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我们在赵县柏林禅寺——赵州和尚的道场参禅,可以说,我们守着一个聚宝盆,就是赵州禅师的禅法。赵州禅师住世的时候,当时的人就赞誉他为“赵州古佛”。他去世以后,逐渐地,他的禅法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禅门中的修行人。

后来禅宗传到韩国、日本,乃至今天的欧美各国,赵州禅师的禅法也因此影响到韩国、日本,乃至今天的欧美各国。赵州禅师虽然没有开宗立派,但是他的禅法对中国禅宗的影响不亚于任何一位开宗立派的祖师。

清代雍正皇帝是在禅的修行上有体悟的一位皇帝,他在开悟以后把禅宗祖师的语录按他的眼光进行了选编,其中就收有赵州禅师。他对赵州禅师赞誉有加,赞叹赵州禅师是“圆证直指”。是“圆证”,还不是“圆悟”,是“证”。“圆证”是赵州禅师自己的境界,“直指”是他接引学人的方法。

赵州禅师接引学人不用棒子打,也不吼人,既不棒也不喝,就是言语来往,凭三寸软舌,但这三寸软舌截断禅人的思维分别心,这个力量不亚于棒,不亚于喝,所以也有人赞叹赵州和尚“舌端带剑”。这个“剑”是智慧的剑,能斩断当人的妄想分别心,使当人能够于言下返照,认识自己的心性。

雍正皇帝还有其他赞叹赵州禅师的话,意思是说赵州禅师本人直接延续的法脉、发展的徒众并不多,但是他的禅法横向地影响禅宗五家各派。所以雍正皇帝就赵州和尚没有直接传承很多徒子徒孙、禅风高峻这个特征来讲,说赵州和尚如“百尺之桐”,就像百尺高的梧桐树,“高而无枝”,境界高而枝少。

赵州和尚有很多公案语录在禅门里流传。我们禅堂叫“无门关”,可以说这是赵州和尚的公案中流传最久、最广、最负盛名的一个公案。这个公案形成禅宗特有的一个参禅的方法。

这个公案的缘起是这样的:有一天,有个和尚问赵州禅师:“狗子还有佛性也无?”赵州禅师说:“无!”狗子有没有佛性,在大乘佛教的经典里面有非常确定的答案: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当然也包括地上的狗子啊!但是赵州禅师的答案是“无”,他的回答跟佛经里讲的不一样!

这个“无”,就是赵州和尚的境界,就是他的心。那他为什么说“无”呢?为什么不说“有”呢?为什么他的回答跟佛理相悖呢?难道是他随便讲来骗我们的吗?不会的!所以参究这个“无”字成为一个参禅的法门。

这个法门比较早地被提倡是在宋代,有一位慧开禅师,他有一本著作叫《无门关》。在这本著作中,慧开禅师讲,参禅的人如果觉得修行有所悟,那么一定要把祖师的公案拿出来检查检查自己,祖师的这些公案语录就是一道又一道的关,是检查我们的证悟是否究竟的关,参禅要透过这些关,透过了,契合了,才没有问题。

所以你要彻悟,所谓“参禅须透祖师关,妙悟要穷心路绝”,说你要真正妙悟,亲见自心佛性,要把我们无量劫以来所习惯的、平时所习惯的心路断掉。这个心路是什么?包括我们种种思想、念头、妄想、分别、情绪,种种先入为主的结论。参禅要把这些都放下。有的人会说,这种种的东西都放下了,那“我”在哪呢?你先放下再说吧,到时候会有消息的! 

慧开禅师接着说,赵州禅师的这个“无”就是个关,透过这个关,你就见到赵州禅师本人了,也见到佛的心了,也与诸佛把手共行了。“见到赵州禅师”不是指他的相貌,是他的境界,他的心。“把手共行”的意思是什么?原来大家是一路人,是兄弟。因为亲见佛性,见到自己与佛无二的那颗心了。

慧开禅师接着又说,你要透这个“无”吗?透这个关吗?那你就从早到晚参吧!就在这个“无”上起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为什么赵州禅师说“无”呢?将全身三万六千个骨节、八万四千个毛孔都集中在这个“无”上。

他接着讲,那是个什么感觉呢?就像嘴里含着个热铁球,吞也吞不下去,吐也吐不出来,欲罢不能,将平生的力气集中在这个“无”字上起疑,等到因缘成熟突然打发——“打发”的意思是透过了,明白了。这个“明白”是什么?这个“明白”不是在思路上明白,在理论上明白,不是通过推理、猜测明白。注意啊,千万不要去猜谜语。这个“无”不是虚无的“无”,不是“有无”的“无”,你不要在这里动念头,发现一个什么结论,只需要直接用你的心去撞这个“无”的门。

直接用你的心,不可以用任何工具。你学来的任何东西都放下!不管用!直接用自己的身心去撞开它。本来赵州禅师回答这个“无”是他老人家的境界,但是这个境界一切众生都有啊!所以我们要直接通过撞这个“无”见到自己的佛性。

如果透过这个关,那就得到自在了,开佛知见了!在四生六道、生死岸头头出头没,救度众生。慧开禅师的《无门关》共有四十八则,这是第一则里提倡的参禅的方法。

这个方法很简单。你打坐,调身,调息,当然功夫熟练的人不需要这个次第,行也好,坐也好,乃至睡觉梦中也好,都不断地提起这个话头——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为什么“无”呢?自己在心里不断地提“无”,每提一次,要有疑,为什么?将全部的注意力,全部的力气贯注在这个“无”上。

好了,现在你们就能体会到为什么在禅堂里又是坐,又是走,又是跑,又怎样怎样。如果你用这种方法用功的话,走也好,坐也好,跑也好,乃至过去旧的禅堂有广单,养息可以躺下,不管你怎样,修行的功夫不会中断。

这也是我们要求大家止语的原因,不要讲闲话,处处照顾你的心念。为什么?你的问题没有解决啊,这个关你没有透过啊!这个关一旦透过,所有的生死疑团也就透过了。这个关没有透过,我们还在生死流中打转呢!这个问题很严肃,很紧迫啊!哪有功夫讲闲话、东张西望呢?所以禅宗禅堂里的规矩非常严。

虚云和尚讲过这样一句话:“才动眉毛,便犯祖师的规矩。”你眉毛动一下,就犯规矩了,别说其他了。只要有一个念头、有一刹那心不在功夫上,不在话头上,你就已经把自己搞丢了,所以照顾话头!过去禅宗丛林里的老参上座经常会监督我们这些后学,看见你打失念头,他就会提醒你照顾话头!在这种氛围下修行,进步一定很快。

但我们现在都习惯散心杂话。过去的七天,大家做得都不错,就是有一点——止语做得不好,不讲话这一条做得不够好。希望以后的几个七,我建议,起码我所在的这个禅堂,大家参“无”,在这上多用用功。不要散心杂话,把心收摄起来,好好地参一参,拼搏一回!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