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五 拉开抗美援朝战争的帷幕

1950年10月19日黄昏,在中朝边境鸭绿江安东、长甸河口、辑安渡口上,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正在紧张有序地渡江。听不到战马的嘶鸣声,看不见明亮的车灯,只能听见汽车马达声和缓缓流淌的江水声。

在大军跨过鸭绿江之前,在安东的江桥上,一辆绿色的军用苏式吉普嘎斯—69急速地行驶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正端坐在车内。吉普车很快驶过江桥,直奔朝鲜边境城市新义州。

当吉普车抵达新义州江桥的桥头处时,两名朝鲜人民军军官迎了上来。在朝鲜同志的引导下,彭德怀与朝鲜外务相朴宪永会面。

10月20日,彭德怀在朴宪永的陪同下,乘车驶抵水丰发电站,等待与金日成联系会谈地点。

志愿军改取运动歼敌方针

志愿军渡过鸭绿江后,第40军奔向球场、德川、宁远,第39军主力奔向龟城、泰川,第42军奔向社仓里、五老里,第38军奔向江界。

志愿军入朝时,朝鲜局势已发生急剧变化。彭德怀不得不重新考虑志愿军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志愿军入朝以前,中央军委、毛泽东曾确定志愿军入朝作战第一个时期只打防御战的方针。

彭德怀依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战略意图,决定志愿军入朝以后采取积极防御,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以反击、袭击、伏击来歼灭与消耗敌人有生力量的作战方针,先在龟城—泰川—球场—德川—宁远—五老里一线,利用有利地形组织防御,控制一定地区,制止敌人进攻,稳定局势。

朝鲜战局变化急剧。10月20日,西线南朝鲜第2军团距志愿军预定防御地区只有90至130公里;东线南朝鲜第1军团首都师已经进到志愿军预定防御地区,而此时志愿军仅有5个师渡过鸭绿江进到义州以东和朔州、满浦以南地区,距离预定防御地区还有120至270公里,已不可能先敌到达预定防御地区了。

志愿军入朝时采取了一系列战略佯动和伪装措施。志愿军调动、集结、训练等临战准备活动严守秘密,入朝时进行严密的伪装,利用黄昏和夜暗分路过江。在开进过程中夜间行军,拂晓前露营,天亮后严密伪装,隐蔽防空,避免与敌过早接触,较好地隐蔽了志愿军的行动和企图。在政治外交方面,中国政府多次发出严正警告,并公开地大张旗鼓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谴责美国侵略者、声援朝鲜人民的活动。美国当局认为这是“虚张声势”。

由于“联合国军”尚未发现志愿军入朝,气焰仍然十分嚣张,毫无顾忌地分兵冒进,中路南朝鲜第2军团三个师态势突出,东西两线部队之间敞开的缺口越来越大,这给志愿军在运动中各个歼敌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志愿军入朝后,毛泽东一直密切关注着朝鲜局势的发展和志愿军的情况。依据朝鲜局势的变化,毛泽东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决定志愿军立即采取在运动中各个歼敌的方针。

10月21日凌晨2时30分,毛泽东致电彭德怀、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及高岗:

(一)伪首都师由咸兴向长津前进。伪3师似将进至咸兴。伪6师改由破邑向北,目的地第一步在德川,第二步可能向熙川。伪7、8两师第一步向顺川、军隅、安州,第二步可能向泰川、龟城。以上五个师的最后目的地是江界、新义州一线。截至此刻为止,美伪未料到我志愿军会参战,故敢于分散为东西两路,放胆前进;(二)估计伪首伪三两师要七天左右才能进到长津,然后折向江界。我军第一仗如不准备打该两师,则以42军的一个师位于长津地区阻敌即够。42军的主力则宜放在孟山以南地区(即伪6师的来路),以便切断元山、平壤间的铁路线,钳制元、平两地之敌,使之不能北援,便于我集中三个主力军各个歼灭伪6、7、8等三个师;(三)如伪6师(较强)由破邑(在铁路线上)至德川的路上能有朝鲜人民军一部作有力的阻击,则该敌可能要到10月24日或25日才能占领德川,如果我40军(全部)能于23日赶至德川、宁边地区,则可以绕至伪6师的后方(由东面绕至南面铁路线附近),让出正面给他军使用(38军或39军),如果太迟,则敌将先占德川。

毛泽东特别强调:

此次是歼灭伪军三几个师,争取出国第一个胜仗,开始转变战局的极好机会,如何部署,望彭、邓精心计划实施之。……这一仗可能要打七天至十天时间(包括追击)才能结束,我军是否带有干粮?望鼓励全军,不惜牺牲,不怕艰苦,争取全胜。

电报发出后,毛泽东继续考虑朝鲜战事。一个小时后,他又发出一电,要求志愿军争取战机,迅速完成战役部署,电报指出:

你们是否已前进,我意13兵团部应即去彭德怀同志所在之地点和彭住在一起并改组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以便部署作战。现在是争取战机问题,是在几天之内完成战役部署以便几天之后开始作战的问题,而不是先有一个时期部署防御然后再谈攻击的问题。

根据中央军委、毛泽东的有关指示和战场形势,20日中午,彭德怀、邓华等指示志愿军各军:目前美伪军北犯中,所遭到人民军的抵抗甚弱,仍无顾忌地分途北进中,并在下雪以前,进至中朝边境。据此,敌在未发觉我军行动前,将仍会向北冒进,因而使我军以运动战方式,歼灭敌人之机会,是充分可能的。你们应该极力争取与造成运动歼灭的良机,以求得开始即打几个好仗,将敌气焰打下去。

下午,彭德怀得到金日成指挥部的通知,在柴军武的陪同下,前往昌城郡大榆洞附近的大洞与金日成会谈。

21日下午4时,彭德怀致电毛泽东、高岗、邓华:

(一)本日晨9时在东仓—北镇间之大洞与金日成同志见面,前面情况很混乱。由平壤撤退之部队,已三天未联络。咸兴—顺川线以南已无友军,咸兴敌是否继续北进,不明;(二)友军位置:长津附近有一工人团和坦克团,德川—宁边—大道线以北高地有4师,肃川有46师,博川有17师,以上均系新兵,如敌继续北进势难阻击;(三)目前应迅速控制妙香山—杏山洞线及其以南并构筑工事,保证熙川枢纽,隔离东西敌人是异常重要的。请设法集中部分汽车,速运一个师,以两个团至熙川以南之妙香山,一个团至杏川—五领线先机构筑工事。

志愿军第13兵团部于10月19日黄昏从长甸河口随第40军118师前卫团跨过鸭绿江。

10月21日黄昏,兵团部分别收到毛泽东和彭德怀关于采取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电报。

根据毛泽东和彭德怀提出的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指示,邓华、洪学智、韩先楚、解方于当日21时改变部署,决定以一部分兵力钳制东线长津方向前进之敌及可能由元山、平壤增援之敌,集中3个军在龟城、泰川、熙川、德川、宁远地区,各个歼灭南朝鲜军第6、第7、第8师。

具体战役部署是:第一步计划拟以第42军一个师附一个炮兵团,坚守长津地区,阻击伪首都师团、第3师团,该军主力首先控制小白山地区,视情况向孟山以南地区挺进。第40军全部进到德川、宁远地区,第38军全部进到熙川地区,第39军全部进到泰川、龟城地区,而后视敌前进情况而各个歼灭之。

10月22日,南朝鲜第6师正集结于顺川—新仓里之间,准备进抵新义州;南朝鲜第8师正集结于江东—成川之间,准备进抵满浦镇。根据上述情况判断,敌军尚未发现我军开进,南朝鲜第6师将经新安州进至博川及其以西地区,南朝鲜第8师将进至军隅里及其以北地区。为歼灭南朝鲜第6、第8师,毛泽东电示彭德怀、邓华:

我军行进路线必须避开定州、博川、军隅里一线及其以北约二十公里地区不走,而走以北路线,否则,就会过早被敌人发觉,敌将停止前进,或竟缩回去。而此次作战,则以在博川、军隅里及其以北地区周围歼该敌为最有利。请按此意图,速定部署。

毛泽东同时指出:

如果我军能同时包围伪六、八两师,则于战局最为有利。我四十军应担任包围一个师,三十九军应担任包围一个师。当战斗紧急时,除伪七师必然增援,我可继歼该敌外,现在平壤之伪一师,亦应估计可能增援,你们也要准备对付该师。

当日,彭德怀致电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并报毛泽东、高岗:我军先占德川已不可能,应迅速从39军或40军中车运一个师占据熙川南之妙香山—杏川洞线构筑工事。待伪6、7、8师攻击时,我集39军、40军主力由温井—云山线向东攻击敌侧背,38军由杏川洞向宁边、德川攻击,42军仍应迅速集结长津。

第13兵团根据毛泽东和彭德怀的指示精神,立即重新部署兵力,决定:第39军以一个师扼守铁山、宣川地区,军主力进至龟城及泰川西北,准备捕歼南朝鲜军第6师;第40军主力进至温井、云山地区,准备捕歼南朝鲜军第8师;第38军车运一个团控制妙香山、杏川洞,军主力迅速进至熙川地区,一方面阻击敌北进,同时准备配合第39军、第40军作战;第42军以一个师控制小白山地区要点,军主力迅速进至长津—旧津里线一线,阻击东线之敌。

与此同时,第13兵团政治部发布政治动员令,号召全体指战员发扬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和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不怕一切牺牲,克服一切困难,保证首战获胜,转变朝鲜战局。

接到彭德怀和第13兵团的部署电后,毛泽东于10月23日7时致电彭德怀和邓华同意第13兵团的部署,并指出:“总以利于以主力插到敌人的后面和侧面,全歼六八两师为原则。”

10月23日中午,毛泽东得到新的敌情通报:敌军进展甚速,南朝鲜第6师主力于22日已到价川,小部到宁边,南朝鲜第1师有一个团已到军隅里。毛泽东估计南朝鲜第6、第1师当日均可到宁边,立即致电彭德怀、邓华并告高岗:

速令四十军主力即在温井地区隐蔽集结,以一部控制熙川,不要去云山、宁边与敌过早接触。三十九军即在龟城地区集结,亦不要去泰川。该两军侦察部队不要到定州、博川、宁边、球场去了,要注意避免和敌打响,要将熙川—温井—龟城一线以南地区让给敌人,诱敌深入,利于歼敌。三十八军应迅速前进。

毛泽东仍然放心不下,于当日再次发电,指示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并告彭德怀:

敌进甚急,捕捉战机最关紧要。两三天内敌即可能发觉是我军而有所处置,此时如我尚无统一全军动作的处置,即将丧失战机。因此,你们应迅速乘车至彭处,与彭会合,在彭领导下决定战役计划,并指挥作战。

10月24日中午,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到达大榆洞和彭德怀会合。原来,彭德怀与金日成在大洞会谈后,又率指挥人员转移到距大洞仅两公里的大榆洞。

大榆洞原是朝鲜一座有名的金矿,位于平安道的北镇西北三公里处,四面环山,从东北向西南方向有一条沟。山沟两边的山坡上散落着一些金矿。志愿军司令部驻地就设在山坡下的一座木板搭成的工棚里。

在工棚里,彭德怀高兴地与邓华、洪学智、韩先楚一一握手。接着他主持召开作战会议。

彭德怀首先介绍了与金日成的会谈情况,他说:“朝鲜前线情况很混乱,由平壤撤退的人民军部队与金日成指挥部已多日未联络,现在朝方仅三个师,已无法阻拦敌人向中朝边境推进。”

彭德怀接着指出:“因原定阵地作战难以实现,确定以运动战方式,采取分割、包围的战术歼敌,力争初胜利,以稳定局势。”

第二天,第13兵团收到中共中央来电,电报指示:

(一)为了适应目前伟大战斗任务的需要,十三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及其他机构,应即改组为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及其他机构;(二)彭德怀同志为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前已通知),邓华、朴一禹、洪学智、韩先楚四同志均为副司令员,邓华、朴一禹二同志均兼副政治委员,解方同志为参谋长,政治部、后勤部及其他机构的负责同志均照旧负责;(三)党委组织亦照原名单加入彭朴二同志,以彭德怀同志为书记,邓华、朴一禹为副书记。

首战告捷

“联合国军”在北进过程中,未遭有力抵抗,且运输装备先进,前进速度很快。从20日到24日,“联合国军”距离朝中边境最近处已不足100公里。10月24日,麦克阿瑟发布新的命令,取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9.27”指令中关于“非南朝鲜的军队一概不准在和苏联接壤的东北各道或沿满洲边境使用”的规定,命令所属所有部队“全速和全力向北推进”到中朝边境,先控制边境要点,堵住朝鲜人民军的退路,消灭朝鲜人民军,摧毁朝鲜人民政权,以求尽速实现其侵占整个朝鲜的计划。

此时,志愿军由于只能在夜间徒步行动,在行进途中,一直受到美军飞机的袭扰,在路上又遇到正向江界、新义州撤退的朝鲜党政军民,人员、车辆和马匹,经常在道路上堵塞,志愿军前进速度较慢。至24日,志愿军除第40军先头两个师进到北镇以东、云山以北即将接近敌人外,其他各军距敌尚有20至50公里。根据这一情况,毛泽东及时电示彭德怀、邓华并告高岗:

今日情报,伪六师向楚山、北镇方向进攻,伪八师经宁远到熙川后向江界进攻,伪一师(战斗力颇强)已到宁边、龟城。请你们注意诱敌深入山地然后围歼之,敌人至今还不知道我情况。(请注意白头山制高点)

彭德怀、邓华、洪学智、韩先楚、解方重新制定部署,决定以第40军集结于温井以北、北镇以东地域,待机歼灭南朝鲜第6师于温井及其西北地域;第39军迅速集结于云山西北地域,准备在第40军围歼南朝鲜第6师时,调动南朝鲜第1师来援,将南朝鲜第1师歼灭于云山附近;第38军和第42军第125师,集结于熙川以北明文洞、仓洞地域,准备歼灭南朝鲜第8师于熙川及其以北地区;第42军第124、第126两师于东线长津以南黄草岭、赴战岭地区阻击敌人北进,牵制东线之敌,配合西线作战。

同时,命令第66军主力自安东过江,向铁山方向前进,准备阻击英第27旅。

10月24日傍晚,志愿军第40军正以两路纵队快速向温井、云山、宁边开进。左路第118师翻过新仓,到达北镇西北梨川洞。

邓岳、张玉华率第118师连夜赶到北镇东南两水洞地区。

北镇至温井是一条长约20公里宽约1公里的谷地。谷地两侧是绵亘的高地,谷地北侧高地树林浓密,南通平壤北至楚山的公路沿北侧绕行,九龙江沿公路走向缓缓流淌,南侧高地距公路较远,高地与公路间沟坎纵横,地形复杂。

入夜,在沿温井至北镇公路和九龙江北侧一线阵地上,第354团指战员正严阵以待。

次日凌晨,隐蔽在山林中的指战员们焦急地盯着山下的公路。突然,山下响起马达声,公路上扬起滚滚烟尘,两辆中型卡车沿着温井公路直开过来。接着,大队汽车一辆接一辆浩浩荡荡地开过来了。这是南朝鲜第6师第2团第3营并加强了一个炮兵连。

当敌人的前卫进至两水洞,后卫进到丰下洞以北时,团长褚传禹一声令下,全团一齐向敌人展开火力袭击。

汽车停止前进,车上的敌人纷纷跳下车,立即向路侧的一个小山包奔去。指战员们依托有利地形,以拦头、截尾、斩腰的战法,向敌行军纵队侧翼实施猛烈的攻击。

第3营第8连首先将敌炮兵连与敌第3营的联系切断,第2营以火力截断了敌第3营与团主力的联系,阻止了敌团主力的前进。第1、第3营乘敌队形混乱之际,分路冲下公路,大胆实施穿插分割。顿时,公路上、稻田里、山坡上、河滩里,到处闪着刺刀的寒光。

“缴枪不杀!”战士们忘记了南朝鲜兵是听不懂中国话的,喊声越大,他们跑得越凶。

这股南朝鲜军兵力尚未展开,火炮未及开架,即大部被歼,余部向九龙江南溃逃。随队的一名美军顾问也成了志愿军的俘虏。

南朝鲜第2团主力在其第3营遭到阻击时,急忙组织兵力在炮火的支援下,向防守在216、409.5高地的志愿军第2营疯狂进攻。

坚守在216高地的第4连,不顾敌人密集的炮火,勇敢顽强地抗击敌人,连续击退敌10余次进攻,坚守住了阵地。南朝鲜第2团主力被迫退回温井。

入夜,志愿军第40军将温井四面包围,给南朝鲜第6师第2团主力以突然、猛烈的打击。南朝鲜军在黑暗中陷入混乱状态,慌忙向城外溃逃。

志愿军担任阻击任务的部队迎头打击溃逃之敌,南朝鲜第2团主力被歼一部,大部撤逃。第40军乘胜攻占温井,切断了北犯楚山之敌南朝鲜第6师第7团的退路。

在两水洞战斗刚刚打响之际,云山战斗也即将展开。

云山东侧的玉女峰等高地是云山通往温井的天然屏障,占领玉女峰等高地就封闭了通向温井的通道。第40军第120师第360团潜伏在云山以北的玉女峰等高地。

在云山至温井的公路上,汽车、坦克一辆紧跟一辆轰轰隆隆开过来了。

突然,狂风暴雨般的枪弹向公路上的汽车、坦克扫去,敌人在志愿军突然猛烈的打击下,措手不及,被迫缩回云山。

缩回云山的是南朝鲜第1师的先头部队。师长白善烨还以为遇到的是朝鲜人民军的零散部队,又命令第15团由云山东北方向越过三滩川,企图抢占间洞南北一线高地。

守卫在间洞南山的3连英勇抗击,连续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

在3连3班的阵地上,班长石宝山带领全班利用有利地形,顽强地抗击着敌人的进攻。

弹药消耗殆尽,阵地受到了严重威胁。当敌人冲到阵地前时,石宝山毅然抱起两根爆破筒扑向敌群,与二十多个敌人同归于尽。

“为石宝山报仇!”战士们端起刺刀,举起石头,英勇地与敌人拼搏,再一次打退了敌人。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击,都失败了。11时许,南朝鲜第1师又派出8辆坦克,搭乘步兵从间洞沟口迂回到第3连阵地右后侧,企图夺占间洞南山。

为保障第3连的侧翼安全,第2连第3排迅速向敌坦克靠近,7班副班长秦永发勇敢机智地炸毁敌坦克一辆,粉碎了敌人的进攻。秦永发是志愿军第一个用爆炸筒炸毁敌坦克的战士。战后,他被师里命名为“反坦克英雄”。

在第5连的阵地上,指战员们顽强地抗击着敌人的猛烈进攻,机枪全部被炸坏,弹药大部被消耗,连级指挥员大部伤亡,先后有四人代理连长职务,仍然继续战斗。

在打退了敌人第五次进攻后,第1、第3两个排只剩下12人了,他们推举在国内革命战争中曾荣获战斗模范称号的杜书生指挥战斗,连续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守住了阵地。

与此同时,志愿军第42军一部,在东线黄草岭地区与南朝鲜第3师也开战了。

志愿军第40军开进途中在玉女峰、两水洞及温井地区,志愿军第42军在东线黄草岭地区所进行的战斗,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帷幕。后来,1950年10月25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纪念日。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