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第五夜

【战况概述】

上甘岭战役第二阶段,从10月21日开始,至10月29日结束。10月 20日,志愿军第3兵团根据志愿军和人民军联合司令部的指示,决定以 刚从金城前线阵地上换下来,正在陆续开往谷山地区休整途中的第12 军,作为上甘岭战役预备队,先调该军第31师全部,继调该军第34师 第100团、第106团和第35师第103团,共六个主力团,陆续开往上甘岭 地区,准备参加决定性反击作战。同时,指示防守部队,以坚守坑道 为主,并集结力量,补充粮弹,为进行决定性反击做好准备。这一阶 段,以坑道为中心,同敌人展开了破坏与反破坏、围攻与反围攻的激 烈斗争。

上甘岭战役第8、9天(10.21-10.22):战役第二阶段开始我军 连续组织反击

【资料补充】

10月21日,这是上甘岭战役的第7天,头夜刚夺回的表面阵地,又 被敌人攻占。美国以密集队形,把整连、整营以至数营兵力,一波一 波地往山上赶。战役头六天,我已歼敌8000余人,但由于山上的岩石 已被打成没膝的粉末,阵地上修不起坚固的工事,志愿军第45师的防 守部队伤亡也很大,一个连打不到24小时就没有人了人了!

秦基伟向邓华代司令汇报说:“这种拉锯式的反复争夺,已进行七 昼夜了,表面阵地失而复得,多次易手。为决定性的反击争取时间,创造条件,我们的意见是:暂停反击,前沿部队转入坑道,以小分队 活动和敌人周旋,把敌人抓住,牵住他的牛鼻子。同时调整部署,整 补部队,研究战术,抓紧准备进行决定性反击。”

“你们的意见是正确的,我同意。”邓华分析了战场形势说,“目 前,敌人成营成团地向我阵地冲击,这是敌人用兵上的错误。是我歼 灭敌人的良好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时机,大量消灭敌人,继续坚 持斗争下去,可置敌于死地。”

秦基伟听了邓华代司令员的指示,向周副军长和张参谋长传达 后,立即作出决定:命令部队,转入坑道斗争。

45师在22日的时候已经伤了4000多人,但仍组织了三个连,在22日晚 上的下半夜也就是23日凌晨,除了配合537.7北山的反击外,还在597.9 高地的阵地组织了一次反击。这次反击的三个连,一个连反击2号阵 地,另两个连分别从西北山口和坑道里头直接反击主峰。

【资料补充】

21日,为配合上甘岭作战,第29师85团侦察排,夜袭柏德里以东 无名高地,6分钟结束战斗,全歼美军第7师第17团第5连一个加强排,自己无一伤亡,荣获志愿军司令部和第3兵团通令表扬。

坑道里头的那个就是134团8连,但此时在那儿守着的“8连”已经不是原 先的“8连”了。因为那时候师里规定,为了加强抗守坑道的力量,所有 部队不论属于哪个连队的,到了坑道里一律统一叫8连。所以到了20 日,597.9的主坑道里就有了16个建制单位的人员组成的这么一个连 队。

这个8连队还包括秦基伟抽调的他的两个警卫排。他们是19日那一天晚 上反击时进的主坑道。这两个排或许是由于情绪过高,结果在运动中 间伤亡很大。邱少云精神传到45师的阵地时就确认:为了整体的利 益,自己牺牲了也不吭声。但在运动过程中有的战士负了伤就“咳呀咳 呀”地叫,负伤以后当然疼,但是在前线除了自己以外谁能来救护啊?山上山下全是工事,上头就是敌人,你一“哎呀”,什么都可能打下来 的,于是那两个排的部队暴露了。80多人的两个排进到坑道里头时只 剩下22个人,但这二十几个人的“财产”到坑道里头价值就很大了。此 外8连这一晚上还收集了不少人,又组成了一个100多人的连队,这相 当有气概了!所以我们确定抽60个人,组成两个排参加反击。这60个 人都是宝贝,不知道和敌人拼过多少回命了!

这一天晚上反击2号阵地时发生误会,实际上反击0号阵地的那个部队 并没有完全打上去,真正打上去的就是坑道里的这60多个战士。他们 上去之后很快地就把敌人一个连完全消灭了,之后敌人用一个连反 扑,我们的战士就和敌人拼,战斗非常惨烈,我们最后只回来两个重 伤员,还是爬到坑道里头的,其他的都牺牲了。

这一天的反击,炮用得比较好。以往只能准备五分钟到七分钟的炮火 打击我们就开始进行反击了,这一天把两、三天反击的炮弹用于一 天,所以先是进行了五分钟的炮击。敌人知道,按规律五分钟一过我 们就要开始反,但这次五分钟过后我们并没有反击,炮兵做了一个假

延伸,我们也打机关枪,弄得就像反击了似的。敌人都出来占领阵 地,准备应付我们了。这时我们又突然进行了十分钟的炮火袭击,这 一下子就把敌人打得够呛。之后,我们的炮火又一个假延伸,步兵还 没有冲锋,后头、前头敌人又都动了,那时候就用火箭炮打了一个齐 放。不仅打了敌人的阵地,连他的预备队都覆盖了,随后又是三分钟 的炮击,这时部队才开始反击。

那天晚上整个阵地反击都比较顺利,敌人伤亡比较大,死的、活的堆 了一大堆,所以西北山腿这个地方就形成了一个点,一直延续到凌晨 三点多钟快四点钟了才攻下来,因为这一点迟了,所以敌人有了准 备。可以说,如果不是0号阵地这一点没有打上去增大了我们的伤亡 外,其他地方由于炮火延伸好,我们伤亡会更小一点。部队反击上去 以后,山上的战斗就不多了,主要是打扫战场。

这一天晚上消灭了整整五个美军连,而且还是美7师的主力部队。美7 师的三个团的资历都很老,31团、32团都是在二战前建立的,还参加 过二次世界大战,而17团是在南北战争时期搞起来的,到1952年的时 候已经有108年的历史了,最后他把这个团也拿上去了。

上甘岭战役第10、11天(10.23-10.24):我军以沉重代价反攻 主峰,美7师伤亡惨重退下阵地

10月23日,这三个连反击主峰,战绩颇佳。特别是坑道里8连的60位同 志,他们都是各个连队的精华,上去以后就打掉美7师的一个连。之后 美军调来反扑的一个连也在我们激烈的争夺战中被打掉了。

我参战炮兵还是抓住有利时机,于10月23日至27日数次由师炮兵指挥 所统一组织对攻占我表面阵地之敌和敌纵深物资堆积站及部队集结 地,实施炮火袭击,给敌人有生力量和物资以重大杀伤和破坏。

23日,我以炮兵第2师第30团1个营和第60军加农炮1个营,对注罗峙、立石、杨谷、松洞之敌炮兵阵地进行猛烈轰击,共毁敌105毫米口径以 上火炮29门,迫使敌炮兵阵地后撤2至4公里。

这样子打到23日、24日,我们几乎将美7师的部队打了一个遍,甚至有 的交战两次,双方消耗都很大。但是,我们的力量损耗也不小,打到 最后我们那60位同志只有两个同志负着重伤爬回到了坑道里。

上甘岭战役自开始以后就一直在不停地在争夺阵地,我们的战术是将 反击延长到月底,也就是打到他没有劲儿的时候,所以最重要的就是 要在每场争夺战中选好点,打好战线。

整条战线,从指挥上来讲我们配合得很紧密,各个战线都打得很紧、打得很好。15军的44师,在381高地、391高地等几个点儿上展开了争 夺战,像85团是个侦察部队,它在柏德里南山和敌人争夺,歼灭了敌 军一个排。

就这样打到24日以后,敌军的伤亡人数已达到4000到5000多,有的连 队最后就剩几个人了。这样一来,美7师就无力再打了。所以24日到25 日就被迫退下了阵地,到25日敌人伤亡5000人,他的连队也剩不了几 个人了,到了实在受不了的程度!美7师不能再打了,于是撤下了阵 地,那是非常狼狈的!

这一期间,我除制敌于前沿阵地使其未能扩张外,还经常主动出击,歼敌500余人,为我大反击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我们自己的力量也 消耗很大了。

上甘岭战役第12、13天:伪、美军无力守阵线,我军紧咬阵地 不放松(25、26日)

【美军态势】

美国侵略军在第一阶段遭受沉重打击后,为了维护其帝国主义盟 主的地位,仍然继续平凑力量组织进攻。敌军一面以各种办法围攻志 愿军坚守的坑道的部队,一面继续为实施进攻调整兵力部署。10月25 日,将遭受重大创伤的美军第7师汉滩川以东的防务和进攻597.9高地的 任务交给南朝鲜军第2师,美军第7师则西移,以防志愿军从汉滩川以 西向其侧翼出击;并将南朝鲜军第6师的防区向西延伸,以缩小第2师 的防御正面;同时以美军第3师接替南朝鲜军第9师所在铁原地区的防 务,南朝鲜军第9师则东调金化以南史仓里地区,作为战役预备队。

到25日,美军已无力再守这个阵线,只能撤退;另一边的伪9师也没有 力量和我们再对391高地进行正面的争夺了。美3师是主力,原来是准 备用到上甘岭方向的,但由于伪9师四个团的伤亡比较大,此时也不得 不从芝浦里又转到铁原,接替了伪9师的防务来到我们的正面担任防 守。

我们内部做了调整,在391高地这个地方,决定由132团换下87团继续 与敌争夺。132团换上去后趁美3师正处在换防过程中又把391高地的南 山打下来了,这就意味整个391高地包括南山、北山都被我们控制了。为此,美3师不停打炮争夺了几天。但因为这个阵地是伪9师丢的,它 不像伪军的压力那么大,所以总是争夺不下来。

【我军调度】

志愿军第3兵团又根据中朝军队联合司令部指示精神,决定第15师 第29师接替第45师除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以外的全部任务,以便

使第45师集中力量用于上述两高地的争夺战。原第29师第87团发利 峰、王在峰地区防务,团则由第44师第132团接替。另将炮兵第7师1个 营、炮兵第2师4个连和高射炮兵1个团加强给第15军。

我方战线的其他点上,130团从第一阶段开始就在不停地反复争夺阵 地,最后终于把东边大约3公里处的一个山头打下来了。也是在23、24 日,我们把那个阵地巩固起来了,敌人攻是攻不下来的;还有像85团 打的柏德里南山,歼灭了敌人一个排以后又将失地收复回来。

我们在正面的战斗中,基本上是只要想打的就可以打下来。但是上级 有意识要把敌人牵住,所以又两点需要注意:一是不要急于反击,要 充分地做准备,等到反击的时候就准备跟敌人再争夺几天;二是因为 因为美国本国人以及外国人并不了解真相,所以美军为支持杜鲁门选 举,极尽其能鼓吹宣扬“铁三角战役”的军事地位非常重要以及美军的 势在必得,甚至不惜向联合国及国际舆论吹嘘,他们以及已经占领了 共军的两个阵地等,上级就抓住他这一条,想法把美军拴住。

【资料补充】美军“摊牌作战”前12天战斗报告

当10月14日联军向三角山和狙击兵岭等地区发动“摊牌作战”的第1 天,由于共军第38军10月3日向荚9兵团所据守的“白马山高地”发起的 战术进攻而引起美军所进行的反击持续至今,使得对‘摊牌作战’开始时 的炮火支援和空袭行动不得不有所减少,中共第15军的部队严阵以 待。三角高地及狙击兵岭的激烈战斗表明,中国人不肯轻易放弃他们 所占领的598高地——狙击兵岭一带地形。

10月14日,在中部战线铁三角地区的两角发生激烈战斗,联军部 队在炮兵和坦克的支援下,在金化以北发动进攻。联军进攻部队向金 化以北三角高地发起波状攻击,粉碎中共军的猛烈抵抗,夺取两个小 山头。联军空军支援金化以北联军地面部队进攻作战。共军当夜发起 猛烈反击。

10月15日

△美第7师继续猛攻,击溃三角高地山顶之敌。

△中转军向三角高地和狙击棱线联军发起猛烈反击。韩军部队从狙 击梭线A高地后退。

△美野战军司令官哈兹上将为视察前线美军抵达汉城。

10月16日

△韩军2师在坦克的支援下发起进攻,再次攻占扭击棱线的A高 地。

△美第7师除派开司高地外,全面控制三角高地。

△美步兵部队在坦克的支援下,攻击三角高地群的“耶尼鲁塞耳”高 地。

△三角高地和狙击梭线战斗继续激烈进行。

△联军在“耶尼鲁塞耳”高地和砂丘棱线击退共军的进攻,坚守该地 区。

△共军自18时至零时,发射炮弹23,400发。

10月18日

△韩军控制狙击棱线的三分之二,击退共军的顽强进攻。

△美第7师攻占派开司高地,从而全面控制三角高地。

10月19日

△中共军分别投入1个团兵力,向狙击棱线和三角高地发起夜间进 攻。

10月20日

△韩军部队在狙击棱线主要高地同中共军展开白刃格斗,并击退敌 人。

△美军丢失三角高地群中最西北边的派开司高地,其他仍然占领。

10月21日

△韩军第2师在狙击棱线A高地击退中共军的夜间进攻。

△狙击棱线和三角地的战斗规模变小。

10月22日

△韩军部队在狙击棱线A高地遭敌两个营的进攻,丢失阵地,9个 小时后恢复阵地。

△韩军部队在狙击棱线东北袭击共军阵地。

△三角高地战斗比较平静。

10月23日

△韩第2师在狙击棱线击退共军1个连的进攻。

10月24日

△韩军部队在友军航空兵大力支援下攻占狙击棱线北侧高地。

10月25日

△韩军部队经4个小时激战重新夺回狙击棱线A高地。

△美第7师对三角高地群的派司开高地实施第2次争夺战归于失败。

10月26日

△联军经激战占领狙击棱线北边Y高地南麓阵地。

△共军小分队利用夜暗袭击狙击棱线和三角高地群的“耶尼仟塞 耳”高地。

范佛里特建议克拉克:鉴于美7师9个步兵营中已有8个营参加了这 场为期12天的战斗,死伤人数已达2000人之多,而中国军队仍然占领 着三角高地的派克司峰并有情况表明中共军正在从东线调动近两个师 的增援部队,因此,他要求除紧急运输弹药和补充兵员外,并已经下 令美7师撤出阵地到后方休整补充,而由韩2师接替美7师,独自担负攻 占三角高地和“狙击棱线”的任务,并将韩2师原防守的灰古介至外也洞 的右翼地域移交韩6师接防。

美7师由于伤亡到那个程度已经没办法继续了,所以就把西边一个团的 阵地给了美3师,而东边另一个团的防务任务则交给了伪2师还没有用 的那一个团。所以美3师除了接伪9师的防,还接了美7师一个团的防 务。

美7师按三角形展开了一个营作防御,为了支持这个团的兵力,连队中 补充的伪军人数就占到了百分之七十,另外他还有阿比西尼亚营和哥 伦比亚营这两个营。这样一补充,敌人的战斗力就很差了。我们的130 团在上南山和反击381阵地的时候,一个侦察排能歼灭他两个排,而且 主要是以朝鲜人为首,这就是说美国人对伤亡已经受不了了。

在上甘岭的这两个阵地上,我们为了不暴露准备的情况,所以基本上 是坚守坑道,只在夜间进行小反击和袭击。白天我们的炮兵就抓住有 利的时机打击敌人。因为我们在地下的坑道里,而敌军在表面阵地 上,我们基本处于“楼上楼下”的态势,所以这也便于我们的大炮进行 轰打。我们采取炮火急袭和单炮射击,再加上我们坑道里头的反击,给伪军造成的伤亡很大。

伪军的一个团上来头两天显得比较厉害似的,因为美军给了他阵地他 想要守住,所以26日他还想法子破坏我们的坑道。美军破坏坑道就过 吃苦头,这次伪军也不例外。

美军为了破坏我们的坑道采取了各种办法:打硫黄弹、搞炸药、用重 磅飞机弹轰炸、用炮集中打坑道口,也采取步兵冲,但这些办法都失 败了。伪军的战斗力不如美国人,但他们有督战队,其实就是送死 的。所以他除了继续采取这一些手段以外,还想法子要爆破我们的坑 道。

我们2号坑道的两个口,他炸塌了其中一个口,并用兵袭击、进攻主坑 道。但由于我们20日就转入了坑道作战,已经有了一些经验,所以面 对伪军的破坏,反击得也是比较厉害。伪军攻坑道口,我们就在坑道 口附近设伏,有意识地把他引来,再加上夜袭,打了他几下他就不行 了。由于他们一个营守一个白天就伤亡三分之一,有的伤亡了二分之 一,所以等守到28日时,这个团的战斗力就消耗得差不多了。

【资料补充】

为了确保坑道的安全,必须阻止敌人接近与破坏坑道口,除组织 纵深炮火及侧后方的机枪火力严密保护坑道口、不让敌人接近破坏,退守坑道的分队还在坑道口用麻袋装起土石修筑工事,阻击敌人,并 将交通壕与坑道口连接起来,以利机动。第134团第8连排长魏学进、副排长李怀先,建议在坑道口处挖一个深坑,再由坑道内向外挖一条 通向深坑的交通沟,使敌人投来的炸药包和手榴弹都顺着交通沟滚到 深坑里爆炸。同时坚守部队还组织在坑道口开展冷枪杀敌运动,阻击 敌人。第134团第5连第4班坚守597.9高地2号至8号阵地间小坑道11昼 夜,在和上级完全断绝联系的情况下,自觉开展冷枪战,歼敌220人,自己无一伤亡。第134团第8连坚守在597.9高地1号阵地坑道时,先后补 充的大部人员为炊事员、运输员、机关勤杂人员,技术差,没有实战 经验。他们以坑道为课堂,以敌人占据的表面阵地为靶场,再冷枪战 中开展包教保学活动。连长李保成除掌握全面情况外,带头包教。这 不仅使大家学会了技术,而且大量歼灭了敌人。3天中共歼灭敌235 人,自己无一伤亡。

敌遭我沉重打击后,伤亡惨重。李伪军第2师各团于14日到月底,即重 建三次。美军第7师3个团和美军第37团、李伪军第17团、从17日到24 日均补入大量新兵。在兵力部署上敌不得不进行调整:把抱川的美军 第3师调来接替李伪军第9师防务;将美军第7师主力西调,将597.9高地 交由李伪军第2师防守。

26日,志愿军司令部和朝鲜人民军前线指挥部联名通令嘉奖第45师。这对所有参战部队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全体指战员越战越勇,杀敌立 功运动更加深入人心。

上甘岭战役第14、15、16天:第二阶段指挥做调整,增强炮兵 作战能力(27、28、29)

【资料补充】

10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联合司令部通令嘉奖第 45师及配属之炮兵部队,指出:敌军“在大量空军、坦克、炮兵的配合 下,向金化以北我15军45师防守之597.9高地及537.7高地北山进攻。敌 人吹嘘这次进攻为一年来的‘最大攻势’,但在我45师及炮兵部队坚决顽 强的防守与积极反击作战下,至今激战13昼夜,杀伤敌军8000余人,予进犯之敌以迎头痛击。随山头阵地已变为焦土,但我军始终坚守坑 道。我坑道部队不仅每次都主动有力地配合了反击作战,而且还积极 主动地反击敌人。你们坚决顽抗,积极作战,殊堪嘉奖。除通令表扬 外,并望继续努力,再接再厉,彻底粉碎敌人的进犯。”

29日,志愿军准备大反击的部队,兵员补充及部署调整已经完 毕,各项工作已经准备就绪,决定性的反击时机已接近成熟。于是,第15军按作战会议决定,从10月30日起,对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 之敌实施了决定性的反击。

经过从军到师的充分准备,我们计划在28日反击。

45师在这一段时间经过补充,新建了十三个连队。86团的九个连队,实际使用了他八个连。有几个连队补充给了守537.7北山的133团,其他 的都是守这边597.9高地的。我们15军就是准备用45师的部队和86团,把597.9这个阵地拿下来,拿下来以后先由86团守卫,后准备用后续部 队12军的91团继续守这个阵地。只要是敌人不退,我们就在这个阵地 上一直坚守和他争夺到底!

因为537.7北山的伪军比较好打,经过我们在21日、23日、25日,特别 是27日的几轮反击之后,我们将537.7北山连续守了三天,此时,伪军

也已经没有反扑的力量了,但那个山头不是坑道斗争阶段的主要标 志,把守卫597.9高地的美7军打服了才算是标志。美军还有两个多连没 有受到严重打击,我们想要把他们打怕就要舍得拿出力量来。

在上甘岭战役的第二阶段,我们在指挥上也做了一些调整。为了统一 领导,西边这个阵地主要由135团团长张信元负责指挥,134团团长刘 占华协助指挥。因为张信元对这个阵地比其他人更熟,所以部队的使 用等等都以张信元为主,他不仅指挥135团,也包括134团和86团。

27日开了一个民主会,讨论研究135、134、86团在这两个阵地,主要 是597.9阵地上将会面临的各种情况,包括战役打响以后,反复争夺的 情况、敌人的战术,以及怎么反击下来、怎么守得住。开民主会的过 程中,还把前沿连队的人也叫到师里指挥所。

我们原来准备在28日反击,炮兵等各方面都做了准备,但前头连队的 人回来以后,根据经验感到有两个问题:

一是反击是可以的,但是反下来以后的反复争夺中,部队怎么进入坑 道是个大问题。因为如果这样一来,部队运动主要就在白天了。我们 的运动战一般是在后半夜敌人比较麻痹的时候进行,这样,我们才能 比较安全地进入坑道,所以在半夜12点钟以前进行反攻都不行,更何 况在白天进行运动,伤亡会很大。

二是因为这个规律坑道里已经摸得很清楚了,进入坑道的时机、坑道 里应该囤多少弹药,他们都做了准备。前沿连队对炮弹的要求是战斗 时能一天内都不中断,比如说迫击炮的炮弹就能够从早上一直打到黄 昏,甚至到夜间才行。那时我们的迫击炮,加上29师和31师的迫击 炮,集中起来有五十几门,其他大炮有110多门。这么多的炮,他们对 炮弹的用量就很担心了。坑道里头的人还检查了我们的炮,前沿的部 队对迫击炮、曲射火炮44特别感兴趣,这和他们关系比较密切,因为那 是随战火炮,一是来得快,一要炮就到,二是打死角很好,连敌人隐 蔽到一个山后头集结它都可以打到。

秦基伟军长在会上强调指出:炮兵的火力,要实施统一指挥,在一定 时间内形成炮火优势,发挥炮火威力是取胜的关键。同敌人战役决战 要区分主次,炮兵的首要任务是摧毁敌表面工事,同时压制敌人炮 兵,密切联合步兵,歼灭敌人。

根据军作战会议精神,我师立即对所属参战部队进行紧急动员,号召 全体指战员为决定性大反击成功而斗争,为最后恢复和巩固阵地而斗 争。参战炮兵由炮兵指挥所统一编成4个炮兵群:以预备炮兵第2师第 28、第29团各1个营为第一炮兵群;以炮兵第30团及第60军加农炮各1 个营为第二炮兵群,参加炮火准备并主要担负压制敌炮兵阵地和担负 支援597.9高地争夺战任务;以预备炮兵第7师第11、第20、第21团各一 部为第三炮兵群,主要支援537.7高地北山作战;以火箭炮第209团为独 立炮兵群,作为机动火力支援作战。高射炮兵积极开展对空斗争,力 争控制整个作战空域,重点打击敌炮兵校正机、轰炸机。

我们在民主会上经过详尽讨论,综合研究了前方——包括坑道、各个 团的准备情况,并认真听取和接受了前沿连队代表的意见,最后决定 把反击时间向后推迟两天,改在30日。确定10月30日要首先对597.9高 地实施决定性大反击,得手后,再反击537.7高地北山之敌。同时在30 日要保证每一门迫击炮需要的800发到1000发的炮弹贮备到位。

【资料补充】

为了使反击取得彻底胜利,志愿军第15军党委于10月25日在道德 洞军指挥所召开作战会议。

会上认为,突击队在敌猛烈炮火下,从500米到1000米距离外开始 接敌运动,其伤亡是难以避免的。虽在我强大炮火支援下恢复了阵 地,但由于坚守阵地的人员太少,没有第二梯队的源源投入和弹药充 分补给,仍难击退敌人从排到团的整日连续攻击。这成为恢复阵地容 易、坚守阵地困难的主要原因。在基本阵地上,除坑道外,表面工事 全部摧毁,在阻击敌人时,人员没有工事隐蔽,加以炮弹缺乏,我炮 兵火力往往开始猛烈,以后便逐渐松弛。另外,在战术上形成了规

律,反击时间总是在17时至20时,多是先经一次火力急袭,接着就是 冲击。这样,敌人当我火力准备时,便开始对我运动道路及坑道实施 拦阻,杀伤我第二梯队人员。当我炮火延伸时,敌人也做好反击准 备。会议还研讨了对抢修工事、运输力量的组织使用、弹药的控制节 约和远程火炮与其他火炮的分工问题。

对597.9高地和537.7北山的反击,会议一致认为,597.9高地应作为 反击重点。因为,如果不将占领6597.9高地表面阵地的敌人打下去,占 据537.7北山的南朝鲜军便不敢轻易放弃进攻的行动。加以537.7北山与 敌人537.7高地主峰山脊相连,敌人纵深有坚固的地堡、工事做依托,其前沿就是冲击出发阵地;而我纵深则是一条大山沟,且受敌人炮火 封锁和537.7高地敌正面火力及注字洞南山敌侧射火力威胁,故易攻难 守。另外,坚守597.9高地坑道的部队以苦战9昼夜,必须接替下来。所 以,决定首先全力恢复597.9高地表面阵地,得手并巩固后,再恢复 537.7北山阵地。并决定于10月30日对597.9高地实施决定性反击。为了 减少反击时接敌运动中的伤亡,决定在反击的前一夜将突击连运动到 坑道内,由坑道发起冲击。坚守时,要依托坑道屯兵,采取边打边补 的方法,以保持持续的战斗力。同时在兵力部署上作相应调整。

这就要保证坑道里头经常有人力、弹药、食物等,各方面都要准 备得比较充分些。根据这个经验,阵地上就不要放那么多的人,一个 山头,平常能有三五个人就够了,敌人反击上来,一个组就可以打敌 人一个排,和炮火配合搞得好了还用不了那么多的人。这主要是连续 作战、持续作战问题。万一敌人攻上阵地,我们需要反击的时候,坑 道离山头只有三十公尺的距离,一弄就上去了,而且比起没有依托的 敌人,我们就便宜得多。所以,我们的炮就要同时做好准备。这样的 决定都是根据从前沿连队回来的代表的意见形成的,我们开会的时候 连那个8连的连长李宝成都来了。

所以在决定将反击推迟以后,27和28日这两天我们主要是在做炮的工 作。

我们从师里到坑道,使用的炮都是抗日战争时期缴获日本的38野炮45,瞄准镜都没有了,打的时候要从炮口子里直接目测目标射击,但那个

炮有个好处,在坑道里头可以直射,炮阵地就在五圣山那个腿子上 头,居高临下,下边的目标它都可以照顾到,所以那个炮虽然很老,但是打得很准。这个时候我们有了炮兵营,又来了一些新炮,有苏联 的62炮和缴获美国的155毫米炮,这样一来,我们就有条件在反击之前 用大口径的炮来配合步兵。

这个时候我们的炮比较多了,所以首先就和敌人展开了一个炮战。

因为我们的炮和敌人的炮比较起来,敌人的炮是远、大、新,即射程 远、口径大、都是新炮;我们的炮基本上是近、小、老,就是射程比 他的近、口径比他的小、老炮较多。所以我们进行炮战的时候更要讲 究艺术。

你要打美国的炮,就要对他的炮进行研究。

敌人的炮一共300多门。美国给伪2师装备了一些炮阵地,他最大口径 的炮是152毫米,但一般的还是105毫米口径。我们的苏联炮口径是155 毫米,但是由于他们的阵地是南北走向,而且在我们阵地的东面,所 以对我们的威胁很大。但是伪军的炮弹不像美国那边补充得那么快,而且我们一打他们还会产生矛盾,所以,我们在美军阵地和伪军阵地 之间,就选择主要打伪军。

在大反击作战开始前的28日、29日,我军以无坐力炮、山炮、野炮,对597.9高地敌表面阵地之4号阵地和主峰暴露的地堡群、土木工事,以 及各种防御设施,实施不定时的直接瞄准破坏射击。同时我纵深炮兵 群也进行了试射。经过2天的破坏射击,摧毁敌地堡70%左右。我迫击 炮兵还以炮火阻止敌人修复工事和保护我坑道口。

经过28日、29日两天的炮战,我们打掉了伪2师的27门炮,把他对我们 威胁大的炮阵地都给打掉了,像注罗寺、松洞,还有羊武,那一带有 敌军的五个炮兵阵地,每个炮兵阵地按他们的编制都是三个连,18门 炮。我们的炮轰过去之后他们的弹药都爆炸了,有的甚至爆炸几小 时,这样就把伪军那个炮阵地都给打掉了。

伪军的炮少了以后想叫美军的炮支援,但美军支援伪军的炮不像支援 自己那样痛快,这样子就造成了他们内部的矛盾。同时,我们在炮战 里也打美军的炮,主要是打他离我们阵地比较近的炮,也有意识地打 了他在金化西南597.9高地前头的一个炮阵地。美军是怕死的,只要一 被我们威胁到他就转移阵地,在我们打坏他几门炮之后,他们就向后 撤了。

伪军和美军的炮被打了,我们炮兵的作战准备也就达到了预期目的,之后,我们就为敌人的大反击做准备。

我们一面炮战一面通对正在争夺的这两个点进行试射,看我们的炮打 到什么地方能压制敌人的哪些炮。因为我们的炮弹虽然比以前多了许 多,但和敌人比毕竟还是少得多。进行了这样的一个检查和试验之 后,我们总结出:一门迫击炮大概有三百到四百发炮弹,保证一天没 有问题,但是连续争夺三天到四天的话,白天运输成问题。所以就提 出来,迫击炮至少得储备够连续打三天的炮弹,至于炮弹运输,也要 随叫随到!

按此标准,每门迫击炮至少要有八百发炮弹。迫击炮弹还是有的,只 是离阵地还隔有一段15华里不通汽车的路程,需要人背、牲口驮才能 运到前头去。这就要想法把迫击炮弹及时运到阵地上。

我们决定从86团、85团抽两个营,加上运输部队和45师把能背炮弹的 人都组织起来运炮弹。45师运炮弹是机关干部、文工团员男男女女老 老小小一起上。运了十几天半个月,有的肩膀都磨破了。我们有个电 台台长、通信科的副科长,叫杨交林,那个时候才三十岁出头。他连 续运了三天炮弹,因为机关干部锻炼毕竟差一点,他的两个肩膀磨破 了都没吭声。那个时候男男女女都是这个样子。

上甘岭战役第二阶段总结:45师新建13个连队,老将带新兵速 练战术

上甘岭战役第二阶段的时间是从10月21日到10月29日。

到第二阶段总结经验的时候,包括训练新兵,也包括前头和敌人做斗 争,我们都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

45师在这个阵地上从14日到30日歼灭了敌人12000人,仅在20日到30日 这段时间里,伪军在两个阵地上伤亡达4000多人。我们在坑道里虽然 困难,但这个地方是有保障的,我们可以用山炮或别的炮保护坑道 口,只要敌人一来,他到什么地方我们的炮弹就到什么地方,那些炮 还可以和坑道里头相配合,可敌人身处“楼上”的表面阵地,“楼上”是没 有顶的,他们没有任何保障。这个事实一摆到这儿就知道,这个仗是 个很便宜的仗。这都是在第二阶段总结和实践过程中看得很清楚的问 题。

【资料补充】

为了反击的胜利,第15军将第3兵团从第12军、第60军抽来的300 名新战士和军抽调的新战士共1200余人补充第45师,再加上该师的机 关、勤务分队抽调的人员,以充实和重建战斗连队。各战斗连队则普 遍开展军事民主,召开功臣、英模座谈会,根据受领任务,订出反击 方案。

为了解决弹药物资的运输问题,志愿军后勤部及其第二分部大力 支援。军后勤部为完成决定性反击所需的11万发炮弹和随耗随补的运 输任务,决定把两个汽车连全部投入上甘岭方向。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下,军首长决定从10月26日起,抽调第29师3个 营的兵力和大量机关人员担负往返40公里山路的火线运输任务。进追

击炮弹就运了3万发上山,这为夺取决定性反击的胜利创造了极为有利 的条件。

为了准备反击,我们从军里其他单位抽了1300个新兵,还要从战斗连 队和师团里抽一些老骨干下去与那些新兵合到一起,组建了13个新连 队,同时在五圣山后头找了个和597.9相似的阵地,日日夜夜苦练7天,主要是练战术、练技术、练运动。老战士还给新兵传授战斗经验。因 为一般的人原来也有些基础,所以这样子训练到第三天,照新兵的话 来讲“自己就变成老兵了”;到第五天就不仅仅像老兵,包括战术、技 术、运动等等全套都搞得比较熟了;到第七天的时候,虽然是新建的 连队,但从求战的情绪、战术技术的准备,承担的任务来看,突击训 练的成果比较大。

原因是每个连队里头都有打过仗的,他们有的当班长,有的当副班 长,这些人后来有的是英雄,有的是模范,有的是功臣,还有专门请 的教练员,比如像易才学,他就是专门介绍自己怎么打这个碉堡、怎 么运动的。负责训练这个工作的干部都是从前边一线上抽回来有实战 经验的人。

开头战士们有点害怕、有点恐惧,觉得这个仗打得很残酷啊。可是后 来经过前线来的同志一激发带动,这些战士就由恐惧到无畏了。因为 在评功评奖中,当时差不多每天都有英雄,第一天参战除了易才学 外,还评出有七个战斗英雄。作为英雄,你只要讲战术,敢于打,敢 于近战,一个人就可以守住一个阵地。像这些英雄每个人不仅仅打死 几个敌人,有的时候甚至能消灭敌人一个班一个排,常常比领受的任 务完成得还好。因为他不光用自己手中的武器,当时我们也有步谈机46 了,有的人还会用步炮结合。比如像敌人成队成群地上来时候,你靠 手中武器就打不了了,那就要靠步谈机跟后头的炮兵阵地联系。号码 都很简单,一叫就通了,就用“一群羊,到哪儿了,赶紧来”作代号,指明敌人已经到的方位,紧接着那个炮弹就盖下来了。所以有时咱们 一个伤亡也没有,就可以歼灭敌人一个连,甚至于两个连。到二十几 日就有以伤亡很小的代价歼灭一个营的战例了。这些都是在阵地上通 过肉眼能很清楚地看到的,比如像24日美军撤退的时候,我们远射程

炮就“送”了他一下子,一看敌人开始运动我们的炮就盖过去,这样就 造成美7师撤退过程中残余部队伤亡上百。

537.7北山的争夺就更巧了。因为那个地方敌人比较弱,我们的前后联 系却比较好。前线一要炮后面迫击炮弹立马就到。战士讲,迫击炮打 得很准,有时候都起到手榴弹的作用,手榴弹也只能打30公尺,但迫 击炮就在战士前头的20公尺、30公尺处爆炸,可以集中地打到敌人那 里。

因此战士们由恐惧到无畏,一是因为除了面对这些英雄,感觉到能参 加抗美援朝战争,能为祖国、为朝鲜人民立战功很自豪;二是技术上 自己有了本事,具备战斗力了;三是因为战士们也认识到从战术上看 打仗是个整体行动,都能看得出来是“一人为整体,整体为一人”。有 的时候阵地上就剩下了一个人,这一个人是为了整体。在五圣山整个 山头上有好多的望远镜都看着他呢,只要这一个人一动作,其他的地 方都可以配合,都可以起作用。由此他就知道了,战争是一个整体,打敌人不光只靠勇敢、靠技术、靠战术,还要靠协同作战,好比你虽 然是步兵的,但还要和炮兵协同好。

坑道艰苦内条件艰苦,基层干部动员工作有成效

坑道里头确实有几天特别艰苦,像25日、26日、27日。为了要隐蔽我 们的作战企图,所以都躲藏在坑道里面。开头也没有经验,所以东西 送上去的很少,尤其是水的问题,确实像《上甘岭》电影上他们拍的 那样,在很困难的时候也有人喝尿的情况。

【资料补充】

随着坚守坑道斗争时间的延长,伤员不断增加。同时,由于敌人 的严密封锁,坑道内弹、粮、药品等物资越来越缺乏。因而困难愈来 愈大,战斗和生活条件也愈来愈艰苦。在坚守坑道斗争中,坑道人员 要轮换补充。597.9高地1号阵地坑道内曾有16个建制单位人员,最后决 定以第134团8连为主编组在一起,统称“第8连”。坚持统一指挥作战。由于部分坑道被打塌,容量减少,有的坑道内人员很挤,伤员更加痛 苦。有时由于炮击的震荡,坑道内点不着火。硝烟、硫黄、血腥、屎 尿和汗臭味使空气污浊不堪。在坑道外气温是零下20度,而坑道内穿 单衣还难以忍受。最困难的时候,每人每天只能吃到半个馒头。连长 张计法领导第135团第7连,在坑道内坚持战斗,开始饼干多,每人每 天一包,后来由于战斗的持续、残酷,敌炮火封锁严密,我后方支援 不济,为节约食品,以长期坚守坑道,一人一天只能吃两块饼干。师 直警卫连,在坚守537.7北山9号坑道时,与后方失去联系,指挥员将所 有饼干和水进行统一分配,开始每人每天10块饼干,2碗水,后来物资 少了,每人每天又减为5块饼干,1碗水,就这样坚持战斗。最大的困 难是缺水,有的两三天喝不上水。战士们用舌头贴在石板上吸水,用 雨布挂在石缝边上接点滴漏水,将饼干放在地上待吸收水分后再吃,想尽办法取得一点水首先要照顾伤员。夜间组织人员到距离200多米的 封锁线上去搞水。在严重缺水、极度难忍的情况下,有的战士喝尿解 渴。

原来是一个坑道里头准备二十天的水,但这是以那一个连为标准的,另外,盛水的水缸在坑道口,这是为了水来了倒着比较方便。仗打起 来了以后坑道就变了,原来是一个连的坑道,有的时候屯两个连,甚 至于三个连都加到一个坑道里头,加上坑道口经过炮再打、再震,有 的坑道,水就发生危机了。没有水,饭就吃不下去了,虽然也有饼干 和其他的食品,但饼干到了嘴里头都是硬的,根本化不了。

另外就是坑道里头伤员的问题,因为运送一个伤员,搞不好我们还可 能伤亡几个人,所以这一段即使出了伤员也要待在坑道里头,等反击 以后再想办法转移下来。

这些情况加在一起,坑道里头那个气氛和那个实际情况就可想而知 了:战况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所以气氛是比较沉闷的,因为你在坑道 里头总要和敌人做斗争,加上坑道里头点一个蜡烛,那个坑道口打的 很小,所以里头空气也不好,时间长了什么气味都有,但是战士和干 部在坑道里头都忍受了。

可是为什么他们能够忍受呢?这是因为仗打起来以后师里就决定,主 要坑道里头都要安排一个团的领导、团党委的委员。比如像那个8连,实际他有一个团党委委员,从进去这个坑道以后就要一直搞到底,像 他们2营教导员叫金安德,他就是钻到这个主坑道里头的。所以连队的 工作和战士们情绪的恢复,由于这些主要干部在那儿,所以工作都是 很有秩序的。当然电影上不会是那么写,只能写一个连队,实际上做 工作的是大有人在。

虽然说守在坑道里面非常艰苦,但因为人在坑道里并不暴露出来,所 以在反击战的时候就能体现出它的好处来。因为大家躲藏在坑道里,所以可以从如何才能消灭更多的敌人角度去考虑,这才得出如果迫击 炮弹没有足够的数量就不要反击的结论。

另外有了坑道的保护,部队的编组也更有把握了。于是在28日、29日 这两天的下半夜,部队就开始进入前沿坑道,这时在运动中造成的伤 亡就很小了,特别是597.9高地,有的整个连队进去没有伤亡,有的有 伤亡也就是几个人。597.9高地的主坑道原来是一个加强排的坑道,到

30日反击前,里头实际已经囤了第一批反击的三个连,战士们都是一 个挨着一个,一排一排地坐得好好的。27、28到29日时这些准备工作 也就很好了。

29日夜,我进行了3分钟炮火急袭,派小分队进行战斗侦察,借以迷惑 敌人。597.9阵地的主坑道原来是一个加强排的坑道,到30日反击前进 入坑道的部队实际上已经达到了三个连的兵力。战士们都是一个挨着 一个,一排一排地坐得好好的。

美军根本就没有料到志愿军作战打法如此之多,所以他们在以后也承 认:“无论是从空中或地面上的火力都不足以将躲藏在挖得很好的战壕 里的敌人消灭。”伪军情报科长也惊叹:“志愿军的坑道入口只有四个 或者五个,但里面却像蜘蛛网一样地四通八达。”

当一切都准备好了之后,军里才给兵团、志愿军总部报告,说准备30 日反击。

30日之前的准备阶段,从领导到部队而言都是一个很艰苦的阶段。因 为是打仗,你就不能暴露自己的企图,同时要给敌人一点错觉,使他 麻痹,看起来我们好像不反击了,可实际上我们准备十分充分。

其实一开始时,伤亡比较大的不是战斗连队,而是运输部队。运输部 队在第一、二阶段的伤亡平均起来占到整个伤亡的三分之一。因为敌 军的炮那么厉害,只要一个炮弹碰到你,人就不行了,而且像在第一 阶段,为了了解敌情,总要捉敌人俘虏并想法子搞回来,常常为送一 个俘虏,我们就得伤亡十几个人。

经过这一段的实战,我们的经验就有了,从前沿阵地到后方的秩序也 井然了。像我们为了对付敌人的炮弹封锁,在弹药转移的时候就不能 一个人走到底,而是要分段运输,你一段我一段,渐渐大家都对敌人 的炮火规律就能摸得很准了,而且都有人指挥,你运输的炮弹、子弹 送到什么地方,我接着继续运。同时为了躲避敌人的炮,这一段沿途 掩蔽部增加的更多了,前前后后也都有了秩序。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