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四十六 李承晚其人其事

李承晚,1875年生于黄海道平山郡,号雩南,原名李承龙。他出生于李朝一个王族后裔的家庭,据说其先祖是李朝太宗的长子让宁大君。幼年时期,李承晚曾学习汉文。1887年应试未中。1894年进入美国教会办的培材学堂学习英文,毕业后留校任教。1896年,李承晚加入“独立协会”。1898年以有阴谋废除王位和推翻政府的嫌疑被捕,并被判死刑。1904年8月获释。

1904年11月,李承晚受闵泳焕等人的派遣,到美国开展争取美国政府支持朝鲜独立的活动。1905年至1910年,先后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学习,获得普林斯顿大学授予的哲学博士学位。1909年9月回国,任汉城基督教青年会教师。1912年再次赴美,进行独立活动。曾在夏威夷等地创办《太平洋杂志》,建立基督教学院。

1919年3月,朝鲜民族主义者选中中国上海作为临时政府所在地。汉城临时政府也派人到上海,共商大计。4月8日,汉城临时政府又派人将政府的阁员名单和临时宪法草稿送到上海以供参考。10日,来自各地的朝鲜人代表会议决定在上海成立临时议政院,作为大韩民国的最高民意机关,政府的全称为“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参照汉城方面送来的阁员名单,选举李承晚为国务总理。几个月后,李承晚被推举为临时政府总统。但他只是在1920年底至1921年初一度到上海参加临时政府的工作。

被美国人扶上总统宝座

李承晚长期在美国生活,和美国的上层人士建立了较多的联系。

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国控制朝鲜南部。流亡在中国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成员准备回国。8月17日,金九通过美国驻华大使馆向杜鲁门申请,允许临时政府的代表去朝鲜,以参加“代表朝鲜和朝鲜人存在与未来的议会”,但美国没有马上同意。几天之后,驻南朝鲜美军司令霍奇向麦克阿瑟建议,流亡在重庆的临时政府领导人应回到朝鲜,以担任同盟国领导下(也即美国领导下)的“傀儡”,直到政局稳定,选举实行以后为止。

9月底,美国政府同意临时成员返回朝鲜,然而那是有条件的。虽然美国支持中国国民党政府,但它不愿看到国民党政府在朝鲜发挥更大的作用,不愿意自己在朝鲜的利益受到损害。

蒋介石原准备将金九等临时政府成员送返朝鲜,成立正式政府。蒋介石还两次在重庆官邸接见金九等人,商议回朝鲜事宜,决定由中国政府出面,请美国驻华空军总队派一架专机,送临时政府成员回国。但美国只同意他们以个人身份回去,而且每个回朝鲜的人都要签署一项声明,表示同意遵守美国在南朝鲜建立的军政府的法律规定。霍奇称:“我对从中国返韩的临时政府主席所要求的唯一条件,就是他们必须以平民身份回国,同韩国其他政府人物讨论一般问题。”在此之前,中国国民党政府准备率先承认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也遭到美国的反对。因为美国已经有了自己瞩意的人物,那就是李承晚。

李承晚于1921年离开上海后,长期生活在遥远的美国,其影响力已渐渐逊于金九。李承晚自己就曾说过:“韩国领袖只一人,且系民众拥戴之金九先生,承晚系其海外僚属。”但由于李承晚与美国的渊源很深,美国政府决意扶植他,打压金九。

处处依赖美国的蒋介石不敢造次,金九等临时政府成员为尽快回国无奈地接受了这一结果。

1945年10月17日,李承晚乘美军飞机返回朝鲜。李承晚虽有美国人的支持,在朝鲜人当中也有一定的声望,但是,在政治组织林立的朝鲜,真正支持他的力量并不多。于是,李承晚在实现朝鲜“独立”的口号下,于1945年10月25日组建一个超党派的政治团体——“大韩独立促成中央协议会”(后改称“大韩独立促成国民会”)。李承晚倚仗着美国占领军当局的有力支持,用各种手段拉拢其他派别成员,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并到处发表演说,扩大自己在民众中的影响。

日本投降后,南朝鲜的一些政治团体一直策划建立自治政府。1946年1月成立“非常国民会议筹委会”,接着于2月1日在筹委会基础上,成立“非常政治国民会议”,聚集了一批著名的民族运动领袖,包括李承晚、金九、金奎植、权东镇、吴世昌、金昌淑、曹晚植、洪命熹等。非常政治国民会议决定由李承晚出面和大国磋商成立过渡政府解决迫切问题,由李承晚和金九组织最高政务委员会。

2月14日,“南朝鲜大韩民国代表民主议院”成立,李承晚任议长、金奎植任副议长、金九任总理。

金九主张朝鲜人自己建立南北统一的政府,反对莫斯科外长会议关于托管朝鲜的决议,也反对美国在南朝鲜搞单独“选举”。1948年2月,金九发表《泣告三千万同胞书》,反对在南朝鲜单独成立政府。4月,金九和金奎植、赵素昂等到平壤参加南北各政党和社会团体反对南朝鲜单独“选举”的联席会议。美国占领军当局和李承晚等右翼势力对金九进行排斥和打压。6月26日,金九在汉城被暗杀。

美国不顾朝鲜人民的强烈反对,于1948年5月10日在南朝鲜进行议会选举。美国占领军当局出动几万名军警强迫选民投票。据统计,参加投票选民还不到选民总数的30%。李承晚当选为南朝鲜第一届国会议长,同年7月国会又选举李承晚为南朝鲜总统。李承晚组成南朝鲜第一届政府,并于8月15日在汉城宣布正式成立“大韩民国政府”。1952年和1956年李承晚又两次当选为总统。

李承晚对外依靠美国。“大韩民国政府”成立不到10天就和美国签订《韩美暂行军事协定》,1950年初双方又签订《韩美联合防御互助协定》和《韩美军事顾问团协定》。李承晚对内实行反共、独裁。李承晚从1945年10月回国后就连续发表反共广播演说。1949年9月以后,李承晚强迫解散了南朝鲜劳动党、朝鲜劳动组织评议会、朝鲜农业组合总联盟、勤劳人民党等一批左翼政党和社会团体。对反对他的政治主张的人,即使以前是他的朋友,也一定要铲除。在朝鲜战争爆发前,李承晚就逮捕了48万人、屠杀了15万人。

李承晚的所作所为是不得人心的。1950年5月,即在朝鲜战争爆发前的一个月,南朝鲜举行新的国民议会选举。在223个席位中,支持李承晚的政党只得到49席,其他党派得44席,无党派人士得130席。但是这不要紧,李承晚有美国人的支持就足够了。

在美国的帮助下,李承晚组建了10万人的军队,并组成了20万人的名为“青年防卫队”的后备部队。

战争爆发后节节败退

自恃有美国人撑腰,又有一支为数不少的军队,李承晚积极主张武力统一。1949年1月,他公开提出“北进”“武力统一”。李承晚宣称:“南北分裂是必须用战争来解决的。”

为了“武力统一”,南朝鲜军队做了一定的准备,并首先在三八线地区制造军事摩擦,对北方不断进行武装挑衅。

但是,“雄心勃勃”的李承晚很快体会到战争并非儿戏,不是说几句豪言壮语就能解决问题的。南朝鲜军在战争中简直不堪一击。

6月25日下午,与麦克阿瑟联系不上的李承晚不停地给美国驻南朝鲜大使穆乔打电话,请求美国给予支援。李承晚最想要得到的是美国方面的空中支援。在李承晚看来,战争未来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可能取决于美国是否能够给予足够的空军援助。他向美国人呼吁:“给我们十架带炸弹和‘火箭筒’的F-51飞机吧!在6月26日拂晓前把它们交给韩国驾驶员,他们在大邱等着。”他还向美国提出重型火炮特别是75毫米反坦克炮、105和155毫米榴弹炮的援助请求。

在经过两天的战斗后,6月27日清晨,南朝鲜第2、第7、第5师向汉城以北的咽喉要地议政府发起一次进攻,企图扭转败势。激战了一个小时后,南朝鲜的这三个师残部向南涌向汉江。朝鲜人民军只要愿意随时可以拿下汉城。

6月26日晚,李承晚已决定将“政府”从汉城迁往大田。南朝鲜部队最高司令部也决定第二天上午撤离汉城到大田,7月13日又由大田撤到大邱。

为了阻止朝鲜人民军的进攻,惊慌失措的南朝鲜国防部官员不等汉江北岸的南朝鲜部队撤退(当时南朝鲜大部分部队还在汉江以北),就下令将汉江上的几座铁路和公路桥梁炸断。当时通向汉江公路桥的汉城街道上、桥上挤满了南撤的南朝鲜军人和逃难的老百姓。据当时在场的美国军官保守的估计,当时大约有4000人在桥上,被炸死和落水淹死的有500至800人。

南朝鲜军参谋长垂头丧气地通报美国人:“首都的沦陷意味着大韩民国的垮台。”中午,麦克阿瑟打电话给参谋长联席会议:“我们估计,(韩国)马上就会完全垮台。”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空军编写的官方战史表达得很清楚:“大韩民国没有美国的积极援助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

美国出于自身的利益,决定派军队干涉朝鲜内政,挽救了摇摇欲坠的李承晚政权。

有时也闹一闹“独立性”

美国的武装干涉改变了朝鲜内战的性质,也改变了战争的发展方向。特别是9月15日美国在仁川实施大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后,朝鲜人民军主力被截在南方,与后方失去了联系,朝鲜战局逆转。接着,美军和南朝鲜军向三八线开进。

在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组成后,李承晚就将南朝鲜的指挥所交给了麦克阿瑟。李承晚没有书面授权,而是以口头指令的形式要南朝鲜军参谋长丁一权听命于“联合国军”司令部。

但是,在特殊情况下,李承晚也并不完全听命于美国。在10月初“联合国军”打到三八线时,李承晚给南朝鲜军下达秘密命令,即使“联合国军”司令部命令他们停止前进,他们也应继续北进。

后来证明李承晚的这一担心是多余的,在是否越过三八线问题上,两者还是一致的。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

李承晚与美国闹的最大一次别扭,是在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

1953年3月下旬,朝中方面提出恢复谈判和解决战俘问题的建议后几天,李承晚公开反对签署不能满足他们意愿的停战协定。4月初,南朝鲜举行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要求美国不再提出任何有碍朝鲜统一的方案。4月5日,李承晚在庆祝南朝鲜第2军团成立一周年大会上发表演讲,说他们要的是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和乘胜向鸭绿江边前进,而不是沿目前的战线实现停火。

在李承晚鼓动下,4月6日,汉城举行有5万人参加的反对签订停战协定的集会,提出解决朝鲜问题的五项先决条件:1.承认韩国在联合国的席位;2.解除北朝鲜的全部武装;3.中国军队全部撤出北朝鲜;4.同意韩国派代表参加讨论朝鲜问题的一切会议;5.联合国中的某些成员国停止对北朝鲜的支持。

4天后,又有大约5万人在釜山举行游行,游行人群举着“不统一朝鲜就血战到底”的标语。

4月21日,南朝鲜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支持李承晚向北朝鲜进军和用武力统一朝鲜的立场。

4月24日,南朝鲜驻美大使将李承晚的决定转告美国总统:“如果联合国军司令部与共产党方面达成允许中共军队继续留在鸭绿江以南的任何协议,李承晚就决定让韩国军队退出联合国军。因此,韩国军队将在必要时继续单方面作战。”

6月5日,李承晚在答复合众社记者的质问时强调说,没有统一国土的停战,将会使朝鲜成为第二个中国。同时,他也表示可以签停战协定。他在同一天对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广播局特派员说,韩国可以在目前的停战提案上签字,但这是在美国逼迫之下签的。因为,李承晚知道他在各个方面都依赖美国。如果美国坚决要签订停战协定,他是阻挡不了的。但是,李承晚不想就这么罢手,他需要捞到一些油水。

随着达成停战协定日子的临近,李承晚在停战问题上与美国的讨价还价愈演愈烈。艾森豪威尔认为李承晚这个盟友“太不争气了,确实非得严词训斥他一番不可”。克拉克在其回忆录中说,在朝鲜停战前的最后四个月中,“联合国总部几乎是一天遇到一个危机”。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种危机不是来自对手朝中方面,而是来自李承晚。克拉克说他成了李承晚“愤恨和沮丧的出气筒”。

为了尽早结束看不到胜利希望的朝鲜战争,美国当局不断向李承晚施加压力。总统艾森豪威尔又是写信又是派特使试图压李承晚接受停战协定。“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东京与汉城间穿梭,就停战问题与李承晚磋商。

李承晚于6月2日向艾森豪威尔提出关于南朝鲜方面对“联合国军”停战建议的反建议,要求“联合国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时撤退,并缔结韩、美共同防务条约,来代替目前的“联合国军”方面的停战提案。6月5日,南朝鲜驻美大使馆公开发表李承晚的声明。

李承晚的不合作态度,令美国当局十分恼火。6月6日,艾森豪威尔写信给李承晚,要南朝鲜方面不要反对停战。艾森豪威尔安抚李承晚说,美国将尽力以和平方式实现韩国的统一,希望韩国方面积极参加停战后召开的政治会议;美国愿意同李总统举行关于停战实现后同韩国缔结共同防务条约问题的谈判。

但6月7日,李承晚为了表达自己的立场,还是命令南朝鲜方面观察员退出了“联合国军”方面停战谈判代表团。同一天,李承晚发表谈话,阐明南朝鲜对停战的坚定不移的态度,停战谈判韩国代表不正式代表韩国政府,若韩国提案被否决,韩国则采取单独北进行动。他还立即召回正在美国的以陆军参谋长白善烨为首的全体官兵,同时命令准备赴美的将领停止动身。

8日,李承晚发表声明,再次阐明继续战斗的决心:假如“联合国军”放弃完成战争任务的意图,我们将继续单独战斗,直到达到目的为止。11日,李承晚再发声明,目前条件下的停战,意味着判我们以死刑。同一天,釜山举行反对停战的大规模示威游行。在此过程中,南朝鲜人与“联合国军”发生了一些冲突,造成3名南朝鲜人受伤。17日,李承晚在给艾森豪威尔的复信中表示不能接受如同对韩国宣告死刑的停战协定。

在交战双方遣返战俘问题已达成协议、朝鲜停战协定即将签署、持续三年的朝鲜流血惨剧即将终止的时刻,李承晚又采取了破坏停战实现的激烈行动,于6月17日起制造了强迫扣留战俘的严重事件。

李承晚强迫扣留27000名以上的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引起世界舆论的一致遣责。在此之前,一些参加“联合国军”的国家就反对李承晚的行为。如出席英联邦总理会议的各国代表一致同意,不理李承晚的反对停战行动。现在李承晚又采取了进一步的破坏行动,更遭到世界舆论的一致谴责。他们认为,李承晚已经成为“出卖和平事业的国际叛徒”“不负责任的乖戾小人”“世界上最为危险的人”。各国对美国不能严格约束李承晚表示不满,认为李承晚的破坏行为很大程度上要由“联合国军”负责。

《印度时报》7月15日的社论说:“现在已不再是和他(李承晚)达成某种不安的协议的问题了。必须要有足够的保障来保证使他不能在最近的将来或遥远的将来破坏停战协定。”伦敦《观察家报》7月19日的评论要求应当毫不含糊地公开宣布,如果李承晚破坏停战,联合国军队将与他作战,把他缴械,并以他们自己的力量使停战在南朝鲜重新受到尊重。

南朝鲜扣押战俘,骤然使即将实现的停战蒙上一层厚重的阴影。世界舆论的一致遗责,也使美国蒙羞。

6月18日,克拉克就释放反共战俘一事致李承晚的抗议信中说,“联合国军”司令官对韩国的陆、海、空军拥有完全的指挥权,下令释放反共战俘的行为违反对本官的许诺,由此而产生的后果不可估量。19日,李承晚收到艾森豪威尔的电文。艾森豪威尔谴责南朝鲜释放朝鲜人民军战俘,是侵犯“联合国军”司令部的权限的行为。同一天,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要求克拉克对李承晚采取强硬态度,“在必要时,撤换李承晚”。由于国务院担心撤换他国领袖有损美国形象,主张还是和李承晚谈判解决分歧。艾森豪威尔同意国务院的意见。6月25日,艾森豪威尔派特使助理国务卿沃尔特·罗伯逊访问汉城,对李承晚施压。

尽管此时的李承晚仍然口气很强硬,在22日回答合众社记者的提问时扬言:“如果联合国签订了像现在这种停战,我们不得不使韩军不再受联军司令部的统辖。”李承晚的外务部长官卞荣泰在22日也公开表示要“单独干下去”。但是,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在得到大量美援和美国的安全保证后,李承晚采取了合作的态度,或用其官方的语言说韩国目前的立场是既不妨碍停战,也不会协助。

朝鲜战争结束后,李承晚在美国的支持下继续当他的“总统”,直到1960年4月被南朝鲜“四月人民起义”赶下台。同年5月去美国夏威夷,1965年7月病逝。

名著精选