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第九夜

“零敲牛皮糖”战术,小歼灭战发挥大作用

9月全线战术反击开始,我们研究了以往历次打击美军的经验。

1951年五次战役要结束的时候,陈赓同志向毛主席汇报朝鲜的作战情 况。毛主席根据我们过去打美军的经验,觉得我们的战法敌人是对付 不了的,但是我们要想成师地消灭敌人也不行,就是成团地消灭也很 困难。你把他成团地包围了以后,他就用装甲坦克车把口子一卡,运 动速度也快,天上又有飞机支援,他不进攻就防御。你虽然包围了 他,但你解决战斗会比较迟缓,常常达不到全部歼灭的目的。毕竟我 们是步兵,只有两条腿是“11号汽车”,总是不如他的装甲车运动快。

在研究为什么不能消灭的时候,毛主席还讲了国内战争的经验。他谈 到1947年到1949年我们打国民党那五大主力的时候,在当时的情况 下,这五大主力完全都是美式装备,接受了美国训练不说,甚至连军 装都是美国的。我们的装备比他就要差得远了,这种情况下要怎么在 最后把他的这五大主力整掉呢?开头我们也想着口稍大一点,比如像 解放战争刚开始时我们打其他国民党部队时,确实打了不少歼灭战,二野在上党战役54就把阎锡山那么多的部队给吃掉了,平汉战役55把国 民党的三个军给他整掉了,当然后来高树勋(1898-1972,字健候,河 北省人。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1945年国民党发动上党战役 和平汉战役,高树勋率新8军及河北民军万余人在马头镇正式宣布起 义,发表《停止内战团结建国的起义宣言》,为平汉战役的胜利做出 重大贡献)起义了。但以后大仗就不太很好打,因为美国插手,从步 兵一直到炮兵,到坦克,他的美式装备是成套的,所以他的运动速度 也比较快,即便抓住了也总是不能全部消灭。

这时候毛主席总结了经验:“改变策略,打他的时候可以一口一口地 吃,先一个营两个营地吃,当我把你一个营两个营切断以后,他这个

部队的战斗力就有所下降了,然后就可以吃他一个团两个团,最后吃 他一个师,最后就能迅速地全部吃掉。”毛主席把这个战法叫作“零敲 牛皮糖”。这个比喻的意思是,因为牛皮糖是粘到一起的,越想嚼越嚼 不动,这就不如把这个糖往桌子上一摔,它摔碎了你就可以随便拣着 吃。当时国民党的五大主力就都是这样被吃掉的。在朝鲜打美军也是 一样,不要想着一下子歼灭他多少部队,我们需要一个让美军由强变 弱的过程,具体变法就是一小口一小口地敲他,敲到一定程度他就变 弱了。

【资料补充】零敲牛皮糖战术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对美英侵略军采用的一种反击 战术。即在防御作战中,适时地进行各种小规模的有限目的的进攻,分散歼敌,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1951年5月27日,毛泽东在接见陈赓、解方时,根据志愿军入朝后 连续五次运动作战的经验和英美军队的作战特点,指示志愿军应采取 零敲牛皮糖、打小歼灭战的方针。

根据这一指示精神,志愿军及时调整了作战指导思想和战役战斗 部署。1952年9月至10月举行的全线战术反击作战,便是零敲牛皮糖的 极好范例。此次作战,对敌60个连排支撑点和个别营防御阵地进攻作 战70余次,打敌反扑作战480余次,取得歼灭美英侵略军和李承晚军队 2.7万人的战果。

1952年10月24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指出此种作战,在若干个被 选定的战术要点上,集中我军优势兵力火力,采取突然动作,对成排 成连成营的敌军,给以全部和大部歼灭打击;然后利用敌人向我军举 行反击的时机,在反复作战中给敌以大量的杀伤,并视情况于被我攻 克之阵地的守舍,以始终保持反击的主动权。并且强调:“此种作战方 法,继续实行下去,必能致敌死命。”

“零敲牛皮糖”战术和战术小包围都是毛泽东根据中国人民志愿军 入朝实战经验而总结的新的作战方法,并在实战中不断充实和验证。这些作战方法进一步丰富了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

毛主席的这个思想就在四次战役、五次战役的过程中提出来了,但在 那个时候还没有完全落实。因为原来对打美军有个认识过程,也有个 实践过程,以后到防御战役了,大家就接受了毛主席这个思想。

原来还不大很好接受。因为确实我们兵力也比他大,运动中作战又是 我们的拿手好戏,可以通过迂回穿插一次打下他一块。但这招打伪军 可以,打美军我们自己就感到有点费点劲儿。所以五次战役以后,当 大家总结经验的时候,就感觉到确实应该小口一点,因为大口打的话 所需要的物资,无论是粮食还是弹药,我们都不占优势,所以就赞成 打小歼灭战。

小歼灭战本来是运动过程中打的,把毛主席这个思想用到防御里头,到1951年各个部队都贯彻得比较好了,最后的情况是,我们只要是有 机会,就是能打你多少就打多少。上头讲的修筑工事过程中的冷枪冷 炮,就是对这个战法的体现,那就是积少成多。有机会我们就依靠阵 地摸着敌人一个连的进攻,能吃掉一个连那就很不错了。敌人也吃了 好多苦头,一个排甚至一个连的进攻,全都被我们整掉了。

那么主席为什么制定“零敲牛皮糖”作战指导思想呢?如果稍微的多说 几句,那就是喜德怀在那时他有一个“速胜”观点,是“速胜论”,实际上 是修正主义的军事路线。五次战役口开的太大,违背了毛主席的军事 思想。五次战役以后,毛主席批判了彭德怀。提出来还是要打小歼灭 战,“零敲牛皮糖”。

当然彭德怀违背毛主席的指示不只这些了。其它还多呢。那时搞什么 呢?他是准备发动搞六次战役,坚持在六次战役中打规模比任何一次 都大的大歼灭战,这个是为主席所制止的。所以主席制定的“零敲牛皮 糖”是反彭德怀修正主义军事路线的。

当时出现了一个什么情况呢?经过了四次战役,当然老志愿军打的都 是很好的,那时可以看出来在多数情况下面。我们军包围美军一个整 师,甚至一个整团,都难达到歼灭敌人。为什么?主席在分析原因里 头有一个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那是因为美军在作战时还有较“顽强”的 战斗意志和自信心。所以主席军事思想放在什么地方,要知道自己叫 人的因素第一。

如果是研究敌人,应首先从政治这个问题研究,这一条我们军队干部 学主席思想千万不能掉了它。主席说为什么不能歼灭,因为他还有顽 强的战斗意志和自信心,所以你一打,他顽抗。而且他兵力是机械 化,马上就来了,炮也来了,坦克给你一转圈,你歼灭它就困难了 嘛?所以我们看彭德怀他还要打比任何一次战役都大的大歼灭战,那 时批判他的“速胜论”实际是修正主义的军事路线,为了打掉美军这种 自信,达到最后打围歼的目的,所以毛主席提出来“零敲牛皮糖”打小 歼灭战。

打小歼灭战怎么个打法呢?这就是指打美军,不是指打伪军,李承晚 的伪军是可以拿他一把的,因为他的战斗意志和自信心是很差的。打 美军包括英军的那个旅,甚至还把土耳其的那个旅也包括进去,要实 行战术小包围,每个军每次要精心选择敌人一个营或略多一点为对 象,而全部的包围歼灭之。这样美军师和英国的旅,在三、四次整营 被干净歼灭,其士气非常降低不可,其自信心非动摇不可!这个意义 就深远了。

我想再引伸一下嘛,解放战争时期,主席作战指导思想是指导我们从 胜利走向胜利的。十大军事原则,大家都学了嘛!怎么个打法,选择 什么对象,大家都是清楚的。那时候我们几个战场上感觉到最难对付 的新l军、新6军、5军、18军,还有桂西的新7军。蒋介石吹他叫“五大 主力”。

当时我们按着毛主席思想怎么打呢?打薄弱的地方,全部包围一下子 歼灭。对“五大主力”主席赞成一个营,两个营到一个团,这样的敲 他。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一下吃他一块,拉来拉去把他的士气、信心 打下去。这就是由这种小歼灭战、到大歼灭战这么个过程。

这一个思想,在运动战这个阶段,由于彭德怀的干扰,没有得到贯 彻,到了防御战得到了贯彻。战术出击就是主席这个思想指导得到了 大的胜利。上甘岭战役也是主席这个思想,叫作“零敲牛皮糖”打小歼 灭战,积小胜为大胜,才取得的这个胜利。l952年9月至11月,三个月 的作战结果,敌人一共伤亡11万多人,其中美军4万多人。

到了七八月份,志愿军一看部队办法都特别多,像搞阵地前的伏击、游击,吃小股敌人;或者敌人送肉上砧的,我刀怎么着切都行;再加 上冷枪冷炮,都打得很便宜。也有的部队开始选好敌人一个阵地,找 机会就敲他一块,像39军在38军西边挨着的部队,敌人一次进攻把我 们的表面阵地占了,39军那个部队就在坑道守了7天,但最后他们让敌 人吃了苦头。

我们在防御过程中经过敌军进攻的各种战斗手段的考验,志愿军就逐 步研究,怎么把“零敲牛皮糖”用到我们的进攻上,所以后来选了六十 个点,从9月16开始一直到10月底,就是一点一点很有准备地敲。

所以“零敲牛皮糖”这个思想是上甘岭战役很重要的一个指导思想,因 为这个思想看起来是个战术思想,实际运用到战役里头去了。上甘岭 战役就是这么一个特点,所以一直敲了四十多天,当然真正部队争夺 是一个月,但就这样子一点一点地把顽固的美军部队就给敲掉了。

正因为有了这个指导思想,就使得毛主席的思想和基层的思想上下一 致,因为对战士你光说要打多少敌人还不行,打仗是具体的,你具体 地打死一个敌人、捉住一个敌人,或者消灭他一个连,一个营,这都 是具体的胜利。

老志愿军入朝以后就有这个经验了,本来我们分析敌人后提出口 号:“他战略上是个纸老虎。”这是因为把战略的纸老虎用到战斗里头 去了,但结果他那个装备还是蛮强的,炮这么厉害,搞不好又有伤 亡,所以在战斗中纸老虎好像是个铁老虎。原先为了鼓舞士气,蔑视 敌人就说“他是个纸老虎!”,这用来奠定大家打美国的决心是好的,但光有决心不行,你还要有办法。所以毛主席提出“零敲牛皮糖”,这

从作战手段来讲办法就有了。从打冷枪入手,从打一个班,一个排,一个营,到更大一点的战斗,这个思想上下就一致了。

“指挥得当”来源于战前的充分准备

首先关于敌人的进攻方向问题,判断敌的主攻方向。

8月31日军党委开了扩大会议,是研究上级粉碎敌人秋季进攻的一个 会,在这个会议上制定了作战方案。当时的根据是克拉克,范佛里特 直接到了中线前沿他的几个单位,克拉克是巡视,范佛里特是视察。第二个情况,是美国的骑1师已经在日本,有消息准备再次入朝,还有 一个消息是美军还有一个部队准备入朝。另外也研究美军机动部队,算着美军可能有4个师进攻的作战方案。

分析敌人进攻的方向可能有两个:如东西海岸不登陆,从正面来讲,一是开城,一个是平康;更重要的是在平康。因为开城已经开始谈 判,从军事上分析更大的可能是平康,就可以把金城到平康这一条线 拉平。

当时15军防御下面的态势是:西面是38军,38军与15军的防御分界线 从金城以北到平康平原中间沿铁路划的。平康的地形是平原加丘陵地 带,一直往北就到了洗浦里、元山。如果敌人搞下平康,就威胁我们 后头。从地形上来看,五圣山是15军防御的屏障,五圣山周围是山 地,地形比较险要,交通不大方便。西边以西方山、斗流峰,王在峰 算一个阵地。这个阵地再加上38军那边防御有一个蓬莱湖,它和西方 山一对,像个门似的,山和两边一对,西方山、斗流峰这一块是个山 地,敌人占了一部分,我们占了北半部分。从地形上来讲是这样的。

但军部看得比较远,分析敌人进攻,不光看地形,还要看敌人的后 头,到底有多少机动兵力来判断情况。如果敌人4个师进攻,很可能摆 到西方山,斗流峰方向。因为这方向搞下来以后,他就是不搞平康,把平康放到他的鼻子底下你也不太好受。他要搞下西方山、斗流峰,再夹击五圣山,条件更充分点。

军部根据这个情况,大致是这样定的:第一步可能敌人先搞门栓,即 搞西边,先西后东,先搞西方山、斗流峰,尔后搞五圣山,这是第一

作战方案。

第二情况分析,敌人也可能先五圣山。分析敌人如果搞五圣山有三种 可能,最大的可能从两边搞,东边是牙沈里,西边是甑峰。如果敌人 从前面搞五圣山就好办一些,从前面我可居高临下揍敌人。三种方案 就把这个放在后头了。

五圣山比较高。1061.7高地大家共同认识无疑它是全军的一个屏障,敌 人是想搞这个地方。假如敌人出现第三种方案,先从东面搞起,对军 来讲是好事,好打。当然好打是指敌人从两边搞好打。因此按主席的 思想“凡事预立,不预则废,”所以要是把这个方案摆在第二啦,而且 第二里头敌人从正面(前面)搞起,又放到三种方案最后,当然那还 是有利的。

结果敌人从前沿搞起,敌变我变,首先是军下了决心,兵团下了决 心。首先是45师集中力量和敌人打,这是第一步。

这里多少有一点不同的看法,有的时候敌人硬是要搞五圣山,军党委 当时研究也认为他是想搞的,因为搞了那里,当然有好处。但从现实 情况来看,对我威胁大,比较容易搞的还是西方山、斗流峰。过去敌 人也在那里搞下来,26军又被他反击下去。那地方对我们威胁确实 大。

为什么这样定下来的?还是根据实际需要,如果你硬是把五圣山做出 第一个方案,兵力部署、火力部署各方面有所不同,很可能发生一个 错误,当然最后也没有做个结论。敌人说他自己犯了错误,他选择进 攻这个地点不对,时间也选的不对,实际上是个政治问题。如果他把 阵地搞下来就有资本了,军事上他说这两点也不对,但总的来讲,当 时军里头第一方案在西边,第二方案在东边,打起来以后转换的防御 方向,主要精力这样转过来的。

这里面如果有错误是在师,师里为什么有呢?因为八月份起,范佛里 特几次到前沿搞,15军地是从金化往西到铁原、平康,中间是美7师的 防御坠地,45师防御靠美7师一个角,即454.4高地属于美7师的防御,

这边都属于伪2师。所以范佛里特几次来,军判断这个情况两种:一种 也考虑到从五圣山正面搞,同时,更多地考虑范佛里特这小子比较 滑,搞不好他在这边给麻蹭磨蹭。一下子扑过来就要注意,从兵力部 署等各方面防备他一手。

军的眼里老是看后头,看敌人的二梯队,敌人的战役预备队,他动了 没有,一直到八月份上甘岭战役开始前后头都没有动。军里也发生过 错觉,主要是师发生了错觉,感到敌人既然没有动,如果进攻也是属 于战术性的进攻,关系不大,我们有准备,可以打。因此当时45师准 备打注字洞南山,打注字洞南山师也不想放,军也不想放。那时也有 个第二手。

假如敌人从东面开始,东面就要配合,东面你就进攻敌人配合。假如 敌人从东面开始,我们西边就配合,有那么一条,45师领导就发生了 一个错觉。结果对敌几个月的活动就习以为常,战前集中力量考虑反 击注字洞南山。那时八、九月份就开始做准备了,模来模去里边情况 也很熟悉了,准备打,总不想放。结果敌人偏偏从45师下面搞起来 了,问题只在45师领导。

当然打响以后,军里看了几天,我们认为看几天是必要的,看看到底 敌人后头不动是必要的。但是兵团的决心那时已有准备了。敌人什么 地方进攻,什么地方坚决打下去,从兵团到军里,意见就比较一致 了,准备打,考虑调整预备队,这是20日的情况。

再一个问题,就是专打美7师,这是一个成功的经验。因为那时美7师 是在伪2师阵地上打的,他挑了一个597.9高地,师里头东边一点,是敌 人的弱点,一反就可把敌人反下去。西边是强点,师、军确定抓住 597.9高地,45师主力要放在这个地方,兵力要放在这个地方,火力也 集中在这个地方。当然537.7高地还是要抓的,这个决心是得当的,因 为也分析了敌人比伪2强,但他放到我们阵地上来他又是个弱点。

因为各方面分析,他弄到我们阵地上来了,597.9高地正面才那么宽,不到二公里,被迫队形就要拉长,每次来不可能来那么多队伍。考虑 了这个情况,还是从这里敲起好,因此,前几次大反击,都是反击这

点。当然,打也打得非常残酷,非常紧张,非常激烈。就在这个地方 反复争夺,把美7师首先打下去。这一点战役打了以后是对的,这就是 我们选择强点和弱点,强点和弱点是相对的,537.7好打,但是597.9的 敌人美军被打下去,伪2师就不敢随随便便的,所以敲了他那个地方就 完了,你不敲他,别看他好打,那个地方也是不很好搞的。

再一点作战指挥上,师、军都有一点急躁情绪,领会主席思想总有个 过程,开头总想把敌人一巴掌打下去,还有一种情绪,人家都在打胜 仗,你把阵地丢了算什么?这个思想指导就有点急躁情绪。所以一开 始用兵有点过大,比如像134团1营那就是没用好,营长受了处分,结 果这个营仓促进入阵地,运动过程中伤亡三分之一。这个营没有发挥 他应有的作用。这一下子好,清醒了。上头说了,他不是说你丢阵 地,就是说你把敌人牵住了没有,这一下子清醒过来了。很好领会主 席思想在实践过程中,也不是那么容易。敌人占住了,阵地丢了。觉 着不大好受,上级他并不批评你丢了阵地,而是考虑你怎样反。

关于大反击问题:什么时候反,什么时候进入坑道,从四次反复争夺 后主动权就操纵在我们手里,你有力量就可以反,在那个时候,也有 两种情绪。有的主张我们还是要反,敌人已经完了。23日597.9就反了 一下,没有反下来,这个时候,美7师已经打残废了,24日就走了,团、营一直到前沿连,恨不能一下把他打下去,都主张提前。但也有 个别的在叫苦,坑道里这样那样的是有这个情况,也确实是困难,但 领导上考虑不是这样的。

10月25日军开了个作战会议,统一了几个主要问题:一个是使用二梯 队,一是45师要反。那时规定搞14个连,最后搞13个连。把13个连搞 起来,兵力、训练,补充准备没有五、七天不行,这是一;再一条是 弹药要求每一门迫击炮规定有1000发炮弹,最后没有到1000发,有的 有1000,有的七、八百。这几个问题是根据要反就把敌人反下去,打 狠打痛,叫敌人一下搞不下来,因此确定还是二梯队上来。二梯队有 准备,要反45师可以反,反了以后你的力量没有了,若敌人再争夺怎 么办?也分析了伪2师在阵地,再争夺就是新生力量,必然敌人还再投 入新生力量,你二梯队不上那不行的。

因此就确定反的时间,原来准备29日,后来推迟了一下,30日开始反 的。这里的一个经验是,确实在最紧要的时候,下面好的意见是很多 的,也有乱叫唤的,不行啦,困难啊等等。以后这几条精神传下去,上下都比较统一,特别是坑道里头认识统一,如8连他最后上去,还没 守,敌人搞不了几个回合又到坑道里面来了。他说:“你一定要准备的 很好,再反。”上下思想一致了,对主席思想,坑道人家一线体会最 深。

而且还定了一条,开头重点是对的,打美7师,要反还是先反重点,这 一条军党委扩大会定的也很好,先反重点。分析了反重点可能把他的 预备队搞上来,这就是个最在的胜利。因那时兵团有个想法,19日兵 团就谈了,45师能把美7师、40师这两个师牵进来,就立了大功,你们 打光了也光荣,这是好的。当然最后没把40师牵来。把伪9师牵来了。伪9师有一个团在三平里被我们打的比较惨境,也是他的新生力量,还 牵来了一个空降187团一部分。在最困难的时候,他还把阿比西尼亚 营。还有哥伦比亚营(有的时候哥伦比亚营上来了,有时候还没有上 来就下去了)把一伙都牵上来了。这一伙从30日打到5日(4日他没有 敢进攻),597.9阵地就巩固了。因此确定指挥得当与否,开头是有点 错误的,越打也就比较聪明一点,到后期就比较更好了。到了反击 537.7的时候,就比较好搞了。

指挥得当这一条,从敌情判断,兵力部署,打响以后领导上是急急忙 忙把兵调过来呢?还是比较有准备的调,都是作为一个指挥员,作为 一级党委应很好地考虑的问题。作为45师来讲,炮火越加强越好,但 从全盘考虑,调动要有个极限。这个决心还是主席下的最正确,如果 不是从战术发展成战役,上头也不给你调兵团预备队来。原来才60门 炮,打到最后打出133门炮,越打越多嘛!

15军在接阵地时,敌人的气焰十分嚣张。为了贯彻持久作战,积极防 御的战略方针,军党委开会研究作战指导思想,坚决贯彻执行“零敲牛 皮糖”,总结出“坚守防御,巩固阵地,消耗与消灭敌人,保存与提高 自己”的作战指导思想。有了这个思想指导,部队一上阵地,就把从小 组、班、排,到营、团的各种作战方案都拿出来了,而且方案做出来 以后又不断地在实践中作调整,从四月份起不断地打,又不断地调

整。到九月份,军又下发了《粉碎敌秋季攻势作战方案》,并发出《准备粉碎敌人秋季攻势》的号召,针对敌人可能发动的进攻作了具 体分析,对兵力部署又作了调整。这样上上下下对付敌人进攻的作战 方案就都比较实际了。虽然解决这些问题有个过程,但15军在这一方 面工作一直抓得比较紧。

军党委开会研究作战指导思想,并且坚决贯彻“零敲牛皮糖”的方针,总结出来就是“坚守防御,巩固阵地,消灭消耗敌人,提高保存自 己”这四句话。

有了这个方针思想,部队一上阵地,就把从小组、班、排,到营、团 的各种作战方案都拿出来了,而且方案做出来以后又不断地在实践中 作调整,从四月份起不断地打不断地调整,到九月份,对付敌人进攻 的作战方案就都比较实际了。

解决这个问题有个过程,15军在这一方面抓的比较好。15军在志愿军 中间算是一个年轻的部队,所以15军在上阵地后就派师的、团的,还 有基层的一些干部,去到朝鲜担任防御的其他部队中学习经验,看是 怎么防御,怎么进攻的,这样子就把人家指挥的经验都拿来了,这是 年轻部队的一个特点。

这点秦基伟可以作一个代表。太行的部队先后出了三批,第一批从太 行下山是三纵队,以后又有第二批,而他是第三批出来的,所以他这 个部队从排辈来讲比较年轻。当然部队里头的成分并不年轻,又有老 红军又有抗战时期的人,部队组成还有红军连队,但他却始终以“做小 弟弟”的姿态对待自己,因此他在指挥上除了善于研究敌外,还善于研 究我们自己,并向友邻部队学习。

因此在敌人进攻以前大家就有共识:任何一个兵家都要进攻平康。特 别是像美军的这个装备和力量,假如说他要是集中了三个师到五个师 来进攻平康,我们要对付他就可能比较困难。但是怎么不叫他进攻平 康呢?陈赓说:“你们要早做准备。”为此,战役打响以前38军就先行 反击,这一反击就牵制住了敌人。之后我们又是坦克的佯动,又是其

他的假动作,老让敌人有个错觉我们在这地方有特别的准备,所以他 就动摇了这个进攻平康的决心。

本来克拉克看样子要使用五个师进攻,可是他连续作战连续失利,加 上又是当着总司令的面,攻就要攻好,没有把握不行,所以最后接受 了范佛里特的意见,改进行“金化攻势”了,这样一来,等于就是在我 们很有准备的情况下,使敌人被迫选择了这一招。

我们有错觉,把敌人在上甘岭的争夺误以为是个次要方向,实际上是 敌人误以为我们主要方向的地方确实是准备得非常好,最后很自然地 改变成这个样子。这就说明“指挥正确”是来源于熟悉敌人,熟悉我 们,再加上学习友邻,这样,上头的思想就和下头情况结合起来了,可以说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虽然45师开头吃了一点苦头,但这个 结果反映了志愿军和军委各级都有一个对防御作战正确思想的落实。

集中火力打击美军

敌人一开始进攻的时候,我们的上级就限制了——最好把争夺放到前 沿、我们的战术要点上。敌人的进攻还可能发展,除了这两个山头外 还可能多攻几个山头。所以在敌人开始进攻时,上头就规定了,我们 不管敌人攻几个山头,都要把他的进攻给引到我们的前沿要点上,因 为把敌人限制在两个山头上情况就会很不同,这样子对我们特别有 利。

敌人真正准备用于进攻的是两个师,虽然最后的结果是把美3师、伪9 师打痛了,但战役开始的时候美3师还没有动。我们做好美7师和美40 师会来的准备,重点都是打美军,所以炮火的使用上,把战斗力强的 部队都用在打美军上。

东边537.7北山阵地由挨着阵地的135团1营,加上133团的一部分部队包 揽了争夺任务;西边597.9高地由135团的主力和134团的全部来争夺,134团是45师三个团里战斗力比较强的一个团,把他也用到这地方,就 是要和敌人争夺下去。

第一个阶段中,敌人和我们的炮弹比是17:1,在这么一个比例下,我 们的炮弹当然就要用到要害部位,保证确实杀伤敌人,起到它应有的 作用。比如像头一天,我们的炮口还没有转过来,这给了敌人一个错 觉,范佛里特以为上甘岭这两点选对了。但是我们节约的炮弹第二天 狠狠地揍了他一下子,这就发挥了威力。那个山的面积小,一门炮能 够打上二百发炮弹显得威力就很大了。

先打美军的指导思想上下是一致的,所以在第一个阶段消灭敌人的七 千多人中,有四千美军,而伪军只占了个少数。要是按一般的打法,伪军好打应该先打他,但如果把兵力用到这儿那就发生问题了,所以 我们尽管两点都争夺,但争夺的重点还是美军为主的597.9高地。一直 到二十几号,我们主要把力量都用到了这个地方,所以说集中力量狠 打美军,我们打得好。

这个阶段的指导思想是坚守坑道反复争夺。不光只是反复争夺阵地,在坚守阵地过程中出现几次打美军的机会,我们也是拼命地抓住。反 击的时候也研究,先反哪一个?是两个一起反还是先反西后反东?最 后确定先反西边,因为西边是伪军的阵地,把他反下来以后美军必然 要来,到时候还可以接着打美军。最后情况果然如此。反西边时开头 是打了伪7师,最后美军把两个独立营和184空降团都用了,但这就把 美军打得更疼了。这导致范佛里特最后亲自来宣告战役失败。

到第二个阶段我们主要是坚守坑道,这时敌军和我们的炮弹比基本是 6:1;等到第三阶段炮弹的时候就变了3:1。这是因为敌人的炮弹已 经消耗得比较多了,而我们的炮弹正大量地运来了。所以狠打美军不 是个口号,从作战部署一直到各种作战手段,都是按照这个原则组织 的。把美军打下去再打的伪2师,这毕竟比打美军好打一点。

第一天他进攻是按部就班地打。开头是炮,接着就是飞机轰炸,之后 再用炮,一打就是二十分钟到半小时,打到一定情况后再延伸,步兵 火器开始打,之后部队才开始运动,但部队运动进攻被我们一下子打 下去,这算一个回合。然后他又是从头来,从炮火准备开始,有时候 飞机还炸,就这样再来第二次、第三次,每一次都是炮火准备之后步 兵才来。

但这批美军进攻以后并不占山头,他们是突击队,而在他们后面接着 才上来守卫的部队,随后还有工程队。李承晚有一个从济州岛来的编 练师就是他的工程队,开头都抬着制式的碉堡和做工事的一套东西,弄上来就做工事,然后就守。由于他头一天打下来的时间比较迟,工 事的盖儿都没有盖起来。本来他是成套的,一套一套的,但由于我们 狠打他,结果开头两天还成点套,以后就都乱了套了。这下好了,因 为美军作战有一套程式,我们只要把程式打破了这个事就比较好办一 点。

最后计算,整个战役过程中美军伤亡五千多,这里只算了美军的两个 独立营,并没有包括属他指挥的阿比西尼亚、哥伦比亚的伪军。美军 的师部和团部都在山下,而山上这五千人的伤亡主要是美7师的作战

部,主要是连,有的是营。这样子美军的伤亡就到了最厉害的程度,他最缺的就是士兵,这样打确实把他打疼了。

把敌人拖到我们熟悉的阵地上来,根据战争发展不断机动兵力

因为作战不可能事先就准备得那么好,敌人的战术我们没法估计,我 们只有把敌人拉到自己熟悉的阵地以后再集中兵力。所以从我们这一 方来讲,指挥过程中在兵力使用上,尤其是炮兵的使用上,主要是掌 握了一个机动兵力的问题。

从15军来讲,首先是自己机动,从正面把87团机动来,这算第一步;机动了87团,西边就有了一点空隙,这时兵团就把31师的部队放到了 守西边的44师的后头,这就是说,在没有看清敌人那两个师搞什么动 作的时候,我那个地方还是不放松,虽然走了个87团,132团也上去 了,但我还有12军31师的部队准备在44师后面;等87团运动上来,西 边有一些变化了,接着使用29师86团,然后再使用你31师;使用31师 的时候,34师也就到了44师主要方向的后头了,这就叫兵力机动。就 像原来45师这儿才两个炮兵营,但最后一共是十个炮兵团在这片阵 地。

兵力机动在战争中,尤其是防御作战中是很重要的一点。你得看准了 再用兵力,运动起来还得比较快,这就是根据战争发展不断地机动兵 力。在总结经验里,这一点算是上甘岭战役制胜的一个法宝。打仗没 有后劲不行,作为个战役来讲尤其要有后劲。

毛主席很赞成这个部署。

11月5日部署以后,毛主席有个电报,主要是针对志愿军和兵团对15军 的作战部署的认可,他认为这个部署比较适当。另外还提出来:“这个 战争已经转变成了战役的规模,要鼓励该军继续作战,力争全胜。”

毛主席对这样一个机动兵力的部署表示同意也是随着战争的发展而发 展来的。这一招很厉害。相反我们再看敌人,他们首先就叫“将帅不 合”。

总司令克拉克,还有第8军的范佛里特,心里都各有自己的小算盘,后 来打着打着,詹金斯觉着不行了,就想着下去。范佛里特也以为:“算 了,打了这两点就行了。”于是他就把美7师收下去了,结果等他收下 去以后我们一反击,他又得仓促地上来。上来以后实在不行,克拉克 觉得到时机了,就开腔了:“你不要打了,结果把个总统都打下去了,还有什么打头啊?收摊子!”于是他只能宣布战役结束,这些都和他们 内部争夺关系很大。

我们采取的指挥办法是自上而下,有始有终,都很有章法的;反观美 军,开头是气势汹汹,准备一下子把五圣山拿下来,再搞到平康去,野心不小,但是开头一下子把他弄到两点上,越打越悚,打到最关紧 要的时候,甚至于他内外都争起来了。

因为除了克拉克和范佛里特争,美国国内也争了:“反正那个仗搞的是 入朝以后第二次伤亡精锐部队最多的一个战斗。你这两点叫什么呢?叫个无底洞!你有多少炮弹?”国内让他做交代,但仗还打着呢,你说 他怎么能交代?他们的总统选举是11月5日最后开票,这个争论在10月 底、11月初就争到高潮了,特别是亮票之前,为争最后的选票什么都 抖出来了,争得一塌糊涂。

他们从前线争到国内,甚至于搞得美军和李承晚矛盾也很大。本来是 美军进攻为主,两点都主要靠美军。美军很嚣张,597.9是伪2师正面的 阵地,他叫伪2师让出来给他进攻,但最后丢了,丢了以后,伪2师是 下也下不去,再攻也不行,只好又把一个伪7师搞来。最后李承晚有一 个编练师还有三个补充团,都牵到里头了。

归根结底他们是内部不合。

我军将防御作战由被动变主动,赖于对敌情的透彻了解

一般来讲,防御作战是被动的,但是像上甘岭战役这样能够争取到主 动也是很有特色的。这是因为我们部队的战略指挥员、战役指挥员,都在考虑美国的国情,以及他的弱点。最后这个弱点在我们的指挥过 程中恰恰就被抓住了。这就是指挥正确反映到战争过程中,使得我们 越打越主动。

赶到打第三阶段的时候,炮弹是3比1。这是因为我们在27日第三阶段 打反击以前,已经打了伪军27门炮,致使伪军的炮削弱了;这时美军 的炮向后拉,我们炮弹一下子又打了他,所以他往后一转移就完全被 动了。为什么87团上来能守几天呢?因为条件不同了,西边的美军撤 走了,把烂摊子留给伪2师自己收拾,但我们还硬是想着再把美军拉一 家来,使最后的战果更大一点。这个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我们手里。

我们的指挥为什么这样好呢?战役本来应该是兵团来指挥,但是兵团 把这个指挥权给了秦基伟。为什么给他?就是更适应这个特点——这 是他的阵地,他比较熟悉也好指挥,而秦基伟也采取了一套办法——

第一,分配兵力,把45师分到上甘岭的两个阵地上,各自负责,直到 阵地收复才算完成任务;

第二,补充兵力,到了战役第三阶段,29师、31师、34师的部队都来 了,虽然番号比较多,但算起来完整的部队实际是三个师的实力;

第三,找顾问。像崔建功就做李德生的顾问;15军的参谋长就作为李 德生前指的助手;团指挥所也是这样,134团张新阳是597.9这个地方的 顾问,孙良贵开头是87团的顾问,以后又是34师的顾问。我们包括营 里头都留有顾问,这样子各级都有顾问,情况就熟悉得快,新部队来 了很快就熟悉了情况;

第四,指挥固定。像司令部的这一套班底,不是完全撤走,而是不断 地加强。在部队换防之后,像135团的作战股,股长还有得力的参谋都

要留下侦察、通信这一套机器都在了。来了新部队就加进去,指挥、保障都是加强的。

这个经验就叫作“换兵不换将”。像45师的主力134团,主要是由135团 团长指挥打的,虽然134团团长也在,但他听135团的,86团那个张家 其上去以后指挥也还是以135团为主。秦基伟他始终是这个战役的指 挥,这也是防御作战的一个特点。其他的工作就比较熟练了,从政治 工作到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一套。虽然战争发展很快,经验总结也比较 快。这方面搞得比较好。

“供不应缺”在战场上的作用

毛主席谈的第四条“供应不缺”,这个方面主要的是这样子——

过去大家之所以对战前准备的顾虑大,因为进攻作战都靠人背,吃的 顶多只能背七天的,再加上弹药、被子,实在背不多。这样我们打了 七天以后就要补充,如果补充不上,战斗力就要受到很大的影响。所 以当时大家都愿意打防御作战,因为有后方。

但是到了1952年情况就大不相同。敌人有个绞杀战,主要就是用飞机 轰炸我们的后方,想法子把你的运输线给打掉,但我们仍然是把他粉 碎了的路差不多都修通了。因为尽管他的飞机一直在轰炸,但被我们 摸索出了规律,他是按固定的时间进行轰炸的,只要避开那段时间,汽车运输的时间还是比较充足的。我们在朝鲜用火车运输就不像国 内,可以三列车几乎挨着走,在朝鲜是我火车过去了,你飞机炸,炸 了再说,我抢修出来火车又回来了。这样就保证了物资运输都比较充 足。到七月份的时候阵地也像个样了,九月初检查战备情况,粮食是 三个月的粮食,坑道里头是七天的熟食,还有其他的物资也都准备得 差不多。

弹药都是讲基数,我们配备的基数一般都是超过志愿军规定的基数,有的是超过三个基数;有的配备三个基数又超过三个,有六个基数;重机枪56弹要求是有六个基数,有的是十个基数;迫击炮弹平常要求有 六个基数,也有十个基数;这都大大地超过了正常的储备。

上甘岭作战集中到这两点上,由于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加上战时的弹 药也有个机动,机动来支持了持续作战。为什么七天能够打美军那么 多人?因为45师的手榴弹、爆破杆在那七天都从各个阵地集中上去 了。

那个爆破杆打进攻的敌人,他从下向上攻,你从上向下打,威力是比 较大的。手榴弹的威力也比较大,所以虽然我们其他的炮不行,但我 们的步兵火器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