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网络摘录 繁体
第八夜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结合战术使英雄辈出
93团有一个在最后一批补充进来的四川新战士叫胡修道(1931年-2002 年,四川金堂县金龙镇净因村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1951年6 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任第十二军三十一师九十一团 五连战士。在朝鲜战争中先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秋季战术性反击、上甘岭战役和朝鲜东海岸反登陆防御作战),他参加志愿军以后感觉 到能代表四川来打这个仗很光荣,但很快又感觉到四川兵到朝鲜打仗 就不仅仅是代表一个四川了,结果他也像林炳远一样,在5日那一天,在597.9阵地上打到最后,一个人守住7号阵地前头的11号阵地,使得整 个阵地完全恢复,是12军最后立功的战斗英雄。这样一个新兵都立了 功,这就代表了干部水平,不管他那句“四川人里我代表四川”的口号 有多么大,这本身就很不简单了。
不光是前线战士,每个人都在为战斗胜利考虑,搞运输的人也要想到 前线。他们前运弹药,后转伤员,又在不停地遭遇敌人飞机的轰炸以 及炮火的袭击,所以运输部队伤亡比较大。135团有一个运输员叫张全 河,他自己连续二十天运输没停。运输最繁忙的时候,他一个人扛170 斤往上头运,战士笑称他是“气死牛”。他确实想着自己起的作用和前 线战斗员起的作用都是一样的,始终想的是怎么着把弹药运输上去,他的表现比较突出,成了运输模范,实际也是战斗英雄。
电影《上甘岭》里为什么写那么一首抒情歌?就是因为英雄们是乐观 的,顾虑可不像我们那么多。乐观主义、国际主义,爱国主义、革命 英雄主义凑到一起了,时刻想的是个胜利,这就叫革命乐观主义。艰 苦是艰苦,但怕死鬼是很少的。
正因为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个突出的特点,所以战斗发展过程中,各式各样的英雄越来越有名了。开头的英雄不是战术搞得好的,就是
最后不惜和敌人同归于尽这类很英勇的,这类英雄很多,但到后期的 英雄就不仅是敢打敢拼不怕死,还要机智多谋打得巧了。
133团1营1连的一个班在27日反击下一个阵地后,敌人三天没敢上来。这个班采取逐个碉堡地啃敌人的策略,从597.9的1号阵地开始,直到把 整个主阵地完全搞下来。这一个班就歼灭敌人170个人,相当一个多 连,第二天还坚守阵地,全班还没有伤亡。
为什么这种典型开头不可能有?因为开头还没有把敌人打到钻进碉堡 里不敢出来的地步,而打到中期,敌人就怕我们了。他在表面阵地上 修有工事,他怕我们就不敢出来,我们就可以一个碉堡、一个碉堡地 拾掇他了。仗打到最后这样的英雄典型也就有了。
这就可以看出来,战斗英雄是由战略作基础,以战术技术作根本的,既有思想基础,还有打仗的本领。从技术来讲,一个老兵,要既会使 用我们的全部武器,又会使用缴获来的敌人的全部武器。从战术来 讲,就是打法,即“小兵群”的战法,要根据敌人的弱点来制定。
敌人有三怕:怕近战、怕夜战、运动战,所以我们就特别在白天打近 战,夜间揍他们名堂就更多了。
“官兵勇敢”,“一人为整体,整体为一人”
战士中尤其是没有打过仗的新兵,他没有别的顾虑,最突出的想法 是“怎么能和敌人见面,用手榴弹、冲锋枪和敌人一拼那就行”,但是 如果还没见面自己就牺牲了,那可就不行了,但这样所谓的“无畏”是 建筑在战术和技术基础上的。
在毛主席在总结上甘岭战役和秋季反击作战时讲的“官兵勇敢,工事坚 固,指挥得当,供应不缺,炮火猛烈”这五条里,第一条就谈到“官兵 勇敢”。这一条可以说是防御作战制胜因素的首要政治因素,没有这一 条首要因素其他就都谈不到。
但是贯彻这个东西可不是一日之功,这些思想基础、做法所形成的传 统,是从抗日战争,特别是解放战争一直带到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在 朝鲜又和朝鲜人民军以及朝鲜人民融合在一起,打起来的基础就相当 深厚了。
所以,哪怕只有一个人在阵地上的时候,他心里也知道其实自己并不 孤单,因为后头有那么多炮都是在支援他的,还有那么多首长都在关 心他,这就形成了一个“一人为整体,整体为一人”的局面,也叫“一人 为大家,大家为一人”,总之个人完成任务是和整体连着的。这样就使 得我们的干部和战士上下团结成一个整体,打仗就不分彼此、不分你 我,也没有争功的。因为功劳是战后评的,但是领导上对哪个部队有 功是很清楚的。当然那时候有些同志的觉悟可能不够,比如现在的一 些干部,当时还是连或者以下的干部,有的时候会吹呼吹呼自己。这 个情况可能有,应该承认那些吹呼也有他合理的成分在,因为他们部 队有那么多的同志牺牲了才取得了如此的战果,但是你算是什么呢?你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这个账就很难算了。
“工事坚固”来之不易
毛主席总结的五个要点中第二个讲的是“工事坚固”。
这个是在毛主席长期作战、积极防御,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思想指 导下搞起来的。在朝鲜开头是挖了洞,以后解决洞怎么打,坑道工事 就是边打边修搞起来的。逐步的修通的,以坑道为骨干的核心工事,即以坑道为主,以支撑点,堑壕相结合的、不规则的环形防御工事,那一方都可以搞。因为有了防御阵地以后,有了这样的工事,指挥、屯兵、储备粮弹、伙食、饮水都有了保障,都进了坑道。战士形象的 说法叫“以阵地为家”,家就有了,这一条特别要紧,他一上阵地就安 下家了。没有坑道的时候,想的是什么时候换我下去,有了坑道就阵 地为家。
从主席思想来看,长朝作战思想有坑道就思想牢固。我们上阵地经常 遇见的问题是两种情绪:紧张急躁,松懈麻痹。怎样叫紧张急躁呢?一去他不懂,敌人的炮一响,包括上头,下头确点紧张,当然内心没 有问题,总是不懂得怎样处理。以后,刚刚熟悉情况,情绪麻痹就来 了,当我们坑道工事搞起来,这就充分显示了我们有高度觉悟的革命 战士,发挥了无穷的智慧,取得了伟大成果。
师开始接防五圣山、忠贤山阵地时,还从东线甑峰一线接的嘛!开始 接的时候是一般工事,有一小部分猫耳洞。敌我阵地相峙,近的100多 米,远的不过200米、500米,个别近千米,下头是开阔地,敌人没有 控制。当时敌人相当疯狂,那时敌人是美40师,还有一个共2师,在l5 军正面,敌对l5军阵地当时是摆的这样。以后换的是美7师和伪2师。美 40师阵地上,实在气死人,弄的翻译还有朝鲜人,还有蒋介石的,在 阵地上又是喝酒,又是放唱片,又是跳舞,实在不像话,就是来麻痹 瓦解我们的意志,敌人的汽车、人员就在阵地上来来往往,我们的战 士就也打了。打了以后,敌人集中了飞机,炮火、机枪狠命的揍开 啦,一直打不停。有一个阵地敌人伤亡三个人,一直打了四天还没 停。
就这样不间断地打,一打我们的战士包括干部有个错误的思想,还是 打好,不打好?有顾虑了。打了以后敌人就报复了,搞不好我们的伤 亡比他还多,以后怎么办?以后大家感到需要个工事,有的工事开始 塌了,感觉到防炮洞不错,防炮洞那时叫猫耳洞。往深里挖挖吧,就 成了坑道了。以后又到12军看看,就挖起箍还是有点被动,确时就开 展了冷枪,冷炮运动小部队活动。
上甘岭战役能在基本阵地上粉碎敌人的进攻,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我 方阵地形成了以坑道为骨干的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坚固的阵地是来 之不易的。
1951年,转入防御作战即秋季作战阶段后,就中线来讲,我们在芝浦 里阻击之后基本上就把战线稳固在铁原、金化这一线了。
【资料补充】“冷枪冷炮”
8月初,张蕴钰参谋长主持召开炮兵作战会议,总结冷炮杀敌经 验,表彰炮9团的大胆和成功。为了深入开展冷炮杀敌运动,并准备对 付敌人随时可能发动的进攻。会议决定:将部分山、野,榴炮搬进山 上的坑道工事,靠前配置,以加大射程,提高射击精度,弥补我火炮 口径小、射程近的缺点;还决定在原有观察所的基础上,将观察点增 至60个,使敌纵深广大地区处于我监督之下。
经过这次调整之后,我炮兵在冷炮射击及炮战中,又摧毁住罗 寺、下所里、城柱洞、蓬莲亭等处敌炮阵地和弹药所,击毁敌炮20余 门及大量物资弹药,迫敌将芦洞,光三里、新村、甘凤里、榆谷里等 10余处炮阵地后移2000米至3000米。
志愿军开展冷枪冷炮活动,打的对象很多。修工事的,扛木料 的,下汽车的,看地形的,抬死尸的,挑水的,吃饭的,来回走路 的,晒太阳的,洗澡的,解大小便的,都是打击的目标。几天下来,战士们都有了经验:洗澡的,待其脱下一条裤子打;解便的,待其蹲 下打;坐汽车的,待其上坡、转弯打……七打八打,把敌人头上的帽
子打飞了,把啤酒瓶打碎了,把敌人打怕了,歼灭一个,战士们在罐 头筒里放进一粒豆子。白天放豆子,晚上回到坑道里数豆子,歼灭5个 以上的报功,歼灭15个以上的评狙击模范。
1951年敌人还在金化搞了夏季攻势、秋季攻势。
一开始守上甘岭这个阵地的是26军,他们秋季就和敌人面对面地守,那个时候战斗非常频繁,部队上去一打就到冬天了。冬天因为冻土,工事很不好做,但朝鲜的树木比较多,所以我们就做了一点掘开式的 工事,钻到地下去,用树木做顶棚,再用土和石给它被覆起来。但因 为敌人炮比较厉害,为了增大掘开式工事的抗力,一般的前沿阵地工 事,比如像班、排的阵地,里面的高度都是一米三、一米五的样子;后面的工事会高一点,都是两米左右。由于坑道里面比较低,大个子 到了里头立不起来,只能弯着腰,如果想着伸伸腿就只有躺下,一般 坐着是可以的,但只有这样抗力才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老志愿军 在1951年的防御还是相当艰苦的,但是他们的阵地相当稳固。15军在 1952年4月份接的就是这种叫“掘开式工事为主”的阵地。
开始接26军阵地时,人家也介绍有个单位叫打活靶不错,感到这个经 验好。就研究指定几个团,选党,团员或者射击技术比较好的,加以 训练就打。开始教人比较麻痹,比较好打。有一个人敲了15个,给他 立了一功,叫他到处去讲,介绍怎样打。当然不止一个以后打的就多 了。这样一打,炮也开始打了,炮瞄得准准的,很有准备的就揍一 个,敌坦克代炮使用(因炮向前来不了),90火箭筒打敌人的坦克也 就开始了,以后发展到大炮也就打了。如野炮8连上阵地和步兵相配合 打坦克也叫冷炮。还发展到高射机枪打汽车,打汽车很来劲的,头里 一打,后头一打卡在中间你就打吧。
这样一来,阵地情况就变了,原来敌人工事修到向哉斜面,所以他们 跳舞,看得很清楚。这一打,向我斜面就搬家了,搬到山顶,反斜面 了,这就好了。当然斗争过程中是很激烈的。因为我们打他,开头他 什么地方吃亏,他就狠揍你。怎么办呢?战士们想办法,就设假工 事,假枪眼,假炮眼。前头也很简单,一通一摆。远远看看就是枪
眼;炮眼,实际打不在那个地方。敌人拼命向那个地方打,咱们看准 了就狠狠敲他,就采取这个办法搞。
典型是597.9,我们感觉是很好的。597.9两个腿子,一个是到2号东北 山腿,还有个是4、5、6号西北的山腿,那时师要求他们挖堑壕,叫交 通壕,那就耍相当的工程。首先挖好个人的掩体,然后再互相构通,减少伤亡,这个办法也使了,不行,敌人看见了拼命揍,也有伤亡。
以后他们想了个办法,军事民主研究以后,首先从东北山腿上挖,一 夜把土弄上,远远一看就像交通壕。敌人抓住不放,集中炮白天打,特别是夜晚拼命地打,连续三、四天不停。你在这打。我夜晚转过去 了,四个夜晚把西北个人掩体弄起来了,有了这点作基础,然后就挖 起了。敌人打的没劲了,我这边搞起来了,又转过来,又挖那边就这 样搞起来了。所以就工事来讲,不像咱们现在,领导上说“就这样搞,不能改。”那时是群众运动,民主,大家研究,摘什么样的,怎么挖。当然有些事后看起来也是不大好的,但是他是边打边挖摘起来的,一 般来讲从斗争中挖起来的是比较适用的。
小部队活动也不能看轻的。有的打有的不打,不打就摘敌后侦察,野 炮8连就是到敌后去摸敌人的炮阵地在什么地方。看了《渡江侦察记》就是那样,夜晚进去,小部队活动,把敌人的情况摸好了,冷炮就并 单了。如果你捣鬼我就揍你,炮弹不一定多,打得比较准,敲你几家 伙你就受不了。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摸清敌人情况对我们以后作战的作 用。采取了这样一些办法_,就搞起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和堑壕相结 合的防御体系,像597.9就这样搞起来的。
有了这个工事怎样使用,上甘岭作战工事就发挥作用了。屯兵,前沿 阵地原来是一个连,597.9是一个加强连的阵地,战时可屯l——2个营 当然以后想着屯,因为前几天反复争夺屯不了那么多。但有一条,就 是有了这个坑道,坑道里头它所屯的弹药这一条就很不得了。比如重 机枪规定阵地上可以保持三个基数,一个基数l600,三个基数就4800发 弹。这个规定是根据过去一般的防御,如果多了被敌人的炮打损失了 怎么办?像上甘岭,开始有征候叫l35团作战的时候,他重机枪弹药到 了l0个基数,有的到l5个基数。即把师、团的弹药尽可能地弄到他们那
里去。所以才有l4号一挺重机枪一天打了l0000多发子弹,这有多少个 基数?以l34团8连作为例子,l号大坑道。14昼夜进行了三次大反击(排以上),小的反击搞70多次(班、组),营规模还搞了十多次,保护坑道口的斗争搞了两次。刚上阵地连的人数l35人,伤亡比较少。坑道中连续作战依托8连和l6个单位30多人都合到8连中去,继续作战,歼灭敌人l000多,打下了50多个火力点,获缴机枪50多挺,自动步枪、卡宾枪606支,对大反击起了作用。我领会主席这一条,工事坚固,显 示了这个威力。有了坑道。再加上有了有觉悟的人,有战术思想这样 的同志去使用。坑道的威力发挥了。
在坑道斗争这个阶段,那相当艰苦。伪2师换走了美7师。伪2师也很调 皮。开头他感觉到“胜利”了,2号坑道他在上头,我在坑道里头,他在 上头不老实,从上头挖,一下子和下头挖通了,挖通后,又向下扔手 榴弹,又拉屎。以后我们战士怎么办?大家民主研究、商量,最后找 了个大杆子弄了两个手榴弹捆起来通上去了,一拉炸了,就乖乖地又 给堵起来了。所以战士们说“他们坐在火山口上了。”
当然进入坑道以前斗争比较被动,28日大反击这一段,咱们有机枪,迫击炮,还有直射炮保护坑道,坑道就比较安全了。困难是喝水,这 个主要是领导问题,原采要求一个坑道里要准备20天至一个月的水,但是按一个排准备的,后来,那么多部队进去,还能够喝吗?还有一 个问题是放的位置不太恰当,放在坑道口上,有的最困难的坑道。坑 道打垮了,水也打没有了,叛训主要是领导造成的。检验一下,不是 想打那么长。要求一排打20天就不得了啦!谁想到那么多部队打那么 长时间。
上甘岭两个阵地有大坑道4条,小坑道l9条。除了被敌人炸毁了一条以 外,还有4条属于前沿坑道,没有守的价值(不到10米),连续战斗已 经倒塌。其他l8条坑道一直坚守巩固阵地起了作用。当然,坑道工事没 有挖好,原来设想一号坑道挖的低,想着进一步再挖,从下头向上 挖,和上头的支撑点结合起来,不仅仅上头没有通,连中间也没有挖 通,在这个情况下就开始作战了。尽管有这么多的缺陷,还没有挖 通,也充分显示了在防御作觇中坑道的作用,无论是指挥,屯兵、储
粮、储弹等等都起了作用,对坚守长期防御,积极防御是很重要的一 条经验。所以毛主席说工事坚固,是防御制胜要素。
十五军冷枪冷炮歼敌19981名
15军接阵地的时候,敌人特别地张狂,他不把工事修在山顶,也不修 在反斜面,却直接把阵地工事修到向着我们的这个斜面,那时候由于 我们的工事还不坚固,为了不暴露自己,我们打他比较少。
我们都能看见在山上头,敌人的人和汽车来来回回地跑,还有广播不 断地喊话。太阳出来了以后他们一高兴,还要出来摔跤或者搞什么其 他名堂,甚至于把朝鲜妇女弄到阵地上去跳舞。我们的部队上去后看 到这个情况很气愤,因为根据26军的经验,打要很有准备才行,我们 现在前头不能动,也不能打。后来我们部队比如守597.9北山的135团1 连,他们商量了一个礼拜,最后确定要冷枪冷炮地把敌人打一下,于 是他们就推了枪法最好的班长叫周其祥。
周其祥准备用一支步枪来打冷枪,事先他们搞了一点儿假工事,那个 假工事离着敌人比较远一点,大概有一百多公尺,搞的也很简单,用 三个石头一垒,远看像个机枪眼似的。垒了几个假工事之后,他就在 假工事的附近打。
由于敌人都是暴露的,比较好打,周其祥就一连打了七个,敌人就恼 火了,又是枪又是炮,连续三天打我们假工事的那个地方。由于1连有 准备,打冷枪以后,对整个阵地要求都比较严格,结果敌人打了三 天,我们没有一个伤亡,1连就把这个战况报到团和师里。军里面知道 之后就要求:“还要积极地斗争,积极地打才行。”于是1连又在友邻部 队所造工事的基础上,在山上掏了一些猫耳洞,打的时候,有这个猫 耳洞就可以钻进去避炮,因为那时机枪倒好办一点,主要是防备敌人 的炮。除了猫耳洞,由于表面阵地在冬天不大好挖,此前战士们就挖 了一点单人掩体,虽然还没有用战壕连接起来,但即便是这样散的战 壕,再加上掩体、猫耳洞,作用还是很大的。
后来1连在介绍经验的时候就重点强调了要“加速构工”。首先,能隐蔽 的地方就挖猫耳洞;其次,把战壕尽可能地挖起来;第三,挖不了战 壕就挖单人掩体,起码能隐蔽直射火器的目标。这些搞好以后,他们
就在周其祥打冷枪的基础上继续组织打,这就不光是用步枪了,还包 括机枪和炮兵的配合。这个打法开展起来是比较快的。
133团里有一个叫高奎的炮手,他用57无后坐力炮51打击敌人构造到我 方一侧的地堡。因为敌人的地堡是向着我们这一方面,无后坐力炮打 地堡结果是一炮一个很来劲儿的。一天就把那个阵地前头九个地堡给 端了,消灭了不少敌人!
开头敌人很疯狂,被我们打了以后,他就又是机枪又是炮又是飞机轰 炸地进行报复。但是他打我们也打。我们先是从冷枪打、机关枪打,以后到无后坐力炮打,还摸索出了82炮、大炮和前头怎么配合着打的 经验,最后把高射机枪都弄去了!在537.7高地可以看到从金化到金城 的那条公路。杨地村就在公路旁,公路有个桥,汽车从金化到金城都 要跑那儿。高射机枪打飞机有的时候费点劲,但打汽车却是很省劲 的,所以我们就用高射机枪打过路的敌军汽车!这就不止是一个阵地 在打了,包括85团接134团的那个云台阵地,都展开了冷枪冷炮运动,从步枪、炮、无后坐力炮,一直发展到高射机枪打。
整个阵地开展冷枪冷炮运动之前45师三个团开了一个会,叫537.7阵地 的邹其祥、高奎(志愿军15军45师133团无坐力炮排排长,是出色的游 动炮狙击手)他们来介绍战斗经验。会议确定打法后,整个阵地都按 这个方案展开,但要开展这个打法有个条件,就是要保障每个阵地所 有的地方都有单人掩体,都有猫耳洞,于是师给阵地十天时间做准备 来构筑工事活动,具备了条件之后就可以整个进行,但实际上只用了 七天时间,各个团就上报已经准备好了。
七天以后,45师来了一个整个阵地的突然打。这一天大概打了美军270 多人。这样子阵地上的情况就变了,我们连续打了三天,开头山顶还 有一点敌人,但被山顶上的炮兵一打就都撤到山背后去了。原来那些 摔跤、打闹、跳舞什么的都没有了,他那个阵地上是一片沉寂,而我 们的阵地因为已经做好了工事,所以就大有不同了。这个时候猫耳洞52 钻进去已经成了小坑道。
敌人被打得有点恼火,于是就向忠贤山前头133团那个阵地组织了几次 进攻。敌人用了两个营,被我们用一个排就给阻击了。后来炮火情况 猛烈,我们就钻到坑道里头,之后报话员就报告情况,说敌人已经到 了我们阵地,立刻我们的远射火炮就打了过去,于是敌人的两个连基 本上就报销到那地方了。这时敌人仓仓促促地往后退,我们的炮又在 敌人撤退过程中盖了一下。但因为我们的人都钻进坑道里了,所以炮 打过来就没有问题。
五月份开始我们就加速了坑道的构筑,到七月份时,15军的阵地、坑 道就初具规模,形成了坑道为骨干,战壕、交通壕相连接的环形防御 阵地。由于我们把敌人打下去,主动权就完全掌握在我们手里头了。像597.9高地的工事构筑是个三角形,敌人放弃三角形的前头不守了,但是用炮打得更厉害了,每天几千发炮弹算比较少的,通常一天会打 到两万多发。这样一来,45师的阵地每天都得承受几万多发炮弹。
之前一开始的时候,我们遭遇的炮火伤亡比较大。但在打冷枪冷炮以 后,坑道已经形成了,沿途防炮洞也出现了,所以以后伤亡就比较小 了。有的时候敌人一天打两万多发炮弹,我们整个师也没有伤亡,这 就完全处于主动了。
连队战士就展开讨论,想了好多的办法。比如像597.9,他开头先挖西 北山腿到0号、9号阵地,夜间把新土铲到表面上,有点湿土,远处一 看就像个挖交通壕的样子,敌人看见了,就用炮白天黑夜地砖专那个 山腿子,可其实我们并不在那儿挖,而是在东边山上8号阵地到2号、1 号阵地那里挖。原来就有点立着的掩体,他们就你一个点儿我一个点 儿对着挖,还想法子把土隐蔽起来。敌人在西北山腿那边打了三天,东边的战壕差不多就雏形初现了,敌人这才发觉上当了!炮再转过来 打,可咱们也不在东边挖了,又转回西北山腿,去那边去搞了。
搞掩护这里头有好多的名堂,我们的目的就是叫他白浪费炮弹。以后 有了交通沟53,叫他浪费炮弹的条件就更多了,比如交通壕里头顶个帽 子出来,敌人那子弹一打就是几百发,这样就可以消耗他。
从五月份开展冷枪冷炮运动到七月底,这三个月光靠冷枪冷炮,整个 15军阵地就歼灭了敌人8700多人。
防御作战彰显坑道作用,坚守坑道部队经受考验
坑道到七月份形成以后,坑道内部深下去,名堂就更多了。里头有做 饭的地方,有指挥的位置、有仓库、有出水的地方,这样继续搞到十 月份,坑道基本上做得很好了。
但是问题还存在,比如45师有的坑道就没有最后完工,该打通的地方 还没有打通,缺水的问题也是在那一个排规模的坑道出的,结果这个 坑道就造成我们坚守防御过程中部队的困难。在战役第二个阶段,坑 道里头没有水,战士只能喝尿,甚至于伤亡那么多的情况确实是存 在,但是话又说回来了,你如果没有那个坑道,想坚守也没有条件。
比如我们那个警卫连是守坑道最长的连队,接的是597.9高地主阵地右 侧下方的9号坑道,他们专守这个阵地。10月24日随着反击部队上去 的,因为9号阵地比较孤单一点,直到11月24日才下阵地。他们打的确 实很艰苦,后来87团上去换防的时候,连坑道口都找不到了,后来92 团去反击时又没有找到,直到最后34师106团把整个阵地收复之后,在 进行巩固时,才从地下挖出他们来了。我们这个警卫排一共是二十几 个人,除了战斗伤亡,最后还剩下了八个人、一个指导员。开头和敌 人做斗争很好,以后就失掉了联络,其实坑道口还有,但在里头而且 很小。水还有,开头就敞着喝,以后就不敞着喝了,一天一缸子水,最后到一个人一天半缸子水。到最后他们出来的时候,水喝得差不多 了,也就到了喝尿的阶段了。饼干开头是敞着吃,以后是一天一人八 块,以后是一天一人四块,四块饼干那个时候就是个很大的问题了。守坑道时间最长的就是他们,苦是吃得很厉害。最后把他们弄出来、送回来的时候,个个都是消瘦得不成样子了。
【资料补充】
敌军的破坏还不是坑道部队最大的威胁,缺粮断水才是最严重 的,美军对坑道部队与后方的交通线实行严密炮火封锁,使得坑道部
队粮尽水绝。
火线运输员付出几条生命的代价送进坑道一袋压缩饼干,但干燥 至极的口腔和食道根本无法吞咽,饥渴成为最大的敌人。在极端困难 下,坑道部队只得用尿来解渴。但严重缺水的人体所产生的尿液又少 又骚,战士逐渐摸索出一些方法减轻异味:像用毛巾包住掺上牙膏的 泥土来过滤尿液等。可不久连尿液也越来越少了。后方时刻关注着坑 道部队艰苦卓绝的坚持,只有坑道部队的坚持才能消耗敌人,赢得准 备反击所需要的宝贵时间。
秦基伟千方百计不惜一切代价组织向坑道运送物资,火线运输员 一批接一批,前仆后继向坑道运输。在整个战役期间,火线运输员的 伤亡率高达90%,甚至超过了坑道部队的伤亡率,通往上甘岭两个高地 的山路上,洒满了火线运输员的鲜血,大量的物资也因此损失在路 上,送进坑道的微乎其微。
由于饮水难以运输,只要容器中弹就极易流失,所以主要运送的 是既能解渴又能充饥的萝卜。一直到第九天,也就是28日夜,运输连 指导员宋德兴和两个火线运输员才冲过了炮火封锁,将三袋萝卜和一 些慰问品送进了一号坑道,那个夜晚简直就是八连最盛大的节日。但 萝卜上火,多吃心里难受,所以坑道部队建议送苹果。于是十五军连 夜从后方紧急采购了三万多公斤苹果,秦基伟等军师首长也以个人名 义出钱买,并在苹果筐上写上名字,派人送往坑道,以示对坑道部队 的关心。但美军炮火封锁实在太猛,大筐苹果难以送上去,为此十五 军政治部专门下令:凡送入坑道一筐苹果者记二等功!
要知道在战役进行中,即使是一线部队,包括黄继光等烈士也都 是先报功,一律等战役结束再行评定。因此这个二等功完全称得上是 重赏了。可仍没有一筐苹果送进坑道,最后送进一号坑道的只有一只 苹果!于是,“一只苹果”的动人故事就在坑道里产生了,并被写进了 中国的小学课本,成为教育一代又一代人的真实教材。至于这个苹果 是谁带进坑道的,今天已无法查清了,但这只苹果所表现出的人民军 队团结友爱,永远留在无数人的心中。
但是只要坑道里头有人,敌人对我们的坑道就无可奈何。比如说597.9 阵地上的7号坑道被敌人完全破坏了,但最后挖开这个坑道的时候,我 们的战士却还坚守在里头,人已经死了,却还是准备射击的姿势,再 往里头有两个美国兵,后头有我们的伤员,但都已经死了。
敌人不知道吃了我们坑道多少苦头,自从开始构筑坑道一直到上甘岭 战役结束,我们在坑道里虽然很艰苦,但比起敌人吃的苦头来,那我 们条件就好得多了。
所以说“工事坚固”这一条是很重要的,虽然上甘岭坑道事后来看修的 是很不理想的,照说突击突击,把坑道条件搞得更好一点就好了,但 即使是这个样子,也可以看出防御作战中阵地这一条是很要紧的。
我们和敌人的伤亡比例是1:2.53,这个数字里包含了我们自己的全部 伤亡,连运输过程中的伤亡也在内了,其实我们前头的伤亡比例不是 那样,大概是1:3还多一点。
指挥得当使我军战斗力非同一般
想要守住阵地就要和第一个条件结合起来,那就是阵地里头的指挥要 组织好。只要有了一个排的阵地,战士就可以建起一个连或两个连的 阵地,团的干部进了坑道,前头一个排的坑道就变成了一个营。一个 营的指挥就比一个连的指挥水平高得多了,所以说前沿坑道的性质决 定了战士打得好。比如像那个赵毛臣(河南省宝丰县人,1925年出 生,1947年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 第134团第4连政治指导员。1952年10月19日,上甘岭战役中,他们连 参加反击597.9高地表面阵地。在打开缺口后,正、副连长相继负重 伤,他随即指挥连队连续猛攻6次,占领了主峰阵地。在三面受敌的情 况下,坚守七小时,协同兄弟部队打退敌60多次反扑,歼敌400多人后 转入坑道作战。在十五昼夜坑道斗争中,他组建了党支部,带领战士 粉碎敌人各种破坏活动,保证了坑道的巩固。在大反击时,又指挥连 队冲出坑道,配合反击部队收复了表面阵地。立特等功),那时候是 个指导员,虽然守坑道的时间比较长,但他是那个坑道里头的指导 员。
特等功赵毛臣
赵毛臣,在上甘岭战役中,率领部队坚守坑道。在敌人占领表面 阵地的情况下,把坑道中分别归属四个单位的战士组织起来,开展团
结互助,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并不断组织小部队向表面阵地之敌实施 反击。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到反击部队到达,里应外合,夺取 表面阵地。1952年12月,志司决定记特等功。
1953年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二级国旗勋章。1954当 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由于有了坑道,指挥就比较稳定,营的指挥所都变成团的指挥所了。比如像135团3营的指挥所,团里的领导干部在前指一出现,怎么用 兵、怎么搞的运筹范围就扩大了,阵地的性质也变了,成了团的前指 了。
由于两个营的指挥所变成团的指挥所,团的指挥所就变成师的前指 了。在五圣山,师里头,包括军里头,有的时候都上团那儿去。大家 都往前推,我们这个仗打得就大不相同了。可美国还是按照他那个规 章打仗。他可能还以为是用一个连对我们一个连,实际我们这一个连 的阵地已经是用营甚至是团的水平和他打,作战过程中的战法实际是 大不相同了。所以说战士立功表面上看是一个战士的水平,其实他代 表的是防御作战里头一个团,一个营,甚至是一个师的水平,比如说 黄继光,他代表的就是他那个营参谋长的水平。黄继光自己当然很勇 敢了,但使用黄继光是他营长的功劳。那个营参谋长的点子特别多,黄继光是他的宝贝,对他很信任,所以用到关键时刻才有这个水平。就和邱少云那个水平似的,邱少云起码代表了他那个9连的连长、指导 员的水平。
我们的进攻战、防御战因为有了阵地,水平就大大不同。美国最恼火 的就是我们军队作战,从不按照战斗条令,也就是不按照正规战那个 办法打。比如我们打运动战的时候,就是搞迂回穿插;我夜间就揍 你;我就跟你打近战。这些在《操典》上没有,在外国军队的经验里 也没有。
我们在防御作战里头的特点也是美军没有的。哪有一个营的、团的干 部上到一个排的阵地去搞指挥的?外国哪一个军队也没有。这些特点 是咱们才有的。所以毛主席在制胜要素里头把“阵地坚固”作为一条,
说明这是防御作战里头的一个特点,没有这一个“阵地坚固”,就没有 制胜的条件了。
在上甘岭战役防御作战总结中,毛主席谈的“五点经验”中,“指挥得 当”既可作为开始,也可作为结束。部队有了政治准备,有了一定物质 基础,还有个在什么地方打的问题。所以毛主席在谈到“指挥得 当”后,再谈了一个“供应不缺”,又强调了“炮火猛烈”。就上甘岭和整 个秋季攻势最后发展的情况而言,可以看出这是中央军委、毛主席和 志愿军联合司令部“指挥得当”的结果。
志愿军在1951年的冬天就开始研究了,以坑道为骨干,配以支撑点,设立防御阵地,所以1952年一上阵地,冻土还没有解冻的时候就开了 一个志愿军的参谋长会议,专门研究构筑坑道的问题。虽然每个部队 在构筑的时间上有早有迟,但是志愿军的这个部署从作战之初就下达 了,而且部署了以后还有督促有检查。这样经过一个夏季和敌人在斗 争过程中的考验,就做好了迎击敌人秋季大举进攻的准备。
六月份,当敌人在选择进攻目标的时候,志愿军开了一个作战会议,通过审查作战方案来判断敌人进攻的重点在什么地方。志愿军和中央 估计,敌人要从西面打,规模就会更大,整个的谈判就要破坏;从东 边打的可能性比较小。据此志愿军判断敌人主要还是想从中线打,于 是就做了这个准备。
这就是我们在一开头讲到的那个情况,那时候彭总回了国,陈赓是志 愿军的副司令,他们几个人就跟彭总建议:“中线要做迎击敌人的准 备。”为此就把38军、15军、60军等几个当时碰到一起的军划归3兵团 指挥。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加强平康的防务,除了挖坑道,其他的一套 也都有准备,6月、7月、8月,连搞了几个月的“互相配合着打敌人”,就形成了三个作战方案,由于准备得很充分,大家也就很有底。
坑道为“供应不缺”提供了保证
坑道从前线到后边都有,像五圣山的救护所就在后边的坑道里头。伤 员到了那儿首先动手术,再送到后方,就比直接送到大后方去救治节 省了时间,减少了好多不必要的轻伤变重伤和牺牲。
由于有了坑道,屯粮、屯弹就比较多了。迫击炮每四十发是一个基 数,当时每门迫击炮保障有四百发炮弹。上甘岭战役以前,一个阵地 上的迫击炮弹实际已经屯了十个基数,所以开头那几天敌人吃了一些 苦头。像第一天597.9主阵地上的重机枪打了上万发子弹,也是因为机 枪子弹的基数大大超过了经常要保存的数量,因为敌人一进攻我们就 把后头的弹药都屯到坑道里头去了。虽然连续作战使我们的消耗大大 增加了,但我们的储存量也不用以往了,这一点也是敌人意料之外 的。到了防御阶段以后,弹药运不上去了,前线就要节约使用了,这 时给坑道定个数,有多少储备心里都有个数。这时虽然是困难,但是 有了坑道,从指挥到后勤保障就都有了一个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