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帝汶总统若泽·拉莫斯·奥尔塔和新加坡李显龙近期均“力挺”了中国

繁体

东帝汶总统驳斥澳媒涉华报道:天天臆想“中国幽灵”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9月23日,中国和东帝汶发表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两国关系再度迈上新台阶。然而此后,澳大利亚等部分太平洋国家竟声称,对联合声明中涉及“加强军事接触”的部分内容“表示担忧”。

近日,东帝汶总统若泽·拉莫斯·奥尔塔(Jose Ramos-Horta)先后接受了路透社和《卫报》两家英媒采访,表示东帝汶和中国都对这种“担忧”的出现“感到困惑”。他坚决回击了澳大利亚等国及媒体对于东帝汶和中国深化关系的批评,形容批评者“臆想来自中国的幽灵”,东帝汶不会成为澳印等邻国的所谓“安全担忧”。

“难道我们应该佩戴徽章来表示对澳大利亚‘永恒的爱’吗?”奥尔塔还在社交媒体上这样发文反问道,并指出,即便如此,一些过度嫉妒的澳大利亚媒体仍不会停止指责东帝汶,会继续给东帝汶扣上“忘恩负义”和“亲华”的帽子。

东帝汶总统若泽·拉莫斯·奥尔塔和新加坡李显龙近期均“力挺”了中国

资料图:东帝汶总统若泽·拉莫斯·奥尔塔9月18日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 图自路透社

在9月29日路透社发表的独家专访中,奥尔塔介绍了东帝汶和中国近期签署的一项全面战略框架,内容涵盖农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合作。

同时,两国联合声明中还提到,同意密切军方高层交往,加强在人员培训、装备技术、联演联训等领域合作。澳大利亚等国就借此“大做文章”,声称这一措辞引发其担忧,即中国和东帝汶正潜在讨论一项类似中国和所罗门群岛今年7月签署的安全协议。

对此,中方此前已经明确回应,中国和所罗门群岛签订警务合作协议,符合有关的国际法和国际惯例;所罗门群岛政府也已驳斥西方称,中所警务合作协议不构成地区“威胁”。

奥尔塔表示:“(东帝汶和中国)从未在军事合作方面进行过讨论,从未讨论过,中方也从未提出过这个问题。”他补充称,东帝汶希望在2025年之前加入东盟,鉴于东盟的中立以及和平安全政策,东帝汶不会让外国势力进入本国。

“印尼和澳大利亚,也包括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在内,这些国家同我们关系密切,可以放心,东帝汶不会成为一个安全方面的问题或麻烦。”奥尔塔表示,和东帝汶有着广泛的安全合作的是澳大利亚,他也再次强调,中国的支持援助主要集中在政府大楼建设、金融、农业、卫生和基础设施等领域。

东帝汶总统若泽·拉莫斯·奥尔塔和新加坡李显龙近期均“力挺”了中国

9月3日上午,执行“和谐使命-2023”任务的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抵达东帝汶帝力港,东帝汶总统奥尔塔登船参观时体验中医诊疗。黎宇 摄/图自微信公众号“人民海军”

而在10月3日《卫报》发表的专访报道中,奥尔塔透露,东帝汶和中国刚刚宣布将两国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而此事竟然引发一些国家的担忧,“这让东帝汶和中国都感到困惑”。

《卫报》报道称,事实上,澳大利亚和中国也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但东帝汶与中国的关系经常被澳大利亚及其包括美国在内的盟友跟一种所谓的“担忧”联系起来,那就是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日益增加。对此,东帝汶领导层拒绝接受这些“担忧”,而是表示寻求与所有全球大国建立密切关系,以确保其未来。

对于澳媒的这些炒作报道,奥尔塔予以了批评,并质疑一点——在东帝汶同多个国家进行军事合作的情况下,为何要对东帝汶和中国的关系“感到担忧”?

他在社交媒体发文称:“澳大利亚的主流和右翼媒体上充斥着‘臆想出来的中国幽灵’。难道我们应该佩戴徽章来表达对澳大利亚‘永恒的爱’吗?即便如此做了,过度嫉妒的澳大利亚媒体难道就会停止指责我们‘忘恩负义’和‘亲华’吗?

对于澳大利亚和美国发出所谓“担忧”的这些说法,奥尔塔向《卫报》再次否认和澄清。他表示:“军方交往意味着友好的海军舰船访问。几年前,一艘(中国)海军舰船来过这里;几周前,一艘(中国)海军医院船来过这里。军方交往还意味着军方高层之间的互访。”

东帝汶总统若泽·拉莫斯·奥尔塔和新加坡李显龙近期均“力挺”了中国

7月3日上午10时,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从舟山某军港码头解缆起航执行“和谐使命-2023”任务,远赴基里巴斯、汤加、瓦努阿图、所罗门群岛、东帝汶等5国进行访问并开展人道主义医疗服务。图自澎湃影像

根据中国外交部今年4月更新的国家简介,东帝汶人口为134万(2022年),其中78%为土著人。全国约91.4%人口信奉天主教。

东帝汶历史上长期被葡萄牙殖民,1975年葡政府允许东帝汶实行民族自决;同年12月,印尼出兵东帝汶,次年宣布东为印尼第27个省。1999年1月,印尼总统哈比比在内外压力下同意东帝汶通过全民公决选择自治或脱离印尼。2002年5月20日联合国向东帝汶移交政权,东帝汶正式独立建国。

去年5月,奥尔塔二度出任东帝汶总统,他此前曾在2007年至2012年担任过东帝汶总统。奥尔塔曾为东帝汶的独立做出杰出贡献,还在1996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在推动国内冲突解决方面做出的努力。

去年,奥尔塔在上任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就一直强调,东帝汶不会卷入任何中美对抗,他希望在大国之间谋求平衡,但同时也盛赞“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愿景”,表示将“全力支持”中国发展国际贸易的计划,而美国不应当对此“持怀疑态度”。

在今年6月第20届“香会”上,奥尔塔在谈及大国竞争时提到,面对中国近年来的崛起和对太平洋岛国的影响力提升,一些西方国家的不安情绪正在蔓延,并将中国视为“地区和全球威胁”。他认为,西方使用这种视野看待中国非常狭隘,犹如“井底之蛙”一般。他表示,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与全世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因此中国不可能做出如一些人所臆想的“损人不利己之事”。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此前也指出,中方对有关各方同太平洋岛国开展正常交往和平等互利合作不持异议。我们一贯主张国际社会应当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岛国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多做有利于地区和平发展和稳定的事情,任何合作,都应该有助于实现这个目标。毛宁强调,中方没有兴趣跟任何人比拼影响力,也反对任何国家将地缘政治博弈引入该地区。

李显龙谈中美关系:“去风险”可以理解,但其本身是有风险和成本的

《联合早报》10月5日报道,国际地缘政治竞争加剧、区域国家之间纠纷增多、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亚洲要继续保持和平与经济发展、实现潜能,取决于各国所做的选择。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说,亚洲各国须展现高水准政治家风范,坚定地专注于推进共同利益。

对于中美关系,李显龙认为,中美都不寻求冲突,但两国之间的分歧很深。他表示,“去风险”可以理解,但“去风险”本身是有风险和成本的,这可能导致经济分岔(bifurcation),后果不仅局限在经济领域。但他不认为前景一片灰暗。虽然不同国家会更倾向与其中一方或另一方靠拢,但几乎所有国家都希望与中美双方为友。

东帝汶总统若泽·拉莫斯·奥尔塔和新加坡李显龙近期均“力挺”了中国

李显龙星期四(10月5日)在“亚洲前瞻峰会2023”(Asia Future Summit)的闭幕对谈上,以“展望亚洲的未来”为题致辞,强调亚洲仍是潜力巨大、生机勃勃的区域。亚洲国内生产总值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超越全球其他地区的总和。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亚洲巨头的经济也继续稳步发展。

李显龙说,中国的经济增长近期放缓,人口也逐渐老龄化,但预计中国经济仍将每年增长4.5%至5.5%。凭着庞大且不断扩大的消费市场、技术日益熟练的劳动力,以及迅猛的科技发展,中国将继续是主要的增长引擎。

然而,要实现亚洲的潜能,需要适当的条件,过去数十年来稳定的全球和区域环境,对亚洲的活力和繁荣至关重要。李显龙说:“我们希望未来几十年,亚洲能延续和平与经济发展。但这远不是必然的(far from guaranteed)。未来取决于我们所做的选择。”

他认为,亚洲必须做好三件事:一、亚洲各国要维护和巩固开放包容的区域架构;二、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三、各国须管理好内部的社会与政治发展,建设能为亚洲繁荣作贡献的稳定社会与国家,并拥有获得人民委托去追求区域合作的政府。

李显龙以缅甸为例说,缅甸问题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国内纷扰如何阻碍区域合作,并把难题输出到邻国。他强调,对每个国家而言,国内稳定是有效进行对外合作的先决条件。

“国际关系对一国的安全与繁荣至关重要,但一国的外交政策始终取决于国内政治的支持。”

李显龙也说,合作共赢符合每个国家的利益,但也必须现实地认识到在动荡的世界中实现这一目标的困难。

在他看来,亚洲面对三大挑战。首先是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竞争,尤其是在中美之间。李显龙认为,中美都不寻求冲突,但两国之间的分歧很深。“两国日益视对方为对手,发生意外和误判的风险始终存在,尤其是在台湾海峡等危险的热点地区。这令亚洲国家感到很担忧。”

李显龙指出,“去风险”可以理解,但“去风险”本身是有风险和成本的,这可能导致经济分岔(bifurcation),后果不仅局限在经济领域。

但他不认为前景一片灰暗。虽然不同国家会更倾向与其中一方或另一方靠拢,但几乎所有国家都希望与中美双方为友。第三方国家会寻求能让它们最大限度自由行动的政策,它们因此会努力维持区域合作和保持区域开放。

李显龙说:“这无疑将是个更复杂的区域,但不太可能分裂成两个阵营。”

其次,亚洲各国之间也存在纠纷,如中国钓鱼岛争议,以及中国南海争端。李显龙说,亚洲国家必须把彼此间的整体关系,与这些具体难题隔离开来,建立互信,继续为了共同利益务实合作。

最后一个挑战是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李显龙呼吁各国政府抵抗这样的趋势,寻求集体而非各自的安全与福祉。

他说:“要让亚洲在面对这些困难时,仍能实现潜能,我们都须要展现高水准的政治家风范,有专注于共同利益的坚定决心。”

本文初摘录于:2023-10-06,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3-10-06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