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这座县城里,所谓的上流社会有着清晰且独特的构成脉络。
第一是身居要职的领导干部们,常驻本地的在职副县级及以上领导,他们把控着县域发展的诸多关键决策,手中权力与责任并重。重点乡镇的党委书记也位列其中,这些扎根基层一线的 “掌舵人”,对乡镇的大小事务了如指掌,是推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还有排名靠前的重要科级干部,他们在各个关键部门发光发热,为政策落地、民生保障付出诸多努力。
孩子在京城、省城担任厅局级干部的家长们,凭借子女的卓越成就,在县城里也备受尊崇,人脉资源广泛,往往能在一些关键节点上为家乡发展牵线搭桥。退居二线回乡养老的厅局级退休人员,他们带着丰富的阅历与广阔的人脉回归故里,时常为县城发展建言献策,发挥余热。
第二是本城的重要开发商以及纳税前十的企业主们,无疑是经济领域的弄潮儿。他们用资本的力量筑起了县城的高楼大厦,带动就业、拉动经济增长,是县域经济腾飞的关键助力。而那些在过往国企改制浪潮中获利的群体,虽历经时代变迁,仍凭借当初积累的财富在县城站稳脚跟。还有些所谓上岸的高利贷施放者,虽这类群体存在颇具争议,但在特定时期,他们也曾以一种特殊方式搅动过县城的经济 “池水”。
第三是在文化艺术领域,有真假难辨的中美协、中书协等协会会员三两人,他们为县城涂抹上艺术的色彩;知名作家用笔墨书写县城故事,律师凭借专业知识维护公平正义、医生妙手仁心守护居民健康,各几位的他们同样是这个群体中的独特存在。此外,活跃在网络前沿的知名博主、拍客、网红三两人,借助新媒体让县城与外界有了更多接轨,传播着县城的风土人情。总体算下来,这一群体总数大约在五十人上下,且依据不同的兴趣、背景,分化成几个特色鲜明的圈子。
他们的生活方式,相较于普通人,多了几分自律与讲究。注重身体保养,抽烟的少之又少,饮酒也极为克制,闲暇之余勤加锻炼,或漫步于公园绿道,或在健身房挥汗如雨。他们有着不为人熟知的私人聚会、交流地点,在那些安静雅致的场所里,碰撞思想、互通有无。
论及与县领导的交集,他们有着独特的 “近水楼台” 优势。想见书记、县长,只需提前预约,通常情况下都能如愿以偿。逢年过节,像春节、中秋节这样的重要节点,书记、县长出于对他们的敬重、或是为共商发展,还有可能亲自上门拜访。在日常诉求方面,只要不触及重大原则底线,诸如工程发包、市政规划这类关乎全县发展布局的大事,又或是孩子上学的优质教育资源调配、亲友工作安置等关乎切身利益的小事,他们多数的诉求往往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他们还是各类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热衷于投身关工委,为下一代成长劳心费力;在慈善会现场,慷慨解囊,助力弱势群体;书画展上,品鉴艺术、交流心得;门球赛中,展现活力、以球会友;红歌会里,激昂高歌、重温激情岁月。有时,还会凭借自身影响力,号召企业捐款,自己则站在台前,为公益事业 “站台”,赢尽口碑。
作为县城的 “高光群体”,县两会、各类座谈会、招商会自是他们频繁亮相的舞台。翻开本地报纸、打开电视台,时常能捕捉到他们的身影,听到他们对县城发展的真知灼见,这般活跃,让他们的生活充实且富有成就感。然而,高处不胜寒,他们有时也会被时代洪流裹挟,面对瞬息万变的局势,内心潜藏着焦虑与恐惧。但无论如何,他们已然成为县城发展历程中一道难以绕开、极具辨识度的风景线,持续演绎着属于他们的故事。
来源:情感箴言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