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呈手工脸谱作品欣赏

繁体

锦呈,本名褚亚素。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染织美术专业,河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手绘京剧脸谱非遗传承人。

锦呈的脸谱作品,处处体现出线条柔美颜色协调,她的创作继承传统,发展并序。

脸谱采用纸,布,胶,面粉,石头粉,专用颜料,防水漆等环保材料,先后经制坯、定型、晾晒、打磨、修补、绘画、防水等复杂工序精心制作而成。

锦呈手工脸谱作品欣赏

她绘制脸谱常常将书法、绘画等艺术门类有机地结合,每幅作品都赋予一层深刻的内涵,得到大家的认可与喜爱,让这个本已归属于书画之林的脸谱绘画与民间手工艺巧妙结合起来。

锦呈手工脸谱作品欣赏

作为非遗项目,多次参加石家庄民俗展演、民俗文化节、文创和旅游大赛等活动。

京剧脸谱的由来和历史

脸谱起源于面具。脸谱将图形直接画在脸上,而面具把图形画在或铸在别的东西上面后再戴在脸上。在中国的古代,祭祀活动中有巫舞和傩舞,舞者常带面具。在四川成都以北,古蜀遗址"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有几十个青铜面具,是距今4000年前的古蜀王鱼凫举行祭祀礼仪的用品。

锦呈手工脸谱作品欣赏

北齐兰陵王长恭,性情勇猛武功高强,但相貌俊美像个女子,他打仗时就带上面具,以助其威。《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大面出于北齐。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对敌。”唐代歌舞《兰陵王入阵曲》里,扮演兰陵王的演员就要带上面具。这可能就是戏剧中脸谱的起源。

锦呈手工脸谱作品欣赏

脸谱的发展跟中国戏曲的发展是不可分隔的。它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用各种颜色在演员面部所勾画行成的特殊谱式图案,随着戏曲的发展,戴面具演出时不利于演员面部表演,艺人们直接用颜料在面部勾画、化妆,就逐渐形成脸谱。它是用来表明戏中人物的面容,性格特征,以丰富舞台美术色彩,强化演出效果。

京剧脸谱是中国传统脸谱大系中的分支,有脸谱通性及其本身特性。它是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京剧形成后,逐渐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吸取了很多地方戏曲剧种的脸谱,在此基础上加以取优废劣。经过几代著名演员和戏曲艺术家的不断探索研究、改革,形成京剧脸谱。京剧脸谱也是至今戏曲舞台上脸谱最多、最完整的脸谱体系。

锦呈手工脸谱作品欣赏

中国京剧脸谱文化博大精深,而脸谱的彩妆运用之妙更是存乎一心!“脸谱是一种中国戏曲内独有的、在舞台演出中使用的化妆造型艺术。从戏剧的角度来讲,它是性格化的;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它是图案式的。在漫长的岁月里,戏曲脸谱是随着戏曲的孕育成熟,逐渐形成,并以谱式的方法相对固定下来。”脸谱是中国戏曲独有的,不同于其它国家任何戏剧的化妆。戏曲脸谱有着独特的迷人魅力。

锦呈手工脸谱作品欣赏

戏曲脸谱艺术是中国传统戏曲独有的造型艺术,是中国戏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岁月里,戏曲脸谱是随着戏曲的孕育成熟,逐渐形成,并以谱式的方法相对固定下来。它将点、线、色有规律的相结合,形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它突破人物真实面目的局限,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加以夸张,达到远看颜色近看花的艺术效果;它是性格化的亦是图案式的,它的每个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

锦呈手工脸谱作品欣赏

戏曲脸谱作为一种有独特魅力、较高欣赏价值和审美意义的艺术形式,历史极为悠久。中国戏剧脸谱,胚胎于上古的图腾,滥觞于春秋的傩祭,孽乳为汉唐的代面,发展为宋元的涂面,形成为明清脸谱。随着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戏剧脸谱被几代艺术家探索、创新、改革,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化妆谱式。使得我们看到红脸,就联想到忠厚、勇烈;看到黑脸,联想到铁面无私、粗鲁耿直;看到白脸,联想到奸诈、心计。

(7)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