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第十三夜

我军炮兵战术灵活点

我们的高炮营先前采取了把小炮拆开弄到山上,然后组成高低中三层 火网的这个办法,取得的战果蛮大。85高炮团来得稍晚,在它上来的 时候,志愿军已专门发报表扬了我们高炮营,所以导致这个高炮团有 点儿求战心切。

敌人飞机没想到山头会有高射炮,可是又找不到炮在哪里,于是吃了 亏也不知道,它还以为是85高炮打的就专门来报复,打不准就高高地 炸。开头我们的高炮也把敌机打下来了,但敌人找小炮找不到,却找 到这个团的一点目标,所以这个团开头就吃了个亏但战果却算别人 的,所以就蛮有意见,气也不小。当然这个气不能向步兵出,因为步 兵对他们还有意见呢。

我们的炮兵对他们也有意见,说:“你这个大家伙掩护了谁呢?你应该 是叫飞机怕你嘛,结果没有战果不说,倒弄得叫飞机打了你们。”

所以从这以后,85高炮就找到37高炮的经验了。37高炮的经验是抬炮 上山,85高炮就打破规律,专门找敌人飞机的进入线,在他意想不到 的地方打。这对于高炮来讲就有点打游击的味道了,就是以使敌出其 不意的战法掩护炮阵地和我们的交通线以及后方。他采取这种游动的 办法最后还是搞了一点便宜。有的时候家伙大了招风,办法也来得迟 了一点。

炮兵里头比较热闹的是762野炮60。60军有两个营的762野炮团,他们部 队换防离开的时候,把这个炮团调来支援上甘岭战役了。他们来得比 较早,就在我们指挥所附近的公路边上搞了一个阵地。

762野炮打得快,打坦克、打平射目标都是比较好的,但作为野炮使 用,威力就比较小一点。可是战场上步兵要炮的时候讲究速度,其他

炮有的要人工装填,速度就慢一点,但这个炮因为比较轻巧,打得 快,所以在战斗中就等于机关枪的打法,“嗵嗵嗵嗵嗵”几发就出去 了。

我们的炮里还有105炮、152炮61,我们在后头来听前头的爆破点,在打 得紧急的时候就像过年时的鞭炮组合,而762野炮的声音比较小,在这 些炮的声音里就算一个填空子的。因为这个炮的威力比较小,所以我 们一般给炮兵赋予任务的时候,也给的比较少,他们还有点意见。这 种炮要论搞破坏射击,不行,一个碉堡他打上一发根本破坏不了;打 坦克吧,敌人的坦克在上甘岭战役基本不敢使用;把这个炮分散使用 吧,可是远了以后作用也比较差。所以后来他们也搞了一些研究,研 究来研究去,说:“我们可以和前头的82炮62结合起来起一点作用。”就 是如果突然发现了目标,因为他来得快,就可以配合82炮起一些作 用。

原来“敲锣鼓”他算是个锣鼓点儿的,叮叮当当地起个作用,但到最后 起的作用不小。比如像在敌人反扑的过程,开头82炮弹比较少一点。如果他和82炮共同来打,效果就会好些。762野炮团也是千方百计地钻 研,比如像对付敌人的集结冲锋、集结阵地,另外打敌人前沿的那些 轻炮,他和82炮配合起来还是起了相当的作用。

还有小炮中的702战防炮63,如果在战役过程中需要冲锋陷阵,那是他 的事儿,但这次战役中这种情况比较少,所以他们也是想方设法地钻 研怎么和前沿步兵配合好。因为他在炮兵建制里头是新炮,不像其他 的炮能起那么大的作用,有的时候就容易把他忘掉,但是他的炮弹比 较多,所以就试着用他杀伤敌人的步兵和保障部队,结果发觉作用还 是相当大的,而且我们在试他的时候也注意尽量地节约,有炮弹也不 能浪费。

炮兵也要靠有线通讯,所以还有个通讯保障问题。牛保才(1927~1952,山西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 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1营营部电话班副班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阵地防御战役。1952年10月 14日“联合国军”为夺取上甘岭,在志愿军防线的中部打开缺口,发

起“金化攻势”。战斗异常激烈,597.9高地半小时就落下炸弹7、8万 发。牛保才冒着猛烈的炮火抢接电话线,他的左腿不幸被敌军炮弹弹 片打断,血流入注。但他忍着巨痛,拼尽最后的力气爬到断线的地 点,用嘴咬住一个线头,又用一只手拉住另一个线头,让电流通过自 己的身体接通线路,保证了部队的通讯联络,直至壮烈牺牲。志愿军 领导机关为这位英雄的电话兵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二 级英雄”称号)那样的战士就是为了保障炮兵而立功的,这样的英雄得 一等功、特等功的也有几位,像炮2师和炮7师斗各有一位,他们都是 在要紧三关的时刻保障了部队通讯。

“大炮前推”战术消灭敌军60门大炮

炮里头比较难对付的是美国炮,其中最大的炮是他的203榴弹炮。他们 这个炮阵地在锄业里,离我们很远,同上甘岭隔着两个山头还有二十 多公里,我们的炮即使推到前头也打不到。

敌人这种炮主要是用于打破坏射击,像对我们两个山头实施炮击的时 候他就用了。经过斗争之后,敌人的飞机不敢到我们的后方轰炸了,在前线,飞机轰炸对坑道又没有威胁——表面阵地反正就是那个样 子,你想炸就炸。但他的炮,特别是203榴弹炮对我们还是有很大威胁 的。

开头几天,它除了炮击我们两个阵地以外,就是炸炮兵阵地和指挥 所。敌人飞机投到两个阵地的重磅炸弹是上千颗,但使用203榴弹炮这 种炸弹的数目却是上万颗!那个炮的炮弹等于飞机弹,飞机投掷的也 不过是二、三百磅的炸弹,最多是一千镑那种炸弹,但这种炮弹的力 量更大。14日、15日那前几天的反击,他炮火也准备,飞机也轰炸,那个炮弹密集的程度,能在飞机搞俯冲轰炸过程中把自己的飞机给打 了。因为弹道都有一定的高度,密度和口径又很大,飞机俯冲下来很 可能就碰上炮弹了。我亲眼看见的是一架,但肯定不止一架。

我们的炮主要是打在金化的西南的城柱岘、城注洞,还有个山。这地 方有我们一个150炮64的阵地。打美炮2师阵地的时候,我们在西他在 东,射程比较近,但有的还是打不到,后来经过炮兵的讨论商议,我 们就实施了所谓“大炮推前”的策略,直接把炮推到五圣山后甚至更 前。

我们那个时候还没有155加农炮65,于是就规定尽可能地往前打。结果 150炮前推以后,两次炮战就把城柱岘和金化附近他的五个炮阵地给打 掉了,虽然摧毁的程度不像对伪2师的那么厉害,但是美军怕死,打了 他十五、六门炮以后,他们就从前沿的阵地撤退了。当然要按距离来 讲,离锄业里恐怕还有两三公里那么远,但敌人的203榴弹炮就害怕 了。这一退,特别是城柱岘155加农炮的阵地往后一收,就影响了他后

头锄业里的203榴弹炮,同时也解除了对我们的威胁。尽管后来他又补 充了炮,但还是减弱了美2师的作用。

其实我们有的是真打,有的是吓唬他,总之炮兵是想了很多的办法。我们炮与弹药囤积的数量比敌人少,比例大概是他打了190万发,我们 大炮弹才打十多万发,即便连上82炮弹和其他的炮弹,总合起来也不 过是41万多发,但是我们的炮在打步兵和炮战上却起了很大的作用。

范佛里特鸡雄山垂死挣扎,上甘岭战役在炮战中结束

5日范佛里特最后一次上鸡雄山时,我们并不知道他在,但是我们在山 上看见那一天敌人攻势非常猛,特别是从5日的8点钟到10点钟,克拉 克把空降184师也使用了,那一天确实很牛。打到10点多钟我们都感觉 到了,说:“看来今天有点问题,是不是用咱们的炮把鸡雄山打一下 子?”

原来鸡雄山是敌人的一个观察指挥所,我们后来在那儿打了一下子。据说打的时候范佛里特还在,但据我们分析这可能是个“马后炮”。但 自打这个“马后炮”以后,范佛里特再没有来。

我们为什么能看得这么清楚呢,因为鸡雄山和597.9高地差不多高,但 五圣山比它高。五圣山阵地之所以厉害,就是不但能看清前沿,还能 够看到纵深。我们的炮能发挥威力,这也是个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个 制高点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如果是晴天,五圣山上可以看到锄业里,特别是用大望远镜看时,连 那条被敌人叫作昆化河的流域及其纵深几十里都在我们的观察之下,所以我们打仗以后观察就很准。比如27日、28日,我们观察到鸡雄山 东南方的松洞那附近炮弹堆积的不少,就用炮打了敌人设在那里的炮 阵地,这时连他那些炮弹被打着的过程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那些弹“叮 叮当当”地一直炸了两、三个小时。

我们开头炮打得少了,所以步兵伤亡大一点。但这些伤亡并不是敌方 的大炮弹造成的,他的大炮才三十多门,155炮、203榴弹炮,包括105 炮,都主要是打山头,搞破坏射击。敌人的大炮从14日开始每天打,炮弹把尘土炸起都飘得高,如果有风可以起几十丈高,甚至随着风刮 很远,面很大,尽管它看起来威力是很大,但实际杀伤力很小。所以 只要把时间抓住,他对我们步兵的伤亡作用并不大。

那什么对我们威胁大呢?就是那个步兵伴随火炮。敌人的伴随火炮包 括直射和曲射的。曲射炮一般都是81炮66。他一个师编制的各种炮是一

千六百多门,而我们的炮全部算起来,连同82炮一起算才一百九十门 左右,而大炮在开始时只有四十多门,即便后来达到了一百五十多 门,跟他比起来也少得多。我们步兵伤亡大,主要因为在这一方面缺 少一点。

炮兵感觉到对步兵在支援上还是有缺陷,主要是觉得如果我们能把敌 人的炮火摧毁得更厉害一点,那么我们步兵的伤亡可能还会小一点,这是炮兵感到对不起步兵的一点。

其实我们的步兵在实战中主要还是靠82炮。所以86团、85团最后把三 万多发炮弹运到82炮阵地的功劳是很大的,在30日反击时基本保障了 每一门82炮至少有八百发炮弹。12军上来以后运输的方式改变为部队 自行运输炮弹,所以炮弹就更充分了。

美25师在芝浦里和朴达峰阻击战中和我们打过,他的战斗力是比较差 的。在朝鲜战场除了美骑1师,美7师算老牌部队,我们把他敲到那个 程度,美军上下包括国内的震动都很大。但是美25师很嚣张,硬是在 美7师垮了台以后才来。他是来势汹汹,但除了开头跟我们搞了五天炮 战,后来由于被我们的炮弹压住了势头,最后他连炮也不打了。对我 们的炮兵来讲,美25师这个家伙很滑头,他干脆不打了,这样他的炮 根本不暴露,我们也就捉不到他了。

106团接防597.9北山阵地以后,18、19、20日还打了一些小反击,到20 日以后基本就是炮战,等打到25日的时候,他的炮也打不过我们了,战役就算结束了。所以说战斗是由炮兵结束的。

在上甘岭战役过程中,应该说我们的炮兵是一个全胜,不管是支援步 兵还是到最后得到“炮火准确的猛烈射击是制胜要素”的评价,炮兵的 情况比较突出,所以我写的那个材料里头也为炮兵专门写了一段。另 外,关于各兵种在上甘岭战役里头起的作用,炮兵的材料也写得比较 详细。最后我们炮兵下阵地是相当威风的,阵地那个山沟里头到处甩 的都是炮弹,打出去了45万发,但我们的炮弹还多得很呢。

后方运输秩序组织出色运输队前运弹药后转伤员

后勤方面比较热闹,主要是志愿军派来了他的运输部队,而且还派了 工兵,因为后头要保障修路,除了朝鲜人民修,紧要三关还要你工兵 修。

那个运输秩序组织之好是很少见的。开头是有点急,但到后面就逐步 地有秩序了,尤其当我们打掉敌人一百多架飞机以后,他的飞机在白 天里也不敢那么猖狂了。等到我们反下597.9高地后,他的飞机就更不 积极了,而这对我们的后勤运输非常有利。

运输线和伤员转运是结合着的,一般的是前运弹药,后转伤员。在一 线,开头送弹药就有人员伤亡,转伤员过程中搞不好会加重伤员伤 亡,或者转运伤员的同志也伤亡了,所以坑道里头临时救治的伤员就 比较多一些。轻伤员不下阵地,他还要求继续参加作战,说:“反正不 行我还可以守坑道口啊。”因为战况紧急,所以想要把重伤员搬下来得 靠几个时机,比如当我们把阵地打下来了,就抓紧时间搬运下来。

向后转移伤员一开始都是用运弹药的车往后送,只要车辆情况允许,就可以腾出驾驶室来,因为驾驶员已经把铺的盖的都准备得比较好一 点,但是这一种方式带回去的伤员数目很小,够有个把子伤员带回去 就很不容易了。

那运送伤员靠什么呢?主要是靠朝鲜和我们的担架队。

我们的担架开始是从五圣山前头运到五圣山后头,再交由朝鲜担架队 负责,后来朝鲜担架队又向阵地方向提前了,这就形成了一个转运,他们的作用就比较大了。

朝鲜茶水站开头是为运送伤员和汽车运输人员设的,以后也为朝鲜人 员设,在战争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到了战役反击阶段,就成了宣传站 和鼓动棚。朝鲜的青壮年都出去搞其他的支前工作去了,所以茶水站

这里主要是老年人和小娃娃在弄。有小孩就特别热闹,开头只有水和 苹果,后来小孩们有准备了,还排练了一些节目,越搞越整齐。

就战争本来来讲,确实打得很残酷,但到最后,特别是战役要结束的 时候,又是茶水又是苹果,朝鲜的歌也唱得蛮好,小孩们的歌唱得尤 其好,真正成了一路茶水,一路歌声。当然朝鲜人比较少,所谓一路 也就是5里、10里有那么一个点搞得比较热闹。

上甘岭之所以是胜利的战斗,跟后方运输线、转运线组织的非常出色 是很有关系的。

“英雄的阵地英雄守”,乐观主义始终贯穿整场战役,

上甘岭有一些英雄还没有评功就宣传出去了,比如像黄继光、孙占 元,还有为刘兴文报仇的龙世昌(1928-1952,苗族,贵州松桃人。战 斗英雄。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19日,在朝鲜上甘 岭战役夺取597.9高地主峰的战斗中,连续爆破美军两个地堡,为部队 开辟了前进道路。当部队进至9号阵地时,又遇敌火力封锁。他手臂和 腿部负伤,再次强行破,将爆破塞进敌地堡,被推了出来。他立即抓 起冒着白烟的爆破筒又塞进去,敌人拼命往外推,在即将爆炸的瞬 间,毅然用身躯抵住爆破筒,炸毁敌堡而牺牲。1953年被中国人民志 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这些英雄的事迹宣 传都很具体,这其中茶水站起了很大的作用。另外,军和朝鲜文化联 络处办的小报也挺活的,并能能够及时地送到前线。比如像朴在根掩 护伤员的事迹,因为他牺牲以后部队很快就把597.9高地收复了,所以 他的事迹通过小报也很快就传到了阵前、坑道。

这个仗是在很艰苦的情况下开始打的,而且打得很残酷,但是大家都 有乐观主义精神,就想着怎么杀伤敌人、怎么忍受艰苦,这确实表现 出了“四个主义”:国际主义、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尤其是乐观 主义。尽管伤亡巨大,但乐观主义一直贯穿始终。

5日86团把597.9阵地收复以后交给93团来守。他是4日晚上接的,5日上 了阵地,然后从6日开始一直到12日,连续打了7天。到了13日又抽了 他一个营到阵地。15日,也就是在106团下来以前,他又守了守537.3北 山那个阵地。

在守597.9阵地的7天里,他利用我们的一些麻袋,还有敌人构筑工事运 上去的一些东西,把阵地上的坑道全都修复了,同时把原来没有打通 坑道都打通了。不仅如此,他们还把阵地上我们的伤员都清理了。

为什么他们搞得那么好呢?就是乐观主义的精神使得后头鼓励前方,一线鼓励后方。后头的人是一切为前线,一切为胜利。前线听到后头

的消息,那个士气之高,士气之旺盛,也是空前的。所以那个“英雄阵 地英雄守”在他们身上就具体化了。

到20日以后,由于准备时间比较长,我们军里的电影队就到了93团。坑道里头原来是可以放映试片子用的那种小电影,于是他们一面打坑 道,一面就可以看电影了。可以想象一下,战争虽然那么紧张,战士 们却在坑道里头看电影,就充分表明了前后都是乐观的。

如果说从战争来讲是一个高潮一个高潮地进行,那么在阵地还没有完 全收复以前的高潮,是通过前方与后方的沟通掀起起来的;而炮阵地 和后方人员的那一片乐观情绪,是因为他们直接看到了胜利。

后来的这些表现,最先上阵地的45师部队在坑道里头是看不到的。由 于有的阵地准备晚打几天,所以到了93团打的时候,后头这些表现,包括慰问信、慰问品,还有赴朝慰问的那些东西,就都送到坑道里头 去了。

在战役后期,前前后后的气氛是非常鼓舞人的,所以坑道的修复和各 方面的工作都做得很出色。特别12军的部队,很会做工作,团结工作 做得也很好。他们总结工作比15军总结得快,86团是很受教育的。

29师的87团就吃了点苦头,他们接了133团以后就又守了一个礼拜。这 一个礼拜还要天天要反,但是87团的情绪却很高。因为指挥员知道后 头在准备,也清楚并不是我们不反,而是要看一看情况,要反就得反 的更好。他们作战也非常积极,出的英雄也比较多,整个的战役过程 中这个部队打得比较出色。

越好的部队越虚心

配合上甘岭作战,15军87团在391高地开了个好头,132团又给他结了 个好尾——打了美3师,反下了个391高地的南山,歼灭了伪9师的一个 团,又歼灭伪3师的一部分,与上甘岭互相配合支援作用就很大了。87 团的作用就是和敌人打到底,硬是把敌人打得失去了信心,最后争取 了战役全胜。

29师的两个部队,86团比较能打,曾在芝浦里——角圪峰阻击战中露 了一手。87团作战非常积极,出的英雄也比较多,也算出了一些典 型。整个战役过程中,这个部队打得很出色。

91团参加上甘岭战役,来了5个营,他有个“12军的代表队”的名誉。这 个部队很谦虚,实践也证明了这个道理,越是好部队就越虚心。91团8 连配合45师、29师,很快适应了战场,他们采取灵活的战术,以小组 坚守,结合小兵群反冲击,与炮兵密切协同,大量杀伤敌人。在战斗 中发扬了高度的团结友爱精神,支援86团坚守的阵地,激战中涌现出 王万成和朱有光两位英雄。他们战斗打得特别好,这个代表队是名副 其实。

93团在5日与29师共同取得了597.9阵地的最后胜利,他们也很虚心,战 斗中既讲战术,打得也很出色。

金日成很满意战果朝鲜在五圣山后修建陵园

原来我们对伪军的估计不足,我们事后才搞清楚,除了伪2师后来还补 充了编练团还有从汉城调来的三个团。我们没有想到他补充那么快。

伪2师有四个团,为什么打到最后他还能来呢?就是范佛里特和李承晚 表扬了这个部队。因为范佛里特承认三角形山是失败了,但他还要宣 传北边那个山,“阻击兵岭”这个号是他给起的,他说:“阻击兵岭在我 们手里头!”

外国人也不知道“阻击兵岭”是个什么。他宣传出去了,好,一下子就 把伪军扣住了。你宣传出去再随便丢那还行啊?所以最后伪军的87 团、92团、93团、106团这四个团,在这个“阻击兵岭”又争夺了半个 月。这一打我们是吃了点苦头,但敌人却因此被彻底打垮了。

当然最后阵地没有完全恢复,比如537.7北山离敌人阵地80公尺的地方 有个山头,我们叫“7号”“8号”,敌人叫“针尖山”。那个“针尖山”的坑道 最后都被打垮了,步兵上去守比较困难,后来秦基伟和李德生他们共 同商量的意见是:“针尖山”不一定要去部队,我们用炮火控制就行 了。反正其他的阵地、我们的坑道最后都恢复了,最后只剩个“针尖 山”。因为那个山与敌人前沿直距是80公尺,所以我们就把坑道完全搞 垮,然后用炮火控制。

到第二年金城反击战的时候,我们一下子就把敌人占据的537.7南山,还有鸡雄山北山完全都打下来了。

在停战前一天,由于停战线是按当天夜间24点以前部队的实际控制范 围划定,所以接防我们的24军原来是想打到鸡雄山的。为此24军也吃 了些苦头,在金城反击战中,因为24军是从敌人斜面打出去的,所以 这个地方还是硬仗,不像67军、68军的那个仗比较轻松。

他们反击过程中虽然把597.9南山也反下来了,但他们对鸡雄山还是很 感兴趣的,就想着搞到鸡雄山。那一天他们估计已经打到鸡雄山了,

结果天亮一看,鸡雄山还在前头,只是把鸡雄山北边的山搞过来了。

上甘岭阵地的阵线原来是凹进去的,而且还凹进去了很大一块,可到 第二年战线从金化往东就拉平了,因为又是处在停战之前,所以就把 战线稳固到这儿了。当然最好还要往前打一打,但是金日成他们已经 比较满意了。因为如果就这样子停下来,陆地上三八线以北,东边敌 人占的稍多一点,但就要害来讲,像临津江弯过去的地方,像板门 店、开城,还有靠西海的亚安半岛,都在我们这方面,而从面积来讲 两家差不很多,但是我们那个地方是平地,西边又把出海口完全拉平 了。

所以金城反击战以后,朝鲜对上甘岭这个战役的评价、估价都很高 了。以后他就在五圣山的后头修了个很大的陵园。

战斗结束以后,到阵地分辨尸体,区分哪些是我们志愿军烈士,哪些 是敌人,基本上是按鞋来区分了:穿皮鞋的是美国的;穿胶鞋的是我 们的;伪军也有自己的记号。按照记号清理了战场,把属于我们的一 些干部和英雄的尸骨运回国来了,如:邱少云、黄继光、孙占元等等 烈士。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