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七 清川江畔钓大鱼

美军占领平壤后,无论是东京的麦克阿瑟还是华盛顿军政当局,都认为美国在朝鲜的军事胜利已成定局,“美国人的耳朵只能听到胜利之声”。

美国判断中国只是象征性出兵

冒进的“联合国军”遭志愿军当头棒喝后,美国人不愿意承认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这一事实。他们认为,在朝鲜的中国人很可能是一些零星的志愿人员,而不是成建制的中国部队。中国不会让大批军队渡过鸭绿江去冒遭受麦克阿瑟沉重打击的风险。“联合国军”总部的情报官认为,“从战术的观点来看,由于节节胜利的美军师全面投入战斗,因此进行干预的黄金时机看来早已过去;如果计划采取这一行动,很难设想会把它推迟到北朝鲜军队的残部气数已尽的时候”。

11月初,中国军队参战的事实被确认后,更让美国人感到困惑不解。中国人参战的企图是什么?兵力有多少?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回忆说:“中国在北朝鲜使用正规军队作战的消息在华盛顿比在东京引起了更大的忧虑……我们既搞不清赤色中国向北朝鲜实际投入了多少部队,也不知道他们可能的军事目标是什么。”

国务卿艾奇逊说,所有总统的顾问,不论是文官还是军人,都知道出了毛病,“但是什么毛病,怎样找出来,怎样处理,大家都没有主意”。频繁地召开会议,但是找不到答案。

参谋长联席会议要麦克阿瑟对中国军队参战后的朝鲜局势做出简明而准确的评估。11月4日,麦克阿瑟分析有四种可能:一是中国打算以其全部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行干涉,并在其认为适当的时机公开宣布这一行动;二是中国隐蔽地给予朝鲜军事援助,但是为了外交上的理由,尽可能地掩盖起事实的真相;三是允许并唆使或多或少也算是志愿的人员源源不断地越过国境,加强并援助北朝鲜的残余部队,使他们能够为了在朝鲜保留一个名义上的立足点而继续斗争;四是他们一旦了解到这样的兵力是不足以达到目的时,就很可能学乖一点,趁早从破船上捞回点东西。麦克阿瑟认为,虽然第一种可能已很明显,但“还没有足够的证据,使人们能很快地同意这种看法”,而后三种情况或后三种情况的综合,“似乎是很可能的”。他建议“在条件可能还不够成熟的时候,不轻率地做出结论。我相信最后的估计还有待于更全面地积累军事情报”。

11月5日,麦克阿瑟命令远东空军动用全部力量,用两周时间打击在朝鲜境内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特别命令出动全部90架B-29战略轰炸机,轰炸鸭绿江上的所有国际桥梁,以阻止中国军队继续进入朝鲜。

华盛顿当局感到大为震惊,他们认为,麦克阿瑟采取这一行动与他4日对战局的乐观分析相矛盾,同时采取这样的行动未必能达到麦克阿瑟想象的效果,反而可能会引起苏联人的卷入,况且美国与英国有约在先,不经英国同意,美国不得对鸭绿江沿岸的中国地区采取行动。因此,麦克阿瑟的计划被否决,参联会要他取消轰炸行动并立即提交对局势的最新判断。

美国国防部、参谋长联席会议和国务院的主要官员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同意了麦克阿瑟的轰炸建议,最后由杜鲁门批准。

麦克阿瑟认为,这次轰炸不但可以阻止中国部队从满洲越过鸭绿江增援,而且还将消灭已在朝鲜的中国部队。他要在11月15日发动攻势,彻底消灭中国军队,将旗帜插到鸭绿江边。

11月9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对中国军队参战进行全面的讨论。参谋长联席会议为会议准备了报告,其结论与麦克阿瑟11月4日的分析差不多。参联会建议,应紧急进行一切努力,通过政治方式,最好通过联合国解决中国“干涉”带来的问题,向中国保证不侵犯他们在鸭绿江沿岸的利益,通过盟国或联合国朝鲜问题临时委员会同中国政府直接谈判,以及采取其他可行方式;在进一步搞清中共的军事目标和政治卷入的程度之前,应对赋予联合国军总司令的任务加以审査,但不作变动。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批准参联会的建议,在军事上允许麦克阿瑟继续执行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发动一次进攻或进行武力侦察,矛头直指鸭绿江;与此同时,在政治外交上积极活动,试探在鸭绿江两岸各10英里的地带建立一个缓冲区,要求中国军队撤出朝鲜。

志愿军与“联合国军”脱离接触后,麦克阿瑟和华盛顿当局更加相信中国只是象征性出兵,“当他们遭受惨重打击后,也许已经放弃了继续作战的企图”。正如李奇微所说:“少数几个中国‘志愿军’的出现,仅仅被当成中国在外交棋盘上采取的又一个小小的步骤,不会马上对联合国军总部产生影响。”布莱德雷后来回忆说,在11月2日至9日的重要日子里,“我们翻阅了材料,坐下来仔细思考,但不幸的是我们却做出了荒谬绝伦的结论和决策”。

麦克阿瑟计划先进行试探进攻,以查明志愿军在朝鲜的实力和企图,并以远东空军摧毁鸭绿江上的桥梁和鸭绿江以南的北朝鲜的交通运输手段、军事设施、工厂、城镇,然后发起总攻势,以第8集团军在西线、第10军在东线全面向鸭绿江和图们江推进,消灭在朝鲜境内的所有志愿军和人民军,在圣诞节前全部结束朝鲜战争。原定11月15日发起总攻势,由于第8集团军的供应准备不足,推迟到11月24日。

麦克阿瑟对总攻势充满信心。11月17日,他对驻南朝鲜大使约翰·穆乔说,渗透到朝鲜的中国部队不超过3万人,联合国军的全线进攻,将在10天之内“扫荡”仍在北朝鲜人和中国人手中的所有地区。

11月6日,也就是志愿军结束第一次战役的第二天,“联合国军”就发起试探性进攻。11月8日,美军出动飞机轰炸鸭绿江上的所有桥梁和朝鲜北部的城镇。大轰炸持续到12月5日。鸭绿江上的公路桥梁大部被炸断,朝鲜北部的城镇几乎被夷为平地,中国边境城镇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11月21日,“联合国军”完成了一切进攻准备。同一天,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最后审查并批准麦克阿瑟的“总攻势”计划。

“联合国军”钻进志愿军布下的口袋

为准备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党委会于10日在大榆洞召开。彭德怀说:“麦克阿瑟虽遭到第一次战役的打击,但美军主力未受损失,同时他对我军的兵力还不清楚,所以,肯定还要向鸭绿江大举进攻。我军虽在兵力上占优势,但装备太差,如和敌军死拼硬顶,肯定要吃亏。不如先避其锐气,故意示弱,边打边退,迷惑敌人,诱其深入。我军可以后撤30至50公里以分散敌人,然后在运动中寻机歼敌,这是我军的拿手战术。我们要在清川江畔钓大鱼!”大家赞同彭德怀的分析和设想。

三天后,在大榆洞,志愿军司令部又召开第一次志愿军党委扩大会议,除志愿军党委成员外,第38军军长梁兴初,第39、第40、第42、第66军领导和志司(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的简称)各单位有关领导参加会议。会议确定:“在我空军、炮兵、坦克尚未得到适当组成前,我们仍采取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内线和外线相结合的方针”,采取“内线作战,诱敌深入,各个击破和歼灭敌人”。主力后撤至第一次战役比较熟悉的地区休整和构筑反击阵地,以逸待劳;以小部分兵力与敌保持接触,故意示弱,骄纵敌军和诱敌深入,将西线之敌诱至大馆洞—温井—妙香山一线地区,东线诱至长津水库地区,然后突然举行反击。如果敌军不进,志愿军就打出去。

但是,第二次战役到底应采取什么方针?中朝苏三方是有争论的。朝方和苏联驻朝鲜军事顾问瓦西列夫主张志愿军应继续向清川江以南追击敌人,不同意后撤几十公里。在与朝苏方面争论后,彭德怀致电毛泽东,如实反映情况。中央特派高岗到志愿军司令部,准备与朝苏方面讨论作战方针和有关朝中两军联合作战问题。

11月15日,金日成和苏联驻朝大使史蒂柯夫到大榆洞。在召开的会议上,史蒂柯夫说:“中国党过去已消灭了强大的敌人,证明是完全正确的,不能有任何怀疑。”彭德怀后来回忆说:“他们当时忽视了在武器装备上敌优我劣的具体条件,极力主张乘胜追击。我们当时如果不坚持自己的意见,而同意他们的意见,那肯定不会取得第二次战役那样大的胜利。”

会后,彭德怀命令各军把清川江、大同江以北的德川、戛日岭、杜日岭、球场之间的地区全部让给“联合国军”,给他们一点甜头,诱其上钩。

彭德怀胸有成竹,镇定自若,对司令部的人说:“要诱鱼上钩,你必须让鱼尝点甜头。麦克阿瑟吹嘘说他从来没打过败仗,看看这次战役究竟谁能把谁吃掉。”

“联合国军”的试探性进攻很谨慎,从6日到16日仅向北推进了9至16公里,离志愿军预设歼敌地区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于是,彭德怀命令诱敌各部队从17日起停止向前出击,继续北撤,让敌人放胆前进。

东西两线志愿军在后撤过程中,故意丢弃一些装备物资,制造“狼狈撤逃”的假象,并向被释放的美军战俘透露消息:“志愿军粮食供应困难,准备撤回国。”

对志愿军的后撤,麦克阿瑟和华盛顿当局都认为志愿军是“怯战败走”。他们估计志愿军只有6至7万人,并且这些部队没有得到很好的补给,补给的困难和寒冷的天气可能是他们撤退的原因。麦克阿瑟还认为,他的空中轰炸会使鸭绿江以南地区成为一片焦土。

从18日起,第8集团军全线快速向北推进。至21日,全部到达其预定的攻击开始线。东线美第10军认为对面志愿军只有一两个师,于是令各军快速北进。

11月21日,美第7师第17团进至鸭绿江边的惠山镇,这是美军到达中朝边境的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部队。军长阿尔蒙德专程赶到惠山,以鸭绿江对面的中国地方为背景,与第7师一些军官合影,以示祝贺。

南朝鲜首都师和第3师向图们江推进,美陆战第1师已到达长津湖南岸的下碣隅里及以北地区,并准备继续向江界方向推进,掩护西线第8集团军的右翼。

11月23日,美国感恩节。麦克阿瑟让他的士兵美美饱餐一顿丰盛的火鸡宴。士兵们开玩笑地说:“吃饱了好进屠宰场。”他们可能不会想到,这句玩笑话竟比他们司令官的预言还准确。

11月24日上午8时,“联合国军”发起总攻势。当天,麦克阿瑟由远东空军司令斯特拉特迈耶和“联合国军”总部作战处长赖特等陪同,到朝鲜前线视察。麦克阿瑟在清川江前线听取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关于进攻计划的汇报,并视察美军,还乘上飞机,亲自到鸭绿江上空侦察。

但是志愿军隐蔽得很好,麦克阿瑟只看到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山岭。他认为“联合国军”的空中轰炸已彻底制止了中国后续部队入朝,在强大攻势面前,在朝鲜的中国军队已经弹尽粮绝,正向北“溃逃”,面临灭顶之灾。麦克阿瑟信心十足地告诉第9军军长库尔特:“你告诉官兵们,他们打到鸭绿江之后就可以回国了。我希望我的话可以兑现,就是他们可以回家过圣诞节。”

回到东京以后,麦克阿瑟立即发表公告,宣布“联合国军”已发起总攻势。他信心十足地说:“联合国军对在北朝鲜新的赤色军队的庞大压缩和包抄行动已经临近决定性的时刻。在过去的三星期中,作为这一钳形攻势的独立组成部分,我们各军种空中力量以模范的协同和有效率的持续攻击,成功地切断了敌军的补给线,敌军来自北方的增援已大大减少,基本物资供应受到显著限制。这一饼形攻势的右翼,在海军出色的支援下,以一个辉煌的战术行动稳步推进,现已抵达一个居高临下对敌实施包抄的有利位置,在地理上将敌人在北部势力所及的潜在区域拦腰切断。这一钳形攻势的左翼,今天早晨也已发起总攻,向前推进,以完成压缩,并合拢铁钳。假如获得成功,实际上就可结束战争。”

至11月25日,西线“联合国军”完全进入志愿军的预设战场,志愿军完成诱敌深入的任务。

根据“联合国军”进展情况,志愿军准备在南朝鲜第2军团所属的第6、第7、第8师进到熙川以南的妙香山—下杏洞一线后,以第38、第42军和第40军一部从东西两翼实施侧后攻击,将其歼灭,占领德川、宁远,然后向军隅里、三所里方向攻击前进,断敌退路,打开战役缺口,造成整个战役扩张战果之战机。西线其他各军于上述二军在清川江东岸发起攻击后,迅速抓住清川江西岸之敌,视情况或先歼灭美第24师于龟城、泰川地区,或先歼灭美骑兵第1师、美第2师于温井以南地区,而后集中主力分割包围各个歼灭敌军部队。

为统一指挥第38、第42军歼灭南朝鲜第2军团3个师的作战,特由副司令员韩先楚组织志愿军前进指挥所。本来彭德怀要亲自上第一线,但几位副司令员从安全和指挥全局的角度考虑,坚决不同意。

彭德怀致电韩先楚,西线的攻击时间为25日晚,西线各军则视情况发展再定。同时要韩先楚根据战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最后的作战部署。彭德怀在电报中还提出,总的原则是先切断、包围,求得全歼南朝鲜第7、第8师之目的。

23日,南朝鲜第7、第8师进至德川、宁远线,并继续向北推进;南朝鲜第6师则由价川地区东移至北仓里、假仓里,遗防由美第2师接替;美骑兵第1师、第24师、英第27旅及南朝鲜第1师已进至球场—龙山洞—博川一线。

23日,中央军委电示志愿军:

我在清川江东岸发起进攻后,美二师、骑兵一师有东向增援的可能。如该两敌东援,我位于清川江西岸之三十九、四十军均难以达到配合四十二军、三十八军歼灭伪七、八两师之目的,因而可能影响到下步的作战。同时也将因四十二军、三十八军所形成的迂回突击力量不够,使战局难以发展。

中央军委建议以第40军东进与第38军靠拢,增强左翼的突击力量;第42军三个师全部首先歼灭宁远地区之南朝鲜第8师,然后向孟山、北仓里进攻南朝鲜第6师;以第38军全力首先歼灭德川地区的南朝鲜第7师;以第40军对付球场、院里方向可能向东增援的美第2师和骑兵第1师,以保证我第38、第42军首先歼灭南朝鲜第7、第8师,并为下一步对美军作战造成战役迂回的有利条件。如果第40军东移,第39、第66、第50军应向前推进至适当地区,牵制美第2、第24师等的东援行动。

根据军委的指示和敌情变化,11月24日7时,志愿军司令部决定对部署进行调整:第40军东移新兴洞、苏民洞及以北地区,以一个师接替第38军第112师防务,阻击敌人,军主力向杜日岭、西仓插进,阻止美军东援或北援;第40军东移后,第39、第66、第50军亦逐次东移,逐次接防,保持战线的完整。

毛泽东接到志愿军的作战部署后,于24日深夜致电彭德怀等:

你们本日七时的作战部署是完全正确的,望坚决照此执行。望你们充分注意领导机关的安全,千万不可大意。此次战役中敌人可能使用汽油弹,请研究对策。

就在麦克阿瑟到前线视察的当天,韩先楚最后确定歼灭南朝鲜第7、第8师的部署:以第40军插到苏民洞、杜日岭、九政里及以南,将南朝鲜第7、第8师与美军的联系隔断;以第38军第112师正面各团进至新兴洞以南地区,师主力南下向云松里攻击,第114师经莎坪向德川攻击,第113师迂回到德川以南,该军以围歼南朝鲜第7师为目的;以第42军8个团歼宁远南朝鲜第8师(主力由头上洞向北及西北攻击),另派一个加强团进到仁德里,对付北仓、孟山可能来援之敌。两军以25日黄昏为统一攻击时间。

美第8集团军对面临的灾难竟毫无觉察,仍在继续进攻,进攻正面扩大到300公里,与东线美第10军间的空隙更加扩大。西线部队几乎都在清川江一线,且各师间间隙很大。总之,整个布势呈现出兵力分散、翼侧暴露、后方空虚的态势。南朝鲜第2军团以第7师为左翼、第8师为右翼、第6师为预备队,企图先前出至德仁峰—神奇峰—三月江巨里—百岭川一线,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并与其左翼的美第9军协同北进,夺取柔院镇—熙川一线,然后向鸭绿江突进。

第38军和第42军打开战役缺口

11月25日黄昏时分,第二次战役打响。

志愿军第38、第42军在副司令员韩先楚的统一指挥下、在西线正面各军的配合下,乘敌立足未稳,出其不意地对南朝鲜第7、第8师发起猛烈攻击。

第38军第113师从敌右翼向德川以南迂回。他们在击溃当面之敌后,迅速穿过南朝鲜第7、第8师的结合部,涉过大同江,于26日8时到达德川以南的遮日峰、济南里,切断了德川、宁远南朝鲜军的联系和德川之敌南逃的退路。

第112师从敌左翼进攻,于26日5时迂回到德川以西的钱三里、云松里、安下里,切断了德川与军隅里之敌的联系和德川之敌西逃价川、安州的道路。

从正面进攻的第114师于26日11时占领德川以北的北葛洞—斗明洞—马上里一线,完成对德川之敌正面压缩的任务。

南朝鲜军在大量飞机的掩护下,分三路向西南突围。

14时,第38军发起总攻,激战至26日黄昏,南朝鲜第7师5000余人大部被歼, 7名美军顾问全部被俘。

第42军以第126师两个团从宁远东北向宁远以南攻击前进,对敌侧后实施多路迂回,试图断敌退路。南朝鲜第8师对侧后出现志愿军部队感到惊恐,立即调整部署,以第16团坚守侧翼防线,师主力迅速向孟山方向收缩。

乘敌混乱,在宁远以北实施正面进攻的第125师于25日23时从三个方向发起猛攻,冲入宁远城,与南朝鲜军第10团指挥所和直属队展开巷战,端掉了指挥所。失去指挥的南朝鲜军第10团官兵四散奔逃,3个师与占据宁远的南朝鲜军展开激烈战斗,至26日拂晓,攻克宁远城,将南朝鲜第8师大部歼灭。

担负割断南朝鲜第2军团与美军联系任务的第40军,于24日晚开始向龙川山、西仓方向运动,而此时美第2师已经占据新兴洞和苏民洞。第40军为完成任务,于25日晚向敌发起攻击。

第120师第359团强渡寒冷的清川江,攻击鱼龙浦和清川江西岸高地,阻止敌从球场方向的增援,堵截新兴洞之敌。第359团4个尖刀连不怕牺牲,冒着美军猛烈的炮火,徒涉200米宽的清川江,冲破美军一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和一个坦克营严密防守的江防阵地,攻占鱼龙浦,切断了新兴洞美第9团主力的退路。美第2师展开反扑,但在志愿军第359团的固守下无能为力。志愿军首长向全军通报了他们英勇顽强的战斗事迹。

第118师向新兴洞美第9团主力发起进攻。经过一夜的激战,第118师攻占新兴洞外围阵地,迫使新兴洞之敌撤退,美第9团余部于27日凌晨绕道逃至球场。

第119师向占据苏民洞的美第38团发起攻击,击溃美军一个多营,于26日5时攻占苏民洞。很快,美第38团主力在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发起反扑,重占苏民洞。位于美第2师和南朝鲜军结合部东仓的美军一个营,企图和苏民洞守敌会合。

本来第119师准备在歼灭苏民洞、龙水洞守敌后,继续向西仓穿插,切断德川与价川间的联系,但现在美军再次占据苏民洞,直接威胁第38军右翼的安全。于是决定先歼灭苏民洞之敌,再南下西仓。当天晚上,第119师再次对苏民洞之敌发起攻击。经过几个小时的战斗,苏民洞被攻克,守军在坦克的掩护下大部向西撤退。27日晚,第119师向龙水洞之敌发起进攻,迫使该敌于28日下午向西撤退。

经过26日一天的战斗,志愿军在德川、宁远地区打开了战役缺口。

志愿军在清川江以东发起反击后,清川江以西“联合国军”除美第24师一部西犯郭山外,其余各部基本上停留在原地与志愿军对峙。但是,“联合国军”无法正确解读西线志愿军的行动企图。

接到南朝鲜第2军团惨遭志愿军打击的报告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决定立即采取封堵战役缺口的措施。他明白,一旦志愿军利用这一缺口从东北方向对第8集团军实施纵深迂回攻击,第8集团军将被迫再次后退。

沃克命令,在军隅里地区作为集团军预备队的美骑兵第1师配属第187空降团和菲律宾营立即南下,在顺川和沿顺川至孟山公路建立阵地;美第9军预备队土耳其旅从军隅里向东推进,收复德川,并和美第2师阵地连接;英第29旅由美第1军调归美第9军指挥,作为军预备队。

第38军先敌抢占三所里、龙源里

在德川、宁远战役缺口打开后,为迅速发展胜利,彭德怀于11月26日命令西线各军向当面敌人发起进攻,不使其逃脱。彭德怀命令第38军在德川战斗结束后,主力迅速向军隅里攻击前进,一部取捷径向三所里前进,阻敌撤退和增援,以配合第40军围歼院里、球场地区的美第2师,命令第42军立即向孟山北仓里、假仓里攻击前进,在歼灭这些地方的敌人后,继续向顺川、肃川攻击前进,截断南朝鲜第2军团和美第9、第1军的退路,以利志愿军主力追击和侧击。

26日晚,除第38军在德川地区打扫战场外,第42军向孟山攻击前进,于27日晨攻占孟山。第40军向苏民洞美军发起进攻,迫使守敌南逃。第39军向上九洞等地之敌发起进攻,歼敌一部,并于柴山洞争取美军一个连(115人)投降。第66军对进至泰川东北松川洞之敌、第50军向进至定州之敌发起攻击,守敌在志愿军发起攻击前撤退。

27日晚,为配合西线各军作战,东线志愿军第9兵团向当面之敌发起攻击。

彭德怀判断,在东线志愿军开始攻击后,西线之敌可能向清川江南岸撤退,在安州、元山间狭小地带建立防线,以阻止志愿军继续南进,为发展战役的胜利,志愿军首长决心集中力量首先歼灭美第9军两个师,并以有力一部进至顺川。切断“联合国军”的退路,并在“联合国军”撤退时实施全线猛追、侧击,歼灭部分敌人。

按照这一形势判断和作战设想,27日午时,志愿军首长电令第42军按照原定计划歼灭北仓里、假仓里之敌,而后以主力向顺川、肃川方向前进,断敌退路,另以一个师向成川攻击前进,得手后或在原地阻歼逃敌,或会合敌后人民军部队向平壤、汉城间猛进;第38军以主力向院里、军隅里方向攻击前进,一部向军隅里南的三所里攻击前进,以迂回堵击军隅里、价川逃敌;第40军以有力一部截断球场之敌退路,如敌南逃,军主力则猛追包围该敌;第39军在歼灭当面之敌后向院里攻击前进,协同第38、第40军会歼球场地区之敌;第66军逼近古城洞、龙山洞,抓住当面敌人,力求歼敌一部,而后向宁边、军隅里攻击前进;第50军主力歼灭大宁江西岸歼残敌后向博川以南攻击前进。

27日晚,西线志愿军各军按照上述作战部署行动。28日晨,第40军正面逼近球场,第39军逼近宁边,第66军进至泰川、宁边间的古城洞、龙山洞,第50军进至纳清亭以北五龙洞。

担任侧翼迂回的第42军于28日3时攻克北仓里,并继续向假仓里方向前进。第38军主力在戛日岭、于口站地区击破土耳其旅的阻击后,于28日晨进至戛日岭以西装德站、瓦院地区,迫敌西撤。尤其是第38军第113师(欠一个团)急行军14小时行进140里,于28日8时到达三所里,切断了美第9军由顺川南逃的必经之路,打乱了西线“联合国军”的整个布势。

28日,清川江以西的“联合国军”开始收缩。

同一天5点半,毛泽东急电彭德怀,目前任务是集中第38、第39、第40、第42军歼灭美骑第1师、美第2师、第25师主力。只要这三个师主力消灭了,整个局势就很有利了。

根据毛泽东的这一指示,彭德怀于9时限令第42、第38军迅速完成战役迂回任务,切断肃川方向敌之退路。同时令第40军立即尾追从球场南撤之敌,并在到达价川、军隅里后,转向安州以南;令第39军协同第66军围攻宁边之敌,得手后从军隅里方向渡过清川江,沿铁路线转向安州;令第50军向博川以南攻击前进,截断博川、宁边间敌人的退路,而后协同第66军围歼清川江北岸来不及撤走之敌。

28日夜,西线志愿军各军按照这一部署继续发展进攻,形成了对美第9军所属的美第2、第25师、土耳其旅和美骑兵第1师、南朝鲜第1师各一部的三面包围,只有从安州向肃川南逃的退路尚未切断。东线志愿军第9兵团也完成了对长津湖地区美第10军部队的分割包围。美第8集团军和美第10军都面临被歼灭的危险。

志愿军在清川江畔展开围歼战

“联合国军”被志愿军包围,麦克阿瑟傻了眼。11月28日,麦克阿瑟向参谋长联席会议报告,中国军队已经开始大举进攻,我们面临一场全新的战争。“联合国军”所面对的不是得到少数中国军队支援的北朝鲜军队,而是一支总数超过30万人的中共正规军。依靠我们目前的力量难以应付中国军队的进攻。

11月28日晚,麦克阿瑟在东京美国大使馆他的寓所召开紧急作战会议。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和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被秘密从朝鲜前线召到东京。斯特莱梅耶、乔埃和其他一些将级幕僚军官参加会议。麦克阿瑟要沃克在必要时实施撤退,使中国人不能对他的翼侧实施迂回。由于阿尔蒙德的部队还没有受到志愿军攻击的全面压力,所以他非常自信地认为,海军陆战队第1师能够在朝鲜中部的山区内压制并从后方打击志愿军。

12月3日,麦克阿瑟在答复参联会来电时指出,第10军正在尽快向咸兴的环形防御圈撤退。沃克已不再希望守住平壤了,同时随着压力的逐渐增加,第8集团军毫无疑问要被迫撤到汉城。在这种情况下,麦克阿瑟认为第10军和第8集团军合在一起没有什么好处。参联会经总统的批准后通知麦克阿瑟:“我们认为,保存你的部队实力是现在就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东京方面已收到中国在朝鲜的兵力已占压倒优势的报告。在12月初,柯林斯根据杜鲁门的命令飞到东京去了解最近的情况。柯林斯发现麦克阿瑟对他当面的中国军队在数量上所占的优势深表忧虑。麦克阿瑟认为,如果联合国军继续仅仅在朝鲜范围内作战,那么,他的部队迟早要被迫从朝鲜半岛撤走,除此以外别无其他的希望,充其量也不过是拖延时日罢了。

第二天,西线美军开始实施全线撤退。美第9军从清川江北岸撤至安州,准备经肃川向平壤方向撤退。美第9军撤到军隅里、价川地区后,企图沿军隅里经龙源里、三所里至顺川的两条公路向南突围。位于顺川的美骑兵第1师和位于平壤地区的英第29旅各一部向北增援接应,企图突破志愿军第113师坚守的龙源里、三所里阵地,为美第9军南撤打开通路。

彭德怀急令第38军主力迅速开展进攻,与第113师靠拢;第42军迅速抢占肃川,断敌退路;令其余各军继续发展进攻,歼灭当面之敌。

西线志愿军在清川江畔西起新安州,东至军隅里、价川,南至龙源里、三所里的广大地域内与“联合国军”展开激烈的战斗,双方伤亡惨重。

12月1日,“联合国军”见从三所里、龙源里突围无望,于是丢弃大量装备和伤员,在1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于上午8时转而向西,向安州方向突围。彭德怀即命令西线志愿军转入追歼战。志愿军各部乘胜追击,至傍晚7时结束战斗。第40军紧随逃向安州的“联合国军”,并于当晚占领安州。“联合国军”退向平壤。

后来,美国军方史书描绘了这次溃退的狼狈情景,写道:“我们有的被包围,有的被渗透到背后的中国人截断了退路……在这里已分不清哪里是前线,好像到处都有中国人。”美国官方战史承认,美第2师在清川江地区的战斗中损失惨重,至12月1日收拢人员时只有8662人,重装备遗失殆尽。

“联合国军”从清川江畔败退后,彭德怀等分析“联合国军”有以平壤为中心,以肃川、顺川、成川、三登为外围布置新防线,阻我前进的企图,在肃川、顺川堵击敌人的战机已失,而志愿军经过连续作战已显疲劳,需要休整。于是,彭德怀等于12月1日24时致电中央军委:根据敌退平壤部署,拟于肃川南北线侧击敌时机已失,着各军停止战役追击。各军休息两至三天,整理组织,严密侦察警戒,打扫战场,准备继续作战,配合东线扩大战果。

中央军委于12月2日5时回电,令西线各军主力在肃川、顺川之线以北地区休息四至五天,“整顿队势,补充粮弹,准备继续作战,配合东线扩大战果”。

接到中央军委的电报后,彭德怀遂电令各军主力就地集结,休整补充,各以一个师追击敌人。西线志愿军作战告一段落。

此役,西线志愿军歼灭南朝鲜第7、第8师和土耳其旅大部,给美第2师以歼灭性打击,重创美骑兵第1师、第25师,共歼敌2.3万余人,缴获与击毁各种火炮500余门、坦克100余辆、汽车2000余台和大量军用物资。志愿军在清川江畔钓到了大鱼。

东线战场,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12月24日收复兴南地区和沿海各港口,第二次战役结束。

第二次战役,东西两线志愿军加上人民军一部分部队,共歼灭“联合国军”3.6万余人,收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全部领土,将“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从鸭绿江边赶到三八线。

美国和西方各国感到十分震惊,纷纷发表评论。12月5日,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说:“这是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失败。”美联社惊呼:“这是美国建军史上最丢脸的失败。”美国前总统胡佛在12月20日发表的广播演说中说美国在朝鲜被共产党中国击败了。“世界上没有任何部队足以击退中国人。”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