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就佛教来说,世界三大语系的佛教在公开出版物、网络等很多渠道上都可以展现各自丰富多彩的教法,所以现在的修行人,不管是哪一个语系,修哪一乘法,完全固步自封,把自己绝对地孤立、封闭在一个传承、宗派内是不可取的。

从每个人自己的修行,以及修行所得到的加持、在内心所接受的传承来说,应该是专一的,但在对佛法的了解、学习上,对一些修行的根本问题、主要法门的了解上,我觉得可以利用信息时代的方便,对其他语系、传承、宗派的资料适当地涉猎,这会有帮助。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跟古人不一样,比如,古代从汉地去西藏很艰难,从中国到东南亚半岛也很艰难,但是现在我们没有这种艰难,通过书面资料或者会议就能了解佛教其他传承、宗派的一些思想特色。

从发菩提心来说,汉传和藏传有不同的特色。我个人的理解不知道对不对。我觉得汉传佛教的发菩提心侧重在以三宝为所缘境、为对境,由于对三宝的净信心现前,认同诸佛菩萨的伟大事业,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这个伟大事业,这就是发菩提心。这种对自己生命价值的根本决定,对自己以后人生道路的确认,会从根本上扭转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就是菩提心现前。藏传佛教发菩提心侧重在以众生为所缘,也是从印度传过来的。实际上我们知道菩提心的核心内容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藏传佛教的发菩提心我觉得很值得汉传佛教的同修们了解、学习,因为藏传佛教发菩提心的方法属于显教的部分,以现在来说不需要灌顶,它是普遍、公开传的。以众生为所缘发菩提心,有两个方面的思维修:第一个方面是知母念恩,第二个方面是自他交换。看过藏传佛教一些资料的同修就知道我说的这两个词。我自己的了解是从书面来的,很肤浅。不过这里我是跟大家介绍和强调我们要真正地修持发菩提心,可以按这种方法修。

按这两个思维修的路径修发菩提心的法门,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这个就是藏传佛教发菩提心法门的殊胜之处。它都是以如理作意、以思维修为方法。这个如理作意可以通过静坐中在内心不断地串习,按照一个理路展开,然后又不断地串习。通过静坐中的如理作意,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动中对境的如理作意,逐渐地改变我们以前对生命价值颠倒、错误、狭隘、局限的思维方式。

知母念恩大概的作意路径是这样的:每个众生的生命前前无始——就是从无量劫到现在,我们已经在六道里轮回不知道多少辈子了,在这无量劫的轮回之中,任何一个众生都多次做过我们的父母亲——现在把问题聚焦到母亲这个角色上,所有的众生在我们过去无量劫的轮回中都做过我们的母亲,而且是多次做过。对这一点进行思维,产生决定的信解。

因为是无量劫的概念,是无量生、无量世这样一个无边际的时间概念,所以在这个无有边际的时间长河中,我们和众生之间的关系、角色定位同样也是无量无边地丰富。比如,这一生我们是仇人,上一生可能是兄弟、是伙伴;这一生我们是师生关系,上一生可能是母子关系;这一生是夫妻关系,上一生可能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这种人和人之间的因缘,众生和众生之间的因缘,在无量劫的轮回中都有可能,前提就是我们过去的轮回已经是无量生、无量世。

在这个前提下,每个眼前的众生过去都做过我们的父母,这个判断可以经得住逻辑的检验、拷问,经得住数学的推理。在无量生、无量世的轮回中,每个人在六道里无数次地做人、升天,无数次地进入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修罗道,每个人碰到的其他众生、结缘的其他众生也是无量的,所以每个人和其他众生的因缘关系、角色定位也是无量的。这就可以得到一个决定的结论:所有众生过去生都做过我们的慈母。

产生这个决定信解之后,进一步观察、思维母亲的恩德。母亲从怀我们,怀胎十月,到临盆生产,到呵护襁褓中的我们,到我们学会走路、说话,在我们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哺育、保护、教育我们。她给我们奶汁、温暖,给我们吃的、穿的,给我们服务、安慰,乃至给我们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按照中国父母做的,是不是只要子女上学、娶妻嫁人就完了呢?好像也没有完。子女有了小孩,父母还要接着替他分忧,帮他看小孩。父母对子女的付出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所以要反复地以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去体验、回顾、思维、推想母亲的恩德。

这里所说的推想就是因为我们的记忆丧失了:在母亲的腹中母亲给我们的保护,我们给她带来的不方便、负担;在临盆生产的时候,我们给母亲带来的痛苦、危险——有的母亲在生小孩的过程中可能丧命;当我们刚生下来那个时间段,一两岁这个时间段,母亲用乳汁哺育我们,睡觉的时候推干就湿……这些恩德必须要栩栩如生地在心中一一作意,最后得到一个确认,就是母亲对我们的恩德太大了,是无边的。这个恩德,既然所有众生都做过我们的母亲,每位母亲都对我们有无边的恩德,那怎样才能报这个恩呢?

下面要思维:我们要报母亲的恩,可能给她吃,给她衣服,给她住房,这种种世间的孝能够报得了她们的恩吗?有一本经叫《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里面就说父母的恩德用世间法是报不了的。经里说,你担一个担子,一边是母亲、一边是父亲,你担着他们绕须弥山好几圈,也报不了他们的恩德,就是世间的孝报不了。

为什么呢?因为你给他们吃,给他们穿,解决他们的生活,甚至你用世间法讨得他们的欢心,都不能真正解决他们的痛苦。因为父母是众生,在得到真正的佛法智慧之前,会因自己的烦恼和业力推动在六道里轮回受苦。眼前的几年、几十年,他们可以从你世间的孝顺里得到一些快乐,但这个时间段过了以后,他们将往哪里,你有把握吗?他们可能堕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他们在六道轮回里很辛苦,不断地受罪,不断地造恶业。生命像一个秋千荡来荡去,像一片树叶随风飘荡,任意东西。所有众生、所有母亲们,她们的生命在这种状态下,世间的孝又怎能回报她们呢?回报不了。

所以报答母亲的恩德只有一条路,就是我们要修行成佛,将所有的母亲从六道轮回里拯救出来,把她们安置在解脱道上、菩提道上,这才是最究竟、最圆满的回报。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的就是这个甚深的法义。《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能报母亲恩德的方法,就是如释迦牟尼佛那样成无上正等正觉,在忉利天宫为母说法;能够报母亲恩德的方法,就是如地藏菩萨那样,把所有受苦众生都当成自己的母亲,把她们度尽。所以地藏菩萨是真正地报了母亲的恩德,因为在他的境界中,所有众生都是自己的母亲,只要这些母亲众生没有出离六道轮回,他就不成佛,就一直在六道里来来去去,在生死轮回中救度她们。

《地藏经》告诉我们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这是与每个人关系最密切的问题,就是报母亲恩这个问题。我们从这个问题就能产生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就是要像地藏菩萨那样发菩提心。只有真正地发起菩提心,为利益一切如母众生成佛,做这样的最大的决断,才是真正地报母恩。

这是知母念恩的内容。粗线条地介绍,就是这样思维、作意,在静坐中反复按照这个理路思维、观察,最后在心中产生决定,一遍、一遍又一遍。这个是不是造作呢?其实我们在生死轮回中,我们的恶业烦恼也是造作,不过那个造作的时间特别长,我们跟它很熟悉。我们现在要作意,生起救度一切众生的心。这个作意刚开始可能有点难,经过多次、反复地熏习、串习,它也能变成我们的本能,变成我们的思维习惯,变成我们思想感情的全部。这是一个修行菩提心的路径。

第二个是自他交换。自他交换发菩提心的这个方法侧重在对治我们的自我中心。你要问每个人:你最爱的是谁啊?基本上所有的人都会说:我最爱的是我自己。每个众生最爱他自己,由这个根本的无明出发就产生各种颠倒,所以自他交换是要用智慧之剑,直接对准“最爱的是自己”这个我爱执下手,砍掉、摧毁这个执著,进行自他交换。

自他交换的修行内容很丰富,核心内容是,我们所有的好处,我们的身体、寿命、快乐、物质、修行得到的功德,全部布施给众生,众生的所有业障、烦恼、痛苦、不如意,全部由我来承担。用这种方法来对治自我中心。

这个修行也有可操作的方法,就是在静坐的时候把呼吸当作对象,吸气的时候想着把所有众生的业障、病苦、癌肿瘤细胞、烦恼变成黑气,从鼻孔吸到我们身体里,充满我们全身;呼气的时候,我们所有的福报、好处是白色的光明,随着呼吸出去布施给所有众生。这个修行正好和我们众生的习性相反。因为我们众生的习性是,好的都归我,坏的给别人。但是在这个修行里,是要把好的给别人,把坏的给自己。

可能有的同修会感到害怕:众生的业障、疾病、痛苦都变成黑气,我把它吸进来,那可能要不了多久,我就得死掉吧?我是不是也会生重病呢?众生的癌症那么多,是不是也会吸到我身体里来啊?如果你真有那种能量的话,那你一定是修成了。你修成了的话,当然那个黑气损害不了你。当我们在因地修发菩提心的时候,你那样观想去吸,根本于你毫发无损。

不仅于你毫发无损,由于你发自内心地——注意,必须是发自内心地——愿意承担众生的恶业、痛苦、业障,结果是你的我执得到了对治;我执得到对治的时候,你得到了最大的利益。但是你不是为了利益去这样修,必须是发自内心地让我的生命最有价值,最有价值的事就是替所有众生去承担这些痛苦、业障。我愿意,就是这些黑气吸进来真地会伤害我,我也无怨无悔。这个是世界上最幸福、最有意义的事。

在西藏,这是一个治麻风病的法门,据说是一个大德在很早的时候把这个方法传给了麻风病人。麻风病是很恐怖的,基本上是没法治的。麻风病人身体会很痒,痒到难以忍受的时候,要用火烤,一直到把痒的部分烤坏、溃烂、掉下来。人的整个身体就像一截腐朽的木头,不断地痒,不断地挠,流脓、流血、溃烂,烂掉,掉一截,再烂掉,再掉一截,就这样活活地折磨死。而且麻风病还传染人。

据说有一位大德把这个法门介绍给麻风病人,让他们修。麻风病人们天天就按着这个方法修,把众生所有的业障、疾病、痛苦吸进来,由我来承受,然后把我所有的好处呼出去给众生,结果,很多麻风病人的病就好了。所以后来就用这个法门治麻风病。

当然,你要是本着治病去修这个法门,实际上跟这个法门是不相应的。跟这个法门唯一相应的,就是要真实地在内心现前菩提心,从根本上转变我们自我中心的思维、行为方式。

大家可以回顾、反省一下,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很多动作,思维、说话、动念头的方式,很多习气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打个比方,我们到斋堂吃饭,由于人很多,所以本能地就想“我先占一个座儿”,这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这种自我中心的想法在学佛修行中也会体现出来。打个比喻,现在有一位大德在讲经说法,很多人来听,由于讲堂太小,座位很少,听法的人都会抢着进去占座,他也许想:我这是为了听佛法,为自己考虑一下。其实即使是为了听佛法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也是与菩提心相违背的。真正听法的那个人可能恰恰就是把自己的位子让出来,为其他同修能听到而感到高兴、随喜,这样的人是真正听法、修法的人。

这样反省、检点一下我们自己:哎呀,很惭愧!我们从早到晚其实是在围着自己团团转啊!实际上是围着一个字在转,这个字不用我讲,你们都明白,那就是“我”。我们都是围绕这个字打转,我要我要我要,我的我的我的,我想我想我想,这个地方正是我们在生死轮回中受苦的根本。自他交换的修法就是要朝这个根本砍一刀,再砍一刀……一直到把它砍断,把这个自我中心的习性调整过来的时候,大悲心、菩提心才能真正现前。

今天简单地跟大家介绍藏传佛教发菩提心如理作意的大致情况。我了解得也不够,仅是粗线条地介绍。他们如理作意的路径,我觉得确实很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选自明海大和尚《无门关夜话》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