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第三夜

【战况概述】

1952年7月,美国第34届总统竞选活动拉开帷幕,民主党为寻求连 任与共和党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与此同时,联合国第七届大会即将召 开,朝鲜问题将是会议的重点。战场上的成功将带来巨大的政治利 益,政治决定军事,”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上的军事活动随之活跃了 起来。

1952年8月,”联合国军”在第一线陈兵15个师,准备实施新一轮军 事冒险的资本。其具体部署从西至东为:

美第1军指挥的美军陆战第1师、英联邦第1师、美第3师、第2师位 于高栈洞、长湍、高旺山、方席洞地区;美第9军指挥的南朝鲜第9 师、美第7师、南朝鲜第2师位于药山洞、铁原、金化、后川里地区;南朝鲜第2兵团指挥的第6师、首都师、第3师位于城后里、科湖里、通 先谷地区;美第10军指挥的南朝鲜第7师、美第25师、南朝鲜第8师位 于北汉江以东1090高地、加七峰、590.5高地地区;南朝鲜第1兵团指挥 的第11师、第5师位于沙泉里、新垈里至东海岸江亭地区。

第二线有3个师,南朝鲜第l师位于富坪里附近地区,美第40师位于 加坪附近地区,美第45师位于杨口附近地区。

7月13日,美陆军参谋长柯林斯到朝鲜前线视察。18日,美海军作 战部长威廉·费克特勒、远东海军司令罗伯特·布里斯柯、太平洋舰队参 谋长海尔、第七舰队司令杰塞普·柯拉克等人在朝鲜东海面美海军主力 舰”依阿华”号上举行会谈。8月中旬,”联合国军”总司令马克·克拉克与 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及美第1、第9、第10军军长等人,巡视中部 战线金化地区美军第7师防区。不久,范佛里特又陪同南朝鲜总统李承 晚,接连视察中部战线美军第7师、南朝鲜军第9师和第2师防务,并在

美第7师司令部召开了高级军官会议。随后,范佛里特等人又视察了西 线汶山地区美军陆战第1师的防务。

综合各方情报,志愿军总部判断,敌人为了适应其国内政治斗争 的需要和配合停战谈判,在其空中压力迫我就范的阴谋失败后,有可 能再度发动秋季重点攻势。”联合国军”可能集中两个师左右的兵力,在海空军配合下,于延安半岛实施登陆作战,以迂回朝中军队西部战 线侧背,或占领延安、白川地区,造成包围威胁三八线上战略要地、朝鲜古都开城之势;同时,为配合其登陆作战,还有可能向朝中军队 正面实施牵制性进攻,进攻重点可能位于中部战线的平康地区。

8月28日,朝中联合司令部致电志愿军第19兵团、西海岸指挥部并 第63、第64、第65军和各兵团,要求”绝不能让敌轻易登陆,必须坚决 予登陆之敌以有力打击,求得大量杀伤敌人于海中及沿海地带,以滞 阻敌人的进攻,迫其拉长战线,便于我主力展开歼敌。”

接到命令后,第19兵团和西海岸的部队做了重点准备,正面战场 的志愿军各军和东海岸部队也做了准备。到9月上旬,防敌局部进攻的 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此时,志愿军的防御状况有了很大改观,已是阵地巩固,给养有 保障,武器装备特别是炮兵力有了增加,部队士气很高。同时,志愿 军第68军在第一线担任防御已有1年时间,第12、第39军在第一线担任 防御也达10个月,都需要换防休整。但是这3个军有的师还缺乏在第一 线防御作战的经验,志愿军其他各军也需要锻炼。

考虑到已经有周密的部署,志愿军仍按原计划实施轮换作战,1952年9、10月间,第23、第24、第46军入朝,轮换第20、第27、第42 军回国。

此时,志愿军在正面第一线共展开7个军,从西至东依次部署为:

第19兵团(司令员韩先楚、政治委员李志民)指挥第65、第40、第39军,担负礼成江口、九化里、马良山、上浦防地区防御任务,第

63军布置于延安、白川、漏川里地区,为该兵团预备队,并担负支援 西海岸防御的任务;

第3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副政治委员杜义德)指挥第38、第15 军担负将军洞、晓星山、西方山、忠贤山地区的防御任务,第60军置 于谷山附近地区,为该兵团预备队;

第20兵团(代司令员郑维山、政治委员张南生)指挥第12、第68 军担负牙沈里、金城、文登里北汉江东西地区防御任务,第67军部署 于洗浦里、淮阳地区,为该兵团预备队。

人民军前线司令部(司令员金光侠)指挥第3兵团和第1兵团主力 担负论里、鹰峰、砂器店至东海岸浦外津里地区的防御任务,另以4个 团担负高城、通川地区海岸防御任务,第2兵团位于蓬岘里、化川里地 区,为预备队。

西海岸联合指挥部(副司令员梁兴初、郑哲宇)指挥志愿军第 50、第42、第64军和人民军第4兵团,担负北起龙岩浦南至海州地区的 海岸防御任务。

由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部兼任的东海岸联合司令部(副司令员陶 勇、李离法)指挥志愿军第20、第27军和人民军第7、第5兵团,担负 库底、元山、退潮地区海岸的防御任务。

志愿军第47军位于江东、成川地区,作为全军的总预备队。

克拉克为总统大选造势,意欲发动大型战事

1952年是美国的总统大选年。时任总统的杜鲁门是民主党候选人,而 他的竞选对手是共和党候选人艾森豪威尔。共和党人想借美军在朝鲜 战场上的不利战况攻击杜鲁门,于是大肆宣扬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的失 败和无能,迫于舆论压力的杜鲁门,只得转而向1952年5月接替李奇微(RidgwayMatthewBunker,1895-1993,美国陆军上将。生于弗吉尼亚 州门罗堡。1917年毕业于美国陆军军官学校。朝鲜战争爆发后,于 1950年12月任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兼“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1951年 4月接替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任“联合国军”总司令、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 远东美军总司令,5月晋上将。1952年5月接替艾森豪威尔任北大西洋 条约组织武装部队最高司令)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克拉克施压。

此时,范佛里特已升任第8集团军司令,且作为整个陆地作战的总指 挥,他在1951年的作战表现并不好,此刻他也急于在1952年“露一 手”。由于范佛里特此时有两个部队正在日本休整,即美第45师以及从 朝鲜战场回到日本休整的骑1师,所以他预备的方案是再次发动登陆作 战。

美国搞登陆作战是有成功经验的,比如之前,当朝鲜人民军打到釜山 的时候,麦克阿瑟发动了“仁川登陆”,美军从汉城这里登陆,使朝鲜 人民军背部受袭,后方阵脚大乱。所以说,克拉克和范佛里特一开始 的计划,是准备从元山或者是从西海岸进行登陆。

【美军态势】

综合各方情报,志愿军总部判断,敌人为了适应其国内政治斗争 的需要和配合停战谈判,在其空中压力迫我就范的阴谋失败后,有可 能再度发动秋季重点攻势。”联合国军”可能集中两个师左右的兵力,在海空军配合下,于延安半岛实施登陆作战,以迂回朝中军队西部战 线侧背,或占领延安、白川地区,造成包围威胁三八线上战略要地、

朝鲜古都开城之势;同时,为配合其登陆作战,还有可能向朝中军队 正面实施牵制性进攻,进攻重点可能位于中部战线的平康地区。

但此时,我军经过考虑,针对战役的发展情况也已做了充分的准备:东、西两侧海岸,我们从四月份开始就一直在加强兵力,同时还构筑 了一些海岸防御工事;中线方面,到九月份秋季的时候,陈赓已将第 38军和第15军组成一个集团军,并统一由第3兵团指挥,此时各方面的 准备都已经比较牢靠;待到十月份,毛主席和军委又决意,把当时改 装最早、装备最现代化的16军开到了东海岸。如此一来,即便敌人在 东海岸也就是元山方向登陆,我们也已经储备了足够的兵力。

【我军部署】

8月28日,朝中联合司令部致电志愿军第19兵团、西海岸指挥部并 第63、第64、第65军和各兵团,要求”绝不能让敌轻易登陆,必须坚决 予登陆之敌以有力打击,求得大量杀伤敌人于海中及沿海地带,以滞 阻敌人的进攻,迫其拉长战线,便于我主力展开歼敌。”接到命令后,第19兵团和西海岸的部队做了重点准备,正面战场的志愿军各军和东 海岸部队也做了准备。到9月上旬,防敌局部进攻的准备工作基本完 成。

此时,志愿军的防御状况有了很大改观,已是阵地巩固,给养有 保障,武器装备特别是炮兵力有了增加,部队士气很高。

这些情况从侦察的角度来讲,敌人也会知道的,这更使它不敢轻易冒 犯。

所以此时,当克拉克在做决策的时候就会显得非常犹豫——迫于压力 他很想打个大仗,但到九、十月份时,我方一线的阵地已经相当坚 固,他想要从元山方向入手不一定能占便宜;但如果选择从正面发起 进攻,由于我军在战线后方已经有了准备,所以也很难获胜。

克拉克一时决定不了选择哪里作为战役方向。

【我军部署】

志愿军在正面第一线共展开7个军,从西至东依次部署为:

第19兵团(司令员韩先楚、政治委员李志民)指挥第65、第40、第39军,担负礼成江口、九化里、马良山、上浦防地区防御任务,第 63军布置于延安、白川、漏川里地区,为该兵团预备队,并担负支援 西海岸防御的任务;

第3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副政治委员杜义德)指挥第38、第15 军担负将军洞、晓星山、西方山、忠贤山地区的防御任务,第60军置 于谷山附近地区,为该兵团预备队;

第20兵团(代司令员郑维山、政治委员张南生)指挥第12、第68 军担负牙沈里、金城、文登里北汉江东西地区防御任务,第67军部署 于洗浦里、淮阳地区,为该兵团预备队。

人民军前线司令部(司令员金光侠)指挥第3兵团和第1兵团主力 担负论里、鹰峰、砂器店至东海岸浦外津里地区的防御任务,另以4个 团担负高城、通川地区海岸防御任务,第2兵团位于蓬岘里、化川里地 区,为预备队。

西海岸联合指挥部(副司令员梁兴初、郑哲宇)指挥志愿军第 50、第42、第64军和人民军第4兵团,担负北起龙岩浦南至海州地区的 海岸防御任务。

由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部兼任的东海岸联合司令部(副司令员陶 勇、李离法)指挥志愿军第20、第27军和人民军第7、第5兵团,担负 库底、元山、退潮地区海岸的防御任务。

志愿军第47军位于江东、成川地区,作为全军的总预备队。

元山登陆计划未遂,克拉克同意范佛里特发动“金化攻势”

【美军态势】

自从与朝中方面谈判以来,美军第8集团军在战场上连连失利。现 在在朝中军队反击作战的打击下,第8集团军在战场上的态势更为不 利。官兵们作战精神处于萎靡状态,主动权似乎已掌握在朝中军队手 里。

范佛里特致信克拉克,并在信中向克拉克建议,立即采纳第9军名 为”摊牌作战”的计划。他认为那样将会改善金化以北的防线态势,并 可扭转当前战局。

他指出,在金化城以北不到5公里的地方,美军第9军和朝中军队 均设有工事,双方间隔不到200米。在598高地和该高地东北面大约1公 里多的地方,有一条从西北伸向东南的”狙击兵岭”(上甘岭)山脉,那里的朝中部队正好卡住了美军的咽喉,故此死伤就相应要大得多。假如把朝中部队驱逐出这些山头,他们将不得不后撤到1140米远的另 一个防守阵地。考虑到目前弹药库存所能提供的最大火力以及空中力 量的最大近战支援,作为美第8集团军司令的他对”摊牌”计划的实现是 乐观的。

在东京的美军远东司令部里,克拉克仔细地审阅了”摊牌作战”计 划。他一向反对夺取高地的冒险行动,因为朝中军队拼杀能力强。但 现在情况不同了。第七届联合国大会即将于10月14日开幕,朝鲜问题 将要提交新一届联合国军大会讨论,美国当局需要”联合国军”在朝鲜 军事行动的配合,以占据政治上的有利地位。同时,要给参加”联合国 军”的其他国家一点”胜利”刺激,让他们投入更多的金钱和生命。

范佛里特的”摊牌作战”行动来得正是时候。克拉克相信,该行动 将可以非同寻常地创造一个好机会,可以不付出过大的牺牲就能拿下

一些阵地。范佛里特估计,这一计划将耗时5天,会造成200人的伤 亡。由于有多达16个炮兵营的280门大炮和200多架次战斗机和轰炸机 的支援,估计美军和南朝鲜军步兵不会遇到很大的障碍。

眼下在板门店的停战谈判因战俘问题形成僵局,克拉克认为,美 军很有必要在战场上作出反应,让飞机大炮发发言,他决心给共军一 点颜色看看。

在这种情势下,1952年10月8日,克拉克批准了”摊牌作战”计划。但他还是谨慎地提醒范佛里特,对该行动只作例行的新闻报道,同时 要特别考虑夺取高地的战术意义。同一天,他命令在板门店的美方首 席谈判代表哈里逊宣布停战谈判无限期休会。

1952年10月8日,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侵略者,为摆脱被动局面,缓和 国内外矛盾,单方面宣布终止板门店停战谈判。资产阶级的军事家在 做决策时都有各自的打算,既想搞大型战役用来宣传,但又知道没有 把握取胜,所以非常矛盾。

鉴于中朝方的准备情况,克拉克也知道做登陆战斗是不行的。

从整个朝鲜战场上来看,如果选择从西线进攻的话,他的顾虑会很 大,因为如果打不好的话连谈判都谈不成了;而整个东线战场又都是 山地地形,美军在“伤心岭”曾经吃过苦头,现在志愿军和人民军都有 了准备,如果他们再选择从东线进攻,在那边哪怕打一个山也很费力 量,所以也不行;相比下来,如果选从中线进攻的话,假如说平康被 打下来了,那他们就可以进到怀阳甚至元山,而如此一来,对中朝方 面的威胁就会很大,所以最后克拉克同意了打中线的方案。

中线战场,美军要选取哪里开始进攻呢?

军事头目们为此争论得很厉害,包括克拉克在内,美军高层前后七次 到东线选择进攻点。金化那地方有座鸡雄山,范佛里特曾三次到鸡雄 山亲自查看部队,之后又到五圣山前视察,克拉克去了一次,李承晚(1875-1965,大韩民国第一至三任总统。朝鲜黄海道人。1921年赴美 鼓吹朝鲜独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极力要求同盟国允许朝鲜独

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于1945年回到朝鲜。他主张立即实现国家的独 立和统一,并马上建立起一个群众性政治组织。1948年任大韩民国制 宪国会议长,同年当选总统)也去了,同时他们还开了几次军事会 议,最后他们还是决定从五圣山这里进攻。

范佛里特的头衔叫作“陆上的最高统帅”,就是说在朝鲜战场上除了克 拉克就属他最大。此时范佛里特就给克拉克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就 是“摊牌计划”。

但对于“摊牌计划”美军内部似乎还有些争论,范佛里特原来准备十月 初就打,但分歧使计划拖延:克拉克主张要打就打到平康,把东边阵 地整个拿下来,用他的话来讲就叫“得一个全猪”。范佛里特在打平康 的正面战场上吃过苦头,所以他认为按部就班地打比较有利,于是希 望能从正面直接拿下五圣山。因为克拉克希望打全线而不是一个点,所以不大同意。此时范佛里特就表态,认为自己可以用小的伤亡先把 前沿阵地拿下,之后再做全线进攻的话也会比较方便。

争论的结果是克拉克同意了范佛里特的这个意见,但是范佛里特的方 案按照克拉克的话讲,就是“这个防御作战把那一些将军们都激怒 了”。因为天天和共产党打,伤亡巨大不说,结果战争不仅没有结束反 而一直延续下去,士兵们厌战情绪严重。

可是鉴于其他的作战方案更不可预计,克拉克只能同意范佛里特的“摊 牌计划”。于是他们以这个地方给战役命名,即叫“金化攻势”。同时又 叫“铁三角战役”,这是因为597.9高地这个山是三角形的,从宣传的角 度考虑,“三角形山”“铁三角”这些字眼也有点儿打马虎眼的味道。

美国大选在9月是个高潮,从10月5日要公布选举结果,到最后10月14 日结束,也就是半个多月二十天。这个战役部署是从十月份开始打,克拉克考虑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尽管大仗是打不下来的,但是最起 码能拿一、两个阵地的战果来做做宣传,而且这又命名为“战役”,宣 传的效果很好,这对杜鲁门竞选美国总统也算是个支持,所以这个设 想也就得到了杜鲁门的同意。

克拉克给范佛里特许诺,无论要多么大的保障我都可以给你调,但作 为条件你必须拿下五圣山。

步兵方面,克拉克向范佛里特提供了五个师的兵力,包括三个美军 师,即美7师、美40师、美3师,还有两个伪军师即伪2师、伪6师;空 军方面,在一开始的进攻阶段给了范佛里特一个航空大队,约有几十 架飞机支援作战;炮兵方面,最后定下来调16个炮兵营,加起来有300 多门大炮。敌人一个师的炮——连大炮、小炮,装备起来就是1600多 门。大炮说的就是那个最大的203毫米榴弹炮,该炮射程远、威力大。

这里“大炮”是指最大的203榴弹炮32,他们把它安到较为靠后的金化以 南锄业里这一带,另外还有15533、10534等型号的近360门大炮。因为 美军这一年没有搞什么大的进攻,所以炮弹是相当多的,而那时候我 们的炮和炮弹却是很少的。

范佛里特的如意算盘是这样子:对他来说597.9高地和537.7北山这两个 阵地比较好攻,因为这两个阵地突进了他们的阵地里,而从他的装备 和兵力来讲,如果能把这个突出部攻下来,再攻五圣山的时候就会比 较主动。

【资料补充】

范佛里特预计以两百人为代价,在五天内实现目标。为此他动用 了美第7师、美第187空降团、南朝鲜第2师、9师、加拿大步兵旅、菲 律宾营、哥伦比亚营、阿比西尼亚营等部队共七万余人的庞大兵力。

志愿军方面在敌情判断上出现了巨大的失误。我方把几乎所有的 火炮和十五军的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到了西方山谷地,而五圣山方向只 留下了一个连秦基伟自己也承认算不上主力的四十五师,区区一万来 人。

所以第一个阶段的进攻,范佛里特使用了最熟悉的部队,由美7师担任 主攻,进攻597.9高地,用伪2师打537.7北山。美7师展开相当于一个团

兵力的三个营,同时整个阵地上还有两个团。

美7师表面上是一个师,实际的兵力是相当强的:除了他本身的三个团 外,它还指挥着各有一千多人的哥伦比亚营和埃塞俄比亚营两个;另 外还有一个空降184团,也归美7师暂时使用。

伪2师有四个团,其中两个团是作预备队,另外两个团,一个展开在45 师正面,一个团到金城那个方向和伪6师阵地相衔接。

范佛里特主要使用作为正面防御的美7师作战,该师完成任务后可以下 阵地,然后用美3师替换美7师继续打。为此他用伪1师把原先对着我39 军方向的美3师换下来,然后将其调到铁原方向作预备队,同时把美40 师调到芝浦里以南地区准备参加战斗,而美军除准备了这三个师外,还将伪6师也调到芝浦里以东,除此之外,阵地上还有伪2师的四个 团,在金化以东。

我军五圣山阵地乃战略要地

兵家用兵通常会选在结合部发起进攻,因为这里一般比较薄弱。

我们估计敌人也许会从15军与38军的结合部发起进攻,但如果他们是 从15军45师和12军的结合部——也就是五圣山后面发起进攻,那对我 们而言,也比较不利打击,所以在五圣山那里我们也做了准备。

1952年5月,133团2营4连守备的一个阵地遭到了敌人的进攻。那个阵 地就是我们的结合部,敌军在此尝试过几次进攻,最大规模的一次进 攻甚至动用了一个团的兵力,但由于我们的炮兵、步兵配合打得比较 好,在敌人进攻到阵地前之后,使用炮轰和步兵结合,把敌人禁锢到 阵地上,最终我们一个连的兵力基本打垮了他们两个营!

1952年4月,正是驻守西边阵地的26军与15军准备换防的时候,敌军试 图要攻取西方山阵地,26军为将完整的阵地交给15军,所以就拼命地 反攻,直到把敌人完全打下去以后才转交阵地。15军上阵地以后,敌 人没有再来试过,因为他们知道想要夺取这地方并不是那么很容易 的。

根据这样一个情况,15军上阵地后在这两个结合部做了很大的动作。

军中分析,敌人如若进攻将有两个方向,最有可能的是从西侧38军和 15军44师87团的结合部开始,如从敌军从这地方进攻,对我们造成的 威胁则最大;或是从东侧12军和15军45师的结合部那里开始进攻,同 样,对我们的威胁也不小。

我们的作战方案,主要防范的是敌人从西侧即平康(平康郡位于朝鲜 战争时期最重要的中部战线上)方向可能发起的进攻,因为敌人从其 他地方进攻也是为了攻取平康,由于这个地方目标暴露,如果他们同 时从东侧12军阵地方向,或者西侧29师85团阵地方向发起进攻,再加 上正面进攻五圣山,对我们威胁将会很大;但如果他们不从两侧同时 进攻,而是选择从中间44师、45师结合部,也就是后来由29师85团接

替45师134团的那个防务那里展开进攻,也是很有可能的,但经过我们 分析,如果敌军打算从这个结合部进攻,要么就进攻五圣山,要么就 得进攻西方山、斗流峰,所以完全从这儿开始的可能性不是那么大。

针对敌军进攻的可能性,我们的作战预案是这样的:敌军最有可能从 西侧开始进攻,其次有可能从东侧进攻,而从正面进攻的可能性最 小。如果他们从正面进攻,对我们有利,所以它的威胁性排在后面。

西侧王在峰、西方山这个门闩不能开,只要它们在就可以管住平康,但最关键的仍然是五圣山,因为山一丢,门闩就没有用了。五圣山有 1061公尺高,它既是15军阵地的一个屏障,也是一个战略要点。

站在山上,对敌十公里内都有瞰制作用。这是15军阵地的一个屏障和 战略要点。敌人若抢占“铁三角”(即敌称铁原、平康、金化三角地 区)五圣山都是必争之地。而五圣山我们两个主阵地的支撑点597.9高 地和537.7高地楔入敌方的阵地,其战略作用就是直接威胁了敌人的金 化防线。

五圣山不能丢!它是战略要点,是核心阵地,而西边就像门闩,这个 门闩不能开,山一丢,门闩就没有用了。所以,五圣山必须守住,这 样西边王在峰、西方山这一个门闩就可以管住平康。

五圣山既是15军的要害,也是整个阵地的关键。

【简介】“五圣山阵地”的战略地位:

五圣山海拔1061.7米,地形险要,位于朝鲜中部五圣山是东海岸到 西海岸的联结点,控制着金化、铁原、平康三角地带(敌人称为铁三 角),西瞰金、铁,平的平原地区,东扼金城通往通川至东海岸的公 路。这是中部战线的战略要地,是“铁三角”的关键,是朝鲜中部平康 平原的天然屏障。可俯瞰敌之纵深,直接威胁着敌人的金化防线。

可以说,志愿军守住五圣山,就可以把敌线稳定在三八线,如果 敌人夺取了五圣山,就从中部突破了志愿军防线,在中央打开一个缺 口,就可以进到平康平原,危及朝鲜整个战线。

美军于14日发动了所谓的“金化攻势。”美军进攻目标为金化、平康、铁原三角地区。上甘岭位于我中部战线制高点五圣山的南麓,是敌我 双方必争之地。美军企图抢占上甘岭和五圣山,尔后沿平康、河川地 带进攻,以切断我“三八线”以北东西线防御的战略联系。为迎击敌人 的进攻,驻守该地区的志愿军第15军进行了深入动员,指挥员斗志昂 扬积极备战,争分夺秒地加修前沿坑道工事,并储备了弹药、食品、饮水及其他作战物资。决心守住阵地、粉碎敌人的攻势。

上甘岭战役打响(10.14):战役第一天

敌人的“金化攻势”,从1952年10月14日起至11月25日止,共历时43 天。先后投入这个地区作战的有美军第7师,李伪军第2师、第9师,以 及配属李伪军第2师第37团的2个营,美空降第187团一部、阿比西尼亚 营、哥伦比亚营。加上临时补充的兵员,共计6万余人。参战美军105 毫米口径以上榴弹炮兵18个营、火炮324门,轻火炮1240门,坦克170 余辆。战术空军1个大队和部分海军战斗机。从敌动用的兵力看,进攻 上甘岭志在必得。

我军首先参战的部队为第45师第135团,参战的炮兵为师属山炮营和军 属炮兵第9团第3营(日造三八式野炮),共有火炮15门,进入菊亭山 半坑道式和掘开式发射阵地,担负支援上甘岭右侧597.9高地和左侧 537.7高地北山2个加强连坚守防御作战。为了及时准确地观察掌握敌情 动态,军、师于五圣山、上所里北山、忠贤山(朝鲜上甘岭地区北部 的一个制高点,海拔虽然只有270米,面积不过300平方米,但地理位 置非常重要。其背面是一马平川的开阔地,山下是美军和李承晚军队 发动战争的军事运输要道,每天有大批的武器弹药从这里运输)、927 高地等处,开设了侦听站和两个中心观察所。在647高地、454.4高地、558高地开设了辅助观察所。但由于敌人战前大量施放烟幕遮障,各观 察所观察受限,只能通过侦听分析判断敌人的活动。

10月12日起,敌对我军防御前沿阵地并重点对我上甘岭597.9高地、537.7高地北山的阵地,进行了连续两天的炮、空火力突击。

14日凌晨3点30分,敌又对我15军自391高地到五圣山、忠贤山的全线 阵地进行猛烈炮击,又对上甘岭两个前沿阵地直接炮、空火力准备2小 时。4时半美军第7师第31团、李伪军第2师第32团及第17团1个营的兵 力,在坦克、飞机掩护下,分6路向我597.9和537.7高地北山2个连的阵 地发起疯狂的进攻。

与此同时,敌人还向我29师、44师防御正面的391高地、芝村南山、上 佳山西北无名高地、419高地实施声东击西的牵制性进攻,以迷惑志愿

军不易在短时间内判明重点进攻方向。

自4点钟天亮后,美军飞机开始对这两个山头的表面工事进行轮番轰 炸,之后又经过4个小时炮击,到8点钟的时候他们开始了进攻。

当第一轮进攻被我们打下去以后,敌人又准备了再次进攻,他们以为 我们的弹药和兵力已经消耗到一定程度了,于是就集中几个连、相当 于两个营的兵力对这个阵地发起进攻,而我们则是以小部队进行抗 击。

在中午12点之前,每当他们的进攻被我们打下去,之后紧接着都是一 顿炮击,然后又是飞机轰炸。

到12点的时候,在对我们阵地进行炮击和飞机轰炸之后,敌人再次集 中了两股兵力对这两个山头发起进攻,他们对597.9高地的进攻被我们 打下去了,可537.7北山的表面阵地被敌人占领。但这里叫三角形山,敌军虽然占了东北角,不过主要的阵地还在我们手里头。

打到了下午4点钟,天也快黑了,于是他们又来了一次大的进攻。

在这一天里,敌军就这样对我方的两个阵地进行了持续进攻,算了 算,他们的进攻次数大约有三十多到四十次,而兵力则从班、排、连,到营,再到两个营。这一天敌人的伤亡代价,总的算起来有1700 多人。

当然,他轰炸这两个阵地的同时,也在对我们后方的炮阵地、指挥所 进行炮击。为了使得我们的部队不能支援上去,凡是能使我们“有可 能”从后方支援到前线的交通道,都被他用炮封锁了。这300多门大 炮,再加上美7师、伪2师的步兵伴随的轻炮35,这一天美军对我方阵地 的炮弹投放量,平均算下来每秒钟达到6发炮弹,而这还不是战况最紧 张时的密度。当时计算美军放炮的总量,我们用的办法是打一下就放 一粒豆子,在这一天,敌先后对我两个高地发射炮弹30余万发,飞机 投弹500余枚,阵地表面岩石被击碎成粉末状,达一尺多厚,山地标高 被削低2米,部分坑道口被炸毁。

我守卫在597.9高地的步兵第135团9连同敌人4个营的兵力展开浴血奋 战,打退敌人13次集团冲锋,毙伤敌800余人,敌只占领我597.9高地之 2、7、10号三个表面阵地。

我守卫在537.7高地北山的步兵第135团1连同敌人先后投入的3个营兵 力,进行了9小时激烈战斗,打退敌人40余次冲击,毙伤敌500余人,除9号阵地仍为我控制外,其余表面阵地被敌占领。我防守部队在大量 杀伤敌人后退守坑道,以保存实力,相机反击。

打了这一天的结果是,我们两个阵地他占了537.7北山的表面阵地,597.9只占了三分之一,而主阵地还在我们手里。

志愿军首长研究战况,秦基伟誓保阵地不丢

军里很快就把这个情况反映到兵团和志愿军司令部去了。

那个时候我和王新都正好在兵团开会,马上,杜义德和王近山第二天 就把我们都找了去,说:“敌人重新开始进了攻,选在45师的正面。昨 天可热闹了,白天成了黑夜,黑夜成了白天——因为白天的时候那个 炮打得什么都看不见了,天昏地暗;而到了夜间,照明弹36、探照灯照 在靠近敌人的两个阵地上方,用战士的话来讲就是亮得‘掉个针都可以 找到’。”

我们知道,首长找我们过去就是准备叫我们回前线,可当时兵团首长 很沉得住气,让我们现在别走,因为第二次赴朝慰问团的第五分团,15日刚到第三兵团慰问,所以首长让我们参加完慰问会以后再走。

他们两个又把领导的决心讲了一下,说:“这一次,我们战术反击的第 二个阶段是从10月6日开始的,一直到10月20日,战术反击使得敌人比 较被动,像你们正面的伪9师伤亡比较大,已经被打得差不多了,所以 敌人的攻势是从那个地方开始。但不管他们是不是还有要向平康或其 他方向发展的可能,你们都要做充分的准备。因此除了45师要坚决守 住这个阵地,力争在两个前沿阵地和敌人争夺之外,29师回去要准备 参加战斗,首先86团要做45师的预备队,随时准备使用,然后再调其 他的部队去。”这算是给我们打了个招呼吧。

15日晚上慰问团到,16日开的慰问会,晚上又是摆酒席又是演戏,我 们都没有看,16日晚上参加了会议之后就走了。

因为到军里去开会,又是学习又是开会,所以人不少。我和王新还有 133团、134团、135团以及29师三个团的干部大约八个人,坐了一辆大 卡车,11点钟从兵团出发,路程并不算很远,但由于是大卡车,路上 还有防空,结果17日天将拂晓时才到军部。住在军指挥所里的有秦基 伟军长和张蕴玉(1917—2008,河北省赞皇县人。少将军衔。曾荣获 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

章。参加了西南剿匪和抗美援朝战争。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贡 献)参谋长,谷景生(1913—2004,山西人。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 导者。少将军衔。曾被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 红星功勋荣誉章。在抗美援朝中任15军政委,后任中共郑州市委书记 兼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十五军政治委员)政委已经回国 准备参加国庆观礼了,还有一个是原29师的师长周发田,他是后来被 提到军里当副军长的。

他们已经连续几晚没有睡了,秦基伟眼睛有点儿发红,但他很高兴,因为时间尚是拂晓,他要休息一下,于是叫我们也去休息。我们也没 有睡好觉,到作战室了解一些情况,然后给前线打电话,把兵团领导 的决心告诉了他们。

【资料补充】

10月8日,志愿军第15军炮兵召开作战会议,组成了第45师炮兵前 方指挥所,共辖7个炮兵群:第1群配属炮2师30团2个连,有美式155毫 米榴弹炮8门;第2群配属炮28团2个连,有日式150毫米榴弹炮8门;第 3群配属炮7师3营苏式122毫米榴弹炮9门;第4群配属军属炮9团3营日 式38野炮11门;第5群配属师山炮营,有山炮8门;第6群配属高炮35营 及601团37高炮4门和85高炮3门;炮209团火箭炮24门为机动炮群。以 上火炮,除火箭炮、高炮由师炮指直接掌握指挥外,其余全部配属给 担任反击任务的三个步兵团直接指挥。当天,参加反击的火炮进入阵 地,各种火炮的射向、观察通信设备均指向了注字洞南山。一时间,狭小的上甘岭地区火炮云集,一场炮火密度堪称世界之最的著名战 役,即将在萧瑟的秋风中拉开帷幕。

兵团的决心主要就是王近山和杜义德的决心:

第一,兵团和志愿军决定将45师的全部力量都用于这两个点的争夺;29师的部队准备把45师的其他阵地都接过来。

45师要争取在两个阵地上打垮美7师和美40师,只要能打垮他两个师,就算完成任务,哪怕45师都打光了也很光荣。总而言之,敌人要打多 久,我们就跟他打多久,志愿军领导全力支援。

第二,谈到了整个部署,因为看到敌人的进攻恐怕不是三、五天的 事,至少是两个礼拜、半个月,所以全线的战术反击决定延长到10月 底,以配合粉碎敌人的秋季进攻,继续进行战术反击。

第三,45师原来选注字洞南山作为反击伪军的一个点,因为那里有伪 军的一个加强营,原本预备在16日进行反击,因为准备工作没做好,所以推迟到18日。此时各项工作已经做好,炮口也对准了注字洞南 山,也是正因为此,14日敌人进行全线进攻时我们的炮口转移不过 来,加上敌人飞机轰炸、炮兵封锁,战斗又是在白天进行的,于是我 们的大炮就没用上。

当时的战术反击都是要经过志愿军的批准才能打,所以这些任务还不 能解除,因为作为45师就想着:到底敌人进攻几天呀?45师的任务是 不是还在前面这两个点的争夺,他退了以后还继续反不?直到此刻,新的通知到了前线:10月14日这个战役打响了,可能时间比较长,现 在停止反击注字洞南山,45师不再执行这个任务了。

第四,由于60军已经到第9兵团那个地方把12军换下来了,所以第3兵 团需要用预备队时,又准备启用12军。

首长还特意向我们交代:“你45师的任务,就是要坚决在这两个阵地与 敌人争夺。争取在两个阵地上打垮敌人两个师。打垮一个美7师,打垮 一个美40师。你45师一个师打光了,能够打垮美军两个师也算完成任 务,也光荣!”

我们到了军里,向秦基伟军长和其他军里领导谈了兵团首长的意见。秦军长很开朗,他睡醒后跟我们谈话的时候不是先讲前线,而是先从 国内、国际形势讲起。

讲到国内,1952年正处于三年恢复期中,尽管抗美援朝冲击到国内,但国内形势依然很好。他说今年国庆是相当热闹的,但是也很紧张,

因为国内早早动员起来支援抗美援朝,连常香玉都演戏捐献了一架飞 机,现在全国已经掀起了一个支援志愿军的热潮。接着他又把国内的 生产情况和支援前线的情况很细地讲了一遍。

之后又讲到国际,他说我们这仗打得可不简单,对手可是“联合国 军”——那是以美国为首的十六个仆从国。美国一年来没有打大仗,这 是因为他本身很困难——经过三年战争,伤亡比较大;其他国家既不 愿意多出兵,也不愿意拿钱。但因为9月联合国大会又开始了,所以美 国的这个战役一定想压着仆从国出兵、出钱,我们这个仗可是有个打 头。

我们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以后,构筑了从临津江口,直到东海岸的江 亭这样一条全长二百多公里长的地下工事,这个是敌人没有想到的。世界上有一个马其诺防线37,很坚固,但是德国军队还是攻破了。我们 的这个工事要和他们那个比较,得让美军现代化的装备都攻不破。所 以敌人在上甘岭这两个点上打,我们就要让他连这两个点也攻不下 来,这意味着表面阵地他可以拿去,但坑道绝对不能让他拿走。”

【资料补充】

1952年3月,陈赓来到了前线,关于坑道建设,陈赓提出了具体要 求:既有作战设备,又有生活设备;可以屯兵,可以坚守,可以出 击。这样,对守、对攻。在战略上、战役上和战术上都具有重要价 值。

自从陈赓来到三八线传达了毛主席关于相持阶段的作战方针之 后,经过志愿军指战员半年多时间的艰苦卓绝,极富创造性的劳动,在几百里的防线上形成了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

虽然中国在宋、辽年代就有了古战道。抗日战争时期又出现了地 道战,但是像朝鲜战场上这样大小坑道交错,坑道与表面阵地工事结 合,既利于屯兵。又利于用兵的防御体系。在世界上也是前所未有 的,是战争史上一大奇观。后来美国空军从空中观察,“从西海岸到东

海岸好像出现了一个长220公里,宽20—30公里的巨大蜂巢”,惊叹“中 朝军的阵地坚固到就连猛将也不敢贸然下手的程度”。

同时他描述了我们的部署:45师调整好了;86团已经开始接135团的 防;为了支援这两点的战斗,45师除此以外的作战任务,建议都交给 29师;所以45师就准备继续防守、争夺,一直做好美40师参战的准 备。

美40师如果来,有可能会被使用到正面,但也有可能会从44师所在的 西线平康正面打过来,所以我们在两边都做了准备。现在西边的44师 还在和敌人争夺几个点,特别是391高地。

12日打响以后,实际上我们是和敌人在西边、东边两边同时打,这是 因为38军争夺阵地的任务从10月5日开始,打了十天多一点,在13日、14日收了。这就意味着,15军在正面和左右两边都得和敌人做斗争——在西边继续和伪9师争夺391高地,东边要和美7师、伪2师争夺 597.9和537.7北山。

正因为如此,所以重点就是争夺391高地,直到把敌人消耗到没有力量 为止。391高地这一仗不是孤立的,它和上甘岭战役,以及粉碎敌人秋 季进攻是一个整体——在597.9高地和537.7北山是敌人进攻我们,而在 391高地,我们就要进攻敌人。

在那时候,这还不叫战役,叫战斗。秦基伟告诉我们,有可能兵团和 志愿军还要增加二梯队,总部已经下决心,这个战斗就由15军指挥,志愿军还表示,要什么有什么。

原来45师的炮才有72门,其中还有49门是迫击炮38,大炮才两个营,而 且还包括准备反击注字洞南山的那些,但在17日以后,炮兵这方面的 力量就陆续加强了。

谈了以后,秦基伟很乐观。他这个人作为高级指挥员的特点是,打仗 历来不紧张,脑子又非常之清醒。他从国内到国际这么谈,归结到朝 鲜,落实到现实这场战争,最后他大声地说:“你们45师、29师有仗打 了,准备拼老命吧!这个地方到17日白天,两个山头都被敌人占了,

但是坑道还在我们手里,我们夜间反攻。我们这地方比较吃苦头啊,但是整个战线就看着我们这儿,其他军都是打胜仗,我们拼老命也要 把它搞好啊!”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