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被开除后,天文学家发现太阳系边缘或存在黑洞或者泡泡

繁体

有些人直到现在都认为太阳系有九大行星,即金木水火土,天王海王冥王,地球。

但实际上早在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就把冥王星从行星队列里开除了,从那时起直到今天,太阳系就只有八大行星了。

但八大行星真就是终点了吗?

冥王星被开除后,天文学家发现了新的异常,太阳系边缘或存在黑洞

上世纪30年代发现冥王星的时候,天文学家认为是它干扰了海王星的轨道,但后来发现它的质量不足以干扰海王星,因此在冥王星之外很可能还存在一颗未被发现的大质量行星,即传说中的第九行星。

这颗假想行星的质量可能是地球的10倍,和太阳的距离是海王星与太阳距离的20多倍,公转周期介于7400年到20000年不等。

由于冥王星轨道之外的柯伊伯带几乎不存在岩石金属,所以有天文学家认为第九行星可能是数千个巨型冰块或者彗星构成的集合体,如果这一猜想正确,那么它将成为柯伊伯带内最大的冰巨星,质量是冥王星的5000多倍。

冥王星被开除后,天文学家发现了新的异常,太阳系边缘或存在黑洞

除了冰巨星外,第九行星也可能是一颗气态行星,从外表上看去它就像是天王星或者海王星的缩小版,早期的它可能位于太阳系偏内侧的位置,因为早期太阳系的中部是一个富含气体的区域,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碰撞和喷射塑造了气态行星们之后,又将它们移到了现在的位置。

在第九行星是一颗气体行星的情况下,它没有固体表面,只有一个小而致密的可能是岩石的内核,上面覆盖着厚厚的暴风雨云层。

冥王星被开除后,天文学家发现了新的异常,太阳系边缘或存在黑洞

然而如果它真的存在,为何我们还没找到它?

首先就是因为它距离太阳太远了,距离太阳越远的星球反射太阳光就越弱,拿冥王星来举例子:在冥王星上看太阳的亮度只相当于在地球上看月亮亮度的300分之一,就算是在冥王星的正午,它收到的阳光也只相当于地球上的黄昏。

基于这种情况,冥王星刚被发现的时候被誉为“在黑暗中找到了一块煤炭”,在第九行星比冥王星距离地球更远的情况下,找到它的难度也会更大,但好在天文学家们有各种大型望远镜,想要找到第九行星并非不可能。

在第九行星自身反射太阳光很微弱的情况下,就得从引力层面寻找它的踪迹了。

位于夏威夷直径8.2米的斯巴鲁天文望远镜,已经寻找第九行星有一段时间了,虽然目前还没发现它的踪迹,但等到未来望远镜升级成功后,它将以极快的速度一遍又一遍扫描整个天区,并重点分析其中的微弱光亮目标。

冥王星被开除后,天文学家发现了新的异常,太阳系边缘或存在黑洞

负责这一项目的天文学家团队认为,只需要几年时间他们就能捕捉到第九行星发出的微弱光芒,因为第九行星的存在目前已经有很多辅助证据了,缺少的只是最后的临门一脚而已,只要持之以恒不断升级设备,早晚能水落石出。

其实并非所有天文学家都认为第九行星存在

在另一些天文学家看来,冥王星轨道之外根本没有足够的物质凝结成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的轨道干扰,很可能是由一颗小型黑洞引起的,因为只有黑洞能在保持极小体积的情况下干扰体积巨大的行星们的轨道,并且几乎不会被发现。

然而这种设想实在是太过惊悚,就算是真的也不太有人愿意相信,毕竟目前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远在数千光年外,如果第九行星真的就是一颗位于柯伊伯带内的小黑洞的话,远在天边的死神就相当于瞬移到了眼前。

冥王星被开除后,天文学家发现了新的异常,太阳系边缘或存在黑洞

总体而言

不论第九行星是彗星集合体,还是气态行星,或者真的是一颗黑洞,目前为止天文学家都还没发现它们的本体,也许只有等到未来人类文明有能力前往太阳系外侧后,第九行星之谜才能真正被揭开。

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我们是否想过,太阳系究竟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它是不是孤零零地漂浮在广袤的宇宙空间里,还是有着其他的伙伴和邻居?

其实,太阳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它被一个巨大的“泡泡”包围着,这个“泡泡”就是我们所说的本地泡。本地泡是一个直径约为1000光年的低密度空腔区域,它由一圈高密度分子云所围绕。太阳系正好位于本地泡的中心位置。

本地泡是如何被发现的呢?它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对太阳系和地球有什么影响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神秘而奇妙的“泡泡”吧!

本地泡的发现

本地泡的发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天文学家利用射电望远镜观测银河系附近的星际物质时,发现了一些异常现象:在太阳系周围一定范围内,星际物质的密度非常低,而在这个范围之外,星际物质的密度则明显增加。这种密度变化提示了天文学家:太阳系可能被一个巨大的空腔区域所包围。这个空腔区域就是本地泡。

冥王星被开除后,天文学家发现了新的异常,太阳系边缘或存在黑洞

后来,天文学家又利用其他手段,如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等,对本地泡进行了更详细的观测和测量。他们发现,本地泡内部区域的星际介质密度只有正常值的10%左右,而本地泡外部区域的星际介质密度则高达正常值的10倍以上。

本地泡不仅在密度上有差异,还在温度上有差异。本地泡内部区域的星际介质温度约为8000K,而本地泡外部区域的星际介质温度则约为100K。通过对本地泡的各种观测和分析,天文学家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太阳系被包裹在一个直径约为1000光年的巨大泡泡里,而且还正好位于这个泡泡的中心!这个结论让人不禁感到惊讶和好奇:这么精密和特殊的结构,会不会是高维文明存在的证据?他们是否故意将太阳系关在最中央,好观察地球上的生命?

虽然这种猜想很有趣,但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事实上,天文学家已经找到了一个更合理和自然的解释:本地泡是由多次超新星爆发造成的。

本地泡的形成

超新星爆发是一种极其壮观和强烈的天文现象。当一颗质量较大的恒星终结其生命时,它会经历一场剧烈的爆炸,将其外层的物质喷射到周围空间,形成一个明亮的光球。这就是超新星爆发。

冥王星被开除后,天文学家发现了新的异常,太阳系边缘或存在黑洞

超新星爆发不仅会释放出巨大的光和热,还会释放出强大的激波。这些激波会在星际空间中形成一层层的波浪,将沿途遇到的星际物质推开或带走,从而在原来的位置上留下一个低密度的空腔区域。

如果一颗恒星爆发了一次超新星,那么它所形成的空腔区域可能不会太大,也不会太持久。但是,如果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有多颗恒星在相近的时间内爆发了超新星,那么它们所形成的空腔区域就会相互叠加和扩大,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空腔区域。这就是本地泡的形成过程。

根据天文学家的估计,在1.4亿年前,银河系内有一个恒星密集区域,其中有多达20颗恒星在短时间内相继爆发了超新星。这些超新星爆发产生了强烈的激波,将周围的星际物质扫荡一空,形成了一个直径约为1000光年的低密度空腔区域。这个空腔区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本地泡。

冥王星被开除后,天文学家发现了新的异常,太阳系边缘或存在黑洞

本地泡对太阳系和地球的影响

本地泡对太阳系和地球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本地泡为太阳系提供了一个安全和舒适的环境。

如果太阳系处于高密度分子云中,那么它会受到更多的尘埃和辐射的干扰和威胁。尘埃会遮挡和散射光线,影响我们观测其他恒星和行星。辐射会对太阳系内部的行星大气造成损耗和变化,影响行星环境和生命条件。

幸运的是,当本地泡形成的时候,太阳系还不在这个区域内。太阳系围绕银河系运转,一个周期约需22亿年。估计在1.4亿年前,太阳系刚好从高密度分子云中穿过,进入了本地泡内部。从那时起,太阳系就享受了一个清洁和安静的环境。

今天我们看到太阳系位于本地泡中心只是一个巧合,未来我们还会离开本地泡,进入银河系的别处。但是在此期间,我们可以感谢本地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保护层。

本地泡为天文学家提供了一个珍贵的自然实验室。在这个几乎没有尘埃、低密度的环境中,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研究星际物质,以及它与太阳系之间的交互作用。

冥王星被开除后,天文学家发现了新的异常,太阳系边缘或存在黑洞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本地泡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之间温度和密度差异产生的压力差来探测太阳风与星际介质之间的碰撞。太阳风是由太阳表面不断喷发的高能粒子组成的流动,它会在太阳系内形成一个叫做行星际磁场的结构。当太阳风遇到本地泡的边界时,它会受到星际介质的阻力,从而产生一个冲击波。这个冲击波就像一个巨大的气球,将太阳系包裹在内部。天文学家可以通过观测这个冲击波的形状、大小、位置和变化来了解太阳风和星际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本地泡的性质。

除了太阳风与星际介质之间的碰撞,我们还可以利用本地泡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之间辐射强度的差异来探测其他恒星对太阳系的影响。由于本地泡内部区域的星际物质密度低,所以它对来自其他恒星的光线和粒子没有太多的遮挡和散射作用。这就使得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观测到其他恒星发出的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等高能辐射。这些辐射对太阳系内部的行星大气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们会导致行星大气中的分子被电离或分解,从而改变行星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天文学家可以通过观测行星大气中不同元素和分子的丰度和分布来了解其他恒星对太阳系的辐射效应,以及行星大气的演变过程。

冥王星被开除后,天文学家发现了新的异常,太阳系边缘或存在黑洞

本地泡还为天文学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探索生命起源的问题。由于本地泡内部区域几乎没有尘埃,所以它对可见光和红外光没有太多的吸收和反射作用。这就使得我们可以更容易地观测到其他恒星周围可能存在的行星系统,以及它们是否具有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天文学家可以通过观测其他行星系统中行星的大小、质量、轨道、温度、大气等特征来判断它们是否有可能孕育生命,以及它们与地球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本地泡是一个神奇而奥妙的“泡泡”,它不仅为太阳系提供了一个安全和舒适的环境,还为天文学家提供了一个珍贵和独特的自然实验室。我们正在利用本地泡这个特殊条件,揭开星际空间和生命起源的迷雾。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