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在上甘岭战役取得的2万多个战果中,炮兵功不可没

还记得那时我从兵团学习回来的时候,参谋长没有在,副参谋长负责与师后勤抓后方保障,搞后方司令部,没有到前方来。这样司令部主指挥所就剩崔建功和我两个人了。如此一来,我们彼此不能分开,指挥、政治工作,两个人都得全面管。

我们指挥所的附近还有一个炮兵指挥所。炮兵指挥所是步兵、炮兵所搞的协同指挥所,45师唐万成副师长以及军炮兵主任靳钟在那儿负责炮兵前指指挥。

炮兵指挥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比较多了。从我们45师来讲,虽然总是与炮兵打交道,但毕竟还是很外行,特别是军指的那些炮应该怎么打,我们不能瞎指挥,所以到17日、18日,基本上是依靠人家炮2师,他在那儿有一个参谋长,把炮兵就组织起来了。

炮兵分为远射程炮和部队伴随火炮。开始我们在使用炮火上有不恰当之处。师里使用惯了伴随火炮,开头是把大炮和这种炮一样使用,如叫迫击炮参加火力准备。实际上炮兵是支援我们的炮火,而伴随炮火才是应该归步兵来指挥的。可战役开始,45师各团先后参战,师里将迫击炮统一编组,集中使用。10月20日以后,师里经过民主讨论,进行了分工协作,执行对战场上轻重火器任务分工的指示,大炮交由炮兵指挥。野、榴、山炮参加火力准备,打敌曲射炮和敌二梯队集结位置,摧毁、破坏,打“火盖”和纵深目标。经过反复实践,大反击时,炮兵曾五六次集中射击敌人出发集结地,一次创造了“零比四百”的战绩。这几次使敌人2个营又7个连在未能投入战斗时,就失去了作战能力。像10月17日、19日、27日,分别有敌人的部队在出发地集结,炮兵发现后立即急袭过去,大部敌人被杀。讨论中还规定了步兵的轻炮集中用于拦阻,打敌人反扑部队。打“火墙”、打“死角”。这样一来,大大发挥了步兵伴随火炮的作用,各团将火力编成火力网,可以直接支援步兵营、连作战,也取得很好效果。

我从兵团回来以后,总是要到炮兵指挥所去看一看。到那里看了以后发现他们很紧张,因为炮兵主要打的是观察和通信。你观察到了目标,测准确了,然后告诉指挥所。指挥所及时传达过去,就算抓住敌军目标了,但如果你没观察到也不行的。既然主要是打观察,所以前面的观察所就是炮兵的眼睛。炮兵在五圣山上、上所里北山还有靠东边448高地的这几个观察所,观察、捕捉战机的速度比较快。

虽然我回来比较迟,对炮兵的人不是很熟悉,但是很难得我们一见如故。一见面,他们马上就停止工作,大家就扯了一排子,扯着扯着恰恰就扯到了10月17日、18日的炮战。17日炮兵往注罗峙打了一排子,打掉了敌人一个炮兵营。18日我再去炮兵指挥所时,他们正在反击韩2师另外一个炮兵营。打了几次,炮兵就已经打出了经验。我去了以后,代表步兵感谢炮兵兄弟。但他们谦虚地说:“不客气,不用感谢!”

从那个18日,特别是19日反击以后,敌人的伤亡数大约上升到7000多近8000人。10月19日反击以后,我第二次到炮兵指挥所去,就是为了核对这个数字。因为当时来自前线上报的毙伤敌人数目特别大,炮兵报、步兵也报,就有了重复。当然,像打到阵地上已经伤亡的敌人,我们的炮兵火力再一盖,差不多就都被打死了,步兵反击上去再一打,死也好活也好,数字不好算;还有除了阵地上直接伤亡的敌人之外,包括待机位置,集结位置,未上阵地就被炮火“盖下”的和伤亡的……这些个账算起来就有点儿难了。部队打仗总是要报战果的,炮兵放了那么多的炮弹,步兵又冲锋上去,消耗那么多子弹、手榴弹,没有战果是不行的。到了10月19日我就想着怎么样报战果相互之间不扯皮,但是大家都在各自计算各自的,计算出来的数字又怎么统一呢?

12军副军长李德生(右)与炮兵7师师长颜伏(中)在德山岘前指交通壕内观察地形与敌情

上甘岭战役协同作战主要是靠炮兵,所以这其中大量的成果来自于炮兵。我到指挥所以后,告诉他们统计战果的新规定:数字都由步兵报。但是步兵报的结果中炮兵又占的比较多,尤其是到反击作战的时候,差不多三分之二的战绩都应该归属炮兵。

上甘岭战役结束,在最后评功的时候,大家都在互相谦让,步兵说:“战果主要是炮兵的。”炮兵说:“战果主要是步兵的,没有步兵的情报和通信,没有步兵的观察和配合,我们的炮火根本就打不上。”所以直到最后也没有确切的行文——上甘岭战役的战果步兵与炮兵各自占了多少?最后只有一个笼统的计算,步兵说:“这个战果中炮兵起码占一半以上。”炮兵说:“没有那么多,就算一半吧。”

45师司令部炮兵室全体同志与15军炮兵主任靳钟(第二排右五)战后在上甘岭的合影

最后炮兵也没有要这个战果,而是炮兵与步兵各占一半。所以,战役过程中,我们确定了一个计算法,不管步兵怎么计算,反正一半以上是炮兵的战果,这一条是师、军、兵团大家一致承认的,如果打了2.5万多个敌人,恐怕炮兵就消灭1.2万多人,反正不能少了这个数。如果讲公道一点,炮兵比步兵歼灭的多。

上甘岭2万多个战果,最后就是这么处理的。

我们炮兵伤员比较少,仅有的伤亡也主要是由于敌人攻击我们炮阵地时造成的。我们迫击炮的伤亡也很小,整个战役过程中只有两个人牺牲。大炮阵地是敌人打击的主要目标,也是飞机轰炸的主要目标,所以炮2师的3营伤亡还是相当大的,有几门炮的炮手在飞机轰炸中为了抓住战机,不顾个人安危,仍继续作战,伤亡很大,他们的英雄行为也是炮兵的骄傲。

第4连6班高射炮射击中了敌机

11月1日、2日在阵地战结束以后,敌人的汽车来拉尸体,他们将尸体甩到汽车上就拉走了。表面阵地被我们打死的敌人尸体,起初还一个个往下抬,以后就用绳子拉下山。我们看着敌人拉着他们的人从山头上弄下去,如果是伤员也会给活活拖死了,即使是这样,到最后敌人也不过来了。

我们志愿军炮兵在上甘岭战役中打得猛烈,打得准确,这是制胜的一个要素。炮兵是怎么发挥了猛烈准确的炮火威力呢?关键是那些使用炮的人。

上甘岭战役之前,敌人就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准备,他们集中优势兵力和武器,当时敌人火炮的密度是朝鲜战争敌人历次进攻中最稠密的,他们大口径火炮324门,在我正面3公里展开的话,每公里仅榴弹炮就是108门。另外他还有4个连的战车营(编者注:第73战车营受命直接协助美军作战),战车有120门,他机动性很强,可以游动和抵近目标攻击。那时他的轻炮就有1200多门,即使除去了百架飞机的攻击力,把他大小口径火炮、战地车加在一起就有1600多门。而我们志愿军在空炮条件上,劣势非常明显。我们没有飞机,空中作战几乎是零,就算最后第三阶段我们都加强上去的那些炮,山野榴也就133门,加上轻炮近300门,从这个数字上看,敌人的炮强于我们就有四五倍。按每公里炮的密度来算,他们也明显强于我们。但就我们自己来说,第三阶段所有加强上去的炮也是我军历次防御最稠的密度了!所以,上甘岭战役美军炮战也是他在侵朝战争中最为苦心经营的一次重点攻击了。

双方炮兵就是这样的状况。总之,上甘岭战役炮兵参与的火炮数量、消耗的弹药量和取得的战果都是空前和惊人的,战役创下了我军炮战的历史新纪录,也标志着中国炮兵军事力量和技术水平的飞跃。尽管敌人在火炮上占有绝对优势,但面对激烈的上甘岭炮战,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在金化地区战场上,中国军队大炮炮火的猛烈集中,已开始在整个战斗中占优势。”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