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博物院珍品盘点

繁体

来源:屏山品红楼

河北博物院位于石家庄市,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本文介绍的珍品由展厅工作人员推荐,个别珍品因在外展出而失之交臂。

河北博物院珍品盘点

曲阳石雕,始于西汉,曲阳人开采当地白石雕刻,汉白玉即源于此。

河北博物院珍品盘点

汉白玉石俑,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是最早的曲阳石雕。石俑的五官、衣纹和身体轮廓雕刻得简洁明快、神形兼备。

河北博物院珍品盘点

北朝(439年—581年)时期,曲阳开始白石佛教造像,运用镂雕、描金彩绘、圆雕等技法,艺术水平达于高峰。

释迦牟尼说法像,北齐,临漳县邺城遗址出土。

河北博物院珍品盘点

彩绘散乐浮雕(镇馆之宝),五代(907年-960年),曲阳王处直墓出土。

人物15人,其中12名乐伎丰腴圆润,梳高髻、簪珠花、着长裙、披帛巾,持笛、琵琶、响板、箜篌等乐器。司仪戴幞头,持长杆指挥众女合奏。前有孝子二人。

河北博物院珍品盘点

青釉仰覆莲花尊,北朝,景县封氏墓出土。

器身高大、造型端庄,用7层莲瓣作装饰,颈部有贴塑团龙,是北方青瓷的极品。

河北博物院珍品盘点

三彩塔式罐,五代末期,曲阳县涧磁村出土。

河北博物院珍品盘点

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镇馆之宝),元代,保定永华南路小学出土。

青花浓艳,装饰花纹达10余层,集绘画、浮雕、贴塑、青花、釉里红等多大成,是存世元青花中的顶级艺术珍品。

河北博物院珍品盘点

铜方壶,战国,中山国王墓出土。

古中山国的地域在今天的石家庄地区,位于燕国和赵国之间。存国二百多年,于公元前295年被赵国灭掉。

铜方壶是礼器、酒器。壶的四角各有一只矫龙,四壁刻有铭文450字,记载中山国伐燕胜利后用燕国的铜器熔铸此壶,颂扬中山国伐燕的战绩,阐述巩固政权的重要性。

河北博物院珍品盘点

狩猎宴乐图铜盖豆,战国初期,平山县穆家庄墓出土。

器表共有90位人物、63只野兽、26只鸟和6条鱼。上盖狩猎宴乐图:楼内是饮酒的贵族和演奏的乐伎,楼外有射雁的猎手和中箭的大雁。下半部为狩猎图,猎人或刺或逐。

河北博物院珍品盘点

错金银铜虎噬鹿屏座(镇馆之宝),战国,中山国王墓出土。

连接两扇屏风的插座,虎的颈部和臀部有两个长方形銎口,用于插放屏风扇。

造型为猛虎噬鹿,金银花纹。猛虎正将一只小鹿吞入口中,小鹿在虎口中无力地挣扎,推崇弱肉强食。

河北博物院珍品盘点

银首人俑铜灯,战国,中山成公墓出土。

耍蛇人的头为银制,黑宝石眼珠,双手各握一条长蛇,两蛇头部分别擎住一只灯盘。底部灯盘内也盘踞一蛇,蛇头顶住耍蛇人左手之蛇。

河北博物院珍品盘点

犀足蟠螭纹铜筒形器,战国,中山国王墓出土。

用途可能是投壶或温酒器。器身饰盘曲环绕的蟠螭纹,器足为三只周身刻卷云纹的犀牛撑起筒身,犀牛与筒身为无缝焊接。

河北博物院珍品盘点

磨光压划纹黑陶鸟柱盘,战国,中山国王墓出土。

盘壁饰卷云纹和三角纹,柱顶是展翅的飞燕。

河北博物院珍品盘点

长信宫灯 (镇馆之宝),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出土。

长信宫灯通高48厘米,通体鎏金,宫女跪坐执灯。灯盘可转动,灯罩可开合。宫女体臂中空,右臂为烟道,以保持室内清洁。灯上刻铭文九处,内容包括灯的重量、容量、铸造时间和所有者等。因刻有“长信尚浴”字样,故名长信宫灯。

河北博物院珍品盘点

错金铜博山炉(镇馆之宝),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

错金博山炉是一种熏香用具,通高26厘米,通体用金丝和金片错出舒展的云气纹、高低起伏的山峦,神兽出没、虎豹奔走、小猴嬉戏玩耍,猎人手持弓箭巡猎山间。

河北博物院珍品盘点

中山靖王刘胜金缕玉衣(镇馆之宝),西汉。

刘胜金缕玉衣全长1.88米,用玉片2498片、金丝1100克。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