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第二夜

【战况概述】

第五次战役,自1951年4月22日发起至6月10日结束,历经三个作 战阶段。

第一阶段,志愿军总部鉴于敌已增兵日本,有在我倒后登陆的迹 象,为避免两面作战,争取战役主动,故决定在正面先敌发起进攻。这是我兵团入朝伊始的第一仗,三个军奉命自铁原、朔宁线展开实施 中央突击,一举突破美军第3师、土耳其旅防御阵地,并在追击过程中 攻占涟川,强渡汉滩川,越过三八线,直插议政府,进抵汉城外围地 区。但由于受限于火力和机动速度,加之敌机轰炸、封锁粮弹供应不 上,而敌人凭藉强大火力和高度机械化对其所称的“共军礼拜攻势”采 取了不即不离的“磁性战”,我一线部队虽勇敢穿插,但亦难以将整营 整团敌人予以歼灭,仗打得特别艰苦。

第二阶段我兵团根据志愿军司令部指示隐蔽东移,自春川东西线 突破敌阵后,先后歼灭美军第2师一个团部、四个营大部及南朝鲜第5 师一部,攻克敌固守的加里山、大水洞阵地,并一路南插近百里,直 打到枣沙里、兄弟峰地区,以我兵团的坚决行动割裂中线美军与东线 南朝鲜军之间联系,有力地保障了第9兵团和朝鲜人民军在县里地区围 歼南朝鲜两个师。

第三阶段,志愿军总部鉴于前两阶段作战已基本达成战役目的,而一线作战部队一月来连打两个大仗已相当疲劳,且粮弹供应极为困 难,故决定将主力北撤休整。我兵团奉命在春川和华川以北山区展开 顽强的层层阻击,将反扑之敌遏制在铁原、金化一线。此阶段第60军 180师于北汉江南岸担任殿后掩护任务,由于缺乏协调,加之通讯联络 中断,右翼部队北撤后结合部出现空隙,致使美军“特遣队”等部队趁 隙而入,使该师陷入腹背受敌的不理态势,虽经顽强阻击和奋力突

围,但仍造成严重损失。与此同时,我第12军第91团当时虽孤悬敌后 近百里的兄弟峰地区,后撤路线被反扑之敌层层隔断,但该团能沉着 面对,钻敌空隙绕道向东翻越雪越山,并在边打边转移中夺取敌军粮 弹补充自己,终于粉碎敌军的围追堵截,带着全部伤员于5月底与主力 在文登里完成会师。

15军参加的第五次战役第一、二阶段

五次战役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们承担从涟川(涟川郡位于京 畿道的东北,韩半岛的中部内陆,东边接界江原道铁原郡和京畿道抱 川市)、议政府(韩国京畿道城市,位处楸哥岭地沟带入口,汉城(今首尔市)东北8公里。具有军事城市的特点)到汉城(韩国首都,现更名为首尔,位于朝鲜半岛中部,汉江下游,距朝鲜半岛西海岸约 30公里)这一个方面的作战任务,主要对象是美军,以及仆从国的部 队;第二阶段,以打击伪军为主;第三阶段,以回撤我军纵深兵力为 主。

1951年4月,15军入朝以后是在第3兵团的行列里作战。第3兵团还包括 12军和60军。12军是个老部队了。60军的三个师中有一个是老部队,它是以从鄂豫皖最后到陕北的那个红军为底子组成的。

这些部队到朝鲜,1951年参加了第五次战役。

第五次战役第一个阶段,我们的主要作战对象是美军,还有一些其他 仆从国的部队。这一阶段,敌人基本上是只要知道我们进攻他就往后 退,一直退到汉城附近。敌人退得比较快,所以仗没打多少。当时15 军中担任主攻的是44师21,还有29师,45师在这个阶段处在44师的左 侧。因为我们口张得大了一点,所以没有成建制地歼灭多少敌人,整 个五次战役歼灭敌人近10000人,但成建制的,也就是最大的,不到一 个团——两个营。

志愿军接着又组织第二阶段。打美军是在朝鲜的东、西线打的,伪军 还在中线,第二阶段就是以打伪军为主。

这个时候敌人就研究我们的情况:因为我们最主要战斗的持续时间大 致是七天左右,在这个时期内很有劲儿,但到了七天以后就需要补给 了——粮食要补给;其他的要补给。如果补给不上,就影响部队的作 战。

敌人经过对我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战役,特别是第五次战役 第一阶段的摸索,把我们这个规律也摸得差不多了——志愿军要进攻 也就是七天,能够顶住就可以顶住了;顶不住就要吃苦头。所以到第 五次战役的时候他就主动地后撤。

针对敌人后撤,我们在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的出击中,部队打得就很 猛。比如像12军,就是向东线插,一直插到春川(位于北汉江及其支 流昭阳江汇合处,春川盆地中部,距汉城约100公里)以南很远的地 方。15军所属部队打了美军据守的大水洞、沙五郎峙,歼灭敌人一个 多营,两个营还有两个连。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七天上,我们的粮食、补给这一方面就是个问题 了。经历了第五次战役第一、第二阶段,我们志愿军共歼敌80000多,志愿军司令部(简称志司,下同)根据这个情况,也就认为基本上完 成了任务,于是就下命令把部队收回来,准备再组织新的战役。

在部队撤退回收过程中,敌人因为摸到了我们的规律,就组成坦克、汽车等比较轻快的部队,在我们部队中间穿插、追击。尤其在东线,敌人一直向北,穿插得很厉害。

面对这个情况,我们的部队在收缩过程中就有一点乱,但是志愿军这 一条做得好——像12军,敌人把前头的路堵了,他一下子被卡到敌人 后头,但12军部队就能在敌人穿插过程中收回来。

15军部队行动得比较迅速,45师、29师部队行动都比较快,到达了铁 原这个方向。15军预定在这一带集结,仗也打得比较好;收也收得比 较好。29师在第二阶段是预备队,他和45师打了仗以后都收得比较 好。

15军在芝浦里顽强狙击敌人

部队收到铁原以后,敌人趁着我们七天以后需要补充的机会,发动全 线进攻,来势凶猛,特别是从汉城、议政府、涟川到铁原(位于韩国 国土中心地带的铁原郡,是从汉城到元山、金刚山的交通要地)、金 化(位于江原道北部的朝鲜所属地区,是韩战中重要战场上甘岭的所 在地。该郡有汉江的支流汉滩江流经)这个方向。因为这个地方没有 部队——我们正处在往回收缩、调整阶段,还没有完全调整完毕。

芝浦里为铁原、金化之屏障,是敌人进犯必经之路,也是掩护我东线 主力部队向北转移的重要阵地,志司十分重视。5月21日志司抽调44师 支援其他部队,15军军部及45师、29师直接归志司指挥。兵团命令15 军,要在铁原、金化以南,也就是在芝浦里这一带,阻击敌人七至十 天。

【资料补充】

芝浦里阻击战

1951年5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主力主动向北转移。以美国为首 的“联合国军”乘机反扑。志愿军第十五军第29师、45师在金化以南芝 浦里地区转入防御,在正面9千米、纵深19千米的防御地区内,阻 击“联合国军”的尾随、穿插。

奉志司命令,15军29师在角屹峰、45师在朴达峰展开阻击战。从5 月30日至6月7日,先后击退敌军的多次进攻,于7日晚完成防御任务,奉命撤出战斗。

芝浦里阻击战为保证志愿军部队变更部署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受 到志司的表彰。

但此时的部队随着第五次战役第一、第二阶段的连续行军、战斗,伤 亡很大,一个团原来也只有两千多人,这时候战斗伤亡人员达百分之 三十,一般就都不满员了。像45师的134团,本来是比较能打的部队,在第二阶段打了美军,消灭美军近一个营,之后还连续作战,现在也 就只剩下六百余人,87团4连仅有三十八人。29师部队是二梯队,收起 来了以后也不满员。加上连续作战,部队极为疲劳,武器弹药消耗很 大,粮弹急需补充。命令下达后,15军从上到下就感觉到:既然给了 这个狙击任务,就要坚决完成好。尽管困难重重,部队仍然是边行军 边动员,有一分钟时间讲一分钟话,提出了“忍受艰苦,克服困难,誓 与阵地共存亡”的口号。

接这个任务比较早的是45师,因为他转移行动比较快,先期到达了芝 浦里以东,一直到了后来29师86团防守的那个山——角屹峰。于是,45师便先把这个山守住,这一带也就控制了,当29师到来的时候,45 师就把这一个防线交给29师。

此后,29师在芝浦里这一带展开;45师就向东,守朴达峰——靠东边 这一线。这里有两条公路,芝浦里这边一条,朴达峰那边也有一条。我们就临时在这里构筑工事,作为坚守七至十天的一个防线。

5月30日,敌人为突破我军芝浦里防线,向驻守在角屹峰的29师和朴达 峰的45师阵地发动了猛烈地进攻。

这个时候44师有其他的任务。15军只有29、45这两个师,而敌人有美3 师、美25师和加拿大旅,还有伪军,也算三个师。

战斗一打响,由45师侦察部队控制的角屹峰阵地交由29师86团接管。换防过程中,45师向东面朴达峰方向回收了。86团部队上山时,敌人 也往角屹峰上爬,双方在爬的过程中在角屹峰上遭遇了。86团打得比 较好,一个冲锋把敌人给打下去了,这样86团就基本上控制了角屹 峰。45师也控制了朴达峰,于是我们也就控制了峰下头那一道川。

攻45师的是美25师;攻29师的是美3师,以后又加上加拿大旅。在这个 地方连续打了七天,这七天里敌人就没有前进。仗打得比较好,两边

都给进攻的敌人很大杀伤。

在战斗最艰苦的时候,45师的134团3营7连出了一个苗族战士刘兴文(1931-1952,贵州省纳雍县人。1951年4月参加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 青年团团员,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24团第7连战士。1951年6月初,他所在连在朴达峰一带阻止北犯之敌。经三昼夜激战,阵地上只剩下 他与机枪手两个人。他先后用手榴弹打退敌两次冲击,还配合机枪手 打退敌从班到连规模的7次进攻,毙伤敌百余名,巩固了阵地。立一等 功,获二级英雄称号),他是一个60炮手——背60炮炮架子的。

当时敌人以一个营的兵力并依靠炮火攻击无名高地。

部队在那儿要抵抗七天,阵地上伤亡很大,就剩下一个叫赵金平的机 枪手。赵金平的重机枪需要个弹药手;刘兴文是搞60炮的,背炮弹 的,这时炮弹已经打完了,刘兴文和赵金平两个人就临时结合,赵金 平是射手,他就教刘兴文当他的副手,怎么打重机枪。两人分工,远 处敌人用机枪消灭,冲进阵地的敌人用手榴弹、爆破筒22等短兵火器消 灭。

美25师进攻时基本上是一个多连攻上来,他们就这样连续打退了敌人 一个连的多次进攻。敌人一个连甚至两个连又上来,他们又把敌人打 退。两个人坚守阵地,共击退敌人连续十一次进攻。刘兴文就是这一 次立的功,就是这样一位苗族新战士,个儿也很小,最后他还打了打 重机枪。全连战斗整日,毙敌四百余人,阵地上仅剩七人仍在坚持战 斗。

134团3营八班柴云振(1926-,四川省岳池县人。1948年参加革命,中 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4团第8连班长。在第五次战 役朴达峰阻击战中,他带领4名战士对敌人进行反击,接连攻占3个山 头,缴获机枪5挺、电台1部,毙伤敌200余人。当敌人反扑时,他在子 弹打光后,即与敌人徒手搏斗,被敌人咬断1个手指,头部也被砸伤多 处,后失去知觉,被后续部队发现送往医院。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 称号),避开敌人火力,将全班五人分成两个战小组,插入敌阵地,

激战中连续攻占了敌人三个山头,歼敌二百多。仅柴云振一人,就消 灭敌人一百多人。战后给柴云振记了特等功。

那个时候的战斗英雄,包括86团的战斗英雄,基本上都是这样子:你 只要有人、敢打,敌人就不行。敌人的战斗力开始总是来势汹汹地,但是一碰钉子就碰下去了。就是这么一个特点。

仗确实是打得很艰苦,但有时候也能碰到好机会。

38军23有一个60炮团,这个炮团入朝比较早,当时就在角屹峰的后头,那个地方还有上千发炮弹。部队回收的时候这个炮团和38军没有在一 起,而此时这个炮团却临时和45师碰到一起了,我们就与他们联系。炮兵们很主动,联系上了,他们就请求参加战斗。我们当然要把这个 消息报告军里,军里也很高兴。这个炮团有两个营,都参加了战斗。

38军这个炮团从第三次战役开始直至第四次战役、第五次战役,他们 来回都在这一带执行作战任务,所以对这一带地形很熟,毕竟是老志 愿军、老炮兵,他们对敌人运动等各方面的情况都在熟悉和掌握之 中。

那时敌人欺负我们没炮。我们的炮确实也很少,特别是头两天,由于 炮团没有车往后运输弹药,所以这几天作战,我们部队的炮兵在炮击 敌人时还要注意节约使用炮弹。

我们与38军这个炮团联系好以后,第二天下午他们就配合我们作战 了。这一仗,我们第一次靠炮兵把敌人压制下去。敌人确实来势很 猛,可是他毕竟没有吃过这么多的炮——38军这个炮团和几千发炮 弹。

我们的炮火轰击猛烈,被压制的敌人仍不甘心失败,重新组织进攻。第二天,他们来势更加凶猛,而我们的炮一延伸过去,就形成了强有 力的火力攻击,让这群敌人在朝鲜第一次碰到那么凶猛的炮火。由于 敌人从没吃过这个苦头,加上他们的冲锋队形组织得又很密集,报销 他一个营也不过就是百十发炮弹的事儿。所以,我们在角屹峰后头的 炮就把敌人一个多营一下子给报销啦。

接着炮兵又对芝浦里两边给予了强大的支援,因为是两个阵地嘛。45 师和29师并肩展开,一共也就是十多公里——十五、六公里这么一个 正面,38军炮团在山后,两边都可以支援上。这样,这个炮团与我们 携手作战,连续炮轰,攻击猛烈,打了三天,我们的步兵再反冲击,也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部队反击次数达到数十次。

芝浦里阻击战我们打得很好,角屹峰和朴达峰这两个方向的战斗彻底 粉碎了敌人迅速占领铁元、金化地区的企图,消耗了敌人,争取了时 间,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主力兵团调整部署任务。部队在朴达峰打垮了 美军的加拿大旅,敌人一看态势不好,他们的进攻随之也就消极了。

【资料补充】抗美援朝战役:朴达峰阻击战

朴达峰位于金化西南30公里处,是敌人进犯金化的必经之地。1951年5月30日,134团1连刚进到朴达峰西北无名高地尚未展开时,发 现敌1个营的兵力乘汽车20辆、坦克4辆沿公路向金化进犯。1连随即占 领阵地,当敌进至阵地前100米处,1连在我纵深炮火的支援下突然开 火,毙敌150余名,毁敌坦克1辆,将敌击溃。31日,134团3营在朴达 峰西北山脚无名高地一线加入战斗。6月1日凌晨,敌人以1个营的兵力 趁7连与3连交接阵地时发起攻击,7连灵活选择有利地形,依靠伸出阵 地100米处的石壁抗击敌人,迫敌过早展开,当敌接近时,以手榴弹和 轻武器突然向敌开火,连续三次击退敌人冲锋,毙敌100余名。

6月2日,敌以1个营的兵力占领了无名高地东南的799.6高地,配合 其正面两个营向7连阵地发起进攻,此时7连仅40余人,在三面受敌的 情况下,顽强抗击敌人。7连与敌激战1天,歼敌400余人而该连仅剩下 7人,7连阵地大部被敌占领。据此情况,134团3营决定9连1排立即增 援7连。9连1排组成4个战斗小组,于3日零时由山脊两侧向敌反击,两 个小组沿山腰直插敌后,向立足未稳之敌发起突然攻击,形成前后夹 击之势,于4时将阵地恢复。

到6月3日,敌人连续三天攻击未果,于是抽调纵深美军第25师接 替加拿大旅继续向我阵地发起进攻。134团3营相应调整部署,把7连、

9连合编为一个连继续坚守阵地,8连为二梯队。12时美军第25师以1个 营的兵力向我阵地攻击6次,均被7连、9连击退。4日,美军第25师在 飞机的掩护下,以1个团的兵力采取先小后大,由排到团逐次增多,蜂 拥而攻的羊群战术,自6时向3营阵地实施连续攻击,企图消耗我有生 力量。14时,美军以3个营的兵力多路攻击,占领了7连阵地,逼近3营 指挥所。3营一面组织勤杂人员阻击敌人,一面命令8连8班班长柴云振 立即带领全班向敌反击。此时占领我军阵地的敌人正在构筑工事,并 以炮火封锁无名高地通往纵深的道路,拦阻我反击部队。柴云振发现 这种情况后,把全班5人分为两组,避开敌人火力,从无名高地两侧插 入敌穴,向敌突然袭击,敌遭袭击后,开始混乱溃退,8班乘胜追击,一举夺回7连阵地,并且击毙敌营长。战至16时,8班无一伤亡,毙敌 200余名。

美军第25师攻击未成,随即纠集了5个营的兵力于5日5时又向我无 名高地发起进攻,我7连、9连兵力不足,但始终坚守着自己的阵地。7 时30分,敌1个营又占领了我7连阵地。此时我军在纵深炮火的支援 下,8连2排排长蒋得林带领5班,有力协助7连、9连将敌击退,再次恢 复了阵地。至此,134团取得了朴达峰阻击战斗的胜利。

彭总发电表扬15军

本来定了十天的阻击任务,到第七天,志司就说15军完成任务很好。彭德怀总司令专门给秦军长发了电报,表扬15军,感激秦基伟任务完 成得好。

15军在芝浦里地区的防御作战,先后与美军第25师、美3师、加拿大步 兵第25旅及伪九师展开战斗。当时,志愿军刚结束第五次战役第一、第二阶段战斗,即刻转入防御,任务很紧急,准备时间不足,还来不 及构筑工事。所以,如果我们在这个地方不阻击七至十天,敌人就会 穿插,我们三八线以南大量的部队就回不来了。这是个口子,卡住了 敌人三个师,再向前,敌人一扑就扑到铁原、扑到金化、扑到金城 了。那边还有三个军的部队都在调整过程中,敌人得逞,我们部队运 动的道路就会被阻断。

当时的情况十分紧急,敌人已经组织了四个军的兵力,在飞机掩护 下,沿公路追击我军。敌人企图切断志愿军东线主力向西北转移的目 的,妄图在行进中以袭击手段,突破我军防御阵地,攻占芝浦里。主 攻方向直指向角屹峰和朴达峰。

15军命令29师负责右翼角屹峰,45师负责左翼朴达峰,并肩狙击敌 人。44师这时另有任务,故作为二梯队。

15军的这两个师阻击敌人,给的是十天的任务,到第七天彭总就发报 表扬了。那个电报是嘉勉电嘛,他是发给秦基伟个人的电报!

兵团还表扬了29师86团在角屹峰的战斗,并给坚持七昼夜,毙伤敌人 一千四百余人的45师134团记了功。

所以当时15军有的同志们讲,38军打得好叫“万岁军”,那就说15军 是“九千岁”了。这个话虽然有些不妥,但也说明了这个阻击战确实是 打了一个关键仗,我们成功地狙击了敌人,掩护了整个志愿军三个多 军,使我军整个作战部署得以调整完毕。

在这其中,敌人还曾妄图穿插上来——而且他也这样做了,穿插得很 猛,但是这一招基本上没有得逞。

【美军态势】美将范佛里特为配合谈判发动夏季、秋季攻势

敌人为了配合停战谈判,对中朝方面施加军事压力,从1951年8月 18日开始,先后以美军两个师、南朝鲜军5个师的兵力发动了“夏季攻 势”,重点进攻东线朝鲜人民军防守的北汉江至东海岸地段。志愿军为 配合朝鲜人民军作战,以4个军各一部兵力在西线发起了战术性反击。至9月18日,彻底粉碎了“夏季攻势”,歼敌7.8万余人。在这惨败面前,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埋怨,范佛里特发动的“这次攻势是 没有选好时机,没有选好地点,没有选好敌人的败仗。”

范佛里特并不甘心其“夏季攻势”的失败,仍企图以军事压力迫使 中朝方面屈服,又很快于9月29日发动了“秋季攻势”。进攻重点开始为 西线连川、铁原以西地区,以后转向东线北汉江东西地区。敌军先后 动用了9个师。志愿军防御部队与敌人激战了24天,至10月22日,粉碎 敌人的“秋季攻势”,共歼敌7.9万余人。

“联合国军”发动的夏、秋局部攻势连遭失败、被迫恢复停战谈判 以后,虽然放弃了攫取1.2万平方公里土地的荒谬主张,却又提出了将 开城地区调整到美方占领之下,朝中方面让出1500平方公里土地的无 理要求。志愿军为了促进停战谈判,并收回一些阵地,乘敌人疲惫之 际,自10月30日至11月底止,先后对敌军阵地26个目标进行了34次攻 击,取得了很大成绩,共毙伤俘敌1万余人,使自己在停战谈判斗争中 处于主动地位。

五次战役结束15军下线整训,次年4月再次接防中线

这个仗打了以后,15军就算完成了任务,然后收到一线就整训——做 准备。从1951年的5月、6月,一直整训到第二年的4月。4月以后就接 中线的防御。

中线阵地原来是由宋时轮(1907-1991,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 将领。淮海战役中任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后参加渡江战役,抗美援朝时期任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 司令员兼第九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参加指挥了第二、第五次运动 战役、上甘岭战役等防御战役)带领的26军部队把守的,在它西边的 阵地由38军守,东边阵地由12军守。当时12军和67军24、68军25属于同 一个兵团(注:第20兵团),他们是金城方向唯一的部队。

38军这个部队很长时间直接属志司指挥,这个部队是打了一些好仗。他守铁原以西的这个方向,15军就是从38军的右侧一直挨着12军。

当时15军上阵地的时候,还没有归兵团,是志愿军直接指挥。这个时 候陈老总,就是陈赓,到前方来了。那时彭总从朝鲜回去,陈总、杨 得志他们就商量,把38军、15军,再加上后头的一个60军26,三个军组 成一个领导体系,还是由第3兵团来指挥。那时候陈赓不是第3兵团的 司令,而是志愿军的副司令了。

【资料补充】陈赓三次入朝

在整个战争中,陈赓曾先后三次来到朝鲜:第一次是1950年冬 天,那时他从越南战场赶到朝鲜进行实战考察,为后续部队入朝做准 备。第二次是1951年6月,陈赓被任命为志愿军副司令,8月赴朝就 职。10月,他因病回国休养。第三次是1952年3月,毛主席叫他去朝鲜 替换彭总的。4月初彭德怀回国主持军委工作,将他在朝鲜的职务交陈 赓代理。

第3兵团的副司令王近山(1915-1978,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 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副政委杜义 德(1912-,湖北省黄陂县人。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一级八 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 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29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 军,曾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政治委员,率部参加挺 进大别山和淮海等重要战役。1951年9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由他们 两个来指挥38军、15军和60军,组成朝鲜中线的一个防御阵地。这个 阵地基本上就叫个铁三角,就是铁原、金化和平康这一个三角地带。

这个地带是整个朝鲜战线的一个关键要害——在平康后面有直通 元山的一条铁路、一条公路,如果敌人打过平康、怀阳,等于下一站 就到元山了。所以这一线的阵地无论如何必须坚守住,哪怕稍微出一 点问题,都会影响整个朝鲜战场的防线安全。

五次战役迫使美国先易其帅麦克阿瑟,后接受“开城谈判”

【美军态势】麦克阿瑟被换

麦克阿瑟指挥下的“联合国军”大遭惨败,触怒了美国总统杜鲁 门,随后麦克阿瑟于1951年3月24日,发表了一个声明:“把我们的军 事行动扩展到赤色中国的沿海区域和内陆基地”。麦克阿瑟的声明,引 起了敌方内部的更大混乱。杜鲁门对麦克阿瑟的言行大为不满,于4月 11日下令,撤销了麦克阿瑟美国远东军总司令、“联合国军”总司令等 职,改由在朝鲜的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接任。同时,由詹姆斯·范 佛里特接替李奇微原来的职务。

1951年7月,我方与敌方在开城谈判27。此时我们所控制的西线临津江 以北这块区域,包括开城在内,都已在三八线以南。

开城这个地方很重要,因为敌人如果向这里进攻就会破坏停战谈判,所以如果不是全面进攻的话,在开城开打的可能性就不大。也就是 说,开城这里不打则已,一打就会是大战。敌人根据当时的态势,搞 了一个由美第8军军长范佛里特(美国二战中的名将,1915年毕业于西 点军校,他被认为是山地战专家,极富军事才干)统一指挥的组织,包括三个集团军:西线阵地由美8军指挥,整个集团军有四个多师,包 括英国一个师、伪军一个师、美军两个师;中线阵地美军布置有美7师 28、美40师;伪2师,伪9师这四个师;东线阵地只有一个美军师,其他 则以伪军为主。

15军再次上阵,志愿军展开全线战术反击作战

1952年4月,15军再次上阵。29

在此之前,国内对朝鲜战况已经开始了研究:在1951年里,敌人对东 线由67军驻防的金城以南的部分地区展开了多次进攻,以惨重的伤亡 代价将阵地向前推进了十几公里。与此同时,敌军还在东边进攻了被 他们称作“伤心岭”30的地方,但在这里,尽管他们伤亡严重,却仍未拿 下全部阵地,而时间已经到了冬季。经过这两次战役,加之秋季的几 场战役,可以说在1951年里,敌军以很大的伤亡代价只换得了前进几 公里、得到几个山头的成果,这几乎可以预见敌人将在1952年发动比 较大的进攻。

所以15军从上阵地初期就开始准备,这一动作从1952年夏季一直持续 到了秋季。

从志愿军部署的角度来看,1951年停战谈判后,虽然说敌军如果从西 线开城方向发起进攻对我们的威胁会很大,但由于不能破坏停战谈判 的成果,所以那里反而不太可能成为战役性进攻的目标。这就是说,敌方很有可能会从中线的平康开始进攻,所以我们就在平康这边提前 做好了防御的准备。

为了破坏敌人的进攻,志愿军在1952年9月组织了一个全线性的战术反 击。结果直到1952年10月初敌人还没有动作,而我们的中线反击作战 却已经开始了。

【战况概述】全线反击作战

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志愿军开展战术反击作战,是在转入 坚守防御后贯彻“零敲牛皮糖”,打小歼灭战指导方针,对“联合国军”坚 固设防阵地发动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进攻行动。由于这次战术反击作战

时从当初定点定部队发展到一线所有部队选点实施,形成沿线开花多 点反击的态势,故亦带有战役的规模和性质。

此阶段,我12军临时转隶左翼第20兵团统一指挥,在志愿军全面 展开这一反击行动的半月前,该军就曾以小部队对敌“指头岭”和“京畿 山”阵地进行了成功的反击,并在后续部队支援下连续粉碎敌50余次反 扑,先后歼灭南朝鲜首都师三千余人,联司首长通电赞扬“打得很好,打到了大量歼灭敌人的目的”。而在此次统一部署的战术反击中,第12 军又先后以小部队对金城东南高地、粟洞东山、690.1东北高地、座首 洞以南高地、官岱里以西高地五个阵地,以及进而对690.1高地、芳坪 里东北山、科湖里东南山、690.1西北山、芳坪里东山、76.5南山等七 个阵地攻击中,也都一举攻占敌阵,全歼守敌,并多次粉碎敌之反 扑。此阶段第38军暂归我兵团指挥,该军于9月18日晚以113师四个 排,向美军第2师两个排防守的石砚洞北山发起攻击,仅用14分钟即全 歼守敌,并连续击退敌一个连兵力反扑,先后歼敌181人,仗打得干脆 利落,得到总部表扬。

随后该军在10月6日晚对394.8、281.2两高地反击中,由于作战企 图在战前被泄露,敌加强了防御力量,第38军部队经8天9夜英勇突 击、反复争夺,毙伤俘敌九千余名,由于我部队伤亡较大后主动撤出 该战斗,在此次战术反击作战中,我兵团第15军先后对391高地及其南 风、381东北高地、275以东高地等敌军阵地攻击中,亦做出了自己的 积极贡献。其中尤以隐蔽突然攻占突出于我防线之间、地势险要的391 高地而著称。第15军为缩短冲击距离,打敌猝不及防,于攻击前一天 夜晚即将第29是一个营的400余名指战员,秘密通过敌我阵地间3000米 宽的开阔地带,潜伏于该高地敌阵前。第二日晚发起攻击后,仅18分 钟即全歼南朝鲜第9师据守该高地的一个加强连,随后又与其他预伏和 增援部队一道先后击溃敌7个营兵力的反扑,总共歼敌近三千人,巩固 地占领了该高地。

这个战术反击主要是从西线、中线和东线的战线中,选取了六十个敌 方阵地作为进攻目标。我们将侦察等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做得很好,于 是从9月18日开始,正式发动了全线进攻。

这个进攻计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2年9月18日至10月6日;第二阶段从10月6日到10月20日。

第一阶段我们进攻了敌人二十到三十个阵地,这些任务都完成得很 好。当我们取得小规模的胜利,比如歼灭敌人兵力为一、两个排的据 点时,就会遭遇到敌人用较大兵力的反击。然而此时我们会用炮兵和 其他兵种配合着打,所以每个点打好了基本都能歼灭敌人几百人甚至 上千人,少点也有百八十人。

这一仗因为有准备,所以我们的成本很低,加之敌人在1951年的进攻 中并没有吃到甜头,所以1952年在我方部队依托阵地,采取了一些积 极地斗争动作之后,态势已不同以往。

38军当时选择敌人一个排到一个连、甚至更小的据点进行战术反击,打下来以后,38军这边的口子就比较大了。

15军阵地右侧的伪9军阵地,其东边方向一直延伸下去就是铁原,这一 局面对铁原的威胁很大。于是38军又选了伪9师的阵地作为进攻目标,这样一来,38军的阵地基本就不是东西阵地,而是南北阵地了。

38军从上到下的战斗情绪和作战劲头比较大,那时军中流传着“打不下 来,‘万岁军’那还行啊?!”的说法。于是38军选择敌人一个营、外加 一个加强连的据点作为进攻目标,但这一仗打得比较苦,尽管掌握了 主要的阵地,但并没能将全部据点攻下。

为了争夺这块阵地,38军原来只准备用两个营或一个团完成任务的,结果却陆续动用了两个多师,进入了战地争夺状态。伪9师一共有四个 团,当遭遇38军两个多师的进攻后,它把其中三个团都用在这里了。结果是38军伤亡不小,但伪9师的伤亡更严重。这样一来,15军就要同 38师协同动作。于是44师就在这里选择了三个据点开始进攻,那时87 团归44师指挥,于是被指派到了“391高地31”这个点。

“391高地”是平康前方四公里多远处的一个较为孤立的山头,这里驻守 的是伪9师单独的那一团,15军87团为配合38军,要消灭的就是“391高 地”这个据点,87团从10月12日开始攻打这里;而38军则从7日就开始

持续打击伪9师其余的三个团,一直打到12日。391高地有一个北山,一个南山,我们将北山打下来了。第二天敌人反扑未果,就形成了我 们依靠北山和敌人作争夺的局面,这对我们很有利。

我们原本担心敌人会选取38军和15军的结合部来进攻平康,之前敌人 的确想从这个地方打的,美7师还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但经过38军和 44师的战斗,这里形成了一个新的态势,所以平康门口就打不起来 了。于是美军意图从15军的阵地取得突破,他的野心比较大,把进攻 点选到了五圣山这个方向。

15军扼守五圣山

五圣山一役在1952年10月12日打响,敌人从14日开始进攻五圣山。

五圣山这里在入口处有几座山,像西方山、斗流峰、王在峰,基本上 像大门的门闩一样。门闩打开进去以后,都是比较平坦且纵深很深的 地方。所以敌人从这个地方对我们进攻会比较有利。

【战况概述】五圣山阵地地形及我军部署

经过勘察地形,西方山、斗流峰和忠贤山为五圣山的两翼屏障,特别是西方山、斗流峰卡着平康平原的口子,像个门闩,具有重要的 战术意义,如果西方山、斗流峰出问题,不仅五圣山会三面受敌,守 不住,而且敌人可以在乎康平原长驱直入,那麻烦可就大了。所以,在陈赓召开的参谋长筑城会议上,他就对15军参谋长张蕴钰提出:平 康的口子,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于是,军里定下了如下决心:

五圣山、忠贤山由师长崔建功、政委聂济峰率领的45师负责;

西方山、斗流峰,要把军的“拳头”放上去,由师长向守志、政委 朱业奎率领的44师负责;

由师长张显扬、政委王新率领的29师,作为军的预备队,并抽87 团放在西方山方向,放在44师和38军的接合部,归44师指挥。

在五圣山的南面,有个小山村,叫上甘岭;在上甘岭的北边,还 有个小山村,叫下甘岭。上甘岭和下甘岭,相距1000米。

上甘岭和下甘岭,先后三次被敌人侵占,血洗一空,房无一间,树无一棵,村里更无一人。除了敌人不能够从地图上把这两个山村抹 掉以外,一切都已不复存在了。在上甘岭的两侧,有两个小山头,右

边是597.9高地,左边是537.7高地北山,这两个山头加起来只有3.7平方 公里。但它们互为犄角,背靠五圣山,为五圣山前沿的重要支撑点。

45师决定由135团9连和l连分别坚守。两军对峙,相隔仅有300米左 右,最近的不过百米,用韩国将领的话说,“简直要彼此碰到鼻子 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就发生在这两个小山头上。在战役之前,敌 人就对这两个山头义恨又怕,特别是537.7高地的北山,一连在开展冷 枪冷炮活动中独点鳖头,美国等联军将它称为“狙击兵岭”。

在兵力部署之后,紧接着研究,与制定了具体作战方案,决心把 五圣山一线建成一条突不破的防线。

由于我们在“391高地”的这一系列战役中把伪9师打得很苦,这就使范 佛里特的作战部署动摇了。另外在打这个三角区以前,15军已于9月下 旬和10月初在夜间各搞了一次动作:那时候15军已经有了一个配属着 坦克的营在前头,尽管以后又增加了一点,但其实那一个营的坦克是 比较少的。但是我们有意专挑暗夜把坦克开到前头去,使敌人能听得 到坦克“呜隆呜隆”的响声;同时在坦克后面每相隔不远就安排一辆汽 车,并使车灯也是一亮一亮的。

这就给敌人造成了错觉,误以为我们这个地方很有准备,所以不敢贸 然进犯。当然我们确实有准备,只是不希望他从这个地方开始进攻。

【资料补充】

志愿军坦克的型号主要有:大量的苏式T-34中型坦克、T-54中型坦 克、少量的苏式HC-2重型坦克,到战争后期装备了一部分缴获的美军 坦克。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