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①。庄公通焉,崔子弑之②。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③。其人曰: “死乎?”曰: “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 曰: “行乎?”曰: “吾罪也乎哉?吾亡也?” 曰: “归乎?”曰: “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④?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暱⑤,谁敢任之? 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 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⑥?”

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⑦。人谓崔子: “必杀之。” 崔子曰: “民之望也⑧,舍之得民。”

【注释】

 ①崔武子:即崔杼,齐卿。棠姜:齐国棠邑大夫的遗孀,后嫁给崔杼。取:同“娶”。②庄公:指齐庄公。通:私通。弑:古代称臣杀君、子杀父为弑。③晏子:晏婴。历仕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曾任齐卿。④口实:这里指俸禄。⑤私暱:为个人宠爱的人。⑥庸何:哪里。⑦兴:站起来。三踊: 向上跳跃了三下,为当时哭君之礼。⑧望: 为人所敬仰的有声望的人。

【译文】 

崔武子见到棠姜觉得她美,于是就娶了她。齐庄公和棠姜私通,崔武子就杀了齐庄公。

晏子站在崔武子家门外。他的随从说: “死吗?” 晏子说: “他只是我一个人的国君吗,我死?” 随从说: “逃走吗?” 晏子说: “是我的罪过吗,我逃走?” 随从说: “回去吗?”晏子说: “国君已经死了,回哪里去? 作为百姓的君主,难道是以他的地位来凌驾于百姓之上的吗? 是让他来主持国政的。作为君主的臣子,难道是为了他的俸禄? 是为了来扶持国家的。所以国君为了国家而死,那么臣下也应该为他而死,国君为了国家而逃亡,那么臣下也跟他一起逃亡。如果国君是为了自己而死,为了个人而逃亡,不是他最宠爱亲近的人,谁敢承担这个责任? 并且别人立了国君又杀了他,我为什么要为他而死,又为他而逃走呢?但是我又能回到哪里去呢?”

崔家大门打开,晏子进去,把尸体枕在自己大腿上而号哭。然后站起来,跳了三下才走出去。有人对崔武子说: “一定要杀了他。” 崔武子说: “他是百姓仰望的人,放了他可以得到民心。”

【鉴赏】 

晏婴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政治家,本文记载了他在国君死难问题上的处理办法,这在当时史家看来十分恰当,故特书一笔。齐庄公因为与权臣崔杼所娶棠公之遗孀棠姜私通,被崔杼杀死在家中。晏子认为国君不是为国而死,臣子就不应该为他殉难,也不应为他逃亡,但也不应置之不理,便公然去哭吊齐侯,做到了臣子应尽的哀痛之礼。由于晏子的威信,崔武子为了笼络民心而没有杀掉他。晏子的言论,立足点在社稷,认为国君和臣子的所作所为都应该对国家负责。这个观点无疑带有很大的进步性,受到后世广泛传诵。文章从“死”、“行”、“亡”三方面借随从的提问晏子的反问,显示了晏子的沉稳不迫和对世事的洞察,最后重点突出地把一切归结到 “社稷” 二字,更将一位有头脑有经验的政治家的形象展现了出来。

字数:1203

知识来源:傅德岷,赖云琪 主编.古文观止鉴赏.武汉:崇文书局.2005.第45-46页.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