有光,但就如同人无语却有情一样,都是有情物,而此处说“人似月”,就是说此刻的人依然如月一样,仍是有情物。从启下讲,月亮每天夜里从云中映射到水中,又从水中爬到层城,年年岁岁,周而复始,表现其时间之长,而“人似月”,正是为了说明人的相思也是天天如此,夜夜如此,说明其相思时间之长之久。

诗从月光下离人的依依惜别,到月光下闺女的独自相思,从头至尾都将人、月合写,以人喻月,以月形人,写得十分有情味,又别致。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