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一种植物,叫多肉。
这种高冷植物,并不在乎是否有人注意到它,也不在意是否有人时刻关注它的成长。
只要偶尔给予它一点水分,它就能坚强地生存很久。
做人也一样,在乎这个世界越多,存在感就越少,在乎别人越多,活出自己就越难。
当你能真正释怀,过得如多肉一般,无畏目光,生活反而会加倍快乐。
01
迎合世俗,是场内耗
人这一生,波折起伏,情绪低落是常态。
外在的荣辱让你迷茫,世人的眼光使你消沉。
进门看脸色,出门看天色,忙着忙着,便耗尽了自己的能量。
习惯迎合,是一个人灾难的开始。
《红楼梦》中秦可卿,是贾母眼中的“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
一个温婉如玉、袅娜多姿的女子,可最后悄然陨落。
秦可卿本是一个被命运遗弃的孤儿,却幸运地被吏收养,又被意外地嫁入了豪门。
这种突如其来的转变,让她既惊喜又惶恐。
在贾府,秦可卿小心翼翼地行走于各个角落,生怕自己的言行举止引起他人的不满。
当秦可卿重病在床时,家中不断请医问药。
她每次见医生都要换上一套新衣,即便是身体虚弱至极,也要维持那表面的体面。
只道是作为宁国府的长房媳妇,就要撑起公家的脸面,否则将会被人诟病。
可这份过度的在意和迎合,让她倍感疲惫。
弱小而卑微的她,夜夜心力憔悴,久病难治,最终死在了床榻上。
《琵琶记》诗云:“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很多时候,我们为了合群,事事竭尽全力,却未必得人心,尽人意。
事与愿违的事做得再多,结果再好,到头来耗费了自己。
把自己活成面子,只会遭受坏果子。
一个人需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学会取悦自己,而不是随意被外界左右。
千万别去披旁人为你编造的“虎皮”,把主线牵回自己的手中,生活才能精彩纷呈。
02
降低期待,惊喜自来
作家马德写过一段话:“我慢慢明白了为什么我不快乐,因为我总是期待一个结果。”
在人生路上,我们总有许多期待。
所有的预设若能实现,自是舒了一口气;但若落空,便会自责。
万事万物不分对错,不分好坏,不必执着,也不必强求。
1994年,阿来精心创作的《尘埃落定》终于完稿,他满怀期待地将这部作品寄送到十几家出版社。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稿件无一例外地被编辑原样退回。
阿来收到了许多编辑的建议和反馈,有的建议他进行大量修改,有的则认为这部作品过于独特,不会畅销。
面对这一连串的挫折,阿来并未气馁。
他始终,认为如果过度修改,《尘埃落定》就会失去其原有的韵味。
四年后,在阿来不再抱有希望的时候,搁浅的《尘埃落定》终于得以问世,并一举荣获茅盾文学奖。
白岩松说:“活成自己并不容易,如果你想按别人的期待去活着,你就活不好自己的一生。”
寻求幸福的路途中,有一个著名的公式:幸福=效用/期望值。
换句话说,少点期待,你想要的便会主动来找你。
尽管许多东西非人力所能左右,但世上没有不可结束的苦痛,跌倒也是为更好地站起身。
人也好,事也罢,与其劳心伤神,不如内心坦然,顺其自然。
生活百味,尽己所能,所有奢求的东西,只当交付于天命。
凡事都给自己留一分,当你不在束缚于外物,幸福总能意外而来。
03
真正强大的人,从心底不在乎
《钝感力》中,有两个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第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很有才华但还没出名的作家。
他的文字虽充满灵性,可敏感和强烈的自尊心却成了创作的绊脚石。
每当作品被退稿,他便沉浸在沮丧之中,借酒消愁,也不再想写新的作品了。
时间一长,作家渐渐淡出了文坛。
而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却截然相反。
这讲的是一位医生,他的心态很好,即使被教授批评,他也不会生气或者厌烦。
下了手术台,他还会和同事们一起开心地聊天、喝酒,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
正因为他这种一切不在乎心态,最后成为了医疗部最棒的外科医生。
生活的剧本,常常让人陷入懦弱之中,灾祸随形,而这皆是自寻之苦。
为了无关紧要的人与事,损耗了能量,浪费着心情。
罗翔曾说过:“人最有魅力的时候,就是对周围的一切人和事物都不在乎的时候。”
人生路上,选择虽多,但生活方式却只有两种:看开与看不开。
看不开的人,往往随波逐流,心绪不定,活在纷扰。
而看开的人,则能境随心转,无忧无虑,无惧无畏。
境随心转,什么事情发生了,就顺应什么事情,在意,你就输了。
一个人强大的人,不会去在乎一切。
当你学会释怀,终会发现,生活的美好,往往就在你放下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
▽
一件事的成败,核心在于能量的积聚。
每一个开始,都如“潜龙勿用”般深藏不露,那是因为正在积蓄力量,等待厚积薄发。
而我们的能量,究竟流向了何方?其实就是两个字:在乎。
《活着》一书中有句话:“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
自己的未来是独一无二,自己的人生也是自己做主。
不为外界所扰,不为琐事所累,生活也就更顺心。
来源:国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