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第四夜

597.9和537.7阵地是敌人这次战役的主攻方向

秦基伟重复着说过:“事先我们也有些麻痹——范佛里特三番五次到我 们前沿阵地,三次上了鸡雄山(位于朝鲜中部金化郡东北两公里处,在上甘岭战役期间被美军占领),直接到前线,白天还看到敌人把东 边的兵力往西边调,车上插着旗子往西开,仿佛是要打西边似的,实 际是他们在麻痹我们,看样子敌人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他接着说,就这个问题:“你们45师也麻痹了,我们也有问题。”

战斗打响以前,我们实际上也掌握了一些情况。伪2师有一个班长和一 个参谋,分别在10月5日和10月8日向我们投诚。那几天正是中秋节,在朝鲜过中秋节时,为了攻心,我们都要给敌方送月饼、送酒,部队 很重视做好敌军的瓦解工作。

像537.7北山那个坑道,九月份朝鲜文化联络部就派了一位女同志进入 我们坑道,向敌人喊话,这样陆续喊话的情形经常有。九月到十月份 是两位女同志在坑道里喊话,当时正好赶上过我国的中秋节和国庆 节,我方一方面向伪军喊话;另一方面就要给伪军送上月饼、酒,以 及彩印的宣传品和“特别通讯证”。

“士兵们请注意,我们今天晚上给你们送月饼,不要出来;不要打 枪。”

接着就把月饼啊、酒啊,送到前沿阵地。

双方阵地的两个山头相距的直线距离还不到一百公尺。这样,敌人按 着我们喊话的吩咐过来将那些酒和月饼取走。

伪军的长官很厉害,命令:“酒不准喝。志愿军的酒里有毒,把它们交 上去。月饼嘛,每一个班小小的,你吃一点,他吃一点,就可以

了。”而实际上我们所送去的酒都让长官拿去喝了。

伪军有个投诚的参谋,他很了解我们对敌军的政策,所以在8日投诚之 后,提供了敌军的作战计划——伪2师要配合美7师发动进攻,时间已 经给的很具体了。他基本上将敌方的作战部署情报告诉了我们。

军里和师里在分析这些情报的时候,也有点错觉,因为美7师的防务是 在597.9的伪军以西,一直延伸到391高地的中段,所以判断敌人主攻方 向可能还是重点放在西边,东边伪军即使有动作,也可能是个配合。既然敌人要配合行动,师里按照军的作战方案,准备用一个团对付敌 人一个师,或两个师,一个团准备打它个七天到十天,估计储存的弹 药和其他的兵力准备随时可以调配补充。

但仗一打响,没想到敌人进攻的重点就选在了五圣山,而敌人在其它 方向的运动恰恰都是佯动,炮打过来,佯攻一下,我们一反击,他就 被击退了下去。

10月14日8点以后,根据战势的进展,我们及时判断并明确了敌人集中 进攻的这两个点——597.9阵地和537.7阵地就是敌人这次战役的主攻方 向。敌以大量飞机和火炮,对面积仅为3.7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进行狂 轰乱炸,大批重磅炸弹和数以万计的炮弹倾泻在这两个阵地上,为了 夺取这两个制高点,敌人的炮火对我前沿阵地及后方的交通要道实行 了全面的炮火封锁,我们炮兵和步兵的运动受到了很大限制。

我防守部队面对这种严峻形势,第45师师长崔建功当机立断,放弃18 日进攻敌注字洞南山的准备工作,并报军批准,改变炮兵第11团2个营 的射向,还增调炮兵第20团1营支援步兵第135团坚守597.9和537.7高地 作战。这样由原来支援步兵的山炮、野炮、榴弹炮15门,增加到55 门,并由唐万诚副师长统一指挥炮兵作战。志司于14日15时14分复 电:“反击注子洞南山暂不进行为宜。”秦基伟责令45师“事关全局,寸 土必争”一定守住上甘岭!

14日当夜,我乘敌立足未稳,尚暴露在表面阵地上之机,组织反击以 夺回阵地。崔师长命令炮兵于19时分别对597.9高地之2、7、11号阵地

之敌和537.7高地北山之敌射击。战斗打响、炮兵集中火力行急袭射击5 分钟,之后炮火延伸,我步兵开始反击。经反复冲杀,阵地多次易 手,战至21时10分终将敌击退,恢复全部阵地。此战,我以伤亡550人 的代价,共歼敌1900余人。

当夜的反击,炮兵打出了威风。坚守阵地的步兵,得到纵深炮火的支 援,士气更加高昂,决心坚守上甘岭前沿阵地,为粉碎敌人“金化攻 势”而战。

经过一天激战,敌人夺取五圣山的企图昭然若揭。据此,第15军首长 报兵团和志愿军司令部批准,决定第45师暂时放弃对注字洞南山之敌 的进攻。全力以赴坚守五圣山之阵地并确保上甘岭前沿之597.9高地和 537.7高地北山阵地;炮兵第2师第29团2个营由第47军作战方向转移到 五圣山占领发射阵地,归第45师指挥,支援上甘岭作战;第45师师团 指挥所前推,并命令师二梯队步兵第134团投入战斗。我支援上甘岭战 斗的火炮增加到66门。

14日、15日、16日这三天,双方的激战形成这样的局面——白天敌人 占领了我们的阵地,夜间我们发起反击,夺回阵地,反反复复,仗打 得异常激烈和悲壮。

14日敌人攻占了我们一个表面阵地,另外一个阵地也被他们占领了三 分之一。15日敌人白天又接着进攻,打到12时以后,他们把两个表面 阵地差不多都攻下来了。

战斗第一天,我们的战士英勇奋战,一人舍命,十人难挡,拼劲十 足,加上弹药充足,打得比较好,夜间反击也打得很出色。

上甘岭战役第2天(10.15):一级战斗英雄孙占元,炸火力巢 与敌同归于尽

【美军态势】

兵营调至上甘岭地区,以第134团两个营和第133团一个营分别增 强6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防御。同时调来82迫击炮10门支援537.7高 地北山阵地的战斗。

美军为了配合“摊牌作战”,15日,在库底进行了一次“佯攻登陆”。他们以美军第七舰队为核心,编成陆海空军合成第7机动登陆部队,制 定周密的登陆计划,做好一切准备在海上游弋,其目的是分散中朝军 队的前线兵力,引诱中朝增援部队进入登陆地区,然后以空军和地面 炮兵将其歼灭。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识破了他们的阴谋,不予理会,因而敌军一无所获。

从15日起,美军派出第7师第32团、第17团,李伪军第2师第32团、第 17团、第37团及第31团各1个营的兵力,对我两高地进行反扑,轮番进 攻。我守卫部队顽强阻击,在炮火支援下,同敌人进行了反复争夺,一天中阵地几次易手。

为避免同敌人拼消耗,白天,我退守坑道,对表面阵地之敌以炮火杀 伤其有生力量;夜晚,派小部队出击,从敌人手中把阵地夺回来。连 续3天,阵地昼失夜得。由于敌人依靠其炮兵火力,对我实施袭击,因 此必须设法摧毁敌炮阵地,才能更有效地打击敌人,支援步兵作战。我五圣山炮兵主观察所以居高临下的有利条件,判定注罗峙、松洞敌 炮阵地对我前沿阵地危害极大,师炮兵指挥所决定集中火力摧毁敌人 这两个炮兵阵地。

朝鲜人民共和国一共给志愿军授予了六个“朝鲜人民共和国英雄”称 号,其中15军的人就占三个名额——黄继光、孙占元、邱少云。

10月15日的反击战中出了一个很有名的战斗英雄——一等功臣、一级 英雄孙占元39,他同时被授予“朝鲜人民共和国英雄”的称号。

孙占元是第45师第135团第7连的排长,他在14日之前反击597.9高地的 一天晚上,在没有炮火准备的情况下,仅仅依靠着自己对阵地地形的 熟悉,就按预定方案采取“摸”的办法,把被敌人占领的阵地给反击下 来了。

所以说,其实他对这个动作已经很熟练了,但由于14日这一天的炮火 已经把阵地的地形地貌都改变了,所以在15日进行反击时,不仅阵地 上原有的交通壕已经成了炮弹坑,不能使用,而且敌人还在8号阵地到 2号阵地之间做了几个大火力巢。

大火力巢是用麻袋在四周围起来的没有盖顶的临时“碉堡”,里头通常 有一到两个班的兵力。敌人光在2号阵地就做了四个相当于近两个连战 斗力的大火力巢。这就意味着,孙占元在“摸”的过程中才发现和原来 情况不一样了。

15日那天,反攻到下午才开始。

由于地形地貌已经改变,加上敌人的炮火和照明弹,阵地上的情况基 本是“白天是黑夜,黑夜是白天”。夜战中我方的一举一动敌人都可以 看见,所以他们就过早地暴露,并遭到敌人的炮兵封锁。孙占元所在 连的连长带领的预备队被敌人的炮隔断,伤亡严重,所以孙占元就带 了一个6班又上去了,而这个6班实际算上他也不过只有八个人。

孙占元等人攻下第一个地堡的时候,又有一个组阵亡了,此时只剩他 们和另外一个战斗组。那个战斗组的组长是一个叫易学才贵州人。在 这种情况,孙占元占了一个火力巢,摆了两挺轻机枪,手边还有敌人 留下的手榴弹和其他武器,他就这样掩护易学才打下了第二个火力 巢。

在朝鲜战场,我们的战士和干部除了使用自己手中的武器以外,平时 将敌人所有的武器装备也学得很熟练,于是,在打下敌人的火力巢之 后,就能立即将敌人的轻机枪、重机枪补充进自己的武器装备里来。

第一个火力巢敌人有一个多班的人;第二个火力巢是两个班还加上连 队的火箭筒之类的重火器。从阵地的地形来讲,8号阵地在西边,我们 从西边向东边反击,这些火力巢的位置一个比一个高,所以在打下第 二个火力巢后,易学才那组里的两个战士都负伤了,而孙占元的班里 也只剩他一人,其他战士都负伤了。在这个情况下,孙占元就掩护易 学才去炸第三个和第四个火力巢。

打下第二个火力巢之后,敌人两个多排的兵力就从2号阵地开始向我们 发起反击。易学才也是多种火器都会用,于是他们两个人就在敌人的 火力巢里头,用敌人的机关枪40形成交叉火力,把敌人运动中的两个排 大约七十几个人打倒了四五十个,敌人就这样被打下去了。之后敌人 有点停顿,此时情况很紧张,而孙占元的两条腿又都负了伤,于是趁 敌人停顿的机会孙占元就继续叫易学才:“我掩护你,你去打第三个火 力点。”

易学才日日夜夜地练习打火力点,他也是有一套办法的。他不是从正 面打,而是依仗着对地形的熟悉从侧面迂回到敌人屁股后头打。因为 它是个火力巢,所以用几个手榴弹一打进去就垮了。

就在孙占元掩护易学才打第三个火力巢的时候,七十几个敌人中残余 的近一、二十个人,一下子就扑到孙占元那个火力巢去了。孙占元只 有一个人,双腿又都断了,那个时候一看敌人来了他就没动。敌人上 来也就想着捉活的,一下子就扑上来了。可是敌人没想到,孙占元还 有手雷和手榴弹,他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当敌人来的时候他同时拉 响手雷和手榴弹,就和二十几个扑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了。易学才打 下第三个火力巢之后,继续用爆破杆又打下第四个火力巢。在孙占元 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同时,实际上易学也就把这两个火力巢打下来了。

那个坑道是135团7连守的,在易学才把2号阵地的火力巢打下来了以 后,7连有一些部队动作很熟就立即出来配合反击。这时敌人还陆续有 一个连的兵力上来反攻,但我们在2号阵地就把敌人反下去了,最后把 2号阵地和7号阵地全都拿下来了,而且敌人在7号阵地还有两辆坦克,我们在反攻的时候活捉了其中一个坦克驾驶员,另一辆坦克见事不好 就开跑了。

【资料】“联合国军”投入朝鲜战场的坦克型号主要有:

美国的M24霞飞轻型坦克、M41瓦克轻型坦克、M4A3E8谢尔曼中 型坦克、M26潘兴中型坦克、M45中型坦克、M46巴顿中型坦克、M47 中型坦克及少数的重型坦克;英国的克伦威尔中型坦克、逊邱伦中型 坦克、丘吉尔重型坦克等10余种型号。

M26潘兴坦克是美军的主战坦克,配备的主要武器为一门M3型90 毫米火炮,能发射多种穿甲弹,车体装甲厚度达102毫米,不论火力和 防护力都超过了苏联的T34坦克。

【资料补充】孙占元、易学才

在597.9高地2号阵地激烈战斗中,志愿军第45师第135团第7连共产 党员、突击排排长孙占元,带领全排与敌人争夺阵地,不幸腿被敌人 炮弹炸断,但他仍然顽强的指挥战斗。当地人从侧后反扑过来时,他 用缴获的两挺机枪轮流射击敌人,一连打退敌人两次冲锋,毙伤敌80 余人。在自己的弹药快打完的时候,就忍着剧痛爬到敌人的尸体堆 里,从敌人尸体上解下手榴弹投向敌群。当敌人踩着他们同伴的尸体 拼命的扑上来时,他毅然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孙占元“一级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朝 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 共和国英雄”称号,一级国旗勋章和金星奖章。

该团第7连战士易才学,带领战斗小组,以惊人的勇敢和熟练的技 巧向前猛冲。他一个人用手雷、手榴弹炸毁敌人7挺重机枪和5挺轻机 枪,连续摧毁敌人四个火力点,为反击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随后 又抢修工事,坚守坑道,用缴获的机枪、迫击炮和手榴弹等武器击退 敌人多次反扑,巩固阵地。战斗中他共缴获机枪14挺,卡宾枪73支,火焰喷射器两具,歼敌100余人。不但战绩卓著,而且表现了高度的勇 敢机智。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

上甘岭战役的前4天(10.14-10.17):艰苦的阵地拉锯战,战时 的交通要道很有秩序

上甘岭战役的前三天,即14日、15日、16日基本形成这么个局面——白天敌人把我们阵地占了,夜间我们再反击回来。

14日晚上和15日的反击,我们基本上没有用炮,部队运作是比较熟练 的,任务也完成得很好,但是伤亡比较大。到16日、17日,敌人白天 又把阵地占了,但因为86团接防133团有个过程,我们的兵力有限,所 以当时45师手头的机动兵力就是一个134团。

导致兵力不足的问题主要出在了之前兵力使用过大上,而这就是领导 的问题。

这个仗就不能用那么大的兵力,因为如果兵力能全部进入坑道,那么 即是多一点也可以用上;但如果是在运动过程中叫敌人打没了,那就 是严重的损失。而且即便是反击也根本不需要这么多人。比如像134团 一营在15日晚上、16日的反击,本来一个多连的兵力就可以了,他却 用了三个连,结果造成两个连的很大损失。特别是二连,在运动过程 中就叫敌人炮火打得差不多了,最后只剩下了五六个战士突围了上 去。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出问题的是那个134团1营的营长,因为他 脱离了指挥所,使得部队失掉了指挥,才导致了这样惨烈的后果。后 来这个营长因为指挥无能而被撤了职,送交了军法处。

我们17日谈的时候秦军长就比较冷静了,他说这两天我有些发烧,你 们师里也有点儿发烧。我们的头脑有点儿发热,一想到敌人占了阵地 就不冷静了,恨不得能一巴掌把敌人扇下去,这样有时候用兵就不考 虑了。因为如果一开始你要坚决地把阵地拿下来,那么敌人接下来的 用兵就大了。现在看起来要和敌人反复争夺阵地,就要既讲战术,又 用炮火,还不能连续反击。因为头一天假如你攻下来,第二天敌人就 会立即反击,而我们的弹药和物资运不上去就只有退到坑道,这样一 来,由于我们兵力和弹药准备不足,也许前一天我们可以打到落太 阳,可是第二天打到12点以后就不行了,甚至于有的阵地还打不到那

个时间,即便在夜间成功反攻了,但在第三天依然会也是同样的情 况。虽然这样每天的争夺战有几十次,但是只要阵地上有人,敌人就 不敢浩浩荡荡地上来,所以我们就要节省兵力,节省弹药。这个经验 也就有了。

我们与秦军长谈完以后很快地就回去了,但从军部到前沿战地的地形 已经都变样了。回去以后我先到了还在后方的师的后勤部那里,但那 儿挨炸了,除了师的一个副参谋长在那儿组织后勤和支前外,已经没 有其他人了。

我们的部队到了一线以后,保护朝鲜人民的家乡,还搞忆苦、搞控诉 美帝,另外群众有困难我们也帮助他们,我们剩一点高粱米或别的什 么东西都给他们,所以和群众关系搞得很好。在师指挥所附近,就有 朝鲜妇女在坑道口组织茶水站。在我们政治部驻扎的那个村子里,有 一个二十七、八岁的朝鲜妇女叫史吉荣,她只有一条腿。她家就在我 们指挥所的对过儿,她在那儿设了第一个茶水站。我们知道史吉荣,在我们四月份上阵地时朝鲜当地还有雪,因为没有菜吃,好多战士得 了夜盲眼。在朝鲜有一个妇女会式的组织叫“女性同盟”,史吉荣就组 织村里的“女性同盟”,挖一种叫拖拉芨的野菜送到前线给没有菜的部 队吃。有一次在她挖拖拉芨的时候,敌人开始炮轰,结果炮弹把她的 腿炸伤了。后来我们军里的医院给她实施了紧急手术,把打坏的腿锯 了,所以落下残疾。

我们一路走着、看着,虽然我和王新(1919-1991,山东人。少将军 衔。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二野战军10军29师政治部主任,抗美援朝战争 中任29师政委。)到兵团去开会、学习,离开不过半个多月,可回来 的时候境况大变,环境已经不是原来那个样子了,路上炮弹坑很多,但所幸抢修工作组织得很好。我们的战地沿线每相隔不远就有一个防 炮洞,便于在运动过程中躲避敌人的飞机或大炮。

因为敌人封锁的地区是固定的,所以尽管炮弹经常打,但也有规律可 循:有的炮是隔8分钟打一次,有的是隔10分钟或者5分钟打一次。我 们专门有人在那儿观察它,敌人炮弹一响过就赶紧地通过,炮弹再次 打来,就停止过人。在战役开始的前三天,也就是14、15、16日这几

天我们的后方还有点乱,但到17日以后就很有秩序,伤员就开始往下 运了。这个指挥从师部后勤一直到前线都非常有秩序,打仗的时候比 平常还要更严格些。

我们到师指挥所其实可以坐汽车,但因为坐车要绕二十多里路才能到 前线指挥所,所以我们就翻了两座山直线走了十四、五公里。17日深 夜时我们到了师指挥所。

17日这一天我们还在继续反击,这一天134团的7连反攻的597.9高地。

因为7连吸取了前三天反击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所以打得更好,一个连 能钳制敌人的两个连。但是即便如此,等退到坑道之后进行整顿时,发现除去伤员,哪怕把其他部队剩下的战斗力加上,人数也不足三十 个人。当然,敌人的伤亡要比我们大得多。但是敌人的炮很厉害,第 一天是32万发,第二天是20多万发,第三天是近20万发炮弹。他们一 天打那么多,而我们的炮兵能打几百发、几千发炮弹就不得了了,所 以说我们的炮打不过敌人。

经过三天的战斗,从兵团到军、师都冷静下来,我们想出了对付敌人 炮弹和步兵的一些办法,包括仗要怎么去打,反要有准备的反,坑道 怎么坚守,前头、后头怎么搞等等。这在我们到达前线后,就与我们 离开兵团到军部时的认识都达成一致了,办法也比较细致。可见,打 仗不像别的,还是要从战场中研究实际问题才行。

像17日我们用炮火支援阵地,主要是靠迫击炮41,它一分钟可以打到20 多发,有的炮可以打30发。大炮打敌人的确厉害,但我们没有那么多 的炮弹,所以和敌人进行炮战不行,但我们发现,我们阵地前沿是东 西方向的,东边有一个南北方向的突出部,而对我们炮兵阵地威胁最 大的敌军翼侧就在这个阵地东面。于是我们就集中了一些炮,对准了 他们,把注罗寺那边敌军的一整个炮阵地给他报销了,那一天就给他 报销了21门炮。所以说虽然你的炮多,但我就集中全部炮打你一个炮 阵地,你也吃不消。

17、18两日我炮兵第20团1营对敌炮兵阵地进行重叠射击,共击毁敌榴 弹炮21门,给敌炮兵以第一次沉重打击。

为了打击敌人,经志司及兵团首长批准,又增调预备炮兵第2师第28团 1个营(105毫米榴弹炮)及第30团1个营(美155毫米榴弹炮)和喀秋 莎火箭炮42第209团及第60军加农炮团(苏76.2毫米加农炮)1个营至五 圣山阵地。以炮兵第2师第28团和第29团各一部、第30团1个营和第60 军加农炮营及火箭炮第209团分别组成3个炮兵群,于五圣山反斜面占 领发射阵地。我地面火炮增加到103门。

为加强阵地防守,又调入高射炮兵第610团,连同师属高射炮兵第36 营,以85毫米高射炮、小高炮和高射机枪,组成高中低三层对空火 网,从而基本上控制了作战地区对空斗争的主动权,制止了敌机在我 阵地上空的狂轰滥炸,特别是打击了敌炮兵校正机,使之不敢飞临我 阵地上空,改善了白天我阵地活动的条件。

上甘岭战役第5天(10.18):退守坑道准备反击

到了18日,就有一个问题了,我们要不要反攻?当然我们还可以趁着 夜暗再组织一些部队到前沿坑道,运用“小兵群”和“添油”法对付敌人。前头崔建功(1915——2004,河北人。少将军衔,曾荣获八一奖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 誉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和二级国旗勋 章。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任15军45师师长,1952年,他指挥该部队打 了上甘岭战役)他们也在研究,后来确定,敌人白天占,我们夜间 反。

根据他们前头讲的情况,我们一听,认为不反击的思想很对——你没 有准备好就反击上去,有的时候阵地未必能全打下来。于是决定,18 日我们不反击,炮兵、步兵都做一天的准备,等到19日,两个阵地再 同时来一次大反击,要打就把敌人打痛。这个思想,从军到团的认识 都是一致的,特别在团里头,他们已经认识到不能靠蛮劲,和敌人拼 杀是很英勇,但你拼了以后就没有后续力量了。

18日白天,我们的阵地包括坑道都比较吃紧。本来像597.9高地西北的 那个角,除了在15日即战役第二天被敌军占领过山脚外,自16日我们 成功反击把整个山都拿下来之后,16日、17日敌人就再没有占领过,这个对我们很有利。但因为18日我们没有反击,所以敌人除了把两个 表面阵地都占了,又把那个山腿子给拿下了。这意味着18日、19日连 着两天,坑道里头都比较吃苦头。但是因为美国人包括南朝鲜人,他 们要和我们比战斗力的话都是很差的,他们一怕近战,二怕夜战,所 以说搞坑道我们可以守,但他们攻就比较困难了。18日他们也想整我 们的坑道,但用了所有的办法都失败了,这更加树立起我们对坑道战 的信心。

18日,敌人凭借着所占领的部分表面阵地继续扩展,我两阵地守备部 队全部退守坑道,调整部署、整顿建制,做好反击准备。同时,134团 8连秘密进入597.9高地1号坑道,其他部队也按作战部署实施了行动。

此时坚守坑道的部队吃了很多苦,他们更加艰辛,但我们战士对反击 胜利仍充满着信心。

上甘岭战役第6天(10.19):反击战以少胜多重夺阵地,特级 战斗英雄黄继光英勇牺牲

18日、19日尽管敌占领我597.9高地和537.7高地表面阵地,并以手榴 弹、炸药包、毒气弹、铁丝网、滚筒等毒辣手段破坏我坑道口,我坚 守坑道战士忍受着极大的困难,以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进行顽 强斗争。当得知我炮兵数量增加,大家相互鼓励。有时通信中断,无 法得到上级指示,只要听到我炮兵急袭后即自行跃出坑道进行反击。

19日19时我火箭炮群突然齐放,山炮、野炮、榴弹炮群同时对597.9高 地表面阵地之敌实施了7分钟火力急袭,阵地上一片火海,给敌以很大 杀伤。我步兵第134团8连及第135团6连及时冲出坑道进行反击,残敌 仓皇逃命。

当时为了指挥方便,将整个597.9阵地在地图上划分成方格并编上阵地 号。这样有个好处是,比如在前线阵地要炮火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按 阵地号向炮兵要求“1号前头”或者“1号后头”。阵地编号的排列是这样 的:山腿最远阵地叫6号阵地,过来是5号阵地、4号阵地,4号上去是 个0号阵地,0号转过去靠南边是10号阵地、9号阵地、7号阵地,而7号 是最高那个山,再下去是8号阵地、2号阵地,回到6号阵地。这个阵地 编号实际上也说明了我们内部对这两个阵地已经掌握得很熟悉了。

19日我们在这两个阵地用了五个连队反击,因为准备比较充分,所以 这个反击就打得比较好。537.7北山到夜间12点时阵地就完全恢复了。597.9那个阵地比较大,2号阵地恢复得早一点,之后主阵地也陆续恢复 了,在反击西北山腿的过程中,4号、5号、6号阵地反击下来都比较顺 利,但是0号阵地却卡住了。

135团的1连反击到0号阵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3点多钟,指挥战斗的是2 营参谋长张广生。一个排打得差不多了,手里没兵了但阵地还没拿下 来,这时他的通信员黄继光和6连仅剩的两个战士肖登良、吴三羊,他 们三个人组织了一个爆破组,由黄继光当组长。黄继光虽然是营的通 信员,但他实际是6连的。战场上为了传达命令来往沟通方便,战前每

个连都调一两个战士到营里值班,因为黄继光是比较机灵的一个小 鬼,所以就把他从6连选到营部。

因为如果不把0号阵地的那个火力点爆破掉,我们的部队就上不去,所 以黄继光、吴三羊和肖登良三人,就在原来爆破的基础上准备进行再 次爆破。这次爆破准备比较充分,重机枪掩护、其他的掩护都搞得比 较好,三个战士也有爆破经验,但即使这样,由于敌人机枪封锁得比 较紧,运动过程中肖登良就牺牲了,吴三羊也负了伤。

第一次爆破过程中黄继光已经负伤了,敌人有两个枪眼,黄继光打掉 一个,这时组织好的部队已经起来冲锋了,但在他负伤以后,敌人的 机枪又复活了,部队就冲不上去了。此时黄继光身体已多处负伤,当 时就是趴在那儿也不能动了,就在这紧急时刻,黄继光突然站起来用 身体堵住了那个复活的机枪眼,紧接着就在那个很短的时间里,我们 的爆破手上去把那个碉堡给炸了。这样部队得以从0号阵地插到10号阵 地和9号阵地之间,一下子把敌人的后路给切断了,最后把主峰的敌人 全部消灭了。

上甘岭战役第7天(10.20):双方战斗力损耗巨大,美军仍守 597.9阵地

【美军态势】

20日,”联合国军”又以2个营的兵力,在飞机30架及大量炮火掩护 下,拼命反扑。志愿军第45师防守部队与敌激战终日,597.9高地西北 山腿几个阵地外,其余表面阵地又相继为”联合国军”攻占。志愿军第 45师防守部队随即退守坑道,继续坚持战斗。

20日5时,敌人开始炮击,1小时后,敌机30余架次轮番轰炸,美军第7 师第17团、第32团各1个营及李伪军第2师第17团1个营又分别向我两高 地拼命反扑,我守卫部队顽强抗击,双方反复争夺达40余次,因我伤 亡过大,表面阵地大部被敌占领。由于敌占有炮空火力优势,经常是 敌昼间攻占阵地,我夜间反击,昼失夜复,每天易手。经过7天反复争 夺,敌先后投入17个营的兵力(其中美军9个营),被我毙伤7000余 人。我方投入21个连队坚守作战,伤亡3000余人。19日、20日的反 击,我们消灭了守敌美军第7师17团、32团整整五个美军连。

为在两个前沿阵地上拖住敌人,消耗敌人,制止敌人扩张,争取时 间,调整部署,屯集弹药,作好大反击准备,并确保反击得手后能持 续作战,军首长决定:一、第45师调整建制,重新部署,补充人员弹 药物资,增加坑道屯兵,加强坑道内人员生活管理,提高生存能力;二、为增强持续作战能力,前运山炮、野炮、榴炮炮弹10万发,迫击 炮弹3至5万发。要以炮兵火力为骨干,持续支援坚守坑道部队连续反 击,打退敌人的进攻;三、消耗敌人有生力量,加强对敌炮兵斗争,打击对我前沿危害最大的敌炮兵,积极展开对空斗争。

同时兵团决定:一、调第12军3个主力团为第45师战役预备队,第12军 炮兵团的16门迫击炮进至菊亭岘445高地,配属第45师作战;二、调预

备炮兵第7师第19团,配属第45师作战。至此,预备炮兵的火炮增加到 133门。

我师依据上级指示和部署,随即调整建制,补充坑道兵员和弹药,指 派得力干部进入坑道,传达作战计划和调配干部。师炮兵指挥所专门 指派部分火炮,特别是担负直接支援任务的迫击炮连,随时准备直接 支援坚守坑道作战分队,并抗击敌对我坑道的攻击和破坏,确保坚守 坑道分队之安全。并积极组织各坚守分队以班、组小群动作,夜间在 炮兵支援下,频繁出击,袭扰和疲惫敌人。

这场战斗中,美军的营、团并不好打,但我们让他们凡是到阵地上去 战斗的兵,基本都有去无回。所以到20日的时候美军这一个师就伤亡 了4000多近5000人。如果按照一个师三个团的总兵力来计算,扣除他 还有一些其他不上来的兵,伤亡4000多战斗力就消耗相当大了。到那 时连伪军带美军一共伤亡7000多人,但是此时我们连队伤亡比较大,伤亡达了5000多人。

20日以后,由于美7师还有17团的两个连没有用,再加上31团其他伤亡 比较小的连队,他们就继续守597.9这个阵地。

第一阶段结束(10.14-10.20):志愿军将转入坑道战阶段

【美军态势】

从10月14日至20日,在上甘岭前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联合国 军”先后投入兵力17个营,志愿军参战的21个连。由于“联合国军”事先 有了充分准备,进攻的火力是很强的,敌人每天轮番攻击使用的兵力 平均4个营,最多时曾达到六七个营。其炮火非常密集,597.9高地每半 小时内曾落弹数万发。同时使用飞机实施密集轰炸,日投弹量曾达500 余枚。我表面阵地工事全被摧毁。但志愿军第45师依托坚固的坑道阵 地,坚决与敌人反复争夺,杀伤敌人7000余名,迫使敌人不得不承 认:这是继1951年“伤心岭”战斗惨败后的最大一次挫败。

此阶段志愿军伤亡3200余人,物资消耗也很大。志愿军虽给敌人 以很大杀伤,但敌军之进攻凶猛火焰并未被打下去,而且继续调动兵 力,准备对志愿军进行重点进攻。因此,我军必须迅速调整部署,补 充人员和弹药器材,准备粉碎敌人新的进攻,战役转入了一个新的阶 段。

经过19日的反击,到20日,上甘岭战役的第一个阶段就基本结束了。

从20日以后,以597.9为标志,我们转入到依托坑道准备大反击的坑道 斗争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就是依托坑道,反复争夺,歼灭敌人的有生 力量,集中力量狠打美军,为降伏伪军奠定了基础。在转入坑道斗争 阶段以后,美军还没有退下去。

美军7师是1917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组建的,到欧洲作战后,于 1918、1919年回国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又重新启用了美7师这个 番号。美7师的主要作战任务是在太平洋各个岛屿和日本人争夺,先在 南太平洋的岛屿、以后打到菲律宾、最后打到日本冲绳岛。日本投降 的时候,美7师到了南朝鲜,并参与了李承晚伪军的组建工作。它有三

个团,31团、32团、17团,其中在1811年美国“南北战争”时候成立的 17团是主力团。

在美国人眼里,美7师是一个比较老牌、执行任务非常准确的部队,所 以送其别号叫“滴滴漏”师43。入侵朝鲜以后,这个师曾经和朝鲜部队交 过战,后打到过我们的边界,再后来退到长津湖。

1951年美7师部署在朝鲜中线,在人民军守的那个850高地那里吃了苦 头,他们常把这里叫作“伤心岭”,就是因为美7师在那个地方守了一冬 天才退下来。

1952年大概在四月底、五月份,他接替美2师的防务,守朝鲜中线,于 是便和我们部队面对面了。我们是四月上阵地的,经过六个月时间的 对峙,到九月时我们已经对他比较了解了。所以最后算这个账,他的 31团和32团打得差不多了,特别是31团打得很苦,17团最后只剩下一 个营。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