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贾宝玉在经历了晴雯之死以后,痛恨蛊虿之馋,忽发奇想,要王道士开一副疗妒方,王道士开的药方是: 用极好的秋梨一个,二钱冰糖,一钱陈皮,水三碗。贾宝玉听了说:“这也不值什么,只怕未必见效” 。王道士道: “一剂不效吃十剂,今日不效明日再吃……吃过一百岁,人横竖要死的,死了还妒什么? 那时就见效了。”说完哈哈大笑,呆公子这才发觉上当。王道士说的倒有几份实在,“除死无大病,要饭不再穷。”死了,自然是不会再妒的了。只是到底也没有开出疗妒的好方子。吃梨炖冰糖,是永远治不好的,如果反其道而行之,说不定有些疗效,这里我也开上一副,有此病者不妨一试。

病历:嫉妒,为人类常见病多发病,病程数千年,遍布全世界,是人类文明的大敌。得此病者,邪热互结,浊气不降,开谣诼之颓风,转春温之严寒;阻前进之步伐,扼创造于摇篮;毁团结为沙砾,变文明为愚顽。宜先表后改,防外邪之内传。

症状:此症始得时,遍身发冷,对新成就新创造冷若冰霜,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果有成就者是他的朋友,他则立即冷而远之,甚至见面若不相识;如果有人问起这位朋友的成就,则凛然答曰: 不知道。如果有成就者是他原来的部下或原不知己者,则更嗤之以鼻:这算什么,比起人家来,“戴草帽亲嘴——差一大截”哩!我们要是干起来,都比他好,不过我们不高兴出风头罢了……如此等等,都属寒症;如不及时诊治,病情会急剧发展,到重时,邪热浸透肌肤,里实已成,对一切新事物由冷而恨。对超过己者,常有“既生瑜,何生亮”之叹。因而细过微瑕,均予放大,一颦一笑,皆是厉阶,甚而谣诼之后,诋毁中伤,更甚而设计东窗,蓄意陷害,运用关系网,三天两头告小状,反正舆论一造,即泼水难收,不管怎么样,压你头十年再说,而人生又有几个头十年哩!

方剂:此症万不可补,只宜攻下;主药为巴豆大黄,辅以生姜,方歌曰:二物备急逐停寒,干姜巴豆大黄丸。望患此症者,及时诊治,毋讳疾忌医,贻齐桓之悔!

(1987年10月9日《杂文报》)

【赏析】

杂文有味。但既是杂文,它的味也很杂,酸甜苦辣,因作品而异。就这篇作品来说,它的味主要是辛辣幽默。

说嫉妒是一种病,而且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就很有一种幽默味道了。但还不止于此。作者还给这种病开了一个“药方”,名曰“疗妒方”: “二物备急逐停寒,干姜巴豆大黄丸。”如果说呆公子贾宝玉忽发奇想,让王道士给他开一副疗妒方,是出于“呆”,那么,作者给现实生活中患嫉妒病者开药方,则有深意存焉了。读者当然知道,开药方是假,讽刺批评嫉妒这种顽症、这种恶习是真。但假戏真做,而且一本正经地做,这就使作品产生了一种令人难以忍俊的幽默味道。作者以病历、症状、处方为线索结构全文,煞有介事,旁敲侧击,极尽讥讽挞伐之能事。

更值得玩味的是,在语言表达上,作品采取骈散结合的句式,大大增强了表现力和幽默感。骈文又称四六句,讲究对仗,押韵,它一般表现的是典雅、庄重的内容(当然,六朝时代的骈体文专事雕琢、无病呻吟者居多)。作者反其道而行之,用它来表现滑稽可笑的内容,造成内容和形式的巨大“反差”。“得此病者,邪热互结,浊气不降,开谣诼之颓风,转春温之严寒; 阻前进之步伐,扼创造于摇篮; 毁团结为沙砾,变文明为愚顽。”表面看来,这些语句多么庄重,多么有气势,但读完之后掩卷深思,我们又禁不住捧腹大笑。这段话的字里行间,蕴含着一种讽刺意味。这真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了。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