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网络摘录 繁体
31、贫贱不能移 富贵要济世
【原文】
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于人者为辱;
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于世者为荣。
讲大经论,只是实实落落;
有真学问,决不怪怪奇奇。
【译文】
贫穷与地位低下,并不是可耻的事;可耻的是因贫穷卑下而去谄媚奉承别人,以求得卑微的施舍。富贵也不是什么原本光荣的事,光荣的是富贵而能够帮助他人,有利于世。讲经世治国之道,必然明白实在;真正有学问,决不会高谈怪诞不经的言论。
【赏析】
贫穷和地位的高低,都是外在的,若能不妄求非分,自励自足,身处贫穷或卑下,都不足以令人可耻。真正的可耻,是因为贫穷而放弃了自己的人格,这些人自认为低贱,因此才想钻谋逢迎,这样自毁人格,才是最可耻的。有钱有地位,也没有什么值得光荣的,因为独自享有金钱地位,对他人并没有益处。若能用自己的钱财救助苦难,广施博济;用自己的地位施恩给众人,造福乡里,那么富贵用于德业,才是真正值得光荣。
经世治国的学问,不同于奇思幻想的文章,务必要求深切时弊,平实可行,否则言之虽美,却空洞不可行;或是巧思虽多,均不切实际,不但劳民伤财,也会使政务混乱,一无成效。至于真正有学问的人,绝不哗众取宠;只有沽名钓誉的人,才会谈些光怪陆离的事,就可知这个人的学问离世甚远,或者十分偏颇。真正的学问,应是在人性的常情中,可以用之于现实社会;一些奇怪而不能用之于实际生活的学问,只是掩饰无知的挡箭牌,不是真学问。
32、敦伦者即物穷理 为士者顾名思义
【原文】
古人比父子为桥梓,比兄弟为花萼,比朋友为芝兰,敦伦者,当即物穷理也;
今人称诸生曰秀才,称贡生曰明经,称举人曰孝廉,为士者,当顾名思义也。
【译文】
古代的人把父子比喻为乔木和梓木,把兄弟比喻为花与萼,把朋友比喻为芝兰香草。因此,有心敦睦人伦的人,由天下万物之理推见世间人伦之理。现在的人,称读书人为秀才,称荐入太学的人为明经,称举人为孝廉。因此,读书人,应就这些称呼,明白自己应有的内涵。
【赏析】
乔梓、花萼、芝兰,都是自然界的生物,天地万物,其生长都有一定的次序,依序顺行不悖,天地才有一股详和之气,人伦亦复如此。乔高高在上而梓低伏在下,正像子对父应敬事孝顺;花与萼同根而生,相互依存,可以相见兄弟的亲情与相互扶持;芝兰的香气幽远,可见与有德的人交朋友,可受其感化,使自己也成为有德之人。“万物静观皆自得”,古人体察自然,赋予人伦亲情更深的意义,可见古人的心思细腻,而天地自然更是处处有情了。称读书人为“秀才”,称贡生为“明经”,称举人为“孝廉”,都可以由这些名称,推知他们应具有的内涵。“秀才”便是要读书人能学有所成,成为一个“苗而秀”的人,而非“苗而不秀”。“明经”之意,便是能够明白经中的道理,付诸实行,若不能如此,何足以为“贡生”?汉时选孝顺或清廉者为官,可知举人应当具有孝顺清廉的德行。由此可知,读书人当循名而求实,若是名不副实,岂不愧对天下人?
33、以身作则教子弟 平气静心处小人
【原文】
父兄有善行,子弟学之或不肖;父兄有恶行,子弟学之则无不肖;可知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之,无庸徒事言词也。君子有过行,小人嫉之不能容;君子无过行,小人嫉之亦不能容;可知君子处小人,必平其气以待之,不可稍形激切也。
【译文】
长辈有好的行为,晚辈可能学不像、比不上;但如果长辈有不好的行为,则晚辈倒是一学就会,没有不像的。由此可知,长辈教育晚辈,定要先端正自己的行为以引导他们,不能只是在言词上下工夫而不以身作则,有道德的人行为稍有偏失之处,那些无德之辈,由于嫉妒而不能容忍,便群起而攻之;但是有德之人即使不犯过失,小人也不见得就能容忍。由此可知,有道德的君子与无道德的小人相处,一定要平心静气,不可有任何急切言行。
【赏析】
父兄有善行,子弟不容易学,恶行却是学得很像。这是因为人的本性就像水流一般,下流容易上流难。修德好比爬山,父兄登在高处,子弟不一定爬得上,父兄若在坑谷,子弟一滚就下。因此,可知教子弟最重要的是自己先端正身心,以身作则去带领他们。如果长辈满嘴仁义道德,实际的行为却违法犯纪,晚辈怎么可能不受影响而为非作歹呢?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身教重于言教,做长辈的,还是要多多检讨自己的言行才对。
向来小人就嫉妒君子,因为小人没有雅量,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因此,一旦有德的君子犯了一些小过失,就会被无德的小人夸大、渲染,成了千夫所指的罪人。所以,君子和小人相处的时候,一定要平心静气,不要因为太急切维护道德,而过于严厉地责备对方。因为,小人没有雅量容忍别人的过失,只怕教他不成,反而使他恼羞成怒来害人了。
34、守身思父母 创业虑子孙
【原文】
守身不敢妄为,恐贻羞于父母;
创业还须深虑,恐贻害于子孙。
【译文】
一个人洁身自爱而不敢胡作非为,是怕自己的不良行为会使父母蒙羞;开始创业之时,更要深思熟虑、仔细选择、以免将来危害到子孙。
【赏析】
历史上的汉奸走狗,社会上的扰乱分子,以及素行不良的人,这些人在为非作歹的时候,并没有顾念到生养他的父母会因为他们的行为而蒙羞。话说回来,如果他们有一些孝心的话,就不会做出这种事了。有孝心的人做任何事,都是洁身自好的,以免让父母愧对世人。
一个人在开创事业时,尤其要仔细考虑过,惟恐从事了不好的职业,会危及自己的子孙。譬如,那些开设酒巴、舞厅甚至娼馆的人,子孙在耳濡目染之下,不也成了此辈中人?这岂不是害了子孙?我们常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其实,无论男女都怕“入错行”。为了使我们的下一代更健康,不妨从我们这一代做起,大家从事“健康的”工作,造就一个风俗淳良、积极进取的社会。
35、待人不可势利 习业万勿粗心
【原文】
无论做何等人,总不可有势利气;
无论习何等业,总不可有粗浮心。
【译文】
不论做哪一种人,重要的是不可有嫌贫爱富、以财势度人的习气。不论从事哪一种事业,总不可有粗浮轻率的心思。
【赏析】
“等”有等第,阶级之意;古代社会,阶级的观念相当重,现在则有工作地位及贫富的差别。但无论从事何种工作,不管是高高在上的管理阶层,或是以劳力赚钱的工人农民,最重要的,不要有一种以财富地位衡量人的习气。因为人的价值并不在外表的地位和财富,以财富地位衡量人的,他的人格就比别人高尚吗?充其量也不过满身铜臭罢了!有句话可以很恰当地形容这些人的眼光——“狗眼看人低”。我们无论学习或是从事什么工作,如果粗心大意或是不把它当一回事,都不可能会成功,任何事之所以会成功,完全在一个谨慎稳重的心,否则,就像以网捞水,终不能有什么成就。
36、莫夜郎自大 要奋发图强
【原文】
知道自家是何等身分,则不敢虚骄矣;
想到它日是那样下场,则可以发愤矣。
【译文】
明白自己具有的内涵,就不敢妄自尊大。想到贪图安逸则后果惨淡,就该振作精神,努力奋发。
【赏析】
“身分”并不专指社会上的身分地位,因为社会上的身分地位是很明显的。在公司为属下职员的,总不至于在上司面前骄傲自大,即使有,也很少见。这里讲的“身分”,主要在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和内涵,有一种清楚的认知。人贵自知,然而“自知”却是最难的。有许多人小有才能,就自以为了不得;有的人没有什么能力,却十分傲慢。殊不知这就像站在凸透镜前,将自己照得很胖;又像癞蛤蟆胀大了肚子,自以为很大,别人看起来无非是笑话。一个人要有自知,才可能再充实自己,而不会夜郎自大。当我们看到那些在年轻时不肯多努力的人,到老一无所成,或徒自嗟叹,或晚景凄凉;再反观我们自身,若是再不努力,时光易逝,转眼也与他们一般,不禁要暗自惕励,趁着年轻,好好立下志愿,努力去完在,免得落到与他们一样的下场。
37、吃一堑长一智 莫到江心补漏
【原文】
常人突遭祸患,可决其再兴,心动于警励也;
大家渐及消亡,难期其复振,势成于因循也。
【译文】
一个平常人,如果突然遭受灾祸忧患的打击,一定可以重整旗鼓,因为突来的祸患使之产生警戒心与激励心。但是,如果一群人,一个团体逐渐衰败,就很难指望重新振作起来,因为墨守成规的习性已经养成,难以改变了。
【赏析】
平常人遭遇到灾祸时,如果不是那种经不起打击、一蹶不振的人,一定会尽全力解决困难,重缔佳绩。因为,一方面挫折的刺激使他更加努力,另一方面,他在做事的时候会更加谨慎,对任何可能发生的变故也会采取预防的措施,因此他也许会比原来更有成就。
但是,如果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团体,乃至于一个社会国家,逐渐衰败时,就不是那么容易挽回了,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澄清一杯污水很容易,要澄清一条泥河就很难了。社会或国家的衰败有很多原因,就像一棵树内部生了蛀虫,起初并不引人注意,等到叶子黄了,它的树心已被虫蛀空,这时才想要挽救那棵树就太迟了。正如满清的末年的积弱有许多内部腐败的原因,并非变法就能救得了,所以只有革命,中国人才能得救。显而易见的祸害容易预防,最怕的是不知不觉的衰败,等发觉时已来不及。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无论国家或是个人都是如此,最重要的是要有警惕的心理,如果等船底的漏洞扩大了才想补救的话,船便有沉没之虞了。
38、寿有尽时天无尽 富贵有定学无定
【原文】
天地无穷期,生命则有穷期,去一日,便少一日;
富贵有定数,学问则无定数,求一分,便得一分。
【译文】
天地永存,无穷无尽,然而人的生命有限,只要逝去一天,生命就减少一天;人的荣华富贵乃命运注定,然而学问则不如此,只要用功一分,知识便增长一分。
【赏析】
人的生命并不像天地那么长久无尽,因此经不起浪费。如何善用有限的生命,便是我们所要努力的方向。因此,千万不要彷徨蹉跎或是浑噩度日,要知生命过一日,便是少一日。“一朝临镜,白发苍苍”的感觉,何其苍凉?又包含多少追悔的无奈?最好能每日反省自己所思所行,到底获得了多少?又有多少时间是荒废在无意义的事情上?有了这种痛切的反省,相信就不会虚度时光了。
人生的富贵与否,也许前有定数,然而那根本不重要。富贵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达到的,但是,一个人的学问和人格却操之在我,多学一分,知识便多增长一分。何况,富贵无常,得失难以预料,只要我们能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学问永远是人类无尽的宝藏。
39、做事要问心无愧 创业需量力而行
【原文】
处事有何定凭,但求此心过得去;
立业无论大小,总要此身做得来。
【译文】
做任何事,是好是坏并没有一定的凭据,只求问心无愧。创立事业,是大是小并没有一定的标准,重要的是量力而行。
【赏析】
好多事,做得好或坏,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有时自己做得不错,别人却说不好,有时别人偷懒,却得到很好的待遇。事实上,外来的言辞都没有一个定准,世上的许多事情也没有道理可讲。善人可能短命夭折,恶人也许长命富贵;但愿,这些对于我们在面对自己时,都不应该有什么影响。凡事但求尽其在我,何必太在乎外在的毁誉呢?不要因为外在的影响而违背了自己的良心。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自己的良心更重要的事了。人间的事业随风而过,良心却跟着我们一辈子。若是对不起人,可能到死都无法安心!可见得“心安理得”也是一门相当重要的人生哲学。
我们在决定从事哪一行业之时,一定要先衡量自己的性情,兴趣以及能力,是否适合于这个行业,倘若有一样不合,就不可能胜任愉快。如果是能力不够,就该充实能力;如果是兴趣不足,可以试着培养。假设这些全都做不到,还是试着换个行业比较好,不要让自己钻在牛角尖里。天下可做事很多,行行出状元啊!
40、作文做人要平正 人品心术勿矫饰
【原文】
气性不和平,则文章事功,俱无足取;
语言多矫饰,则人品心术,尽属可疑。
【译文】
一个人如果不能平心静气地待人处世,那么就可以断定他在学问、事业上,都不可能有什么值得效法之处。一个人如果言语虚伪不实,那么,他的人品心性也都令人怀疑。
【赏析】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一个人的脾气性情如果不平和,言论尖酸刻薄、泼辣恶毒,或是莽撞粗鄙,他的文章一定也充满着这些邪恶之气,没有开阔平和的气象,哪有什么可读性?因为一个人的文章、行事,正是他本质的显现,如果这些杂气不去除,其文章、事业必然带着这种气性,读之学之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所谓“有诸中,形于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正是崇高人格的反映。
想知道一件事或是一个人是否值得相信,只要看它表现出来的是否合乎应有的本质。一个信口雌黄的人,要说他的人格品性崇高,心境多恬淡,那都是不可信的。因为人品崇高,心境淡泊的人不可能随口造谣,也不会夸大其辞。判断人大致可以用这个观点去看,就可以识破许多欺世盗名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