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明憨 繁体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公益慈善事业是一项社会性事业,因而大家应该积极参与。心系需要救助的苦难者或贫弱者,向社会捐赠财物,或者捐出自己去做义工,做志愿者,依据自己的所有,为社会大众做贡献,这其实就是净慧长老说的“奉献人生”。“奉献人生” 与“觉悟人生” 是一体两面,互为因果,没有一定的觉悟,是不可能去做奉献的;反过来,奉献的过程也是个觉悟的过程。一开始也许知道得并不多,做着做着,突然就明白了。明白了之后就会更加努力地奉献。
从这个角度来说,奉献者恰恰也是受益者。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公益活动会唤醒人心底的爱,因为人在奉献之时,慢慢就会放下对自我的执念,越放越开。欢喜其实是自我执念的放下,自私的人是很难快乐的,他只是在患得患失之中。而欢喜是什么,是宁静,宁静里没有患得患失,宁静里全是“无所得”,成就菩萨的恰是无所得。无所得也就无所失,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全宇宙是我,能失去什么?
《道德经》曰:“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意思是,圣人不存占有之心,而是尽力帮助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我们在参与慈善公益活动当中,从奉献开始,从布施开始,舍悭贪,去私念,心胸就会慢慢开阔起来。心胸越是开阔,我执就慢慢收缩,慢慢由自私自利的心,变成自利利他的心。由一己之心,变成大悲之心,变成自他不二之心。也只有自他不二了,你才能最后获益,获无量益,这个无量益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了,而是心灵上的超越,是觉悟,从“奉献人生”到“觉悟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人人都可以做公益
“奉献”在有的人那里可能有一点误解,说我也想奉献,但是我没有条件,奉献不了什么,因此只能看着别人奉献。其实奉献是一颗心,跟物质的多少没有关系。当然,有条件的,能够奉献足够多的资金或物资,能够解人饥渴,助人危难,这当然好。但这不是做奉献的先决条件,做奉献没有附加条件,要的就是一颗心。这颗心是前提。如果没有这样一颗心,纵有万贯家财又怎样?世上有一些人,是又有钱又吝啬,就是因为心地狭隘,觉悟不到自利利他才是好的。有了奉献的心,一切就好办了,不能等。等我条件好了,我也来奉献。是等不来的,越等越不来。为什么?好比种地,你要先撒种子,才能有收获,没有说等我仓里的粮食多了我再去种地,没有这样的蠢汉。是要先付出,再有回报。奉献是不讲数量的,有一粒种子,发一棵芽,有百粒种子,发百棵芽,福报也是这样一点点积来的。修行人每每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这是一个大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奉献也一样,一点点奉献,时时奉献,处处奉献,让奉献成为本分,成为品性,不是刻意做的,是心灵的自然流布。
能帮人的地方太多了,能帮人的方式太多了,施舍钱财只是一种,随手帮一把的事也许对方更需要。别人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做的。没钱,有力气吧;没有力气,有好言语吧;起码有个好脸色吧。要知道好脸色也是奉献,首先奉献给家庭如何,家庭最需要的,也许不是多富有,而是好脸色。豪车能买来,好脸色买不来。豪车值钱,还是好脸色值钱?如果仅有豪车没有好脸色,有一天豪车说不定就没了;如果有好脸色,慢慢地也就有豪车了。有没有豪车不是目的,好脸色绝对是目的,是家庭的目的,是社会的目的。和谐社会,说白了就是人人有好脸色。好脸色就是最大的奉献,好脸色就是在做公益。
好脸色是以奉献的心为前提的。好脸色不是做出来的,做出来的是假脸色。奉献没有条件,做公益只是一心,没有想法。布施讲“三轮体空”。1. 施者空:指能施之人体达我身本空,既知无实在的能施之我,布施时便无希求福报之心。2. 受者空:体会无所施之人,故对受者不起慢心。3. 所施物空:指了达资财珍宝一切所施物品,本性为空,因此不起贪惜心。即是要纯粹,没有杂念,看到事物本质是空,不执着有我,就没有理由生傲慢心了;不执着有对方,就不希求生回报心了;不执着有这个钱物,也就没有舍不得的心了。心是清净的,清净心才是福报的发源地。
做奉献,做公益,在中国是一个传统,那时不叫公益,叫公心。公益是公心的表现,《礼记》上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以天下为己任。《魏书》曰:“天下为公,亿兆己任。”明末清初顾炎武《日知录•正始》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些是做公益的思想基础,就是以国家的兴衰,人民的安乐为己任,勇于担当,要为大家好,要让大家好。所以把自己捐出来,为众人去做事,去奉献。“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是要在公心中去体味,去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